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几天在群里潜水的时候,看见几个妈妈讨论孩子识字。
首先是一个妈妈吐槽孩子识字少,5岁半了还不能自主阅读。
接着,就有妈妈看似热心解惑实则有点“凡尔赛”地讲,自己孩子才4岁已经认识好几百字,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平时多用识字卡练习。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这位妈妈又顺手发了几张孩子在用的识字卡。
不看则已,一看我吓了跳。
这哪是在教孩子识字,完全就是用牵强附会的图画混淆孩子对汉字的基本认知。
乌本是象形字,和鸟一样,是一只乌鸦,只是比“鸟”少了一点,少这一点的原因是“乌鸦体全黑,远而不分别其睛也”,因为身体都是黑色的,距离远了就分不清哪里是眼睛,所以鸟有点,乌无点。
在这张识字卡上,乌被想当然地幻化成了一片云,我只能说,孩子看了还真就是云里雾里。
这位妈妈使用的不合格识字卡,市面上还很多,我在网上随手一搜,就是一连串相关新闻。
▲ 图源:网络
这些没有严谨出处的识字卡,反而会误导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后面家长还得花更多的精力去纠正。
我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伙聊聊我陪孩子识字过程中的一些真实体会,希望能帮宝妈们减轻焦虑,避开弯路。
识字卡不是识字神器!
在我身边,用识字卡教小孩认字的妈妈不在少数。
我自己也给千寻用过小象的识字卡,老读者应该看过我写的识字工具测评文,里面推荐过《小象甲骨文游戏字卡》。
因为我觉得,和市面上的三无字卡比起来,小象字卡不论品质还是颜值,都属可接受范围。
字卡在我们家也就是个“冷门”辅助工具,我一般只拿它和千寻玩“字词游戏”,或者偶尔用来测试千寻的识字水平,很少用它来教识字。
我相信,很多妈妈的确是用识字卡教会了孩子很多字。
学前教育研究早已证实,只要足够多次数地反复让孩子看,强化记忆,两三个月的孩子都能识字,不足为奇。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识字,孩子不理解,更不会运用,这种靠死记硬背堆砌出来的识字量其实意义不大。
▲ 图源:网络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张明红教授曾专门写过论文反对“识字卡”认字法,认为这种“被动识字”的方式非常不适合学龄前孩子。
因为这是一种基本脱离“语言环境”的认字方式,与语言学习规律背道而驰
在语言学习上有一种说法,“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大片阅读语句和文章,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出来的。
这种通过字卡不断重复达到目的的识字方式,不仅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破坏孩子的语言信心。
当孩子遇到超过他认知范围,或者看了很多遍也学不会的字时,尤其在家长也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低估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这将对他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
▲ 图源:网络
那么识字卡是不是完全不能用呢?当然也不是。
就像我前面说的,品质有保证的字卡,可以用来互动或检测孩子识字水平。
只是建议大家不要依赖识字卡教孩子识字。
虽然识字卡教识字的速度,比生活、阅读中识字快,但它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帮助微乎其微,甚至阻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什么是最好的识字方式?
比起识字卡,我们最好选择通过亲子阅读、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丰富孩子生活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主动识字”
家长其实应该有这么一个意识:
识字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说到底,让孩子识字,也是为了增强他的阅读能力。
 图源:网络
但今天我不想老生常谈,强调“阅读识字”的正确性,我知道大多数爸妈都已经在育儿号里学成了闭环,所以准备了两个新方法给大家。
一个是让“阅读识字”事半功倍的方法;
一个是对语文能力提升最大的识字方法!
这两个方法,都是我自己亲身实践过的。
身为语文学霸,又多年从事写作,自问在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有一定沉淀,而且千寻和我辅导过的孩子反馈都很好。
所以,我很有底气把这两个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不要手快滑过。【看干货要静心,这年头还愿意无私分享干货的自媒体都是善良滴,且看且珍惜
相信我,只要你耐心读完并付诸行动,孩子语言水平会得到肉眼可见地提升!
