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育贤博士,资深教育专家,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 密苏里大学商科博士,Veritas Education联合创始人,她曾在多个美国的大学担任商学院的教授,也曾在美国大型在线教育上市公司担任高管,2018年获得美国百人会40岁以下未来领袖的殊荣。
伍博士多次受邀给在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疗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布兰迪斯大学, 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组织/机构的会议或研讨会,担任主题演讲嘉宾或者演讲。她曾经担任美国公共事务大会的圆桌讨论嘉宾,为亚裔群体发声
日前伍博士做客西雅图中文电台专家论坛节目,谈华裔孩子的全面培养和大学申请策略。
刘瑾:欢迎收听西雅图中文电台的专家论坛节目,我是主持人刘瑾。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伍育贤博士,资深教育专家,也是美国独立教育咨询协会IECA的成员。她今天将为我们讲一讲华裔孩子的全面培养和大学申请的策略。伍博士是VeritasEducationCo-founder,从小学就来到美国求学,并在美国完成了大学和博士的学习。她在HarvardUniversity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并且在Universityof Missouri获得了商科博士学位。在学成毕业之后,曾在多个美国的大学担任商学院的教授。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在过去十多年辅导了很多同学,并成功帮助他们进入了心仪的大学。在2018年的时候,伍博士获得美国百人会40岁以下未来领袖的殊荣。今天很高兴,我们邀请到了有教育学方面的专家,来和我们谈一谈华裔孩子的全面培养的问题,以及我们在给孩子进行大学申请方面应该有哪些策略。
刘瑾:伍博士,您能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实践经验吗?
伍育贤:主持人好,西雅图的听众大家好,我是伍育贤。我在小学六年级就到美国来读书,个人经历可能比较特别,因为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所以一个人在美国待了很多年。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独立思考。在我快18岁的时候,我的弟弟从台北到美国来跟我一起生活,让我忽然从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变成了一个妈妈的角色。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用非常不成熟的方式去教育我弟弟,我觉得最后是失败的,应该说我给他带来了一些非常负面的影响。比如说,我当时什么都不愿意让他去做,因为我不想他受到任何伤害,然而这却导致后来他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自己去解决。这一段的经历给我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开始做教育工作时,我常常回想那时候我做错了什么,又可以怎么样通过对我过去经历的反思来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学生。我现在带领的机构注重对学生大学申请的辅导,因为我们很了解大学在找的特质,他们在找的不只是一个好学生,而是一个有思想的,能够去reflect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他们期待学生能够思考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并更深一步的可以规划自己还有什么可以贡献给社会。所以我们也设计了一些专注培养学生softskillsdeepthinking的课程,因为我们觉得内在动力和软实力对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特别重要,而不单单是聚焦在分数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机构的教育理念。
刘瑾:您刚才提到软实力的重要性,还有您从辅导弟弟的教育体验中得到的个人层面的反思和提升,您在过去十多年辅导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那您能跟我们聊一聊一个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生长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需要家长多注意的地方?
伍育贤:我们发现在每一个阶段,我们社区的孩子面临的挑战都非常不一样。在小学的时候,小朋友需要的是父母的GuidedExploration,去了解不同的东西,去探索他们的兴趣。在他们还没有被定型的时候,可以去做更多探索,因为他们都有很多天赋。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比如现在的一些新型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也还没有出现,所以如果我们太早给小孩定型的话,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可能是不是那么有利。所以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Guidedexploration,家长要有意识的带领着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可以多问问他们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包括他们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做一件事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我跟其他的白人小孩不太一样。美国的教育观念是让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学校,或者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这时候,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可能因为找不到答案而变得内心很挣扎,所以这段时间家长也需要多跟孩子沟通。
