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埃默里大学学生报“The Emory Wheel”报道,该校牛津学院(Oxford College of Emory University)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学生张一得(Dave)去世。
一位如此优秀、阳光温馨的大一男孩,绽放的生命,戛然而止!定格在2021年3月5日。
一得爸爸3月9日给学校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信中表示“尊重孩子这个决定……”
由于没有透露张一得去世的原因,也没有后续报道,一时之间这个消息,迅速在海内外华人家长圈炸开了锅,大家基本围绕一个话题:这么阳光优秀的孩子,真正来到美国校园留学才一个月,在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为何要选择自杀
很多人纷纷留言询问,各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他得了肺炎,有人说他得了抑郁症,更多的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张一得的父亲——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育儿网红、独自教育一得14年的单身爸爸。
01
张一得的父亲“老得”曾是一名企业高管,在一得刚刚出生后不久,老得和妻子离了婚,一得则跟着老得生活。
一开始,对育儿一无所知的一得爸爸也曾茫然无措,但为了给足儿子陪伴,他选择辞去高管职务,成为一名全职爸爸
突然丧失了收入来源,一得爸爸先是把家里的住房换成了广州郊区的自建房和小院子,之后的家庭收入来源,也全靠一得爸爸开垦、种菜、卖鸡卖鱼、捡破烂,以及好心人不时的帮助
生活虽然贫困,但一得的生活被爸爸点缀得仿佛童话乐园:小院子里有花草虫鸣,也有木制的小火车、小船,还有滑滑梯,小院美丽得像个农庄
父亲对一得的启蒙教育也有创意,把食物刻成数字、文字的样子,便于在玩耍中记住知识;
一得背出一首诗,他就把菜肴雕刻成相应的风景,寓教于乐

作为英语系毕业的高材生,父亲自己就搞定了一得的英语学习;
无论一得的学费有多高,父亲都会想办法凑齐,靠卖农产品和百家众筹的方式完成。
17年里,他给儿子拍了20万张成长照片
,记录下他的每个瞬间,夸张到拍坏了几台相机。

图源:B站
还编了一本记录儿子成长过程的书,书名叫做《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
父子俩的生活乐趣多姿多彩,不只限于谈论文化知识。
在平时生活中,一得想学什么,父亲就教他什么。养鸡,做饭,农活,只要他感兴趣,父亲就会一遍遍教他,不亦乐乎;
童年的一得在自家菜地
老得很好客,会邀请一得的同学和朋友来家,陌生人也可以踏入农庄,和父子俩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这些点点滴滴,老得都上传到了公众号上,他也因此成了一个网红。
不仅在网上育儿论坛小有名气,写了上万字的育儿心得,线下也很活跃,举办了各种亲子活动,传播自己的快乐育儿理念;
还为自闭症儿童打造训练场。
图源:B站视报
在那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一得他爹”成了育儿圈里闪闪发亮的明星,一位教子有方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爸爸。
来源: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小清新的世界!”
“育儿动力学专家!”
“绝对是一位神人!”
“难以复制的经历!”
很多人叹为观止。

