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祥威 吴德新
编辑 / 王德芙
出品 / 汽车之心
月 17 日,华为与北汽极狐深度合作开发的首款车型——阿尔法 S HI 版正式发布。
极狐阿尔法 定位中大型轿车,这款车的标准版售价为从 25.19 万元至 34.49 万元。
阿尔法 S 搭载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版本则更上一个台阶。
具有华为 ADS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的 HI 版基础版售价 38.89 万元
搭载华为 ADS 完整自动驾驶功能(含城区、高速、泊车)的 HI 版高阶版42.99 万元。
阿尔法 华为 HI 版的这个价格和车型定位,基本上刚刚好打到了特斯拉 Model Y 选装 EAP 或者 FSD 的区间。
可以说,华为联手北汽极狐,第一仗是要和卫冕销冠特斯拉干。
阿尔法 最受关注的就是华为 HI 版,华为 HI 版上最大亮点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ADS。
目前阿尔法 S 的详细信息和售价刚刚公布,用户会不会为极狐和华为买单还有待观察。
而在这次车展之前,我们已经提前体验了阿尔法 S HI 版上最重要的自动驾驶功能。
华为 ADS 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也在体验活动上和我们聊了聊关于阿尔法 S、ADS 的现状,以及华为对未来汽车、自动驾驶的看法。
对华为来说,阿尔法 S HI 版只是一个开端。
华为 ADS 和整个车 BU 每年的投入巨大,如果 ADS 和车 BU 能最终取得成功,华为将对汽车的形态和业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的试乘体验和采访信息量也颇大,我们觉得最精彩的部分可能是:
  • 华为对 ADS 系统的定义,是一个体验上不断接近 L4,但是法律上严格定义为 L2 的系统,前者代表功能定义,后者代表了安全责任分割,主要驾驶责任仍以人为主。
  • 华为 ADS 量产车最快在今年 11 月、12 月交付,在软件功能上将首批开放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未来 1 到 2 年覆盖主流一二线城市。
  • 阿尔法 S HI 版交付后,自动驾驶系统有 2 种付费模式:一次性买断订阅制,订阅制上华为会和极狐进行分成。
  • 我们的 AVP 在量产车里面,肯定是最好的,大家应该会惊艳(苏菁语)
  • 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团队现在有 2000 多人,其中纯算法部分 1200 人左右,一年花费 10 亿美元,未来每年增速 30%。
  • 极狐阿尔法 S HI 版之后,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还有一大批搭载华为 ADS 方案的车型在路上。
苏菁认为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汽车计算机化)
传统车厂则倾向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而上面存在一些计算机的单点。
菁表示,这两种想法的不同,导致了两类公司在做法上根本性的不同。
1
阿尔法 S HI 版实车体验:最强硬件,全程无接管
阿尔法 分为 HI 版和非 HI 版。
HI 版在当前智能电动车上最关键的 3 个部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上都用了华为的技术。其中 ADS 方案最关键。
华为在阿尔法 S HI 版上放了一套高配硬件方案:
  • 个激光雷达;
  • 13 个摄像头,前向 5 个(含 1 个双目),侧向 6 个,后向 2 个;
  • 个毫米波雷达,4 个角雷达,前后各 1 个雷达;
  • 12 个超声波雷达。
除了高配传感器方案,HI 版上的中央计算单元是由华为 ADS 部门自研的域控制器,算力达到 400 Tops,叫 ADCSC 中央超算
苏菁透露,目前这个超算的算力利用率大概只有 30 - 40%,后面华为还会再推出一个 800Tops 算力的版本。
很显然,按华为的规划,我们现在体验到的这套 ADS 版本,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ADS 使用的 ADCSC 中央超算,和华为前两年推出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MDC,并不相同。
ADCSC 相当于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专为 ADS 针对性设计的域控制器,这个域控专用性很强,算力也很高,超过了 MDC。
而 MDC 是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这个平台支持华为之外的第三方开发者开发自动驾驶软件方案。
ADS 是华为全栈自研垂直整合的方案,MDC 是开放的计算平台,这是两者的差别。
回过头来说,阿尔法 S HI 版的自动驾驶感知、计算硬件俱强。
这样高配的硬件带来了很多好处,最直接的结果这套系统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非常好。
在试乘当天,我们分别在工作日的上午 10 点左右和下午近晚高峰时分体验了 HI 版上的自动驾驶系统。
单次体验为约 12 公里的城区道路,平均时速 20 到 40 公里之间,最高时速 70 公里,整个体验过程全程没有接管。
测试区域内,有大巴车、货车以及相当数量的外卖/电动车,尤其是下午晚高峰期间的体验,车流还是很密集的。
