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清晨,钢琴家兼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Barbara Podgurski ,都腋下夹着琴谱,戴上口罩,早早出门了。
但她并不是要到上城160 Convention St的音乐学院里授课,而是辗转来到位于Hell‘s Kitchen附近,已经改为纽约最大疫苗接种点之一的Javits Center。在这里,她只需换上文化衫,稍正衣冠,伴着旁边弦乐的琴手,开始一天的演奏。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过去一年里,作为一名专业钢琴演奏家,我竟然有3个多月没有按下黑白琴键,彼时的纽约,那时的美国,一切都让我看不到希望。然而,随着纽约疫情地控制,疫苗飞速接种,希望也一点点回来了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音乐也许能在抗疫的最后时光里,做点什么,让疫情困扰下的纽约客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以及春天的希望。“
于是,在曾经每年为纽约提供街头艺术钢琴的慈善组织Sing For Hope的邀请下,Barbara Podgurski 和小提琴演奏家 Katie Kresek、 Victoria Paterso一同,组成了Javits Center疫苗接种站内的四重奏小分队,替代大喇叭里高音量播放的广播,为疫苗留观区的纽约客,带去“音乐之声”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时而抚上一曲悠扬的肖邦:
图片来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时而伴上一串激昂的乐章:
图片来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或者奏上一支轻快的圆舞曲:

图片来自ins,版权属于原作者)
悠悠琴声,声入人心,很多接种的纽约客,也被打动:
为表演鼓掌: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随旋律轻和:
伴节奏起舞:
情到深处,还悄悄拭去感动的泪水: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激动之余,更忙着与演奏者合影留念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了表示对后续演奏的支持, 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疫苗接种室内,通常都有种莫名的压抑,我们的琴声,一方面能够缓解等候接种结果的人们的紧张,给所有打好疫苗保卫站的人宽慰与鼓劲,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洋洋乐曲,道出我们无法言语的感谢,以及对疫情寒冬后,一针一针即将打出来的春天,最诚挚的期盼。“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神秘老人“闪现”接种站
3月13日,麻州伯克郡社区学院接种站内,快到下班前,来了一位头顶黑色贝雷帽,身穿黄风衣,戴着金丝眼镜,还背着大提琴华裔中年男士
待他根据指引打完疫苗,在体育馆内留观时,这位大提琴男士,打开琴盒,缓缓悠悠,拉起了乐曲。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指尖跃动,音符流淌,巴赫的G大调前奏曲,从这位老人的琴弓,飘进了大楼里每一个人的心中,在那一刻,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也都短暂卸下了焦虑
由于琴声如此慰藉人心,甚至现场很多人,还忍不住往老人的琴盒中放钱,借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图片来自ap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待到曲罢乐终,人们欢呼致意后,在老人起身回礼时,眼尖的路人才发现,这一演奏家不是别人,正是多次获得格莱美大奖总统自由勋章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
而被问及“社区路演”的缘由,马友友只是真诚一笑,表示疫情期间,人际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它希望音乐能如流动的空气般,“沟通你我,抚慰人心”。
图片来自CNBC,版权属于原作者)
重症病患ICU内拉琴致谢
入院医治的病患,怕谢意等不到出院 ,也分秒必争,在病房中,用悠悠琴声娓娓而叙。
居住在犹他州Odgen的,有40年教龄的退休乐团老师Grover Wilhelmsen,不幸罹患新冠,重症入院。

图片来自nbc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由于Wilhelmsen年纪较大,且有哮喘等基础性疾病,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插管治疗,Wilhelmsen在这过程中,无法说话,仅能通过写字留言,和医护沟通。
待他进行插管治疗后,Wilhelmsen提出想为医护进行小提琴演奏,以表谢意,也缓解自己因病情产生的焦虑。在对他进行基本功能的检查后,主治医师同意他,在护士Sase的监护下,拉奏一曲《田纳西圆舞曲》。
(视频来自nbc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ICU加护病床里通常都悄无声息,四处弥漫沉重的死寂,我的琴声,只是想缓解一下每个人心中的压力,表示对医护的感谢,以及温暖更多病友的回家之路。“
监守的护士Sase更是表示,当琴声响起的一刻,自己的心仿佛也被照亮,突然瞅到那温柔而静美的生命底色。
Sase护士坦然,由于Wilhelmsen的体力问题,并不是所有乐句都很流畅,但因为乐声是从这70多岁的康复期新冠危重病人手中飘出, 却比任何完美演奏都治愈人心
图片来自nbc news,版权属于原作者)
“无论是在重症病房,还是在大型接种站,从中飘出的那千回百转的乐曲,那优美流畅的旋律,都是医护接力共铸的温暖奇迹,也是不息生命对回归正常的翘首期待。当一条条垂危的生命重新起航,当一短短禁锢的生活重归正常,紧握双手的医患,重新相拥的我们,也就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小编整理,资料来源于new york post ,retuters、CBS New York等,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否则将追究责任
编辑:R
不要错过我们!
朋友们,微信改版随机推送了!
求“在看” 
,求“星标”
不要错过指南君的最新咨询和本地故事哦!
推荐阅读
商务 · 合作
纽约消费指南商务合作,请填表格:https://www.dealmoon.com/cn/comments/adcooperation
注:请详细写明您的经营类别、电话联系方式、希望合作的方式以及时间等,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谢谢!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声入人心,生生不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