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昨天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讨论教育究竟是“可复制”的还是“去复制”,支持派和反对派在留言里吵得热火朝天。
看到这么令人头秃又不怎么“有用”的话题,你可能已经在瞄右上角那个小叉号了。
其实,那些你认为“有用”的东西,不见得真的有用
看看网盘里存了多少资源,真正用了多少资源,就会恍然大悟。
而那些你一开始觉得没用的东西,未来很可能会在某个关键节点上,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决定,包括你对教育选择,从而衍生出另一条人生轨迹。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朋友转给我的文章下面,作者在留言板连续置顶了几条自己的评论,说那些“教育可复制”的支持者,根本没看懂她在写什么。
我倒觉得,可能是作者肚子里的墨水太多,文字理解门槛较高,看不懂很正常。
换成我这种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从另一个维度分析下“教育的不可复制性”,没准可以把这件事掰扯清楚。
1. 商业能复制吗?
作者说,现在很多家长中了“商业思维”的毒,认为教育像商业一样,是可以复制的。
我想说的是,商业也是无法复制的。
当然了,你会告诉我,商业模式明明可以复制。
没错,但复制商业模式的目的是成功,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叫“可复制”。
赚钱就是赚钱,不赚钱就是不赚钱,商人可不信什么“过程重于结果”的鸡汤。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交易。
交易的前提是什么?
交易双方都认为自己获取了利益。
你看,商业的核心,离不开“利益”二字。
但我不是说商人都唯利是图,我们消费者购买的也是利益。
商业获利这件事,我宁可说它是一门玄学,也不会说它是可复制的。
我之前在野生视频号录过一段读书心得,日本著名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在《茑屋经营哲学》里分享了自己的一段创业经历,我管它叫“第二家店的失败诅咒”
增田宗昭的第一家书店大获成功后,他满心欢喜准备把商业模式一键复制到第二家店,幻想着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十家店开起来的样子。
没想到,第二家就黄了。
他这么总结失败经验——
当他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他心里琢磨的是,顾客愿不愿意走进这家店,员工在这家店工作会有热情吗,这个店可以给社区带来什么价值。
说得酸一点,他是有企业家情怀的。
而当他开第二家店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怎么快速回本,怎么跑步进入盈利期,怎么赚更多钱,怎么复制第一家店的成功。
经营第一家店像养孩子,投入了感情,经营第二家店像养奶牛,投入只为赚钱,增田宗昭描述自己当年的心态,一定不是个例。
这就是为什么有第一家店的成功先例,却逃不出第二家店的失败诅咒。
商业是无法复制的,你复制得了模式,但商业成功获利的关键要素,并不是模式。
上一个告诉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人,也不过是在身陷学历门后,把锅甩给第二作者,然后抛出一句,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
2. 教育能复制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智人老祖宗们,吃饱喝足还不行,还要想象出一些图腾啊神明啊什么的?他们到底图啥呢?
对自然的敬畏?打雷天祈求神明庇护?
这只是小白级解释。
大神级解释在《人类简史》里可以找到,这位半秃的大叔,是我最崇拜的作者之一。
因为在部落社会,两个陌生人想要交易,如果只拿利益要挟合作方的话,那么这个合作是无法长久的。
他们必须借助共同的神明、传说中的祖先、图腾动物等建立信任
也就是说,如果两人一遇到什么事,就先问咱们怎么分利益,牛头归你还是归我,烂果子你吃还是我吃,那这俩人的合作关系迟早完蛋。
就算你今天觉得公平,也不代表睡一觉起来依然觉得满意,你总有觉得分赃不均的时候。
有了图腾啊神明啊这些东西,好办多了。
咱们都是龙的传人,咱们500年前是一家,咱们的神明昨晚跟我托梦了... … 
拿这些“虚无”的东西做合作基础,比用利益要挟对方更好说话。
我为什么提这茬?
这就是“人”和“物”的区别啊!
你可以从中看出人的复杂性,即使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也是会被情感“绑架”的。
物是没有“情感维度”的,只要有了prototype,流水线设定个程序,你就可以复制啦。
但人不行,人是活的,复制不来的东西多了去了。
“教育要以人为本”,这句话喊了好多年,不能只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人本位”,也要承认教育者的独一无二,即不可复制性。
3. AI课难道不是复制?
你可能要说,AI课现在这么流行,一个老师录好了,无限多个学生无限回听,难道这不就是“教育可复制”的活生生的例子吗?
要我说,五花八门的AI课的涌现,正是教育不可复制的证据
学鹅思的AI课和学鸭思的AI课,看似形式都差不多,但你上下来,会发现感受非常不同。
教学方式不同,课程体系不同,老师派系不同,授课风格不同... … 或者你也不知道具体哪不同,反正就是不同。
当你面临选择网课,你不就是在探究它们之间“相互无法复制”的那部分吗?
假如教育是可复制的,那么市面上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家AI课,一定会一家独大。
因为一旦某家AI课的某个学员拿了奥数总冠军,其它家都没法活啦,所有家长都会一窝蜂选那一家。
教育可复制嘛,把模式复制过来,就等于复制了成功。
实际上可能吗?
4. 不可复制的,才是价值
大家都觉得新x方的老师讲课好,同样是托福GMAT冲刺班,明明一期比隔壁贵几千,仍然挡不住家长来送钱。

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新x方英语老师的应聘标准是,英语可以不好,但必须讲一手好段子。
你还别黑人家,我之前在新x方试听了几节课,没舍得报名,后来去隔壁报了班,结果发现,根本听不下去。
我对试听的老师朝思暮想茶饭不思,最后硬是退了课,又报回新x方。
同样的考纲,同样的单词,同样的句型,人家的老师讲出来就是不同,或者说就是对我胃口,不服不行。
除了机构自主研发的教材,可以简单地说,新x方老师讲的那些段子,老罗式的彪悍授课风格,就是新x方教育不可复制的部分。
(非广告,谁收钱谁是狗)
对教育来说,不可复制的,才是价值所在。
我们做规划教育的时候,不能把“因材施教”当套话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难道不值得一个量身定做的规划?
能复制和模仿来的部分,往往都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多挖掘的,是孩子那些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东西。
黛西@法兰克福

近期精选
你的每次点赞和在看,都是我下篇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