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极其重要,却最易被忽略的大战略,正在徐徐展开!

点击可收听音频
引子:
这个世界,越来越乱。
某大国为了转移矛盾、转嫁疫情带来的严重损失,开始剑指全球,到处煽风点火搞破坏。
从缅甸政变到俄乌战事一触即发,从搅局中东到航母在我周边游弋,所有这些动作,加在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打乱中国经济的外循环。
中国如何破局?
明眼看到的:
是西路拓展(中伊战略协议);
是东路进击(航母战斗群前出太平洋);
是合纵连横(主动进取型外交,全球大统战)……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为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以及尽快破局“双循环”战略,中国正在实施一系列空前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应对内外大变局最重磅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手笔动作。
具体有哪些战略,我们来罗列一下。
3月底,两会后首次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地区发展,这也是2013年以来,决策层首次聚焦中部地区发展,至此实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国家级区域战略全覆盖;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规划着墨最多的区域战略,并跻身国家级战略,河西走廊和西出通道得到强力支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上马,极大均衡国家战略发展空间;
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等彻底改写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工程即将上马;
东北振兴战略有新表述、新突破……
这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级别之高、出台之密集、谋划之深远,极为罕见!
常规分析认为,这些不过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固定动作,其实不然。
只有从往后十年、二十年的大视野,才能理解这一轮密集推出的区域战略,如果仅仅关注短期投资机会、概念股等,那就过于舍本逐末了。
更进一步说,如果不搞清楚这一轮区域战略的特别之处,就无法真正把握更持续和战略性的投资机会而我敢肯定的说,不少人没有看懂这一波区域战略的逻辑,大部分关注者、投资者也仅仅是追热,而没有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区域重大战略的密集推出,不是单纯的刺激计划和扩大投资其真正用意,是中国正在面临的国际形势,那就是某大国的各种围追堵截和搞破坏,中国需要在内部下一盘大棋,一方面彻底改写地缘政治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内循环的强大动能、势能,外溢至周边和一带一路,彻底打通内外循环,冲破樊篱,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为双循环大战略和地缘政治提供安全可控的环境。
从这次已经公布的区域战略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边陲地区,就可见一斑。
一句话,这次大规模区域战略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是关乎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不是简单的国内经济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一、落子中部、布局“天元”
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如今,中部地区发展又摆在了决策者的案头。
330日,两会后首次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地区,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会议强调,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也是十八大后,政治局会议首次聚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围棋中,中央要害部位被称为“天元”。至此,我们实现了东西南北中无死角的重大战略全覆盖,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南有粤港澳大湾区,东有长三角一体化,西有成渝城市群,中有中部崛起新战略。
由此,满盘皆活,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联动效应、整体效应越来越凸显。
中部地区,指的是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国土面积占全国10.7%,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重要。
其中,河南、山西的地缘意义尤为突出。豫晋两省,不仅被中部崛起战略覆盖,同时还被纳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这是另一个重大战略,后文会有详细分析)
河南、山西,以及邻近的陕、甘为什么如此重要?
