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DrMengAcademy.com
2021年4月22日,参议院以94:1的投票表决通过一项议案,谴责针对亚裔的歧视,并在司法部指定专人负责针对亚裔歧视犯罪的调查。如此关注最基本人权的议案竟然还有人反对(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Josh Hawley),其理由是政府不应干涉言论自由(他的意思看来是歧视亚裔是言论自由)。值得关注的是,德州共和党参议员Ted Cruz和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参议员John Kennedy在议案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修正案,他们认为应该往法案里加一条:禁止大学招生歧视亚裔生。
Ted Cruz and Josh Hawley
Wow, 听起来克鲁兹参议员们挺体贴亚裔是不是?共和党在过去的四年里对自己的总统歧视亚裔的各种言辞视而不见,各位重量级议员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一个赛一个地发布各种歧视华人的言论,克鲁兹、肯尼迪们谴责过一句吗?去年底众议院推出谴责(仅仅是谴责)歧视亚裔的法案,92%共和党的众议员们投了反对票,共和党把持的参议院甚至连讨论都没有。为何这次这两位重量级议员突发善心关心起大学招生过程歧视亚裔学生的事情来呢?尤其是亚裔歧视中有更迫切需要关注的方面的时候。
美国有一帮人自平权运动以来认为少数族裔在入学、就业方面动了他们的蛋糕,因为平权法案要求在招生就业时考虑种族因素。这个道理很简单,美国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在平权以前有色族群的孩子甚至都不能跟白人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更不要说在工作单位里能让有色族群的人当领导了。要知道工作就业以及晋升很大程度上靠人际交往,一个高层只有白人并存在歧视的环境里少数族群的人际圈就只能处在底层,这样长此以往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即大家常说的AA)通过后,强制要求在入学、就业中考虑种族因素就慢慢打破了这种情况。目前虽然相比几十年前有很大改观,但远没有达到种族歧视消失的程度。注意,考虑种族因素并非搞种族配额,而是把种族因素跟其它各方面的条件放在一起考虑,二者有本质区别。AA通过以来,亚裔是平权运动的受益者,在子女入学上实际上是受益最大的少数族群,目前以不到6%的人口占了藤校大约20%的入学名额。
然而,那些在此过程中损失自己利益的白人们对平权运动恨之入骨,想尽各种办法打破平权的规则。起诉大学招生歧视白人就是其中的一个运动。闹到几年前川普当政时期甚至动用司法部和教育部的政府公权力来调查所谓的大学招生歧视。但这里面有个明显的问题,白人是多数族群,本来就该让出一些名额,明说大学招生歧视白人不但逻辑不通,还会被美国社会乃至国际舆论鄙视。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华人来了。
华人新移民的到来大多对此前美国的历史和已经发生的平权运动知之甚少,等自己孩子长起来准备考大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费劲推娃,孩子考了不错的分数却进不了藤校,反而个别其它族裔的孩子分数低还进了大学,而恰恰这些族裔正是华人移民们最为不屑、鄙视的群体,这个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同时,在自己的认知里,白人们干头净脸,彬彬有礼,自己也跟他们挣钱差不多,而他们也不得不照顾非裔和其它少数族裔让出自己孩子的入学名额,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于反平权运动的白人们来说,这才是天赐的同盟:华人是少数族裔,同是有色族群,我替他们打抱不平说他们入学、就业受到了歧视,这总没错吧!当然这么干还不够,因为只是替华人出头,自己无利可图那还折腾个啥呢?他们必须要建立一个逻辑:人和人天生就不同,有些族群比如华裔天生智商高、遵纪守法、勤劳可靠;有些族群比如非裔则智商低、犯罪吸毒、好吃懒做。入学就业照顾一下前者是应该的,照顾后者就是对前者的歧视。听着很不错对吧?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变成了模范少数族裔、智商最高的人种,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入学受到了低级人种的排挤。
刻意制造“亚裔入学受歧视”这个伪命题和“模范族裔”“亚裔智商最高”都是同一类的政治策略(如果不想叫做阴谋的话),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他们不能明着说白人好,而是造出一个所谓好的极少数族群来,说他们好,智商高,他们在入学上受到了打压。如果我们觉得挺受用,欣然接受,那就等于你接受了人分三六九等,自己受到低级人群的排挤这套逻辑,那白人比别人好、智商高、上学受到排挤也就自然成立了。所以这是一个特洛伊木马,看上去不错,接受它就中招了。因为其目的是打破平权运动以来少数族裔来之不易的权益,重新回到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其阴险之处在于,华裔被推到前面,成功了,人家(数量最多)跟着一起受益,毕竟亚裔是极少数;而且既然人分三六九等,那其它方面华裔亚裔也最终会成为受害者,比如人家可以说你虽然学习厉害但不适合当领导;而失败了,则是华裔做挡箭牌,承担被全社会鄙视的风险;旱涝保收的是,少数族裔之间的矛盾会加剧,而少数族裔窝里斗越狠,人家得利越多。
