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2193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01
辅导孩子作业那些事
近日上海一位爸爸,给儿子补课,竟然气得把自己打骨折了!男子右手第四第五掌骨肿胀明显,片子显示两根掌骨骨折错位。
2020年12月 某个小区的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时无可奈何,竟然点燃作业本丢下楼,看看有多可怕。
杭州父亲怕自己忍不住暴打儿子,竟然将手绑起来。
忍无可忍的家长竟然列出警示这样说:
孩子的杰作更奇葩
过春节有哪些传统呢?“我们一起学猫叫”。
当“”字写了上百遍时.....
倒数=倒过来的数?
这样的理解也是懵了
无可奈何,干脆跟孩子一起怀疑人生吧!
02
教育部出新规定
对的,正是这样的痛苦与疯狂,政府发出了新规定。

《指导意见》提出,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一句话就是从学龄前儿童开始,给孩子们减负减负减负。
然而,当“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口号早已注入人心之后,千万个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的时候,外松就一定内紧,上有政策,下一定有对策,所以要说,如果因为政策改变,而有些父母认为可以松懈,可以早年对儿女教育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了,直言不讳的说,这样的父母早晚都会后悔的。
简而言之,无论入学是否考试?无法压力是否大? 孩子家庭早期教育不能缺,如果没有外界的大环境,或者说机构的存在,时代对父母的期盼,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责任和重任,就更加义不容辞,父母的压力山大是正常的。

03
新政下父母怎么办?
本文从三方面讲述一下,父母面对如此挑战,到底可以提高哪些认真维度?
其一:越是精英家庭,就越重视儿女的成长与教育
当今几乎全世界所有有条件、特别是走入精英圈的家庭,都在做一件事,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好,具体到何谓“好”,因人因家庭而议。

然而,能让孩子从小起步,到迈入大学,一路进入顶尖名校,是所有家庭都愿不惜一切代价,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生活内容。
千万不要说,不进名校照样成功。 而是说,一定要努力争取,如果没有考上名校,也绝对不要放弃人生的目标和努力。享受奋斗过程的经历本身,让孩子在过程中成长,终究人生是长距离。
我听到太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甚至根本在孩子懵懵懂懂的的时候,就公开替孩子说:“我孩子不需要拼名校,这么累干什么!孩子幸福快乐就好!”
恕我直言,人生要想大成功,没有一帆风顺,没有不需要努力的,而能承受输赢、都是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和自推力,如果父母都没有这样的自律与坚强,祈望孩子迈入优秀的行列,超越他们的父母,现实吗?
其实名校不名校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终究90%以上的大众与名校无缘。
然而,养成了自我奋斗的习惯于毅力,即使上不了名校,你也能大成功!
为什么?
因为当在奔名校的路上,打磨了成功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永不言弃!滴水穿石!日积月累!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过后,你就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了! 许多非名校毕业成功的人士,绝对不能解释成他们不上名校,照样成功!而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样就是说,这么多的精英家庭出来的孩子,比你富有、比你还努力!因为他们享受的是过程,而奋斗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习惯了。
具体到名校的好处,这里不再赘述细节。
其二: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那么这个高度包含什么呢?经济实力? 社会地位和资源? 思维方式?还是其他什么?
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中说到: “父母如果在山顶,注定他们的孩子不会在山脚下,相反,父母如果在山脚,注定他们的孩子起点不会在山顶”。
洛克菲勒家族成员
所以他的后代就站在了山顶上,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医疗、艺术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2019年我陪前耶鲁校长施密特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巡回教育演讲,有几次我们被堵在机场,飞机严重延误。但是校长先生就是安静的坐在候机室,不停的读书。