去年以来批复的基建项目看,河南、山西、陕西和甘肃都有非常多的基建项目在逐步上马。这些都是黄河经济带战略覆盖的主要省份
首先来看河南。从人事安排就能看出河南的分量。
2019年,原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调任河南省长,今年3月底,尹升任甘肃省委书记,是2021年首个履新的省委书记。同时,长期在浙江任职的、原杭州市长升任郑州市委书记。把上海和浙江锻炼出来的省部级干部集中调往河南、甘肃,其用意非常明显。
我们再循着尹的足迹来到甘肃。
甘肃扼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出中亚的交通要塞,千百年来,为了经略西域,我们在河西走廊沿线发展起来几个重要的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敦煌、嘉峪关、酒泉等。
未来要想让西出陆路通道持续繁荣,让新疆乃至大西北地区更加稳定繁荣,就必须提高河西走廊的支撑能力。由此我们看到,近年来,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
对西部通道和河西走廊的支撑,是环环相扣的。
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必先扼住河西走廊;欲扼住河西走廊,必先做强陕西关中平原、三晋以及河南腹地,此三地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盘,也是衔接中国南北和东西的枢纽地带,这几个地方一旦衰落,西北方将失去支撑,南北和东西差距将更大,不仅带来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还影响到国家整体稳定发展。
西北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和交通不便。随着多年坚持不懈在西部地区搞基建,交通已大为改善,目前,国家正着手解决缺水的千古难题。甘肃重点工程一大半是水利,如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及配套工程建设等。
更大手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二、一篇重磅文章,信息量超大
近期,《瞭望》杂志刊发了一篇重磅文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这篇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值得反复研读。
文章透露,2020年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报告已报送国家发改委。
作为规划调研参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在文章中介绍了西线工程规划相关情况,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水利部门通过长期研究和勘察,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两条线路以引水洞涵为主,均可形成自流到黄河上游。”
简单来说,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是真正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生命工程。
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关乎流域经济发展,关乎民生,更关乎国家安全。
黄河以占全国2%的年径流量,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向流域外调水的任务。
文章提及,黄河流域缺水形势非常严峻。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情势变化、未来仍有极大不确定性背景下,实现黄河从一般意义上的不断流,向功能性不断流转变,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正常年份,黄河能够养育黄河儿女,但一旦遭遇干旱年份,河道断流,沿黄人民将无水可用。”
长远看,黄河流域只能通过开源,跨区域人工调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线工程实现调水后,将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带来哪些变化?
首先是彻底解决用水难题。
其次是改造、倍增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0亿立方米水,可用于黄河中上游大片沙化旱化土地的改造。《瞭望》文章写道,据亿利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的经验,如果在沿黄土地上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按每亩年需水100~200立方米计算,200亿立方米水足以将一亿亩沙地旱地改造为优质农田。
上述沙地,每亩投入不到一万元,即可在平整后建立节水灌溉系统;上述旱地,目前大多“靠天吃饭”,在晋西北、内蒙古、河北均有成片分布。沿桑干河河谷等路线调水,这些农田的亩产均有倍增的潜力。
第三是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确保河西走廊的稳定繁荣。
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包头等黄河上中游城市,在引入水资源后,均有发展成超大城市的潜力,同时可适度发展用水需求量大的工业,提升区域产业实力和制造业能力。
第四,重新定义中国经济版图
调水也是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举措。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山西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青海省获批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通过调水发电,不但可以实现与风电、太阳能之间的储存和转换,错峰调剂,互为补充,还可以把煤炭开采减下来,实现碳中和,这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国谋略: 碳达峰背后的中国大战略,将终结美国主导的石油地缘政治!文章中,斐君说过,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自古以来,王中国者,向西北取势,向东南牟利。
向西去,应成为既定国策。西北得势,东南唾手可得矣。不要纠缠于太平洋这边的各种糟心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向西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绝不能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与敌人对决。
一说起向西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带一路,是欧亚大陆的陆权终结美英的海权,这只是一个维度。我们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杀手锏,“特高压技术+能源互联网”。
我们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储备全球领先,我们的特高压技术也是全球一流,全世界独一份。而且,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首倡并在积极推进。
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指数级的增长;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积极推进(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都是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西部地区将成为清洁能源时代的枢纽,地位和影响力等同于今日的中东。
不要认为我是在天方夜谭,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国家也正在这样布局和推进。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全球和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心从来都是变动的。
总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调水,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三、十四五“着墨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
很少有人注意到,“十四五”规划纲要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黄河流域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被正式写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一章,紧随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并且是着墨最多的一部分。
如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一样,同为重大国家战略,并且还是着墨最多的一个。