华为在整个区域内绘制了高精度地图,在 HMI 界面上,用户可以设置途经点和终点进行点到点的自动驾驶。
整个过程,我们体验了自主换道、红绿灯识别、无保护左转、应对前车加塞、避让突然闯入的车辆/电动车、车道内轻度避障等场景。
在我们途径的一些十字路口或者岔路口,外卖电动车/行人会被其他车辆严重遮挡,并随时有可能进入当前车辆的前方车道。
依靠这套带激光雷达的硬件,系统对这些目标的检测非常准确而且稳定。
这套系统也会根据当前多车道的交通态势,动态决策切换到更快通行的车道。
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困难场景,在一两个路口进行无保护左转时,由于对向的车道车流过于密集挡住了左转的通道,导致我们的车在绿灯时段没有通过红绿灯,最后在红灯时停在了斑马线上,直到下次绿灯时才自动驾驶左转成功。
这个过程中,依然没有出现接管。但这也说明现阶段,即使这样的自动驾驶系统肯定还是会遇到各种不完美的复杂情况。
整个体验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华为工程师对这套系统能力的信心非常强,甚至在非高峰的时间段,驾驶员是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几乎完全没有接管的意图,足够信任这套日常测试的系统。
2
HI 版车型最快 11 月交付
ADS 将率先开放北上广深四大城市
ADS 测试车的体验不错。那随着新车发布,新的问题就变成了——交付车辆能做到测试车一样的体验吗?
华为的答案是,北上广深的车主将可以率先享受到,之后这套自动驾驶系统,每 个月会开放一批新城市。
到明年,这套系统可能将大致覆盖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这套系统配置有高精度地图,因为高精度地图不可能一下子就快速大规模地完成采集绘制,所以华为在这套系统上设置了 3 个模式,兼顾高精度地图未覆盖地区用户。
其中 NCA 模式,也就是我们上面体验到的点到点自动驾驶模式。
在区域内需要有高精度地图覆盖,ADS 可以做到城区、高速、泊车全场景自动驾驶。
华为会优先安排北上广深的高精度地图绘制,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的五环内是不行的。
ICA+ 模式,这个模式要低于 NCA。
大致可以理解为,系统在这个地区没有完整的高精度地图,类似于人开车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相对来说车速会放慢,提示接管的情况也会增多。
同时这个模式,会通过多次驾驶进行路线的学习、建图,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区域内的可用性。
ICA 模式,我们理解这个模式大致相当于基础版 Autopilot 功能。
华为在 2019 年拿到了自己的高精度地图资质。
他们的高精地图系统叫 Roadcode
Roadcode 分为两部分:Roadcode HD + Roadcode RT。
Roadcode HD 相当于由专业测绘车队绘制的高精度地图,是离线的。Roadcode RT 相当于自学习地图。
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提到,Roadcode HD + Roadcode RT 两者是互为一体的:
「我自己以前没有做这行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到整个城市的基建变化原来如此迅速。我发现整个上海的城市道路不停地翻新,红绿灯更换速度比我想象快得多。
如果只是用 Roadcode HD 传统高精地图的技术,你很快就挂掉了。Roadcode RT 本身会不断地自学习后去更新 Roadcode HD,把数据沉淀下来进行迭代循环。
目前华为正在北上广深进行高精地图的测绘,并且在全市所有道路上进行测试;其次是覆盖全国的高速路网,以及主要城市的环路。
今年下半年,华为的车辆将开始在二线城市跑。
苏菁认为,阿尔法S是一款高科技取向的车,这个车型的用户群可能和特斯拉的人群是高度重合的。
现在,从这个车实际的定价策略以及车型定位看,确实也是完全对标特斯拉。
「20 - 40岁左右,高学历精英的男性人群。我们的泊车体验也很棒,可能女性用户也会很喜欢。
在实际用车体验方面,因为搭载了 ADS 方案,用户可能关心 2 个点:
  • 一个是电耗
  • 一个是维修成本
虽然搭载了一个 400 Tops 算力的域控和大量传感器,华为工程师告诉我们,现在这部分设备带来的电耗与车辆的动力系统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HI 版目前看标称续航很可能是 708 公里,这样看 ADS 系统引起的电耗影响更小。
维修成本方面,主要是 个激光雷达都位于前保险杠的位置,如果前保险杠发生碰撞,不可避免激光雷达是需要维修和更换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加这些传感器不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苏菁透露,在极狐阿尔法 之后,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还有不少的搭载 ADS 的车型将会发布。
这些车型除了来自现在华为已公布合作的北汽长安广汽三大地方车企外,还可能来自一些未披露的大厂。
另外,华为和北汽的合作双方的投资都非常巨大,合作将会是一系列的车型,后续长安、广汽也会是这样。
3
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 2000 
一年花 10 亿美元,未来年增速 30%
打造 ADS 这样一套解决方案,华为投入了多少钱呢?
