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文化发展至 21 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全球化与多样性正在成为助力年轻设计师与从业者书写自我标签的「东风」。如果我们将这些成长在这一背景下的年轻力量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较,会发觉两代人之间最具深意的不同:他们不再将「中国设计」或对「东方风格」的弘扬和延续,作为首要历史使命和创作目的。在集体主义的余温下成长,受教诲于个人主义色彩鲜明的当代教育,这使得他们已将创作目的转化为主动自我表达。中国设计与时尚的新一辈,在此观念的驱动下,逐渐以兼容并包、与时代风貌吻合的姿态活跃于世界。
时尚是否能继续带给人新意?时尚是否能更新人们对「新」的定义?身为从业者,我们需要看到新人输送新鲜观念、汲取新鲜力量;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更需要看到新人对当下及未来的时尚形态的锐利注解,并在他们的刺激下,主动生发出更敏锐、前卫、先锋的审美。纵观全球时装行业的风向,从 2020 年开始,时尚界将诸多社会议题搬上了台面讨论。越来越多的有色和少数民族设计师受到主流时尚媒体的认可,带有民族色彩的设计风格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和可持续的概念,被更切合实际地运用于创作。虽然疫情的席卷改变了时装发布的体系,但时尚圈也在不懈探索社交媒体与数字通讯的潜力,深刻挖掘时装的全新立意。
一批有前卫艺术创作思维的幕后英雄脱颖而出。他们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扩充着创作的介质,融合了过去,并延伸至未来。另一方面,登上大型广告、为品牌发布会独家走秀,早已不是评判模特发展潜力的「唯一指标」。而懂得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话语权、敢于展示真实自我、引领多元审美的实践,成为让模特这一传统身份具有多元魅力的重点。
《T》中文版邀请了同为新鲜面孔的摄影师黎雨诗、刘树伟,拍摄了数位全球范围内的华人创意先锋。他们来自上海、广州、成都、中国香港、纽约、伦敦和悉尼。抽离出观察者的单一身份,我们把对「新」的解释权交给他们,从此开启对「新」的兴奋探索与不辍书写。
长居伦敦。李里的作品分为可穿戴艺术(wearable art) 和可穿戴系统(wearable system)。前者偏成衣,后者则偏工程。她于 2016 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正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男装设计。在其同名品牌 Lamp Lee 中,力道与平衡感相互角力,致力于将感官体验转化为可穿戴的艺术品。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我更喜欢说「我是做可穿戴物品的人」,而不是「时装设计师」。我的作品各个方面都融入了多角度和平衡元素,探讨矛盾并置的现实以及由主观意图和客观逻辑之间的二分法引起的知觉变化。我的导师们经常用「雕塑感」来形容,并强调我要保持从一定的距离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如果用一个词,我会选择「有序」。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我对矛盾事物的探索很感兴趣。我相信在万物发展的过程中,对立运动是始终存在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各种内部矛盾。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的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相比起视觉上吸引我的作品,从阅读中获得的灵感是更频繁的。Fernando Pessoa、Merleau Ponty 和鹫田清一都是对我有很大启发的思想家。在你眼里何为「新」?第一个想到的是「创新」吧。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新的价值。我认为出发点是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而以一种变革的形式得以体现。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虚心,思辨与合作。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穿着某些东西是我们的感官体验与环境之间不可或缺的媒介。我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赤身裸体。因此,时尚不仅仅是衣服,更是我们身体周围发生的事情;一种我们对事物体验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新鲜感是始终存在的。
长居墨尔本。陈楠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服装设计学硕士,同名设计品牌 Syna Chen 曾获得 2020 年 ITS 媒体选择大奖(ITS Press Choice Award)。她用想象力十足的廓形与面料,打破了传统服装设计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界限,不断挑战服装设计的壁垒。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我的设计通常有关于对未来的想象力,是叛逆的,但同时又是幽默的。我希望用设计的方式展现一个不同于现在的世界,用戏谑的口吻批判或反思。我不会把自己定义在某一个具体的设计领域,我更倾向于尝试跨领域的设计方式。 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循规蹈矩的事情。这些会让我去想: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如果换一种方式试试会怎么样呢?这样的想法会不断刺激我的好奇心去做许多看似没头脑的尝试,在尝试中再继续汲取新的灵感。在你眼里何为「新」?与其说新,不如说是独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那么每个独特的个体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诠释哪怕是相同的事情。我们看同一件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角度,生活在同样的世界有不同的经历,这是我认为非常珍贵、非常奇妙的。这样的东西,在我眼里可以称之为「新」。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当然需要。