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上周我写了篇文章说,养孩子和管团队一样,都得懂得“放权”,否则就会陷入“诱导式麻木”,员工变成“尽职机器”,孩子成为“只会听话的人”。
突如其来的结尾,让你们都对我非常有意见。
我知道了,要放权,可具体怎么放权哇?
我倒是想放权,但娃不自觉啊啊啊,滥用权利怎么办?
我“放权”了,给了儿子50块钱,让他自己规划着花,结果发现我想多了,当天就花光了,买了一堆甜食回来,还背上10块钱的外债。
2
近几年国外有个词很流行,叫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
听名字就很有画面感,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上,过分介入孩子生活,保护或干预其生活。
对号入座的,基本是中小学生父母,因为对于学龄前孩子,尤其两三岁小娃来说,如果你说“我要尽量少介入娃的生活”,怎么听都像你在为逃避带娃找借口。
对于学龄前孩子,我发明了个类似的词——
micro-parenting。
(如已存在,纯属巧合
这个词的灵感来源于micro-managing,指那些恨不得让员工精确到分钟汇报做了啥的管理者——一种短期特有效,但长期绝对失败的模式。
我说的micro-parenting呢,指的是事无巨细控制娃,大事小事一把抓,总试图用自己(并不怎么成功的)的人生经验左右娃的决定。
哇塞,听着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啊!
其实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有micro-parenting的倾向,甚至深陷其中。
娃吃啥喝啥,吃多少喝多少,喝冷水喝热水,穿红的穿绿的,先穿袜子还是先套裤子,袜子塞裤腿里还是扎裤腿外,擦屁股用几格厕纸,洗手液按几下,等等等等,从早到晚,我们太操心了!
你如果不是我生的,我才懒得管你,这句话其实挺在理的。
因为爱,所以控制。
3
我之前在文章里举例说,高中毕业后,我爸妈在生活费上对我的“放权”,不仅没有让我乱花钱,反而让我精打细算在金钱上更有规划,对物欲更有节制。
很多人留言说,那是因为你本来就自觉。
▼ 一条隔着屏幕都能听到叹气的留言

事实还真不是这样。
我不是天生会过日子,我爸妈也不是在我17岁那年突然放权。
在我印象里,上小学时,好朋友的零花钱都是按天给的,一天5毛,多的1块。
那时候,我爸妈就一次性给我一年的零花钱。
每年新年,我爸就去银行换一沓新钱,100张1块的放在一个信封里。
他提醒我的唯一话是,新钱容易吸一起,用的时候多捻一捻,别把两张当一张使了。
至于我买了什么,花多少钱买的,还剩多少钱,他们一律不过问。
最开始,我也经历了“花钱如流水”的阶段,果丹皮都是一买一捆,买电子宠物花了20几块,还买过一块画着女明星头像的翻盖手表花了30几,两周后不走字了。
后半年,信封里的钱不剩几张了,我就挑便宜的零食买,每天放学买1毛钱一袋的无花果,或者2毛钱一袋的唐僧肉。
看着同学可以买5毛钱的干脆面,1块钱的奢华话梅,我心如猫抓。
我爸妈其实没强调过“今年的钱花完就没了”,但他们总在新年当天给我信封,似乎成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传统,我心里自然觉得,“普通的一天”是没有新零花钱可拿的。
再次等到新年,拿到新的信封,我也会放飞几天,但很快就能回忆起羡慕别人吃干脆面的日子,就会收敛很多。
两三年后,每年的零花钱不仅够用,还能攒下一部分,我爸妈每年给我换的新钱也越来越多。
当时我还想,等我攒够钱,回头用这笔巨资环游世界。
我并不是想提供一种模式或公式,套上就能达到什么效果,真的没有这种万能公式,金钱观上没有,任何事上都没有。
“放权”不是你今天读到一篇文章,然后一拍脑门说,从明天开始,老娘要对你放权了,你好自为之吧,然后期待孩子在一夜之间,拥有自律和内驱力。
在放权之前,一定有漫长的铺垫和积累,如果你对孩子常年管得很严,突然放权,那么后果可以看看暑假第一天的网吧,以及被疫情憋出毛病的部分外国人。
4
“放权”也并不局限于让孩子自己管自己的钱。
德国幼儿园对1岁多的孩子就适度放权,只要不影响安全和健康,就尽量不干涉。
饼饼刚去幼儿园那会儿,有天我去捞娃,她一咧嘴笑,舌头上牙缝里都是沙子。
我找到老师,想请老师多注意下,但又不知如何体面地提出并显得不那么龟毛。
我刚开口说了前半句,“我看到她嘴里有好多沙子... …”,然后就卡壳了。
花园那么大,孩子那么多,老师就那么几个,小娃一把沙子塞嘴里,前后也就是一秒钟的功夫,你让人家老师时刻盯着你娃,凭啥啊,人家不用干别的了吗。
没等我想怎么圆后半句,老师就说,可不是咋地!小朋友们都特喜欢吃沙!哈哈哈哈哈哈。
我也知道,从健康角度讲,吃沙本身是吃不出毛病的,沙子消化不了,吃进去啥样,拉出来还是啥样。
德国华人妈妈群里有个段子,说给孩子吃啥能增强免疫力?答,吃沙。
孩子也不傻,不会拿沙当饭吃,沙子进嘴里并不舒服,大部分都会吐掉,吃进去极少量细沙,搞不好还能研磨食物,帮助消化。

