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经过反右斗争后。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要超英赶美,提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一切行动都是以总路线为纲,以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为行动指南。

桓仁水电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工的。工程一开始就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大跃进景象。坝基开挖没有任何机械,放炮炸掉的石头,完全是肩挑人抬,作业条件十分艰苦。

科室干部都尽量下工地,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劳动条件非常艰苦,坝基开挖时,出碴运石头工作完全是肩挑人抬,每天收工都会有扁担折断,抬筐压碎的报道。桓仁水电站最先出现的先进集体就是“林彩云开挖班”,创造一个班出碴xx筐纪录(具体数字不记得了),我们报纸和广播站都对这个典型进行了报道。

那个时候不能只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一切都要以超英赶美为目标。桓仁电站的建设也不能按常规进行,要跑步前进!

为了贯彻大跃进精神,党委召开生产调度会。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每次都扩大参加。会上先由尚斌书记谈了全国当前大跃进形式,让大家拿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掀起生产大高潮。张荆山局长布置生产任务,让各单位领导表态。各单位领导都表了决心:坚决完成任务。只有机械厂刘厂长面露难色,提出几点困难,主要是加工的材料不能按时运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议决定:有困难的单位要内部挖潜力,不能“等、靠、要”,那样不符合大跃进精神。

上边会开的多,下边层层布置,群众情绪都调动起来了,筑坝砂石工区机械厂运输队,木板厂土建队,供应处,总务处都提出更跃进的计划。在局大楼门前的广场上,搭起了台子打擂台,开会打擂叫劲比武,口号声此起彼伏。

这个单位喊:“苦干加巧干,产量翻一翻

那个单位马上有人上台,高喊:“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掀万丈崖,一钻能通五女山” 一听就知道这是开挖队的叫劲比武口号。

技术处倒是不痛不痒的提出产量翻两翻:“重技术,多挖潜,定要产量翻两翻

筑坝工区的口号是:“叫水走水就走,叫水站水就站,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

那种场景就像现在的拍卖会一样。发言人声音大,群众口号声喊的响,气氛非常热烈。

每次擂台比武大会不久,大楼广场都阵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走来一支支的报喜队伍,向党委报喜。大红纸上写着提前超额完任务的数字。摄影师张景智、报社、广播站都忙的接应不暇。在这热闹的氛围下。一些年纪大的技术人员表现得相对冷静,也常常因为保守挨批,所以文化大革命一来,这些人中很多率先成了水电局的牛鬼蛇神,这是后话。

(左二是作者)

当时东北冬天常常是零下几十度,宣传组在外边办公手脚都冻的发硬。工地上条件更是艰苦,滴水成冰的天气让大家穿的棉袄因出汗结冰成了硬壳,像古人穿的护身甲一样硬梆梆的。宣传组在工地上昼夜不停地广播各单位的进度和湧现出的好人好事,报纸还发过一次套红号外。 为了更好的跃进,局党委成立了会战指挥部,提出的口号是:“战风雪,斗严寒,大战一百天,攻下导流关”。

过去很久我们才知道,那些数字里边有太多的水分。当时谁要不积极就会被说成是保守,是大跃进的绊脚石。我回忆有一次生产调度会上,领导就批评了机械厂的刘厂长:"你每次开会都坐在旮旯里,接受任务也总是推三推四找理由,你这种情绪很危险!“ 现在看来刘厂长还真是实事求是,没被冲昏头脑。

因为这样苦干,许多司机不能休息,在崎岖的山路上疲劳驾驶。运输队的商队长就因疲劳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为水电建设事业献出生命。

(作者在1958年)
前文导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