聊起他父母的教育时,他告诉我:初中毕业的暑假,父母送给我这个曼哈顿的富家子弟的礼物就是去美国最炎热德克萨斯州与工人一起挖管道干苦力。当经历了这样的磨练之后,再回到高中读书,简直如同天堂。
前耶鲁校长与本文作者
前耶鲁校长也是富家子弟,他们换着法子体验生活,反正他们的起点高。而90%的大众们,我们生来必须从山脚下起步, 难道我们的起点就真的低吗?
绝对不是,而这正是我要讲述的重点,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那么,我们可以在家教的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下功夫。
普林斯顿大学有位崔琦教授,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他父母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让儿子上学。为了求学,12岁离开家乡竟成为永别!当初崔琦父母的胆识和牺牲,成就了一位华裔诺贝尔获奖者。  
华裔诺贝尔获奖者 崔琦教授
我有个在乡村长大的朋友,现在是华尔街的投资高手,他告诉我,母亲在他5岁,每年换季时,那些枯燥乏味拆被子的针线活都让他做,他顽皮坐立不安时,母亲说:小事情都没有耐心做好的人,长大不会有出息。
另一位法官朋友,他的家族很大,家境不好的孙子们送到爷爷身边被爷爷养,家境稍微好的,就跟自己父母身边生活。跟着爷爷的,无论年龄大小,早晨必须5点起床,挑水砍柴、干农活,打扫院子,30多年过去了,这些孩子的未来远比那些家境好的孙子们都更加优秀,因为从小他们养成了勤劳和自律的习惯。
身边一位女友,孩子4岁时,丈夫外遇、无情的离婚,连英文都不会说的单亲妈妈,在美国独自面临的生存艰难,非常人可以想象,但是她给孩子们折射出来的力量, 就是永不言弃,结果呢?今天她的孩子已经成为美国著名律师。
这些故事说明什么呢?
对于大部分低起点的家庭,改变命运,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也许很多读者好奇,你是怎么教育好一对儿女的?我和孩子他爸事业上都很忙,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事无巨细,我采取的事半功倍的方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甩给孩子一句话:孩子,你们爸妈来留学是从研究生读起的,我们没有读过美国的中小学课程,也就是说,你们的未来,全部要靠自己啦。
言外之意,你们要想优秀,这是你们自己要做的事情,输赢后果,你们自己要承担的。所以他们今天的自律自强和自我反省,就是这样循序渐进的打磨起来的。今天他们都已名校毕业,做着他们梦想成真的事业。 
当然我对儿女事半功倍的那句话,并非我后来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放养的妈妈,其实我一直在与时俱进的陪伴孩子成长、学习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看到的是一片森林,而非具体的几棵树木,让他们去赢得战争,而不是要计较每一次战役。
其三: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即淘汰
当然,这就回到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也是道与术的平衡。

父母需要关注技术的术方面,比如补课、考试成绩、升学等等,还要关注道,道路的道,
何谓道? 这不是我这里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名校之路的“道与术”(演讲万字笔录)分享里,有我的详细阐述。
然而,父母必须要知晓孩子成长期三个关键点,6岁前,13岁前,18岁前,哪里是输不起的。父母何时放下,何时必须拿起,这就需要父母必须不断的修行和完善自己,需要打磨出来的道。
为何许多高中名校在录取学生时,都要面试父母,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对于12-13岁的孩子,父母的身影折射着孩子的成长轨迹和看不见的特质。 
2021年因为疫情的缘故,许多青春年代孩子们的交往,不如从前了,也基于此原因,【留美学子】公众号与北京的高中生,开启了一个公益读书汇活动。短短两个月我们已经完成了8本名著的分享。不仅孩子们的读书内容、选择、理解与能力,超出我的预期和想象,而且他们的父母更不得了,孩子们都来自爱读书的家庭。
现实里,对父母们的挑战越来越残酷,独木桥还是那条,优秀的父母却越来越多,被学霸培养出来的牛娃更越来越多,而机会却越来越少,没有增加,反而分母更大。 
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且也需要与孩子一起适应新的挑战,同时还要在挤不上独木桥的时候,希望孩子们有其他选择,这正是父母目前的焦虑与困惑。
如果为孩子助力的辅导机构不存在,或者暂时不存在,但一些孩子还是需要外力帮助,这时该怎么办? 
作为70年代的大学生,我也没有用太多外力辅导孩子 (孩子本身拒绝去上补习班),80年代我申请留学时,也没有任何外力帮助(80年代根本没有任何出国培训指导机构),我觉得家庭自我的学习和榜样的力量,是最最实在和强大的。
其实对于遍地开花的补习班、课外辅导现象,本人还是有质疑的。当然,我并非要否定他们自身存在的合理和必要性,而对于劳民伤财的辅导花费,不得不为许多平民家庭担忧。 
这里,我尝试给大家出一些实惠或免费的家教锦囊,这也是我20年如一日持续在做的公益努力!
04
实惠或免费的家教小锦囊
【读书会】
书本身就藏着黄金屋,作为20年来写下七本书的畅销书作家,我深感每本书都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甚至是他们毕生的精髓和沉淀。读好书、读名著,积少成多,就一定能超越时空,并跟随家人成就一生的收获。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社会经历有限,然而通过读书会的互动,孩子之间、大人之间,一定会收获满满。书会让陌生的家庭找到知音和理解,会有彼此的共识和新发现。