刘瑾:您刚才提到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能具体举一些例子吗?具体哪方面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伍育贤:严重一点的情况是学生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就是做作业、考试、参加比赛,然后重复这样的生活,他们看不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就导致有一些人甚至会变得沉默消极。
刘瑾:您的意思就是,孩子有可能在更小的时候,在家长可以为他规划的时候,虽然他也会反抗,但还是会硬着头皮做。但是到了七八年级的时候,他会有自我的想法,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如果这时候还是用这种强迫的方式让他去做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伍育贤:是的。有一部分的孩子会直接告诉父母说,这不是我要的。也有另一部分是家长觉得很乖的孩子,他们会顺着家长的意思做,但是他们心里可能不乐意,家长却不知道。还有一种是,他不说出来,但他也不做,所以大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都不是很好。尤其是比较内向型的孩子,心里挣扎也不说,这样更加危险,建议家长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讨论未成年人的最后一个年龄段。到了高中九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而且是这个学校里面年纪最小的孩子,一般会比较紧张,不确定自己做的是不是对的。所以这时候很多孩子会想要跟别人一样,不想变成不一样的那个人,因为他们怕被孤立。九年级也是学生的自信心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十年级的时候,学生在学校已经待了一年,知道学校的规则,也认识了新朋友,这时候他们会开始有想当leader的意愿了。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做,因为小时候没有人去教他们怎么去做leader,所以他们就会从各个渠道,包括电视、社交媒体或者同学那边寻找答案,但可能会得到一些错误的引导。这时候他们很容易会放弃,可能觉得自己就不是当一个leader的料,甚至觉得leader应该是全校最受欢迎的人,而自己却不是那种人。这导致了他以后去即使进名校,进很好的公司,他们可能还是有之前不自信的想法,到那个时候要去改变这样的想法,事实上是比较困难的。
刘瑾:您刚才提到说,孩子可能会对leadership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受欢迎的学生才是leader,而我们作为少数族裔,其实很难成为学校里很受欢迎的人物,对吧?
伍育贤:对,这些都是一些identity上面的问题,只是它在不同的地方体现出来。从十一年级开始到十二年级是课业最重的时候,十一年级课业学的越来越深,同时这时候学生可能开始考虑大学申请。对一个高中生来讲,他们可能会变得害怕,因为忽然之间需要做这么大的决定。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有些学生会变得很紧张和焦虑,所以十一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十二年级进入申请季之后,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相对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他们的压力很大,可能会跟家长有较多冲突。
刘瑾:一提到教育,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应该如何从学术、知识方面来培养孩子。但事实上您刚才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心理健康,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有自己各自独特的成长发展。所以您能给我们讲一讲,在心理健康方面,或者是在孩子的引导沟通方面,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伍育贤: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吃东西会不小心吃坏肚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天12个小时以上都在网络上,但作为家长,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吸收了什么东西。如果他们吸收了错误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有错误的讯息。但他们可能觉得这些错误的信息是正确的,又觉得家长不懂,因为家长可能没有和他们相同的经历。但有时候当学生说家长不懂时,他们指的其实是我们作为家长很少去了解孩子真正在想什么,或者是说我们想了解但很难让他们愿意跟我们分享,这跟我们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注重长幼尊卑,所以有时候家长会认为大人说,小孩子听就好了。
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家庭,只是中国传统的这种想法会导致孩子养成了听的习惯,觉得他们自己不需要说很多。等到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家长希望孩子说话,他们却已经不说了,因为已经没有要跟家长沟通的习惯。所以从我们的文化来说,我认为可以多一点朋友之间的交流,除了问你吃饭了没、做作业了没,还可以多问一些关于学校的事,比如你最喜欢哪一堂课,你最喜欢老师是谁,你碰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爸爸妈妈可以怎么样帮助你克服这些挑战等。而不是当他们碰到挑战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太简单了,你为什么不会,就结束了对话。孩子慢慢会觉得反正跟你说你又不听,说了你也不懂,倒不如我自己去找答案。但是他们自己又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答案。所以我建议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谈心,问他们对大学有什么想法,对疫情有什么想法,他们不管说什么都好,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愿意说,家长就愿意倾听。
刘瑾:在孩子跟你聊他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当他好不容易把心扉打开,向你透露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结束这个对话,不要在孩子向你倒苦水的时候说你这个没什么就忽略掉,这样以后孩子就更不愿意沟通了,更不愿意分享他的挑战和难题。既然你想倾听孩子的话,你就要做他的支持者和倾听者。