而他的育儿心得,在网上广为流传,下载次数很高。
02
这种环境下,“教大毕业”的一得,长大后过的怎么样呢?
采访过一得一家的广州日报记者用“多姿多彩概括了一得的成长。
年少时期就独自旅行100天,高中拿了20万奖学金,完全承担了学费和生活费,早早实现了经济独立。
去美国留学之前,托福考试114分,其中阅读、口语满分;
高一选修多门AP课程、获得过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
NHSDLC辩论赛、斯柯达Hero’s自行车联赛、世界遗产演讲比赛、“第一公园杯”足球赛,都获得过相当不错的成绩
并且他看起来是一个阳光快乐、全能发展的男孩子,在老得分享的张一得在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的面试视频中,可以看出张一得的英语交流能力远远超过了一般高中生,在跟面试官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还能跟面试官开开玩笑。
并且个性鲜明,选择冷门的哲学专业;喜欢踢球,酷爱皇家马德里,成为学校足球队队长。
喜欢骑摩托车,考了驾驶证;考下了红十字会义务急救证书,在红十字会帮忙。
值得一提的是,张一得是喜欢骑上摩托车帮助救护车开路,然后才考了驾驶证和急救证。
逻辑分明,并行发展,标准的精英式思维
对此,老得非常欣慰,说:“儿子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不需要自己操心了。”
“与其说是我成就了儿子,不如说是儿子成就了我。”
并且在张一得的申请文书中,他提到的父亲时,是这样写的:
“我的父亲是一位安贫乐道的绅士,他总是鼓励我去尝试我想要的东西……我开始明白为什么父亲从没有因为他的贫穷而感到沮丧,他喜欢做他所做的事情,并从不因此感到羞愧。
无论面对任何人,他都能表现出这种自信和自尊,他的表现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这些经历是多么重要,以及这些经历对我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得爸爸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收获了孩子的信任和成长。
学业成功,前途可期,人生传奇,如果张一得没有意外去世,老得的教育或许能称得上一段佳话,也会成为无数家长的榜样。
但凡事没有如果。
虽然张一得去世的原因,埃默里大学并未指明,但张一得生前的经历,无疑显示出他是一位优秀的留学生,更与英年早逝之类的意外挂不上钩。
于是网友们自发扒出了张一得去世前的种种细节,试图还原这个精英的另一面。
03
一得的一位老同学爆料说,一得曾多次在朋友圈表示自己的烦闷心情
在做毕业演讲的时候让大家监督他,激励他振作起来,好好表现,不要懒散。
2月份更是发文说“生活还要继续,还得继续”,随文配了一幅在石头上摔碎酒瓶的图。