但是所谓的新,我认为不是追求刻意的「新」,不是去发明一件什么东西。而是用每个设计师独特的视角,去重新诠释某一件东西或者一个想法,一个实践。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自然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所谓的「新」,那就意味着我们对当下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满意的,那么就不需要有发展。但事实我认为不是这个样子的,世界变化得仍然非常之快,而设计作为推动发展的学科之一,正是眼下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是敢于挑战目前的时尚体系的,敢于通过时尚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时尚的发展目前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模式,但是仍然面对非常多的挑战。如何去发现新的挑战?如何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去应对挑战?打破常规,我想是时尚界当下非常需要的「新力量」。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很多时尚设计师一直在尝试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地在尝试带给观众「新鲜感」。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和观众之间的需求相互平衡的过程。有的时候问题甚至会变成「时尚究竟还需不需要新鲜感」。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我的态度是积极的,任何一种设计或艺术形式都是在某一个时代应运而生,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对时尚进行不同的诠释。
现居上海,2018 年在纽约设立了名为 Penultimate 的品牌工作室。曾在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学习,后就职于 Tarfar,并于 Raf Simons 时期的 Calvin Klein 从事设计工作两年。高翔作品天马行空,色彩斑斓,仿佛对个人梦境的排列重组。2019 年,在 voguerunway.com 的报道中,她被视为值得关注的、为纽约时装生态注入独特力量的新锐设计师。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衣服。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陌生的,视觉语言令人为之一振的。在你眼里何为「新」?一种是旧想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混合体,一种来自科技的变化,另一种就是类似于 Fredrik Tjaerandsen 的天才。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需要。因为人类有好奇心而且贪。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独立、专注。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难。不是时尚不能给人带来新鲜感,是人越来越容易腻。
现居上海。与其说是时装,周睿的同名品牌 Rui Official 更像是裸呈与欲望的博弈,通过对面料的灵活运用,重置身体与人的关系,并引发思考。她邀请各种肤色、身材、年龄的女性作为模特,从而构建出与主流时装审美相抗衡的独特创意。今年,周睿受邀参与了 Guccifest 线上影展项目。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在我看来我的设计像是在人体上的「艺术装置」,又或是距离皮肤最近的软雕塑,但还是服装。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细微末节的事物。在你眼里何为「新」?创造、发掘从前没有的东西,或是因有些奇思妙想而异于其他人或事物。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需要。在生物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下,实用工具的改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刺激一定会产生新的视觉语言。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多元的。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能。人们想要表达自己。
伦敦中央圣马丁时装艺术学院女装设计硕士在读。2020 年以 Bihan Lin 为名发布了「柯达奇幻之旅」(Kodak Odyssey)系列主题的本科毕业设计从而获得众多关注。林碧涵擅于通过胶片成像原理,表现时装廓形与面料、身体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抽象、前卫、新视觉。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大街上陌生人无意间的造型、老照片、亲身体验或感受都会带给我灵感。在你眼里何为「新」?我眼中的「新」是视觉上的刺激点,是由无数个「旧」随机碰撞在一起的结果。你觉得当下时代人们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在消费主义时代的我们早已不需要新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新鲜感,用新的方向、新的表达形式去塑造一个新世界。你觉得当代人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的「新力量」是汇集了各种不同的样子, 通过融入更多的自我身份与性格让作品更鲜活,也让品牌之间形成更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时尚一直可以给人带来新鲜感,特别是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更多的新锐设计师把自己激进的想法浓缩在设计里。