同时,在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有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以及山西中部、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等多个城市群。在文件中,这些城市群属于有待“发展壮大”和“培育发展”的城市群,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写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意味着会有更高层面的统筹、能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呼之欲出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带队赴内蒙古、宁夏开展专题调研,沿黄河“几”字弯北上,深入多个沿黄地区。地区司的主要职责正是“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区域规划和政策”。
此前,312日,地区司召开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能源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光大环境、碧水源科技等参会。
新闻通稿显示,地区司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引导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战略,合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句话,黄河的重要性正被持续推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恰恰说明形势非常紧迫。正如前文所说,搞好黄河流域发展,关乎区域平衡发展,关乎支撑河西走廊和一带一路,关乎国家安全。
四、川藏巨变
再来说一下四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将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国家水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六大战略级别的工程中,有三个与川藏有关。
四川大部直接镶入青藏高原,是唯一一个有足够的资源辐射西藏的相邻省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也足够大,所以在四川进行的大规模基建,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向西南渐进辐射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必须基于四川盆地的辐射能力和可持续支撑能力,打通更具经济价值和地缘意义的进藏通道,即川藏线。
川藏线,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线,更重要的是把整个四川的西南地区开发起来,这对西藏和整个青藏高原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撑,实现藏区和大西南的长治久安。未来在面对来自西南方的外部冲击时,我们将更有准备和优势。
再来重点说一说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一路”,衔接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2019年就已通过,规划期为 20192025年,展望到 2035 年。
20191013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西藏等西部12省区市以及海南省和广东湛江市,在重庆市进行框架协议签约,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重庆、广西等西部省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其中,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推进,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并与中欧班列保持衔接,初步实现了“一带”与“一路”的链接
尽管进展顺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要求相比,既有通道仍存在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物流成本偏高、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产业支撑、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
按照官方表述,“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直接看地图和规划图,一目了然!不得不感叹,大国有高人!
五、东北振兴不同于以往的信号
这一部分内容,在摊牌决战,火力全开,大国博弈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深度分析)文章中有过分析,今天有部分补充和新的分析。
东北振兴可谓年年提,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稀奇,不值得关注,但今年的东北振兴内涵大为不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规划对东北振兴也有新表述,纲要中明确,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
斐君分析认为:
其一,东北不振兴、塌陷的话,京津冀则失去战略腹地和拱卫支撑。
其二,东北振兴关乎中俄朝深度合作,只有东北起来了,中俄朝的紧密合作才会有经济基础和底气。
其三,东北塌陷的话,我北方地缘环境将会有一个重大软肋,暴露在对手面前。
在外部、周边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东北振兴必须按下快进键。
由此,国家层面东北振兴的工作机制也有了大变化,2月,发改委牵头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根据官方消息,工作机制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大连市组成。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超越东北四省区的“国家级组织”,假设由四方自己组成一个协调机构,由于相互间没有职能权威,各方只能从各自利益出发,这样的模式不可能真正产生实效,完成不了国家使命。
建立省部联席工作机制,就能把东北地区视为一个整体,从国家全局高度和层面来强力推进东北振兴。
时不我待!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不允许再慢腾腾、温吞水了!
结语:
当前,中国面临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如果不主动做出大手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动作,将会非常被动。
可以说,要理解这一轮区域战略的真正背景和含义,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还得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此次大规模区域战略,至少会影响到未来三十年的内部大棋局和东亚地缘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这一轮区域战略的最终走向,可能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更可持续的投资机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
一句话,这一轮重大区域战略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关乎内循环,关乎一带一路和陆权,关乎制衡海权和冲破围堵……堪称实实在在的大破局、大突围!
润物细无声的利益格局重塑,正在上演。
种种利益格局,当然不是一天奠定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大家都见过江河凌汛吧?春季到来时,暖流渐渐化冰为水,冰面下暗流不断积累动能,冰面上什么动静都没有……
此时此刻,春江水暖谁先知?只有少数敏感者略知一二。
凌汛到来的那一刻,冰凌将排山倒海!
参考资料:
《瞭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肖磊:中国超大规模基建计划将彻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城市进化论:细品十四五“着墨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
最近微信公号进行了改版,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而是按照阅读频率来推送,希望您在阅读后,点一下在看。文章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往期精彩原创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