答案是目前每年 10 亿美元
华为的自动驾驶相关部门目前有 2000 多人,纯算法团队 1200 人,包括大感知团队、预测、决策规划团队。
除此之外,还有 1000 人做域控制器(比如中央超算 ADCSC)、激光雷达等相关的软硬件。并且,「未来应该会保持 30% 左右的增长速度。
极狐阿尔法 S 是北汽-华为深度合作的第一款车,这个车本身的开发周期已经有 3 年。
苏菁预估,后续针对新车型导入会加速,但一款车型的导入周期不太可能会短于 24 个月。
在与北汽极狐的合作上,北汽极狐更多地负责阿尔法 的机械与底盘系统以及其他车辆上传统的部件,华为则帮极狐搞定整车的计算机化,包括自动驾驶、座舱和云端,实际的分工可能比这个更复杂。
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层面,华为的初步计划是每 18 个月做一次小幅升级,不断向上迭代。
由于除了北汽之外,华为也在与长安、广汽合作推出 HI 版车型。我们也问了华为,众多的车企合作怎么差异化的问题。
苏菁认为这不是关键的问题:「你觉得智能机有什么差异化吗?越是复杂的电子系统,每个主体开发成本达到几十亿美金的时候,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做差异化。(在这样的系统上追求差异化)是有问题的。
我们也从接近长安、广汽的人士了解到了华为与这几家车企的合作方式,通常由华为提供包括 ADS 在内的智能化技术,车企提供底盘平台/架构平台,双方基于各自的技术来希望定制打造爆款车型。
这种做法与当年 Google 拿出原生安卓系统与几大手机厂商定制 NEXUS 手机颇为相似。
华为和北汽的探索,算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要带领汽车进入智能机时代。
华为的看法是,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
苏菁认为,「这是本质看法不一样,会导致所有事情看法都不一样。
4
华为 HI 版,能大卖吗?
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能大卖吗?
这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说实话,极狐阿尔法 华为 HI 版最终 38 万起的售价,可能出乎了相当一部分媒体和公众的预料。
这与华为在消费电子市场中的形象有关。在智能手机行业初期,中国手机品牌的早期认知是要把高价的手机干下去。
HI 版定价在 38 到 42 万元的区间,原因可能是多重的。
比如双方高额的开发费投入摊销,也取决于 HI 版选用的 3 颗激光雷达以及 400T 算力的域控成本如何。
站在极狐的角度,阿尔法 S 的标准版要与华为 HI 版拉开差距等等。
对极狐而言,这家脱胎北汽能源的新势力亟需一台爆款新品。
极狐的第一款车阿尔法T从自去年10月上市,到今年3月底,累计销量仅为1013辆。
阿尔法T搭载的是α-Pilot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供应商为博世。
随着华为进入,极狐的车型有了更多智能化方面的支点。
华为车 BU 的总裁王军曾经说过,「未来 30 到 50 万的车,有可能成为快消品
这个区间有可能成为华为 HI 车型的主打区间。
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30 到 50 万的车型可能符合华为内部对员工消费能力的洞察。
王军说的另一句话是,「汽车行业不会是几家独大。
华为不造车,华为将帮助更多的车企造好车。
这也意味着,只要华为智能化技术的底子够硬,华为不像新晋的造车公司——只有一轮出牌机会。

华为会有多轮出牌机会。
▼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汽车之心·行家说」往期回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