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铺开,新总统上台,2021年春夏之交标志着新冠全球大流行的一年纪念。中美之间也历经了“差点断航”、五个一、少量复航、红码事件、疫苗N蛋白放行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未来中美之间的旅行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发展,相信也是很多爱卿关心的问题。各种旅行限制,让希望回国和希望来美的人都不好过。
票帝团队也在不时根据新情况,对现有情况进行判断。
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
中国全面开放
和 美国全面开放)。

延伸阅读:过去的这一年
【特别策划】“五个一”航班政策一周年,中美客运航班全年回顾
本文为票帝自己分析,仅供各位参考
美国何时开放?
美国和中国对待新冠防疫这件事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2020年选举年,各种割裂和势力的角逐(具体可以参见《纸牌屋》),让疫情在美国肆虐。 
好在现在美国也在使用强硬手段,保证疫苗供给。自4月19日起,全美所有16周岁(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预约新冠疫苗。截至4月21日,美国CDC网站显示,有约2.19亿剂新冠疫苗已经被接种,而18岁以上的成年中,有52%的人至少接种了1剂疫苗,有34.4%的人已经完全接种。
(截图来自covid.cdc.gov)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群体免疫需要在接种人数在总人口的75-85%左右,至少也要在60%以上。目前总人口中有40.9%接种了第一剂疫苗,26.9%的人完全接种,这条路还有些长……【毕竟还有很多美国人根本不信疫苗,也不想接种疫苗】

2021年5月:过于乐观

之前部分自媒体热炒“中美间5月要开放?”,的确,美国旅行协会“希望”政府在5月1日之前有一些方案,甚至还有一些吹风。可是,这几天全球第三波疫情突然袭来,印度,加拿大等国病例数暴涨,若现在盲目开放,那美国目前防疫的成果恐怕功亏一篑。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在4月20日增加了116个国家和地区至Level 4(最高级),目前80%的国家和地区是“不建议出行”。 

(截图来自路透社)
同时,本来呼声最高的开放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非必要旅行(non-essential travel),还是继续延期至2021年5月21日

(截图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社交媒体)

2021年夏天:Travel Ban或松动,学生赴美或放开?

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消息,拜登政府希望控制疫情,并在在美国独立日(7月4日)时,开放小规模的团聚,让大家靠得更近。
我们认为“搞经济”是每一任总统的重头戏,防疫做得越好,经济就能越早恢复。当然,开放小规模团聚的时候,只要美国的盟友们在疫情防控上“够给面子”,美国定会解封。
关于学生赴美。票帝之前的文章也说过很多次了,国际学生一直是美国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除了高昂的学费之外,国际学生的消费能力养活了大学的“后勤集团”和大学周边的商户(这些从业人员都是选票,得安抚好)。所以,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暑假时,美国政府依然对申根区和欧洲的学生开了后门,用“国家利益豁免”的理由让国际学生入境美国。
因此,在疫苗接种的今天,美国在8月开学季之前更多地开放学生签证的预约,为国际学生入学提供便利(例如从travel ban的非盟友国家,如中国,直飞美国),这个可能性很大。
也有一些消息指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时刻准备”重启学生签证(来源没有核实)。
关于其他签证会不会开放,我们觉得有可能就一起开了。如果真的是,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就不用看了。

2021年秋冬:或有更多的开放

还是那句话,美国的防疫靠疫苗,靠关是关不住的。今年夏季美国国内旅游会有“报复性”的回升,那么到了秋冬季,虽然疫情会反复,但已经被放出来放飞自我的人们估计很难回到2020年的状态。这个时候,只能靠疫苗继续有效或者继续加强接种(Boost shot),彻底把新冠当成“大一号”的流感。
既然关不住,不如发展经济,这个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放开,国际商务旅行也会逐渐恢复。
这个时候或是放开所有签证,解除所有travel ban的时候(当然,是中美关系不继续恶化)。

2022年夏天:应该全面恢复了

如果上述的节点还未开放,这个节点算是最后的时机了。虽然旅客人数等等不一定会恢复,但各种走动应该能复苏到疫情前……不少航空公司的高层也是这么想的……
票帝总结
  • 2021年5月开放——可能性不大
  • 2021年夏天——学生签证优先,其他看看
  • 2021年秋冬——就看疫苗给不给力了
  • 2022年夏天——应该全面恢复了。   
以上文章只是票帝团队内部讨论,仅供各位参考。我们希望“被打脸”,在安全的前提下,更早地开放。
需要捕捉的信号: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非必要旅行禁令的解除时间

  • 美国/欧洲相互解除旅行禁令的时间
  • 中美关系是否有缓和迹象(安克雷奇会晤提到了两国开放、新冠疫情合作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
【更多票帝回美攻略】
塞尔维亚
白俄罗斯
墨西哥
柬埔寨
阿联酋
土耳其

英国:
新加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