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访谈
这是《艺术批评》推出的一档关注女性创作者的访谈栏目。受访者来自艺术家、诗人、演员、歌手等不同群体,年龄跨度从60后至90后,她们兼具才华与锐气,且保有旺盛的创造力。本栏目通过与她们的交谈,围绕生活状态、创作经验、亲密关系等话题,激发当代女性对于自身生活与创作的思考。
项目策划&主持    艾蕾尔
Wu Qi
Q:艾蕾尔
A:张爽
Q:请描述一下你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A:除了教课和免不掉的对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处理,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作室中度过的。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一定要舍掉很多休闲和交际,让生活简单化,但这让我很开心。
Q;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你的理想的生活是什么?
A:我很珍惜目前有比较充足的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但生活的角色不是单一的。 我的理想应该是我行我素。 尽管不理想是生活的常态,但每个人都有对理想生活的描述。一个小小的理想变成现实时就像尘埃落地,但接着就会期待下一个的到来。大概这也是成长的动力。
Q:什么事情会令你产生焦虑?
A:不确定的事情常常会使我焦虑,这应该是源于心底对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的恐惧。未来无法把控,人人都希望证明自己的存在,尽管这种存在感存在于不停变化的夹缝中。我觉得焦虑是一种非常合理和自然的事。
Q:焦虑感怎样影响你的创作?
A:焦虑如双刃剑,一面消耗自己内部的能量,但另一面却能激活我的创作热情。很多想法是在焦虑的反复中成形的。当对一件事冥思苦想时,思绪可以行云流水,包罗万象,直到某种意识直冲脑门。感觉焦虑是一剂催化剂,使感知和表达都更有效。
Q:能简单描述一下你的原生家庭吗?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A:我父亲是第一个把我带入艺术领域的人,他性情温厚,话不多,年少时常常让我坐在他旁边看他画画,这对幼年时的我所产生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我的母亲是一个为家庭竭诚奉献而内心强大的女性。她的智慧一直支撑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但这种维系的代价是她全身心的付出。这也是我心理最深的内疚。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坚韧女性的真实原形,这无疑影响着我对女性的认知。而这种影响是我在美院毕业后出国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
Q:恋人或伴侣会怎样影响你的创作?
A: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但相互间的理解和欣赏成了一种默契。这种背后的支持无疑会影响我的创作状态。
Q:你平时关注哪些问题?
A: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可大可小。
Q:目前为止,创作方面投入时间占据生活的比例是多少?
A:生活与创作之间联系得挺紧,互相渗透。即使不做作品时,思维是不受限制的。感觉每天醒着的时候,对艺术的思考就像是见缝插针,一直不停。倒是很少做和艺术有关联的梦。
Q:你迷恋过哪位女性,为什么迷恋她?
A:不是迷恋,而是敬仰一些女艺术家,比如 Louise Bourgeois,她直接,强烈地用艺术刨析和表达她的情感,自信固执,以至于她的艺术生命力持续到高龄晚年。
Q:你迷恋过哪位男性,为什么迷恋他?
A:一瞬间可以想到好多名字,第一个想起的是 Steven Jobs,佩服他对极致的追求。
Q:你喜欢女性身体吗?
A:当然。身体不单是个有形的实体,也是一个灵魂的家园。女性身体有很多的承载,一种被对象话,刻板化或定型化的女性身体联想与鲜活生动截然不同。
Q:“性”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性”是一个很活跃的原动力,也是一个权利的话题。
Q:你的创作或者品味存在些女性特质吗,譬如说?
A:我的作品表现的直接和身体有关,有的性别清晰,有的模糊。“女性特质”不同于“女性”,是一种概念化的强调,比如“美丽”“纤细”“性感”……而我更想借助对“能量”“纠结”以及“伤害”和“脆弱”的解构表现带出由身体引发出的意识觉醒和触知性。
Q:作为一个女人,你的生活艰难吗?
A:之所以能产生这个问题就说明女性通常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会获得同等的价值肯定。
Q:你敢在中国生孩子或养孩子吗?
A:不管在哪里,很难想象自己不经历这个过程。
Q:孩子这件事会不会影响你的创作生命?
A: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养孩子的过程彻底颠覆了我。从精力的投入到对生命的感悟,付出巨大但也因此内心变得丰满。这也成了我创作的根基。
Q:你的创作力通常会被哪些因素消耗?
A:生活中的杂事,年龄,内心中各种纠结……但消耗你的因素也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Q:想象一下,你很有钱,你是一个亿万富豪,描述一下你想要的生活。
A:我不认为一个大数字会改变我的生活型态太多。但那可以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让我折腾作品。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Q:在目前的环境下,你认为成为一名艺术家的理想是否过时了?
A:我想正相反。科技无法代替心智,但“艺术家”的门槛也许会越来越低。
Q:你认为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者诗人需要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哪些努力?
A:不随波逐流。
Q:描述一下你想达到的艺术高度。
A:做自己喜欢的艺术家。
关于受访者
张爽
198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9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1990年 赴日本留学
1992-1994年 就读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科研
究生
1996年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大学院获硕
士学位
2003年 移居美国至今
2016-2017年 斯坦福大学驻场艺术家
2016-2017年 客座执教于斯坦福大学
2018年 客座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6-现在 执教于PACIFIC ART LEAGUE
   张爽作品
▲ 0-Viewpoint-2, 51x41 cm(each), 2010
 ▲0-Viewpoint-2 (13)   76x51 cm(each) 2010
Facade-7, 2018
▲ 0-Viewpoint-7-7, 110x84 cm,2016
▲ Facade-17, 2018
▲Facade-2, 2018
0-Viewpoint, 2016, Art Basel, Hong Kong (Galerie du Monde)
▲0-Viewpoint-9-1, 33x61x33 cm,2015
0-Viewpoint-9-9, 36x66x20 cm,2015
▲Facade-5, 2018

0-Viewpoint, 2015, Art Central, Hong Kong (Galerie du Monde)
0-Viewpoint-3-23, 38x76 cm,2012
0-Viewpoint, 2015 (part)
Things Fall Apart,  2018,  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San Francisco
《艺术批评》
关注当代艺术、批评理论、艺术展览、学术论坛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艺术批评
保留最终解释权
如需转载
请与本平台联系
微信号:SpiritualAr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