长居纽约。毕业于纽约帕森斯时装艺术学院女装设计专业。周通通过打破传统服装廓形僵局,重塑了时装系列的戏剧冲突。对廓形的边界探讨是其同名品牌 Terrence Zhou 最抓人眼球之处。2020 年纽约疫情期间,周通在超市等空无一人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布了自己的时装系列,并被《i-D》杂志评价为「改变时装廓形想象」的新锐设计师之一。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我的作品都会从一个自身的角度进行发散, 从自己和周围的关系出发来做调研。比如我的第一个系列受到「自己」的启发,名为「生活,是一场表演」。这个系列在掩盖和模糊我的脆弱性的同时,投射出自己最好的部分。这些抽象的语言通过对廓形的处理转化为宽阔的肩膀和纤细的腰部轮廓,或者像这样的多层结构轮廓,通过这种混乱和闹剧的方式提供了自然的美感。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在设计第一个系列的时候, 我特别受到 20 世纪的太空时代设计和艺术品的启发。执行设计时,我之前在数学和工程学学位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为许多设计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塑料成型,3D 制造等。我是一个直觉力很强的人,当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 挑战我以前固有的价值观的时候, 我似乎感觉和自己的灵魂产生了深度的对话,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维体系语言。在你眼里何为「新」?我认为现在很少会有全新的东西。就像柏拉图所说,任何的实物都是原生状态的复制品。我认为新颖的作品往往是用了大家熟知的元素表达了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观点或者不常见的视角。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我觉得衣服一直是大家的「非必需品」。相反,过多地生产衣服对于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我们都在探索和进行不一样的尝试。只是我觉得疯狂地更新款式促进消费从长远来看并不可行并且代价太大。尤其是疫情以来,大家都在家里办公和隔离,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需要新衣服的需求会越来越低,这对于时装行业和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挑战, 但是也是一个「新」机遇。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时装行业需要的新力量应该是更多会独立思考的设计师, 而不是人云亦云去盲从老牌时装屋或者行业内定下的条条框框。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更善于运用社交媒体,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表达自己来启发和影响更多的人。
现居上海。2019 年入围 H&M 设计大奖。2020 年,悉悉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于 Labelhood 发布的 Shie Lyu 时装系列是当季最具话题性的系列之一。通过克服传统服装面料的窠臼,并试验更加具有工业感的材料,悉悉为当下的中国时装界带来了更大胆的想象。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Shie Lyu 的设计富有工业设计审美,擅长用自创的手工艺技法去「玩儿」各种异材质,希望给穿着者一种未来都市的时髦感。同时色彩浓烈,细节精致,是一种由未来手工艺(future craftsmanship)去定义的未来主义感女性(future femininity)在你眼里何为「新」?任何让我能为之动容、渴望去了解的东西。「新」不是字面意义的「新」,而是代表无畏的好奇心、一种对未知的渴求。这个「新」也许以别的方式存在了很久,但在某个时间点,我以我的方式感知到了它,它对于我便是「新」的。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需要,同时也不需要。出于心理上的渴求,我们需要。出于当代社会物质过于丰富的现实情况,我们不需要。要看自己怎么抉择与平衡。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新力量的着重点不在「新」而在「力量」两个字。可以赋予周围的人以及社会环境一些正面的能量、或者可以带给人们一些思考的设计是时装界的「新力量」。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也许时尚的目的之一就是带给大家新鲜感、新的穿着体验。时尚本身不会一直是新的(从时装历史角度来说),但就个体而言,总有人们没尝试过的风格。如果在尝试不同风格时感受到了新鲜感,发掘了自己从前不知道的一面,那么对这些人来说,时尚就是新鲜的、有趣的。
现居上海。刘尖的同名品牌 Nutemperor 包含服装与配饰,他的作品全面解读并重新诠释了中国俱乐部爱好者的形象,曾与上海知名俱乐部 All 设计联名系列。暗黑风格与天真可爱的想象力,让刘尖的品牌淘宝店铺成功积累了一众拥趸。
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细密且不完整的、华丽且有破坏性的事物。在你眼里何为「新」?只有科技上的创新会真的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余的都是在泥潭里打滚。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人们一直都渴求有各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就好像海底声纳装置发射的波,通过不断地发射拍打而后反射回来,你才能越来越清晰这个物体的轮廓,这个轮廓就像是每个人关于「自我」的想象。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疫情时代下的人们都处在焦虑和紧张之中,应该更需要感动且温暖的东西吧。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新鲜感还是因人而异吧。(衣服)作为一件产品来说,能带给他们自信就行了。
