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如果印度已设置驱离“中国制造”的触发条件,中资企业是否还要以身饲虎?
本文共计:2890字 | 阅读预计:6分钟
作者:Sumanth Samsani
编译:王坤
审校:陈安澜 杜文睿
-本期编辑:杜文睿 王鑫胜-

摘要
尽管2020年边境冲突叠加莫迪政府对华经贸示强政策使中印关系降至历史低点,两国经贸往来仍极为密切。例如,虽然2020年印度整体出口额下降了21.13%,但对华出口额却逆势增长26.19%。对这一情况,作者Sumanth Samsani进行精辟分析,指出印度抵制中国商品迫使后者屈服的民族主义观念已宣告失败,因为印度目前想要实现工业化还离不开中国制造。那如果印度能够找到替代呢?根据作者论述,一旦印度完成关键产品和重点行业的进口替代,就会毫不犹豫将市面上的“中国制造”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因此,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在印度工业化进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果印度已设置驱离“中国制造”的触发条件,中资企业是否还要以身饲虎?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已然给出答案。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读者研究参考,谨希望大家对涉印经贸合作风险提高十二分警惕。
“当前中印贸易形势表明,通过抵制中国商品迫使中国屈服的民族主义观念已经宣告失败。”
近年来,历史仇恨和边界争端已渐成为中印双边关系的主旋律。尽管如此,自21世纪初以来,两国经济联系却在不断加强,并一直走在双边关系前沿。两国往来密切的贸易和投资为微妙的双边关系提供缓冲。
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926.8亿美元。2019年,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在2020-21财年上半年跻身印第一大贸易伙伴。相较于2020-21财年印度整体贸易额32.46%的降幅,201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仅下降15%。2019年,中国占印度出口额的5%,进口额的14%,这导致印度2019年对华贸易赤字高达567.7亿美元。印度一直努力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例如,2019年马哈巴利普拉姆(Mahabalipuram)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莫迪曾强调这一问题,而中印双方也同意建立一个新的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以缓解贸易逆差问题。
中国构成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印度也严重依赖向中国进口各种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根据2019年的数据,印度70%的电子元件、45%的耐用消费品、70%的活性药物成分及40%皮革制品都进口自中国。根据印度议会上院对一份质询的回应,印度拥有世界第三大医药产业,但其2/3的关键原料来自中国。
一、印度视角下中印2020年经贸往来
2020年1至2月,中国为防控疫情进行部分封城,导致中印贸易额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12.4%,价值120亿美元。同年4至5月,印度因全国性封锁,自华进口额下降至32亿美元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6月中旬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引发了抵制中国商品的浪潮。根据社交媒体Local Ciricles进行的调查,多达87%的印度消费者表示愿意抵制中国商品。当时,印度人甚至通过抵制中国商品来庆祝该国最盛大节日——排灯节。然而,哪怕在总理家乡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商店里80%所售装饰灯与LED灯仍然是“中国制造”。2020年7月,中国进口额增至56亿美元,恢复印度封国前水平。
中国占印度进口份额在4至8月间逆势上升至18.11%。7月,拉动印度恢复自华商品进口的主要品类是有机化工产品、电动机械和设备、药品和医疗设备。9月,有机化学品、电动机械、锅炉和机械的月度贸易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2020年7月,印度进口中国医药产品货值创下历史新高,达3012万美元,同比增长50.32%,居中国对印度出口首位。同时,包括“外科或医疗器械”在内的各个部门都出现了贸易额增长。
2019-20财年,印度对华出口主要集中在矿石、矿副产品和有机化学品等品类。即使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2020年对华出口仍大幅增长。印度对华出口额增长26.19%,而2020年印度整体出口额下降21.13%。在印度出口的有机化工产品中,中国占15%市场份额,价值达13.4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塑料出口也增加了71.8%,从4.37亿美元增加到7.52亿美元。钢铁出口大幅增长是带动印度对华出口显著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1至9月对华出口总额为21.47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48亿美元。2020年4至8月中国占印度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1%,高于2019-20年的5.3%。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复苏经济,已实现经济正增长。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催生印度钢铁对华出口指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出口的此类产品已从铁矿石等原材料转向钢铁成品和半成品,凸显印度企业全球竞争力有所提高。2020年4至9月,中国占印度铁矿石出口约90%,总额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83.91%。
二、加勒万河谷冲突对两国经贸的影响
印国内各界曾努力减少对华进口依赖。例如,印度铁路公司取消了与一家中国公司价值47.1亿卢比的交易。与此相似,印度国有电信公司BSNL受到指示,也停止使用华为设备进行网络升级。此外,为了识别原产国为中国的商品,印度政府已要求所有政府电子交易市场的产品贴上原产地标签。2020年7月初,印度电力部以计算机和安全威胁为由,限制从中国进口供电系统及通信网络,而该领域产品占印度自华进口总额约30%。过去10年,在印度建成的22420兆瓦的超临界发电机组中,高达12540兆瓦使用中国设备。印度还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进口税,并对这一品类中的多种商品征收反倾销税。7月,印度将彩电列入进口受限类别,因此进口彩电需要进口许可证,并将空调纳入禁止进口类别。这些举措将取得何种成效,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判断。
但归根到底,印度经济与中国出口已深度关联。中国在印度的中间产品、资本产品及最终消费品进口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2%、30%与26%。印度诸多重要产业的关键材料,包括电机电器、活性药物成分等都高度依赖中国。近年来,一些手机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所有关键高端制造组件,如显示器、芯片组与内存等仍从中国进口。印度以这些技术在本国就能获得为由,禁止进口电机行业部分关键产品,但在技术竞争力、质量及成本方面,印度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是中国产品在印度各行业占到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与印度本土产品相比,中国制造的化肥便宜76%,电子电路便宜23%,数据处理设备便宜10%……这些极具价格优势的产品难以被替代,也很难被击败。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元化供应链的呼声日益高涨。印美商会(Indo-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约有1000家公司计划离开中国,但其中只有300家公司曾认真考虑赴印度投资。
结语
当前中印贸易形势表明,通过抵制中国商品迫使中国屈服的民族主义观念已经宣告失败。一个简单的例子使一切昭然若揭:即使是像LED灯这样的小商品,尽管中国制造的成本已上涨40%,但仍比印度国产替代品便宜近50%,这表明印度仍需要推进土地及劳动力改革以促进增长与投资。印度还需要扩大电机及制药等关键行业的国内生产以完成进口替代。如果没有这些关键改革,莫迪总理“自力更生”的口号仍将像现在一样实为空谈。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发生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贸易关系依然蓬勃发展。同时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印度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本文编译自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官网
原标题为India-China economic ties: Impact of Galwan
作者系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实习研究员
编译:王坤
审校:陈安澜 杜文睿
本期编辑:杜文睿 王鑫胜

扩展阅读:
背景简介文章2021年3月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南亚研究通讯【重磅】印学者:印度没把“中国制造”赶尽杀绝只是因为依赖尚存,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