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 国际大厨也懂“盐焗”的做法?』
最近闲暇时间,我都窝在沙发上复刷《戈登·拉姆齐的终极家常菜》,看这位国际大厨做着一道菜又一道菜,风风火火却井然有序地向大家证明——在家如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不得不说,美食没有国界,连刷几集,解馋又治愈。而那些节目中闪现的,与传统中式烹饪技法不谋而合的经典菜式,更是让我无比惊喜,跃跃欲试。
比如大厨为客人准备的轻松午餐,其中有一道盐烤海鲷,先用盐给鱼做盐壳,再把被盐壳严密包裹的海鲷放入烤箱中烤制。烤好的海鲷剥掉表面盐巴,皮下的鱼肉鲜嫩亮滑,汁水丰盈,就算隔着屏幕,也能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好吃看得见”。
为了复刻美味,我拿起随身的小本本,按下回放,小心翼翼地记下我的厨房笔记。正当端端正正地写下“盐,不要太细的盐“时,我忽然如梦初醒,记啥菜谱,这个做法不就是咱的盐焗么?
纪录片《生命之盐》
传统的盐焗,就是用荷叶或是吸油纸把食材包裹放入粗盐中,利用盐的导热特性将其加热制熟。盐要用粗盐,因为结晶的表面更容易导热,受热也更加均匀。而焗的本意是在密闭的空间内烹饪,在粤语中,焗有兼具煎烤且锁住香气之意。盐焗这种做法强调:只使用单纯的盐来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最大程度上成就了食物的鲜香入味,对于追求食物本味的食客,实在是不二选择。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盐焗的第一印象来自风靡街头的盐焗鹌鹑蛋。印象中小贩的推车上,晶晶亮亮的盐巴筑起一座小山,小山下总是挤满了数不过来的鹌鹑蛋,不用多叫卖,单就架势便足以让过路的行人多瞥上两眼。
平日里鸡蛋吃的多,瞧着身材小巧玲珑的鹌鹑蛋,再闻一闻阵阵飘香,嘴馋的孩子们是一定不会放过这等美味的,摇晃着大人的手非买不可。再加上更多好奇的人驻足一探究竟,小小的摊位似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小贩总是忙着捡鹌鹑蛋,也总有食客拎起一袋袋鹌鹑蛋满意地离去。盐焗鹌鹑蛋确是好吃,经历了粗盐的洗礼,蛋壳就像皮一样,一扯就能剥落。一整个放入口中,蛋白焦黄Q弹,蛋黄软糯绵密,那叫一个咸中带香。
说到盐焗,就不能不提盐焗鸡。十几年前,我从北方刚来广州那会儿,时常被路边招牌上写着客家盐焗鸡的小店所吸引。
图 / 视觉中国
淡雅的香气加上亮黄的色泽,食柜里的客家盐焗鸡,就如同驻立在巷子里的小家碧玉,风格上与我在北方常吃的浓香烧鸡全然不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路过就会买一点盐焗鸡脚、盐焗鸡翅之类的回家当成刷剧零嘴儿。咸鲜滋味总是让我停不下来,别有一番风味。
在盐焗的世界里,盐焗鸡算是不折不扣的一号领军,说它仅凭一鸡之力便将“焗”这种烹饪技法发扬光大也不算夸张。
最先让人们意识到盐焗的,是盐焗鸡;最先让盐焗走向大江南北的,也是盐焗鸡。虽然盐焗鸡的由来说法很多,有说是清朝广东的盐商四处奔波,将鸡放入盐中更利于保存,有的说是客家人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中,将鸡放入盐中更方便携带,但万变不离其一的是这种偶然得来的美味,成就了广东客家的招牌菜。
判定一个客家人是不是广东的客家人,外地人会考验两句粤语,而广东本地人只需对一下盐焗鸡这个暗号。广东的客家人对于盐焗鸡的热爱大概是几天不吃便会觉得生活寡淡,而让日子鲜活起来的秘诀就是在厨房里倒腾一只盐焗鸡。更有甚者,只要你流露出一丝对盐焗鸡的喜爱,他们就会倾囊相出,包教包会。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我的一位梅州客家朋友,就倾情演绎了一出源于盐焗鸡的布道精神。本来嘛,我想吃盐焗鸡的时候会下个馆子或是叫个外卖,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犒劳。可我那朋友一听说我喜欢盐焗鸡,非说盐焗鸡很简单,自己下厨房就可以做。我一个北方人,烧鸡都没自己做过,自己做盐焗鸡,开玩笑么?就这样,几次劝说未果的情况下,终于,我这位客家朋友选择了为自己带盐,以鸡试法,亲身传授以正视听。
于是,厨房里上演了一场现场教学:鸡要选肉质紧致的童子鸡,当然最重要还是新鲜;盐焗鸡粉抹遍鸡身,据说可以为鸡身提亮,没有用盐腌制一下也是可以的;晾干的鸡身用特有的竹笋纸包裹一下(用厨房纸、吸油纸也是可以的);砂锅里铺满结晶的粗盐,放鸡,埋鸡,开火盖盖,二十来分钟就好了。
果然,从盐堆里挖出来的盐焗鸡色香飘满屋,那个,好像确实没有那么难呢。于是,我膨胀了,边啃鸡腿边问朋友,网上不是说电饭锅也能做盐焗鸡嘛,那不是更简单。话音未落,朋友双目圆瞪:“不用盐焗的鸡,也配叫盐焗鸡?”
不管怎么说,我还真学会了做盐焗鸡,而且不光盐焗鸡,当我煮饭想偷懒的时候,盐焗变成了我的好帮手。那些自带鲜味的食材,拿来盐焗再好不过,除了鸡肉、蛋类,海鲜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同于大厨戈登·拉姆齐爱盐焗海鲷,我更偏爱大虾、蛏子、海螺一类的海鲜,把它们一个个埋在盐巴里,接受盐焗的洗礼,味道鲜上加鲜,分分钟做出了五星级的品相。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有时候我在想,或许食材也会有一种期待,想着会如何渡过它的一生。案板绝杀,一阵翻滚,欢腾还是温润,生猛抑或寡淡,厨房里的江湖很大,食材们的际遇却是难料。盐焗应该算是不错的归宿吧。虽然谈不上你侬我侬,可有了盐巴的呵护,食材大可免受烟熏火燎,又因为有了温热绵密的照料,它们得以保持最初的本味。饱经世事,虽多一份韵味,却依然是最初单纯的模样。最好的历练,莫过于此吧。
作者档案
近云
美食的情感搬运工
探寻食物温度
抚慰瘾性饥饿
作者精选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