让“阅读识字”事半功倍的方法
/高频字阅读/
为什么我会提到让“阅读识字”事半功倍?
因为很多家长知道阅读识字好,每天也坚持陪读、尝试指读。但看见别家娃通过识字卡或者《四五快读》这样的识字书,量刷刷往上飚时,还是有些坐不住。
尤其陪读几年,发现孩子好多字还不认识,连自主阅读都没法搞定时,就开始怀疑人生。
那么,“阅读识字”是不是注定效率更低呢?
是的。
如果你求量不求质,“阅读识字”的确不是最优选。
我们依然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让“阅读识字”的效率变得更高,同时又不损害质。这个方法就是:高频字阅读。
给大家举个例。有本很出名的英文绘本叫《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很多妈妈可能都陪孩子读过。
我现在念几页,听后你就知道其中奥妙。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看到什么?”

翻开下页,是只红色的鸟,“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我看到一只红色的鸟正看着我。”

接下来,它会问红色的鸟:“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然后下页就看到只黄色鸭子:“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再后面是蓝色的马......一直重复下去。

就这一本书读几遍,十几种动物,十几种颜色的单词乃至句型,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都学会了。
记得当年我给千寻念过这本书后,很快她就能用单词造句,比如她会说“Dear Mommy, Dear Mommy, What do you see”然后我就回答“I see a pretty girl looking at me”,很棒吧!
英文绘本里,有很多类似的高频词重复阅读设计,帮助孩子迅速掌握常用词汇,同时强化造句本领。
其实这样的设计,中文绘本里也有
咱们国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整个小学阶段,孩子要掌握的也就3000个汉字,其中1600个都是高频字,这些高频字,很多中文绘本中都有反复出现。
我们只要挑出这样的绘本,多给孩子阅读,孩子就能迎来一个识字爆发期。
原理很简单,高频字出现频率高,能和其它生字组成不同词语,孩子只要认识一个高频字,就能根据这个字猜其它字,学新字的同时又巩固了记忆,顺便练习应用,效率怎能不提高?
我用千寻读过的一些高频字绘本举例:
在加拿大插画家吉纳维芙·科特这本书里,出现了非常多自我认知相关的高频字词:
“我、你”;
身体部位的名词--耳朵、尾巴、鼻子等;
形容词--长和短、大和小、松软和结实等。
在凯西·斯蒂森这本书里,有很多颜色高频字:
红、白、蓝、棕、黄、绿、粉、橙......
插播一句:这本书简洁明快的插画风格也超棒,底色非常干净,文字介绍的颜色就会很突出,孩子很容易辨识,也容易记住。
像例子中这类主题式绘本,最容易出现高频字,只要你有心,就可以找到很多。比如交通工具字词频出的《前面还有什么车?》、食物类高频字聚集的《用什么做的呀?》、强调反义字词的《大大的熊,小小的椅子》等等。
这些高频字词,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能接触到,也方便举一反三。
你看,这么有的放矢地一番操作,是不是效率提高很多?
而你需要做的,无非就是除了平时泛读,再有意识地给孩子选些高频字绘本。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频字绘本不要读一次就丢一边哦,既然是精选出来的书,就要反复读,这样字词积累很快就上去了。
高频字阅读还有个优势,就是孩子脑袋会生出“汉字逻辑”。千寻受我影响,没事也喜欢琢磨童书,有次我们整理书橱,翻出以前读过的一些高频字绘本,她就跟我讲:
“妈妈,我发现这些书对我识字帮助很大。就像在脑袋里建了个“字词库”,库里很多抽屉,每个抽屉放着不同类型的字词,我用的时候就去拿,超级方便!”
