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海报  图源网络
《地久天长》,多少祝福能够抵御命运的无情
文/绿风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28年前,两位孕妇在同一家医院先后生下一个男孩,各自欢欢喜喜抱回家,直到2020年2月,因其中一个孩子确诊肝癌晚期,其母欲“割肝”救子,才发现他不是自己的孩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经过一番调查追踪,发现是当年生产后,在医院抱错了孩子。最可悲的是,病人于今年3月23日不治去世,作为独生子,他的逝去,给父母妻儿带去无法抹去的伤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实行计划生育国策。这一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持续高增长,但无可避免的,很多独生子女因为疾病,车祸,自杀,他杀,溺水……等等一些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失去了生命,根据社科院的一项研究称,中国目前已经最少有100多万失独家庭,这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2019年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地久天长》,触及了这个悲伤的话题。
《地久天长》是一部关于时代,失独、友情和忍耐的现实主义电影。它聚焦了一个失独家庭的不幸,折射出过去三十年的社会现实,正视了计划生育、严打、下岗等政策的冰冷无情,呈现了生活的变迁与命运的改写,挖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性的复杂,用理想主义的悲悯之情试图带领主人公穿越痛苦与不幸,以仁厚宽恕之心,不断寻找人生的和解之路。
《地久天长》剧照  图源网络
导演王小帅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他用三个小时的影像语言,还原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引导观众思考过去的喜与悲,爱与痛,提示人们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里,一代工人阶级的悲欢离合淹没在发展的大潮里。
80年代,刘耀军和王丽云是一对淳朴善良的工人夫妇,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因计划生育政策,丽云被海燕押着做人工流产手术,结果手术发生意外,导致她无法再受孕;接着企业改制,丽云被告知下岗,只能自谋生路;随后更大的悲剧发生了,唯一的独子刘星不幸溺水身亡,好友沈英明和海燕的儿子浩浩因与刘星之死有密切的关系,导致俩家人感情逐渐疏远,多年友情陷入僵局。
电影巧妙地采取两条线索来叙述这个故事,一条线是逐渐解开胆小老实的刘星到底是怎么淹死的谜题,电影一开始就设置了这个悬念,构成贯穿全剧的悬疑情节。另一条线则是儿子死后,刘耀军夫妇相依为命,将希望寄托在养子身上,努力维持着家庭的完整,期待未来能有儿孙满堂的晚年。
在不断闪回刘星去世前后的场景中,一路交代了两家的友情发展,也突出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刘耀军敦厚善良,本分务实,他技术好,重感情,非常喜欢孩子。
对朋友,他真挚诚恳,仁至义尽。刘星死后,他对英明一家没有任何责备,当英明拿着菜刀,提议让耀军砍了浩浩,一命抵一命的时候,耀军却坚决地表示,永远不要对浩浩提这件事。
当耀军和养子刘星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内心虽然也有不舍,但还是选择了放手,让刘星回归自己真实的身份,从此一别两宽。
同样,耀军的婚姻也受到考验。面对年轻漂亮的茉莉的主动,他出轨了。但为了不伤害丽云,他拒绝了茉莉生下他们的孩子的意见。他深知,丽云嘴上说愿意与他离婚,但是当她隐约知道他和茉莉的感情,就决绝地吃药自杀,耀军拼死拼活救了丽云一命,经过这场折腾,他们的婚姻既受到极大动摇,也得到极大的巩固,这或许就是婚姻的真实面貌,从此,他们生命中只有彼此,为了对方活着。
丽云是非常传统的女性,她贤惠,勤劳,朴实,隐忍,对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她没有表达丝毫怨言和愤怒,她太善良,不忍心伤害别人,当浩浩坦白刘星落水的细节,她还安慰地说,“孩子,说出来就好了”。
耀军和丽云本是国企职工,享受过当工人的荣耀时刻,可是下岗政策的实施,他们失去铁饭碗,到处漂泊,虽然耀军有技术有手艺,也只是在偏远的海边小镇开了一家修配厂维持生计,应该说,他们从较高的阶层跌落到了底层。
而英明则不同,他精明,擅于审时度势,早早就下海经商,几十年后,他成了房地产公司老板,家境富裕,儿子浩浩也长大成材,当了医生。可以说,他抓住机遇,成了各种政策的获益者,实现了阶层的跃升。
可是,我并不喜欢英明,从影片的蛛丝马迹中能够看出,他其实是被批判的,他们家的成功,恰恰有着耀军一家的血泪,我甚至认为他很自私,他拿刀说砍了浩浩,让我觉得有些惺惺作态,理由是这么多年,他根本没有联系耀军,也没有提出任何补偿的意见,在最后新建提议让耀军到英明的楼盘挑个好房子,耀军说买不起的时候,英明也不置可否。
还有,当英明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时候,耀军夫妇却凄凉地坐在儿子的坟墓前,面对荒冢,吹着冷风。这样强烈地对比,让我认为,他们的友情,都是建立在耀军和丽云的真诚上,体谅上,看不到英明的诚意与感情。