所以我和高中孩子们成立了公益【借力读书会】,借用彼此的阅读收获,杠杆出我们各自最大的收获。
【父母公益分享会】
多听听过来人的分享,从校友会开始、从朋友圈开始,有些有商业的导向,这些听者参与者自己辨识,然而,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不得不借鉴。切记,不是听他们有多成功,而是更多的听一些经验教训,你自己不要去重复他们的错误。
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的背后都有故事,有些是神话,有些是忽悠,兼听则明吧。
【同龄成长伙伴聚会】
为何要上名校?特别是初中高中就开始,原因是,走进一批拼搏向上的同学群体,他们都会推你前行。 所以,找对优良品质的伙伴,跟他们同性共勉。 
这一点上,父母也很重要,许多孩子能成为朋友,起初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朋友,归根结底,是这些家庭有着共同的三观理念和价值。 其中人最终成为一生的朋友,都是因为彼此价值观的共识与认同。
讲了许多,好像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召唤父母的修行,是的,父母自身的强大,你同时也会吸引与你相同或者比你更强大的父母,大家一起取长补短,给你一个平台,发现更多的新知识和能量。
外界的变化实在不可控制,然而,能掌控的就是我们自身的力量和维度。
05
结语
当今,如果父母说他们悠哉悠哉,根本不焦虑,我觉得不现实。 是的,孩子幼儿园时期,认为自己儿女可以改变人类,等到高中时,希望他们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 
在这样惨烈的竞争环境下,在政策不断变化的形式下,在自己越来越无法掌控儿女未来的担忧下......父母没有办法不持续学习,要把握好度,心态要不断做调整,内卷的压力,真的很大。

研究从事中美教育近30年,作为访谈过上百家庭、写出数百万字教育报告,作为走过来的母亲,我特别能感受当今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的苦衷和迷茫。其实现在许多父母做得比我当初研究教育的作家,做得还好、还努力。
然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长年的公益奉献和分享者,我准备召集一些走过这条路、孩子都长大有成的爱心爸爸妈妈们,做一个系列线上 “云”家庭教育分享汇。

尽管他们都是牛娃的爸爸妈妈,但是,我的聚焦,不在于讲述他们的孩子有多成功,更多的是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因为不带任何商业链接,所以,我们会提供最真诚、纯粹的育儿心经。
我会花时间做筹备,也一定会有许多公益奉献的爸爸妈妈们出现!在未来公益分享准备期间,我也希望能听到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们:问题和反馈,这样【留美学子】可以更聚焦在回答大家急切需要了解的解惑路径。
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扫码入群
独家解读:今年美国大学录取率"狂跌"5缘由
甘做女王“伴驾”74年的他,走了
被藤校拒绝:一年后女儿才说出真相
所谓的“主流”社会,你融入了吗?
访谈: 从小学差生进名校,家庭教育秘籍何在?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