现居上海。李宜鸿曾就职 Alexander McQueen 和 Balmain。强烈的解构感、层次感以及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塑造了设计师本人的审美与品牌经营的理念。Maya Li 女性化十足的优雅气质符合当代中国职场女性对于小而美、精致而考究的时装想象。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我自己没有限制特定的类型,因为对我而言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是那一时期的我通过穿着进行的自我表达。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输赢。在你眼里何为「新」?在时装上面,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新」,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更宽泛的社会的角度,「新」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这次疫情改变了人们办公和生活的方式,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我们已经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更加虚拟化。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需要,但这个需求是社会创造的,不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设计没有止境,消费同样没有止境,设计给了消费品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人们通过消费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人是否需要用消费来体现价值则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和技巧,准确抓到市场需求,并且还能稳定输出自己审美体系,就凤毛麟角了。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带来新鲜感的不是时尚,而是消费的快感。我们已经不处在把时装当作艺术品来创作的二十世纪了,所以衣服越多的人越觉得自己没衣服穿,越是设计与众不同的衣服,能穿的次数越少 —— 因为穿一两次大家都看过了。时装围绕美学讨论,设计围绕产品功能性舒适性讨论,服装设计是要将美学与人体功能学结合的一门随处可见的学科。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去研究如何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刺激消费。
来自广州。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时尚针织(Fashion Knit)专业。戚玥琪的设计是近两季中国本土语境下对于「当代东方」的最佳诠释者。品牌 Yueqi Qi 主打手工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同源文化的认同。2020 年,她受邀参与 Guccifest 线上影展项目,向海外市场输出了当代中国审美。
你如何形容自己在做的设计类型?如果从设计工艺上说,现阶段还是继续在探索珠串编织的各种可能性。比如从最开始的玻璃串珠,到 2021 春夏系列利用乒乓球去呈现一种夸张华丽但又轻盈的视觉。从设计的出发点上讲,现在更多是聚焦在自己的故事,从一些传统的事物中获取灵感,是一种中式风格的复兴。在你眼里何为「新」?「新」对我来说是能给每个个体都带来不同体验的事物。比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能别人也经历过,但你换一种方式讲出来,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新的感觉。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非常需要。如果大家都觉得不需要新的东西了,那人就会产生惰性。不管是艺术创作,甚至是整个社会都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比如一些设计作品的抄袭,从创作的源头走所谓的捷径,久而久之可能就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创新出现。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新力量」不是一个凭空的「新」,而首先要有一种传承的意识。其次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你认为时尚还能带来新鲜感吗?为什么?我依然觉得时尚还是能带来新鲜感的,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我看到一些品牌用虚拟技术去发布时装系列,或者是利用网络与世界沟通。比如我们通过 Gucci 线上时装影展用短片的方式来向全球展示了关于 Yueqi Qi 的品牌和故乡的故事。这些行动本身都是在计划之外,是「危机」推动着我们去这么做,反倒呈现出了一些更加新鲜、具有突破意义的东西。但「新鲜感」对于时尚来说永远都是来去匆匆,所以在太平时期也要保持危机感。
来自中国香港,现居伦敦。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女装设计专业。2016 年获羊毛局大奖(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提名。Robert Wun 的设计从自然界汲取灵感,柔美但同时充满力量。通过对面料的熟稔掌握和运用,在不同廓形和品类上实现平衡的状态。他的作品被西方市场广泛关注,打破了文化背景的壁垒。
你如何形容自己的设计?我倾向于把自己的设计理解为对我个人的诠释。我钦佩一部分设计师,他们在打造每个系列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注入在内 —— 这是在服装上缝制带有个人名字标签的唯一原因。我的作品总是围绕女权主义、逃避主义和未来主义展开。什么样的事物会激发你?大自然是激发我设计热情的首要元素。小时候的我经常钻进灌木丛中寻找各种虫子和爬行动物。我养了几十只奇异的宠物,有蝾螈、蟒蛇、变色龙、青蛙、鹦鹉、短吻鳄和乌龟等等。我花了很长时间为宠物搭建水族馆,甚至还为它们的栖息地打造了一个瀑布系统。我对大自然的崇拜永远是创意过程的核心所在。我始终相信,当灵感源于真实事物,摆脱了人造痕迹,就可以设计出最具原创性、永不过时的作品。自然提供了一种美,让你感到谦卑,又对人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像大自然一样原始而真实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在你眼里何为「新」?任何挑战体制的事物,从视觉上到系统上对普通事物提出质疑的东西。(这些新事物)也应该能够引起讨论,不求关注,而是唤起意识。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或设计)吗?为什么?我觉得我们总是在寻找新的东西,但「新」并不等同于商业上的成功,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不能画等号。我认为总有一些人生来就是挑战这个体制的,也总有人对此表示欣赏。这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因:持续改进并创造新事物。你觉得当下时装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子的?原创性、情绪反应、社会和政治观点,以及从创造者到创意作品本身,对真实因素的平衡。你认为时尚还能带给人新鲜感吗?为什么?作为设计师,如果我们不再思考已经做了什么,弄清哪些是新潮的、哪些是流行的、哪些是过时的,我认为我们就能通过发自内心的创造,一直设计出激动人心的新作品。特别是现在,有了技术以及社会和环境责任,这些潜力无限的现代因素只会为时尚带来更加令人兴奋的新层次。
