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有媒体表示,此次全球汽车“缺芯”暴露了数十年来汽车产业与电子业供应链之间的脱节。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编辑|马吉英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正逐渐暴露。
3月26日,蔚来汽车宣布,因芯片短缺,决定从3月29日起将合肥江淮汽车工厂的生产暂停5天。
一位蔚来工厂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工厂停工一方面也是因为要对产线进行改造,进行提能项目和ET7新品导入项目。目前周末还在加班,下周将进行生产线的设备改造。
ET7是蔚来首款旗舰轿车,于1月9日在成都举办的“蔚来日”上亮相,预计搭载70/100kWh电池包的ET7将在2022年一季度交付。
同时,该人士表示,“芯片短缺问题对生产也有影响,但通过提前预估,风险基本可控。”
不过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半导体的整体供应紧张,已经影响公司今年3月份的汽车产量,预计2021 年第一季度将交付约19500辆汽车,较之前发布的2万辆至2.05万辆的预期目标有所下降。
不止蔚来,多家汽车制造商都因芯片问题被迫减产。福特、通用、本田等纷纷公布了工厂减产或停工时间,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多家车企被迫停产。
芯片成为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大变量,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汽车行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焦点。包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等在内的汽车行业代表们,都围绕芯片提出了相关议题。
两会期间,尹同跃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芯片的需求都在增长,而供应链没有做好准备。芯片短缺问题对奇瑞也造成了一定影响。“1月份市场实销9.7万辆,只生产了7.8万辆,影响了接近2万辆,而且影响的都是附加值高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尹同跃认为,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升级,可能现在解决了,过两天又出现新的问题。希望供应商在芯片方面要早做准备。
研究机构伯恩斯坦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芯片短缺超出预估
蔚来此前对缺芯问题已有预估。
在3月2日举行的蔚来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就指出,芯片对供应链的影响非常大,整个行业二季度的汽车生产都将受到很大影响。但蔚来的生产计划基本可以满足。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蔚来团队就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一起,调整供应情况,甚至和生产芯片的公司都有直接的接触,以打通整个芯片的供应链。蔚来第二季度的需求还是可以得到满足,但是风险仍然很高。
根据当时的预估,蔚来2021年第一季度的交付在20000辆至20500辆之间。蔚来1、2月的交付量分别是7225辆和5578辆,分别同比增长352%和689%。按照当时最低预计,蔚来将在3月实现接近7200辆交付。目前看来,3月的交付量约在6700辆左右。
在全球,因芯片短缺而减产、停产的车企名单越来越长。
据公开报道,福特汽车本周停止了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的生产,并削减了肯塔基一家卡车工厂的产量。
通用汽车表示,北美三家工厂的减产时间将分别延长到3月底和4月中。该公司预计,芯片短缺将使其2021年的获利减少15亿美元-20亿美元。
本田汽车宣布,因全球芯片短缺等供应链问题持续,因此位于北美的6座工厂的停工时间将延长、将在下周(3月29日起的当周)持续进行停工。
雷诺集团表示,芯片供应瓶颈将在第二季度达到顶峰,并可能导致雷诺集团的工厂停产,预计公司今年的汽车产量或减少10万辆。
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称,芯片短缺使大众汽车今年在全球市场减产高达10万辆。
此外,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多家车企都因为半导体芯片短缺纷纷宣布部分工厂被迫停产。
为何“缺芯”?
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汽车产业就面临缺芯的窘境。12月5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称,受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上汽大众在12月4日开始停产,而一汽大众也在12月初进入了停产状态。
粤开证券指出,造成此次汽车行业芯片短缺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疫情及突发事件干扰。受疫情影响,今年初大部分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受到控制,乘用车市场也得到显著恢复,车企产能增加也带动了芯片需求量的提升,与供应侧出现“错配”。另外,欧洲西部恶劣的天气,也造成运输不畅、原料供应发生了问题,影响了芯片厂商备货。
2、汽车厂商对需求反弹估计不足。车企对全年车市景气度回升的估计不足,导致需提早半年至一年做产能规划的晶圆芯片上游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增加产能。
3、消费电子等挤占产能。疫情蔓延,消费者足不出户导致了全球消费电子领域芯片需求激增,各大芯片代工商为了全力生产消费电子领域所需的芯片,进一步下调了今年汽车芯片的产能。此消彼长之后,汽车芯片的产能出现大幅下滑。
4、汽车芯片使用的8英寸晶圆供不应求。8英寸晶圆的应用涵盖了汽车、消费电子、通信、计算、工业等各个领域。目前很多芯片代工商都已经停止了8英寸晶圆的生产销售,转为生产12英寸的晶圆。需求大,而产能小。
2月21日,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对于芯片需求持续增加,在利润率面前,芯片制造商仍将注意力聚焦在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制造上。
也有外媒表示,此次全球汽车“缺芯”暴露了数十年来汽车产业与电子业供应链之间的脱节,后者无法再屈服于其意愿了。
报道称去年4月,当全球汽车生产因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而停产时,大众汽车就及时向芯片供应商做出研判,预计下半年需求将强劲复苏。然而,这家全球销量排名第二的汽车制造商也未给芯片制造商带来什么影响。芯片制造商表示,长久以来,汽车业在市场疲软时迅速取消芯片订单,在市场复苏时又要求提升产能,这“一进一退”已经成为常态。
大陆集团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汽车芯片技术门槛高,产业链结构过于脆弱。“半导体制造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突增的需求,但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将在6至9个月内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加速芯片国产应对危机?
在国内,多家车企都在做准备应对短缺问题。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在3月初表示,小鹏汽车芯片供应可以维持两到三个月。长期的话,也在密切关注芯片的供应,以随时了解芯片供应对其供应链的整体影响。但是在短期内,芯片短缺不会造成影响;比亚迪则称,公司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芯片等零部件可充分自给,且有余量向其他相关企业供应。
也有车企开始与芯片制造商进行合作。2月22日,上汽乘用车就宣布与智能汽车芯片企业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此前长城汽车也宣布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确认对地平线进行战略投资,正式进军芯片产业。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5G、AI、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面临智能化的深度变革。芯片是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部件,长城汽车对这一领域一直非常关注,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
有数据显示,目前芯片公司大部分是欧美企业,其中欧洲公司约占37%,美国公司约占30%,日本公司约占25%。在全球20家顶级汽车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中国公司。
有行业观点指出,为了不受国外芯片的掣肘,国内车企很有可能考虑自己开发车用芯片,进一步降低单车成本。
尹同跃就在2021年两会议案中建议,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6.65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2.28万家,同比大涨195%。
但国产芯片的开发道路依然漫长。中科院微电子所新能源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主任王云此前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芯片需要在试错过程中不断迭代。但是汽车芯片企业没有多少试错空间,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整车性能或者安全性造成损失,需要整车召回。这必然导致主机厂倾向于选择成熟供应商和成熟产品,后来者被挡在门外。
无论如何,汽车行业芯片短缺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如何应对成为今年全行业的头等大事之一。
END
值班编辑:李薇审校:陈睿雅制作:崔允琰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