从华人自身来讲,主观感受到入学受歧视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因为很多华人根据自身经历和想法认为分数应该是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问题是,美国的大学从来没有规定只按分数录取学生,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更不可能。一些人理解的所谓的按merit录取, 如果理解成分数和家长砸钱搞出来的几个奖,那是一个基于自己在中国社会长期生活和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产生的一个误解,错以为这样的生活经验在美国也应该成立,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怪不得别人。你不能把自己的误解强加给所有的大学让他们按你的意愿行事。亚裔以不到6%的人口占了藤校大约20%的入学名额。华人在入学上的所谓反歧视运动,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去争取更多的名额,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要的已经不是平权,而是特权。
华人亚裔普遍重视教育这当然是个好事。但一味强调分数,甚至认为大学招生就应该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且要把这这个标准强加给大学,否则就是歧视,就走向了诉求和行动误区。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敌我不分,缺乏政治智慧地跟随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起舞,那就中了别人的木马圈套, 到头来搞成两头不是人,葬送的是整个族裔的利益。另一方面,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和唯分数论也牺牲和剥夺了下一代对自己未来选择的自由,不但人为制造族裔刻板印象,教育投入内卷化,而且造成大批并不快乐的藤校生(亚裔大学生有最高的抑郁率),毕业后的成就更是比同是亚裔的印度学生差出一大截,更不要说跟其它族裔比较。而等被歧视连人身安全都难保障的时候才发现连个像样的游行都很难组织起来;需要“朝中有人”的时候,上下几代却推不出几个候选人。华人,尤其是一代移民,是时候吸取教训,放下偏见,了解历史与现实,反躬自省。
以标准化考试为中心的人才考核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迟早要被更好的方案所取代。按标准化考试杜甫、蒲松龄显然都名落孙山,更不要说乔丹、科比、蕾哈娜、小布什、特朗普,甚至爱因斯坦可能在小学就被淘汰了。过去很多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标准化考试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成功的一个好的指标。比如创造力、领导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无法很好地反映在考试和分数中,而现代社会的运转越来越依赖这些能力。在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元化和个人权益觉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职业和个人爱好的界限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如何定义知识都成了问题。比如一个15岁的孩子也可以每天在youtube 上表演自创的东西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他想换个生活方式,随时可以更换轨道学习其它的技能,不必按照固定的模式框定自己的人生。
标准化考试和分数简化了问题,实际上还损伤了很多人的利益: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和高收入家庭一个孩子两三个辅导老师能一样吗?那是不是只照顾经济状况低下的孩子就够了?只看经济就掩盖了很多其它的社会和历史问题。一些在社会上普遍受到歧视的群体和有文化优越感的群体得到的关注和人际资源可能一样吗?耶鲁虎妈家的女儿得到的机会可能是普通人家连想都不敢想的。美国历史上对黑人和其它有色族群的歧视根深蒂固。亚裔则是最多样性的族裔。一个老挝人或者孟加拉人那点声音和份额更加微不足道,在整个亚裔的光谱中他们很容易被同是亚裔的华人或印度人所掩盖。要让他们也得到一点机会,实际上就必须考虑种族因素。
在一个理性和文明的时代,我们应当明白,在争取自己权益的时候,不应该攀比和抱怨比我们更弱势的群体为什么也得到跟我们一样的权益(go low),而是应该去更强势的群体那里去争取应该属于我们而没有赋予我们的权益(go high)。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自己成了最强势的群体,更要主动去帮助比我们更弱势的群体。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人悟道也久,惜乎鲜少传承。
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4/24/2021
- 赞助 -
网站:eyrewritingcenter.com
【编者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email protected]
【近期文章】
关于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
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是APAPA Ohio在Ohio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俄亥俄华人协会OCAA)的支持下办的公众号,旨在为俄亥俄的亚裔群体、尤其是华人群体提供一个分享、交流、互助的平台,宣传APAPA Ohio 、OCAA和其他亚裔团体的活动,促进亚裔社区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体育艺术、教育、法律等的了解。APAPA的全名是Asian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Public Affairs Association (美国亚太联盟),是在美国联邦政府注册的501(c)(3)非营利组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