现居上海。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从事摄影、短片及时装等品牌广告拍摄。
在你眼里何为「新」事物?我眼里的「新」事物是能让人驻足片刻去吸收、消化、回应的东西。你觉得当代人还需要新的东西(设计、技术、表达方式等)吗?为什么?我认为生产技术必然会持续更新。然而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已经没有什么「知识」或「想法」是可以真正被称为「新」的了。我们需要的是筛选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寻找「新」的内容。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们承担着这种功能,于是当代语境下的创意产出也就有了新的意义,这么说来,当下人们还需要学会接纳意义的更新。你觉得当下中国的创意界需要的「新力量」是什么样的?以我目前的见解还无法客观分析整个中国创意界,但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保持内容质量为核心,并且以一个合作者(collaborator)的开放心态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我相信创意行业的未来在于对话与合作。你认为什么才能给当下带来新鲜感?我们身处当下,形式不会再带来新鲜感,但是我认为真诚的情感来源于真实的体验。作品若是真诚即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的体验。
Wu 是一名跨性别者。基于强烈的表达欲,以及对身边跨性别群体的发声意愿,Wu 开始创作剧本及电影。今年 1 月,Wu 受 Virgil Abloh 之邀,为 Louis Vuitton 拍摄了 2021 秋冬系列的时装电影。电影以 James Baldwin 创作于 1953 年的《乡村中的陌生人》为起点,对 Abloh 提出的「社会是局内人与局内人组成的既定结构」作出了解读。
你如何描述你的创作?我是一名电影制片人和导演。我的作品存在于视觉艺术、时尚、电影和戏剧的重叠世界之间。导演是将许多艺术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连贯的形式,讲述故事。什么样的事情会激发你的创作?我常往来于纽约和柏林。我想我的创意决策基于捕捉社会政治的现状,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价值重心都深植其中。现在,我更多的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制作混合纪录片、小说和电影。你怎么理解这个时代关于「新」的定义?我不相信任何真正的「新」存在 —— 我们总是与过去保持着连续性。也许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直觉,我们的表达具有新的意义,因为它们现在被重新语境化。但我从来不尝试刻意做「新」的东西。我只是试着理解我们的现在是如何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你觉得生活在当下的人是否需要新鲜事物?为什么?我认为「新」的想法是诱人的,也许是人性的本质就是会为新事物所驱动和兴奋。它挑战人的极限,同时扩大我们的视野。在你眼里新事物的力量是什么样的?我想人们总是有可能去发现一种新的形象或一种新的情感。但只有当正确的事情与机会相结合时,这种令人兴奋的情况才会发生。当它真正发生时,才是让人惊讶的,且「必要的」。
现居上海。刘婷蕾出道半年便获得了为 Saint Laurent 2020 春夏系列巴黎发布的走秀机会,并参与拍摄品牌中国新年广告,从而备受关注。同时,她与 Giambattista Valli、Chloé、Fendi 等国际品牌保持着合作。极具辨识度的面孔,让刘婷蕾在国际时尚舞台受到广泛的关注。
你是在怎样的机遇下从事模特行业的?2019 年初,我在机缘巧合下被朋友推荐去参加某美妆品牌的广告拍摄,并受到摄影师和客户的喜爱。而后在身边朋友的鼓励下,鼓足勇气迈进了模特经纪公司的大门,就此意外「闯入」了这个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你如何看待模特行业的高强度和压力?没有纷争与矛盾的环境,很难使人快速进步。我认为只有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才能拥有更健康的心态,并继续奋斗。我绝对不会以消极、悲观的处事态度,去面对自己所选的职业,唯有积极面对,才能将压力转化为正面力量。你认为什么是当代的「审美转变」?我认为任何面孔、气质都能诠释时尚,这是时尚最精妙的所在。美不应该被外表和身形所定义,而是取决于他 / 她是否拥有区别于大众和主流的独特审美,高蹈、洒脱、遗世独立。你认为自己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什么?我觉得我每个部分的特色都恰到好处。
现居上海。出生于中国安徽的薛惠子于 2017 年加入模特行业。出众的先天条件,和对各类风格的自信驾驭,让她迅速成为众多摄影师镜头下的「新宠儿」。薛惠子于 2018 年签约模特经纪公司 IMG,同年凭借首秀的出色成绩,成为 Burberry、Valentino、Givenchy、Mugler 等国际品牌秀场上的常见面孔。
你是在怎样的机遇下从事模特行业的?起初通过为朋友的服装设计作品拍摄照片,逐步对时尚行业有所了解并被它吸引。我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以及向身边的人咨询,掌握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而后选择去上海参加经纪公司的面试,最终签约了现在的公司。你如何看待模特行业的高强度和压力?模特行业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美的定义也更加的丰富多元,我认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让原本存在的个体有危机感,新面孔的加入也有一些理论上的经验分享。你认为什么是当代的审美转变?符合当下审美的面孔,应该是不惧大众定义,并大胆展现自我风格的。盲目跟随潮流与刻板印象中的美学标准,并不是时尚的。你认为自己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什么?有人说嘴唇,有人说眼睛,我觉得是自己小麦色的皮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