千妈小纸条:
有爸妈可能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挑书,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文末点亮“在看”“留言”给我即可,需求多的话,我就帮大家整理一份千寻小时候的“高频字书单”出来。
对语文能力提升最大的识字方法
/日常解字/
我妈是老师,从小就用这方法教我识字,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之所以成了高考差点满分的语文学霸,完了还能写书当作家,追根溯源,真得感谢我妈这早期教字方法。
这个方法,让当年个子不到一米二的我,对浩瀚的中华文字体系产生了莫大兴趣,没事就琢磨,琢磨到后面,文字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作文?小菜一碟!不就是“好朋友们”的组合运用嘛。
图源:网络
这个方法就是:解字。
怎么解?拆开解,延伸解,都可以。
比如读书读到“财”,我问我妈:
“这是什么字?”
我妈不只读出来,还会跟我掰扯下:
“你看左边是‘贝壳的贝’,右边是个‘才’。因为古代没有纸币,大家买卖东西用贝壳......‘贝’就是货币,所以和财富有关的汉字,大多都有个‘贝’,比如‘货’。想想,还有啥字?”
我一琢磨,想出个“贵”。
我妈就特高兴,奖励我颗大红枣。【这算是早期策略鸡娃么
这方法用多了,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我开始自个琢磨字,比如“晴”,我会想,左边一个“日”,表示出太阳的晴朗天,换成“蜻”,就是昆虫类的“蜻蜓”了。
越琢磨越觉得有趣,原来古人这么厉害,这些字都不是无根之水,皆有因可循。
现在陪千寻识字,我也如法炮制,只要她主动问到的字,我都会掰一掰,鼓励她去解构延伸。
比如“休”,她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人靠着大树休息嘛!
有时也会发挥下想象力,“灵”是山里藏的火苗,要把山翻倒了才能找得着的小顽皮......不见得准确,大家也不要追求绝对准确。
谁也不知道仓颉当初造字的时候想的是啥,就像一幅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重点是在你的引导下,孩子肯去琢磨了,这事就成了大半!
看到这里,估计又会有宝妈开始叫难,
“我自己都不知道字为啥长这样,还给娃讲......”
我想说,这世上真没什么“天上掉果实”的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回报。连二年级小朋友英语书上都写着“No pain, no gain”【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
最近很火的《小舍得》里,有个片段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
宋佳饰演的佛系妈,看到蒋欣饰演的鸡娃妈给儿子整理的笔记时,直接被震撼到,忍不住跟老公感叹:
“你别说,跟人家比起来,我这妈当得真不咋地啊......”
▲ 图源:视频截图
且不说鸡娃对不对,千妈觉得任何过度鸡娃那肯定都是不对的。
但你不得不承认,优秀的孩子除了智商特别高那种,大部分都还是跟父母的用心努力有关系。
如果你认同这点,就会清醒地意识到,不能一边渴望孩子棒棒哒,一边自个躺平,这是妄念。
希望孩子语文好,还得老老实实从识字这种基础功做起,给娃搭好脚手架。能力不足没关系,学习呀,我最近都还在学习这套书呢
图源:当当
EASTWEST
不得不说,自打陪娃走上打怪升级这条路,我刷剧的时间、聚餐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就连闺蜜biu妈都说,现在要不是聚一起聊童书,估计一年都见不到你人。

嗐,这也不是我想的,我也想日常刷刷剧旅旅游,吹吹海风看看闲书。
但你要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认真陪娃,认真做事。
人这一生,总是要找到价值归属的。
对我来说,孩子肯定不是我的价值归属,但陪她成长过程中,我自身所获得的成长,那些思考那些实践,是我的价值归属。
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把自己的收获分享出来,影响和帮助更多人,这简直就是价值归属感的倍数增长!
前几天网上刷屏的博士“致谢”论文里,有段话打动了很多人: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我觉得身为父母,也是如此。
一边督促自己成长,用新的视角认知世界;一边支持孩子,为他的精彩尽一份力,就算在终将归于平凡的命运里,做好了自己。:)
需要“高频字书单”的朋友,记得点亮“在看”让我看见~
有高频字书单需求的朋友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