伍育贤:对的,从教育心理学上面也是这样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支持者,如果他在家里找不到这样的支持,他只好去外面找。所以到中学的时候,家长会发觉孩子最喜欢的人是他们的朋友。因为不管他们说什么,他们的朋友基本会表示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并且支持他们。孩子这时候会觉得还是我的朋友们懂我,理解我,爸爸妈妈都不理解我。这等于是我们亲手把他们推出家门外。
刘瑾:我女儿还没有到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寻找身份认同的这个阶段,但是其实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我也常和女儿说,不管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什么样伤心的事情、难过的事情,你回来都可以跟妈妈讲。尤其在美国学校,霸凌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女儿比较内向,所以我很怕她在学校受了霸凌以后回来不敢说。其实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霸凌,回来不敢说,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以前跟你说:妈妈,我犯了一个错误,有一个事情没有做好,有老师批评我了,有同学针对我了,但是你却问他是不是他的问题。当家长第一反应是批判孩子,以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不会愿意跟家长说这些事。所以我就跟我女儿说,不管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批评也好,同学对你做了让你不开心的事也好,你回来告诉我,我一定听你说话。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课业辅导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也是很小的一方面,但不是说孩子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也不是说以后申请上一个好的大学了,就一帆风顺了,就大功告成了。我希望培养她成为一个全面的自己,内心很开心,以后在社会发展的时候也有很好的前景。
伍育贤:是这样的,刚刚提到我们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可能只看这一年他要做什么,可能最多想未来的两三年,但是我们要看的其实是他一辈子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我们真的可以看得那么全面的话,有些东西我们可能就需要去调整,不要那么着急。我发觉有的家长太过于着急,想要现在就看到成果。但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说我们设定什么东西,他们就会做什么东西,有的时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说因为Covid-19很多活动都暂停了,这也不是大家愿意的。所以我们也要尊重世界的变化,只要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尝试,我们就要支持鼓励他们。
刘瑾:您刚才提到教育不是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他在申请大学某些关键的年龄才需要,从小家长都需要引导、关注、支持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关系。
伍育贤: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辅导的很多高中生,很多事情他们都会跟我们说,包括有些同学是同性恋或是双性恋。他们或许不敢跟父母说,但在我们这边可以很容易的说出来,就是因为不会被指责。实际上这些成长的经历和挑战都是大学最喜欢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大学希望看到学生与众不同的那一面。可是如果家长去读学生的essay,却又不了解这方面的经历,看到学生写了性别上的故事可能会很震惊,硬要让学生删掉,不小心就抹杀了一个很好的故事。
刘瑾:我们之前谈到除了课业之外,孩子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中国家长在全面培养孩子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吗?
伍育贤:刚刚我们提到小朋友需要一些GuidedExploration,所以家长的指引很重要,包括教孩子怎么做总结或是提升反思的能力。我们发觉,如果小孩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写得很简单,但只要他每天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或者有对今天的描述,这样的小孩在沟通和写作方面都会比不写日记的学生强。
我们建议家长在小的时候可以鼓励你的孩子每天写日记,即使3分钟、5分钟都可以,等到孩子慢慢大了以后,他的日记就会写得越来越好。他的思想、沟通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因为他已经习惯去分享了。
另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们优势在哪里。我发现大家都很谦虚,可是过分的谦虚会让孩子显得不那么自信,所以我们需要重塑他们的自信。我们有一个青少年公益项目叫做BranchOut!,今年这已经是举办这个活动的第6年了,主要带领一些能干的、数学科学方面很强的、沟通能力佳的学生到低收入的社区去帮助那里的孩子们。
在他们去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一般学生可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特色。当他们在教会别人的时候,他们会得到非常大的满足感,而满足感可以提升自信心。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的一句thankyou,你就知道你在做正确的事情。
而且有时候还不是只是一句thank you,有时候这些受到帮助的孩子会主动跟我们的志愿者说话,主动和他们交换InstagramFacebook。你帮助的人想要跟你做朋友这种满足感,我觉得比拿到一个A更大,所以学生可以从公益活动中得到很多的自信,同时锻炼领导和沟通能力。
刘瑾:你刚才提到全面培养教育的理念,是为这个孩子以后长期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做打算的,而不是只为了大学申请这一年。中国教育的目的跟美国不太一样,侧重点也很不一样。中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家都觉得高考是最重要的,所以跟高考无关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以后再做。不仅是中国,很多其他亚洲国家通过考试分数来决定谁能够上哪一个好大学,这逼迫着家长和孩子从小把应试成绩放在第一位。