但当时我就很难接受,饼饼小月龄时每次去沙坑,我都严防死守,一看到她有吃沙企图,就把胳膊拉开,或者塞给她手里个啥东西,分散注意力。
实际上不会引起任何问题,只是引起了家长心理不适,于是就干涉和阻止的行为,就是micro-parenting,反过来,就是“放权”。
5
再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饼饼几个月前刚学用马桶,总是扯一地卫生纸,掉地上弄脏了只能丢掉。
我队友就跟她旁边提醒,尿尿用两格纸就够了,一次撕一个格。
这个提醒还是挺正面的,我性子比较急,经常脱口而出就是“不要用那么多纸!好浪费!”
仔细想想,什么叫“那么多”?“那么多”到底是“哪么多”?浪费的临界点在哪?标准是什么?恐怕我们自己也很难说清楚。
尿尿一次扯1米的纸,阻止这种行为不算micro-parenting。
可说后来,饼饼知道撕纸的时候要克制,但有时还是会多撕一两个格,我队友依然习惯性念叨,一次只撕一格,一次只撕一格,一次只撕一格... ...
晚上,我跟队友说,厕纸一次用两张三张还是四张,真的没那么重要,你现在已经不是在制止浪费了,是在micro-parenting。
省下的厕纸钱,不会让我们发家致富,同时,她还会觉得没有任何自主权,在家里啥都说了不算,连擦屁股自由都没有。
6
看过很多道理,但仍然养不好一个娃,我自己也在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在日常上micro-parenting。
每次我想去多管闲事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少碎碎念。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认真洗手,代替“你洗手液打太少了,你都没怎么好好搓啊,手指缝也得搓啊,手上的泡泡都没洗掉啊,手腕洗没洗啊... ... ”
用“我相信你可以穿好袜子穿好鞋,代替“你袜子脚后跟都没提好啊,你的裤腿不要塞到袜子里啊,你又忘了怎么分左右鞋了啊...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吃好饭”,代替“蔬菜也要吃啊,不能挑食,吃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别用手拿着吃... ...
放权,减少micro-parenting,就是从“学会闭嘴”开始,千万语汇成一句“我相信你”。
黛西的小纸条
昨天收到很多关于添可洗地机的疑问,说旗舰店客服说,现在特殊时期,品牌规则改了,7天退15天换,没有30天退的政策了
我就是想上来说一句,不用听他们的,听我的。
这是客服对全网其它用户的话术,只要下单报过暗号“天赋一饼”,就不用管他们什么特不特殊时期,也不受他们品牌规则的变化限制,还是按照我的文里写的,30天可拆可用可退,说到做到。
预售还未付尾款的集美们,醒醒了,今天已经11号了。
双十一成交3700亿,你贡献了几个亿?
来今天的次条来回回血吧。

黛西@法兰克福
黛西种草好物
近期精选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点词卡查看)
你的每个“在看”和赞我都在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