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聪明人
缺笨人
文:刘震云 编:愈嘉千字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混淆一些词汇,例如,把固执当作坚持,将抄袭说成借鉴,把迷信当作信仰,将放纵标榜为自由......其中,有一组词,混淆最严重,争议最大,它就是聪明与智慧。
聪明是否等于智慧?我们见过很多天资聪明的孩子误入歧途。我们也看到,最聪明的知识精英群体,恰恰是历史上绝大多数人祸的始作俑者。
我们还看到,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有限政府)的诞生地,不是聪明人遍地的国家,而是那些貌似愚蠢的国家。
在作家刘震云看来,聪明与智慧真正的分野是,是否肯下笨功夫。真正的知识分子,就是敢于担当、甘做“笨人”的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笨方法。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刘震云说:“我有两所母校,一所是北大,另一所是社会。在后一所母校中,我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
一个是刘震云外祖母,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目不识丁,但她却是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在村里,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当她晚年的时候,刘震云和她有一次炉边谈话。
“你为什么割的比别人快?她说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堂子,我只要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第十次、第两百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的比别人更快一点。”
另一个是刘震云的舅舅,他是一个木匠,他制造的箱子在周围40里卖得最好,所以渐渐村里就没有别的木匠了,就剩舅舅一个人了。
他晚年的时候,刘震云跟他也有一次炉边谈话。
“你的同行说你毒,你的顾客说你好,你到底是什么人?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我比他做得更好。” 
“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他又说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也当不好木匠,有时候我当木匠的时候会有恍惚的时候,就是当我看到一棵树,我看到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是一个柏木,是楠木,这要是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手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杨树,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
可见,他已经到达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到达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有一件小事,其实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心态:我们马路边上种植的都是杨树,因为杨树长得快。而欧美国家,路边是松树、椴树、楠树.....树的质量,是一个民族心态的缩影。
意大利小镇克雷莫纳,匠人精神的代表:爷爷伐木,孙子制琴
▎真正的知识分子
甘作笨人的先驱者
北大,可谓是中国教育的高地。
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开创地。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民族的先驱者。
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的理想,甚至他们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黑暗中没有火炬,只有燃烧自己,只有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也在所不惜。
这就牵扯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张维迎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特别好的阐述:
“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最重要的是考虑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也像探照灯一样,更多的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一样,要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都熄灭了,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那么这个民族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北大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鲁迅的著作中有三个人物,很值得一说:
第一个是我们的父亲阿Q。阿Q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老婆,出门就挨打。出门挨打不叫受欺负,但是以你的智商被欺负了却又不自知,你又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就跟着这个父亲受欺负。
第二个是特别好的母亲的形象,就是祥林嫂。祥林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没丈夫。一个孩子还被老虎吃了,她一辈子的工作要把她的悲剧讲成喜剧。
第三个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腿被打断了。如果知识分子的腿被打断了,他看到的远处,比平常人还要近。那我知道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出现像姚洋院长讲的这个民族的现状,一点都不奇怪。
刘震云说:“我们的母校是谁,我们的老师是谁。我参加过一次毕业典礼,我觉得今天我听到的姚院长和张教授的发言,是最有质量的临别嘱托。”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呐喊》自序
▎我们这个民族
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刘震云说:“所有中国的大学生,最需要知道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什么?”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人,不缺钱。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特别缺远见,远见对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
这个世界上,有两句话千万不能相信:
一句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
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
投机分子走近路,因此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是你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
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千万不要做聪明人,要做笨人。
最后,刘震云说:“我们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木匠,而作为知识分子,请举起手里的探照灯,照亮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保守主义:
一种笨人的智慧
尼采说:想要长到更高的天空吗,那就把根扎到更黑暗的地下。下沉,持续的深耕,最后才发现真正力量在哪里。
可见,真正大智慧的人从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反而靠的是笨功夫,凡事喜欢下笨功夫死磕。
一个人,不肯下笨功夫钻研,而是搞投机、走捷径,结局往往是一事无成。一个知识分子,不肯激浊扬清、谦卑谨慎,惦记的是封妻荫子、改天换地,其结局往往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一个国家,不肯与民休息、循序渐进,而是胡乱折腾,妄想异军突起,其结局往往是民不聊生。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却知易行难。因为人们往往执着于寻找成功的工具——术,而忘记了拥抱那些能够减少失败,加大成功概率的思想——道。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成功的捷径”都在诱惑着人类,最终它们毫无例外地引发了大灾难。
然而,有一种思想却成为抵御灾难的定海神针,它就是保守主义思想。保守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思维模型和生活智慧。对此,保守主义坚信以下两大原则:
◎ 审慎的美德。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不贪图“大事业”,也不寄希望于侥幸。从全局着眼,从小处着手,下笨功夫,才是王道。
◎ 拓展自身的能力圈。保守主义认为,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成功,最忌“致命的自负”。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智慧有限,能力圈有限,才肯下笨功夫。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智慧,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样本。
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否立志成为“民族的探照灯”,这种“让人少走弯路的思维方式”都是你的必需品,他能重塑你的世界观,更能帮助你“成为正确的人”。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读懂保守主义三书”:
◎《法国大革命反思录》:凡读此书之人,没有不聪明的
保守主义先驱埃德蒙·柏克代表作,奠基保守主义思想,抵御狂妄与投机,大成若缺的政治智慧——“凡读柏克之人,没有不聪明的”,这是每个热爱智慧之人的案头必备。
◎《保守主义的精神》:一种少犯大错误的智慧
美国保守主义巨擘罗素·柯克代表作,为保守主义正本清源——大辩若讷的政治哲学,本书是里根、撒切尔、丘吉尔等政治家的智慧之源,是对抗道德和社会失序的思想之剑,也是“智慧人生的修炼手册”。
◎《保守主义》(第四版):最适合中国人的保守主义入门
中国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刘军宁23年思想凝结,大巧若拙的思维方式——本书是为中国人书写的思想启蒙之书,理解保守主义的最佳入门读物。
感兴趣的书友可扫描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如果此文给您启发,请点击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