有很多孩子可能成绩非常好,考到了中国的顶级大学。但是他们进入学校之后,却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没办法再继续获得成功。在北大,有很多保送过来的状元、或者高考取得特别好的成绩的同学上大学以后,就不爱学习了,结果导致很多课挂科,然后只能退学。
有的人再回去复读,然后再考北大,还能再考上。他们考试能力很强,但是当他们来了学校开始新的人生篇章,需要考验其他方面能力的时候,就会表现很糟糕。我们亚裔的二代孩子在美国上学,申请美国的学校,在美国的社会生存、发展、学习、进步,美国这边有不同的规则,美国这边的教育体系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尤其是像你之前有谈到大学申请的时候,essay是很重要的,essay要注重个人的特色、个人价值观念,所以美国这边的孩子面临的是不同的筛选择优的标准和体系。提高孩子软实力,不单单是对大学申请,对他以后的人生都是很有帮助的。
伍育贤:我记得好几年前有一篇文章是关于Google对于员工的要求,前几条都是软实力。因为如果一个员工进公司之后不知道怎么去交流他的想法,或者是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一起工作,就没办法share他的ideas,别人也无法跟他一起工作。我记得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在能力很强但是不讨喜的人,和一个非常讨人喜欢但是工作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人的当中,如果硬要选一个,结论是公司宁愿要讨喜的那个人。
刘瑾: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NASA在组成crew的时候,会特地挑选一个人作为团队里的开心果,因为空间站要作业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团队中有一个人或者每个人都让大家非常开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likable这一点很重要。
伍育贤:Soft skills对大学申请来说非常重要。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比如说我们这边的社区,华人比例多一些,超过20%,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美国来看的话,亚洲人的比例可能只有7%,华人当然就更少了。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学会跟不同的人沟通,可能到大学的时候又要花时间去学。如果还是没能学好,等到他们进入社会却还是不知道怎么跟不同族裔、不同背景的人沟通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他们没有办法去lead,他们不是很好的leader。所以这些softskill很重要,我们还是必须知道怎么跟不同的人沟通。
刘瑾:我们知道家长可能更关心的是在大学申请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发力,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申请到一个心仪的大学。您能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经验吗?
伍育贤:我每年都会做很多的公益讲座跟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这的确可能是一个误区,尤其是从亚洲来的家庭很容易以成绩为本,觉得孩子成绩好、SAT考得好、AP成绩好,就一定进名校,但是最近的趋势是以活动和经验为主。
因为疫情,很多学校已将SAT作为optional,加州大学已经明确今后也不看这个分数了。有些学校还看,有些学校不看,有些学校是optionalSATII也已经取消了。当然,大学还是很看重GPA。高中4年的成绩很重要,因为这4年代表了你个人多方面的表现,比如你是不是按时交作业,你的projectpresentation、还有writing的表现,这些都是大学希望看到的个人的习惯。如果你的习惯很好,那么到大学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连高中的课业都有不交作业的情况,到大学可能会比较吃力,所以GPA还是非常的重要。
除了成绩,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推荐信,因为推荐信是在课业以外,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最近因为学生不去学校上课,推荐信比较不好拿。但是如果可以找到以前的老师帮忙写,或者是甚至就在这么一两年当中,你可以让一个老师非常喜欢你,那代表你真的很厉害,至少communicationskills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大学希望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面的表现,以及这个学生是不是一个喜欢帮助老师、帮助同学的人,因此推荐信也很重要。
第三个重要的是活动。要有活动,才有机会去加强学生的communicationskillsleadershipskills。第四个是writing。要有活动,essays才有东西可以写,但是我发觉很多学生卡在前一步的推荐信。因为学生一般不喜欢去跟老师沟通,他们可能觉得跟大人沟通很尴尬,但是他们忘记了大学在找的是成熟的youngadult,不是在找一个十二年级、十三年级的高中生。我觉得很多人的误区是,认为读大一就是十三年级。但不是的,大学实际上比较像十八年级,中间跳了很多,忽然之间你就是一个成年人,别人对你的要求是完全和对小孩是不一样的。
我们对18岁以下的人跟18岁以上的人,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对18岁以下的人,你可以认为你只是一个小孩,你不懂事;但18岁以上的人是个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所以从面试的角度来说,大学在找的就是一个成熟的,可以跟其他大人沟通自如的人。可这一方面刚好又是我们社区一些小孩的弱项,可能我们太沉浸于自己做的东西,觉得跟人沟通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觉得跟大人沟通是一个让人害怕的事情。