老同学推断,这是他自杀的前兆
还有人扒出了张一得对父亲的态度
他指责父亲“从不对自己说No”;留意爸爸究竟为什么从不对自己的“贫困”感到伤心。
当年采访张家的记者透露,老得曾在朋友家跟朋友讨论,张一得在美国买了一部宝马。
朋友还劝他要跟儿子说不能太张扬,并询问那辆二手宝马是不是要花 8000美元。老得说花了15000美元
他的初中同宿舍好友则认为: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父母离异, 让他内心缺失。
虽然优秀,但是他的伤痛从来没被治愈过
教育专家则表示:中国学生在外国上学常常会出现多种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而在一得的申请书中,曾有这样一个细节:
在一次SAT考试失利后,一得的妈妈去机场开车接一得回家时,他妈妈对他说的:
“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一样平凡。你也会健忘、平庸。别再觉得自己那么特别了,只要做你期待的就好。如果人们都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对母亲的话,一得在申请书中进行了反驳
他甚至认为,“就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了妈妈为什么在我还只有1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爸爸”。
值得一提的是,一得去苏州上高中的手续,还是妈妈帮忙办理的。
妈妈劝一得正视平庸,老得让一得做自己,大相径庭的价值观放在一个佼佼者身上,令人倍感矛盾。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张一得自始至终走的是爸爸为他规划的“路”。
04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畅销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中有这样的分析:
“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但很多人只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迎合者时,他在恐慌中会更加执着地迎合。”
这似乎和“老得”与一得之间的父子关系十分契合:
一得逐渐成为“支配者”,而“老得”却不折不扣地沦为“迎合者”
在这种关系下,支配会逐渐会产生众多的压力。
张一得同学的压力在哪里呢?
我觉得有三个地方。
第一,同学圈的压力
国际学校跟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家里经济比较富裕的。张一得的心情,可以参考长江七号的那个周星驰的儿子。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进了富人堆的学校,从小他的心里,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妈妈们赞助张一得父子读书和生活,应该也就是给一个普通钱。据说张爸爸有时候还得去捡破烂。
在学校混,有时候不只是上学,还要社交的。妈妈们觉得张爸爸难得,但有钱同学会歧视张一得这个穷小子。
第二,父亲的压力
在张爸爸这里,张一得同学就像网上的演员,张爸爸是导演。张一得同学要按照爸爸的要求。在爸爸的照相机,录像机下,演一个爸爸剧本下的完美孩子。
记得有一句名言:“在生活这里,演的不是真的”。
但张一得也是没办法,他知道,他们一家的生活费用,得靠他做演员,让他爸爸去晒娃,他家才能持续得到打赏。
演了十几年,有的人会麻木,有的人会痛苦不堪。
在爸爸慈爱的淫威下,张一得从小就被迫演着一个乖巧听话的角色,不敢反抗的好孩子。这样活的累,但孩子小啊,没办法反抗。
从小演一个自己不舒服的角色,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绝望的种子
第三,未来的压力
去到大学,就要面对生活问题了。
读小学中学可以靠妈妈们打赏过日子,大学就不行了,尤其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怎么省一年都要几十万。就算拿到奖学金,也不能覆盖生活的全部。
我想,张一得去到美国,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我们常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如果问题是没钱呢,你就问题大了。
大学还要读几年呢,没钱怎么读下去呢?一个靠打赏生活的穷人家庭,怎么付出国留学的账单呢?
有位网友留言“我自己80年代读大学,家里也是不确定每个月给我生活费的,我唯一稳定的生活来源,是每个月15元的助学贷款。我每天都处于生活费的恐惧中,怕没钱去饭堂吃饭。
我能理解张一得同学的恐惧”。
按照张一得家庭的经济状况,这大学,是没办法读下去的。
张一得同学人生这戏,没办法玩下去了
演员已经绝望,导演还在沾沾自喜。
就像中超那些没钱的俱乐部一样,没钱我们就罢训。我不玩了。
于是,演员张一得同学选择自己不玩了。
这成了压倒张一得的稻草之一。
05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生下了孩子,孩子选择了父母成为了自己的父母,一切的牵绊就从这种关系开始。
但是这种关系无论多么紧密,两个人都应该是属于独立的个体
一旦全部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当孩子长大以后还是如此,那么这种爱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迷茫:
失去自我的父母,还值得尊重吗
所以,本质上,父母无权干涉孩子过多的事情和决定,也不能帮孩子规划好未来。
而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骄傲,不应该全部围绕着孩子。
都说,今生能够成为一家人,拥有父母子女的缘分,是机缘,也是福气。
但亲子路上,要自由,也要平等,更要尊重。
不心急,共成长,才能渐行渐远。
如今,距离张一得离开已经过了十天,既然张一得的亲友呼吁网友们“不要追问,不要推断”。
那么大家也不要再给当事人冠上一些主观上的罪名。
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100%的爱。
一得爸爸就是这样的父亲。
在张一得刚刚结束在埃默里大学读书的第一学期网课后,一得爸爸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长文,记录了自己作为陪读的感想
他说:“未受高深教育的我,是毫无能力去考究你是否在这样的一个学期里,深造了几分。我只是相信,明白儿子,学业上,早已是精英中的娇子,一个学期过去,看着你的不懈苦研,自然更是充实有加。”
张一得,绝对是爸爸心里最大的骄傲。
而在儿子去世后,爸爸给一得在学校的同学们写了一封信。
他说:“估计爸爸这辈子,是没办法学会对你say no了。”
他说:“爸爸爱他,无论如何,没有条件。”
一得的离世原因尚未揭晓,在这个当口,汉加君希望大家不要将这么一位将自己全身心的爱投入给孩子的父亲,冠上一些主观上的罪名
因为,任何教育方式,都会无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把所有资源都投给孩子,为孩子制定好一切的“鸡娃”,可能培养出常青藤学霸,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抑郁。
放任孩子自由生长,坚持无拘无束的“放养”,可能会让孩子找到自我,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尊重孩子的选择,可能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小孩”,也可能发生父母不可控的情况。
就像“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无法被复制一样,父母们也不能照搬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
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父母需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状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应该学会体谅父母的苦心
要知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今生能够成为一家人,拥有父母子女的缘分,是机缘,也是福气。
这一路,希望能够相互体谅,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彼此守望。

大家都在看

资料来源:INSIGHT视界/留美学子/正紧儿婶/嗨课社区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