电影中海燕和浩浩还算有良心,但是他们犯下的过错,已经无法弥补。海燕的去世,让她似乎“赎罪”了,这样的结局大概有着某种因果的暗示。
而浩浩的忏悔,在我看来也不够,多么希望看到他说,会承担起刘星的责任,会照顾耀军夫妇的生活,哪怕说说也好啊,然而,并没有,什么都没有。
英明与浩浩并没有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将悲伤独独让耀军丽云自己扛,这是有失公允的。所以,影片虽然有一个看似温暖的结尾,实则难抵整体的凄惶和悲凉,很显然,他们会一直默默承受下去,或者慢慢变得麻木,而内心的创伤永不会消失。
王小帅导演近日接受美国匹兹堡大学组织的线上见面会说,他并不是歌颂中国人的忍耐,可是不忍耐又能怎样,对于耀军夫妇只能认命。这的确非常悲哀。
《地久天长》剧照  图源网络
接下来,说说电影的精彩之处。
第一,对悲伤的表达方式非常克制。
电影的基调是忧伤的。王小帅处理悲剧的方式非常艺术。他不想过早收获观众的眼泪,他收着,通过远景的镜头将这种忧伤变得深入而长久。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撕心裂肺的镜头,本应该失声痛哭的地方,他却将镜头拉远,淡化悲伤,或许这是导演的慈悲。
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刘星落水后,耀军抱起他往医院跑,这个场景的处理是远远的镜头跟随他们,因观众不明就里,增强了刘星之死的悬念。第二个场景,到了医院,刘星不治身亡,丽云、耀军哭倒在地,都是远镜,只看到他们悲痛的身影,隐去眼泪和哭声。
第二,叙述方式考验观众的理解力,也增强了电影的吸引力和戏剧性。
电影采取倒叙和插叙交替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打乱时间线,将过去与当下交相呼应,在逐步揭开悲剧真相的同时,也将悲剧不断深化。这种时空的穿梭,交缠,让我们随着故事的铺展,在前后对照中了解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看到岁月的痕迹,从而更加关注他们未来的命运。 
第三,演员的选择堪称完美。
王景春(饰演刘耀军)和咏梅(饰演王丽云)的出色表演,为影片的完成度增加了十足的砝码,他们的形象和表演无可挑剔,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男人和女人,在他们身上有着朴实的善意和坚忍的性格。
印象中,当耀军做出拒绝茉莉生子的决定时,他伏在方向盘上,他那么想要一个孩子,可又那么不忍让丽云伤心,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让他压抑地哭泣,那段表演,可谓直击人心。
咏梅也是实力派艺术家,面对记者的镜头时,她说不要把我的皱纹p掉,那是好多年长成的呢。如此坦然面对岁月痕迹的人,该是多么豁达,真实而自信。
王景春、咏梅包揽201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印证了他们精湛的表演实力。
第四,台词简练,意味深长。
耀军同意养子离开时说:“以后遇到事了,记得我是怎么打你的。”
还有丽云说:“时间已经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简简单单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地久天长》剧照  图源网络
除了上述的精彩之处,影片还有很多具有年代感的细节,如工厂车间生产的场景,开舞会时人们脸上洋溢的热情,正是解放思想后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些都体现了浓厚的怀旧的心情。
这是一部史诗级影片,从中可以看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几十年的成就值得肯定,这是伟大的奇迹。
《地久天长》在第13届亚太电影评选获最佳导演,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最佳编剧奖,被“卫报”评为 “2019年度十佳影片”。
电影的背景音乐是《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的经典曲目为影片增色不少,每次音乐响起,都会勾起我们温柔的依恋之情,也不断地提示着电影的主题。
地久天长,是美好的祝福与企盼,是对逝去日子的深深怀念,亦是导演送给过去美好时光的一份敬礼。但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不会重现。
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但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各自经历了幸与不幸,成功者或者带着某种侥幸走上了成功,而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承受了最多的痛苦,因此,他们的忍耐和牺牲更不应被忘怀。
~the end~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作者简介:
绿风,70后,心中一个世界,眼里一个乾坤,愿给你温情,愿收获善意。
本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友谊地久天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