这几个方面实际上都很重要。虽然我们的家长可能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那么大力的去培养。实际上,文书写作大多是写你的挑战,比如你在生活、课业、活动碰到的挑战,比如你怎么从0分达到了100分,跌到50分之后怎么回到90分?大学它想要看到的是这种人生经历,但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我要写就是直接达到100分的东西,如果我没有100分的东西,我就不知道要写什么。另外,学生一定要进行实践才有0分或50分的经验,实践有的时候就是要失败,才会有一个非常touching的故事可以写。但是因为我们家长可能把孩子保护得非常好,比如我对我弟弟当年保护的那么好,就是因为我不希望他失败,所以他就没有这样的经验去写。最后他写出来的东西是一个比较生硬的,可能很多人都有的故事,那就很难突出。
刘瑾:我觉得一方面是说可能孩子确实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挫折,或者孩子非常努力避免这些失败。还有一种我觉得可能是perception,有些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挫折,但是他会觉得这是一种shame,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难堪的事情,所以他想把这些隐藏起来,展示完美的形象。
除了软实力,还有一点重要的是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what didn't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这是我们在认知挑战和遇到不完美的地方的时候,应该有的一种mindset。在大学申请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些人生的挑战给别人讲述,让别人知道你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也是一个能让你突出的一个方式。您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建议或者策略吗?
伍育贤:还有就是大家在选校的时候,要去了解学校的特点和自己的特点,评估你选的学校跟你自己是不是perfectmatch。就像我们去找工作一样,虽然我们可能都想去GoogleAmazon,但是这些工作的culture可能跟你不是特别的匹配。每一所大学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个性,比如哈佛给大家的印象可能比较aggressive;想到Stanford时候可能想到innovationPrinceton可能是一个比较scholarlylike的学校;Dartmouth虽然是Ivyleague里面比较小的,但是因为它比较小,所以它喜欢有社区贡献经验的人;JohnsHopkins也是对于社区特别注重的学校。所以每一个学校都有它自己的mission,以及它的独特的identityqualities
学生们可以去官网看学校的mission statement和首页的内容,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学校看中的是什么。当你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如果可以fitin他们在找的东西,申请成功的几率就会变高。
刘瑾:你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其实大学申请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觉得可能很多人想的是看排名。但是其实选择学校像找工作一样,找工作也不是只要是大厂就一定好,但大厂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学校排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如果想以后在大学里如鱼得水,确实是要考虑到学校的氛围、学术环境等。比如Cornell在深山老林里,离纽约开车大概五六个小时,我去之前知道它在深山里面,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是多大的挑战。因为我是北京人,之前在人口密集的环境生活,都是高楼大厦。另外Cornell所在地的天气也很不好,所以我刚去的时候真的好抑郁。你必须得对这个大学除了排名之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伍育贤:是这样的。我们也有一个学生,两年前在申请的时候,他就明确的说我不愿意申请任何在城市的学校,最后他也如愿以偿了。
刘瑾:对,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校,每个学校都是各式各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有不同的学科设置,教育理念。大家好好做一下研究,这样去了以后才会适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有的访谈内容了,非常感谢伍育贤博士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干货,包括孩子从小的全面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会有什么培养教育的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培养,还有大学申请的一些策略和要注重的方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非常感谢您今天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信息,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相关阅读:
西雅图中文电台
周一到周四每晚9:00pm-12:00am (周五~周日晚7:00pm-12:am)
收听频道:1150AM (或者HD-3 98.9FM) 
网上收听:1150kknw.com/listen | http://tunein.com/radio/KKNW-1150-s33547/
手机App(Apple): Chinese Radio Seattle | 西雅图中文电台
或者下载Tunein Radio(找到1150 | kknw)
电台地址:3650 131st Avenue SE Suite 550, Bellevue, WA 98006
网址:chineseradioseattle.com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Facebook.com/ChineseRadioSeattle
微信公众平台: SeattleChineseRadio
Twitter: @ChineseRadioSea
新浪微博:@西雅图中文电台
蜻蜓FM:@西雅图中文电台
联系电话:206-619-8698
演播室电话:1-888-298-5569
西雅图中文电视台
西雅图中文电视台成立于2017年10月,目前有定期播出的网络电视
https://www.youtube.com/ChineseRadioSeattle
(在西雅图中文电台做广告,事半功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