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距今约3000年的6座古蜀“祭祀坑”,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3D还原三星堆全新发掘(视频来自封面新闻)
文末“延伸阅读”处附文:
  • 6座“祭祀坑”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解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
  • 三星堆为什么能够震惊世界?这里的文物为什么这么“骨骼清奇”?
原题丨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文丨瞭望新媒体记者徐欧露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新发现,将更加丰富和深化对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认识,对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特别是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1986年在遗址祭祀区发掘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尤以80余件青铜雕像为前所未见的重器,这些“惊世大发现”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目前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与30余年前发现的两个“祭祀坑”有哪些异同呢?三星堆第1、2号“祭祀坑”发掘者、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陈显丹告诉记者,“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与之前的两个相比,坑型都为长方形,基本形制与朝向一致,出土文物种类相似,但出现了很多新器形,同时,祭祀坑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坑内的文物各有侧重,有的坑象牙多一些,有的坑大件青铜器较多。”
▲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号“祭祀坑”出土的残缺的金面具(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考古人员在“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专家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图片来源:四川省文物局
▲ 五号坑象牙雕刻残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五号坑出土象牙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具有人类形象特征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局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陈显丹进一步介绍说,此次考古发掘出现的新器形,既反应了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也揭示了古蜀文化在文明交流中吸收融合为己所用的创新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会影响四川考古、中国考古甚至世界考古的很重要的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新发现从两个坑增加到八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 祭祀坑分布示意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三星堆遗址平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发掘聚集多学科、多团队的考古和文保力量。”孙华认为,这么多的考古专家和文保专家汇聚在一起,不同的思想、技术在一起碰撞,有利于推动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 发掘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实物例证。”相关专家表示。
延伸阅读
文章①
6座“祭祀坑”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解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王鹏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
  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考古发掘工作的亮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6座“祭祀坑”发现罕见文物
问:本次三星堆考古发现的亮点和成果有哪些?对于我国考古工作的开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持续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经过多年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坑”,其中发现的青铜方尊、大型青铜面具以及雕刻有菱形纹饰的象牙小饰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具体来说,这次新发现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第一,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1、2号“祭祀坑”。30多年间,学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提出很多疑问、展开很多讨论。此次三星堆遗址在同一区域的考古新发现,更加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价值内涵,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三星堆文化全貌,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第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1986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湖北、陕西、云南、甘肃等地,都有不少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由此,我们可以把这次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新发现,放在一个更宽阔的时空框架内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更加清晰和深刻地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源流,更加准确地解读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有助于解决学界对三星堆文化以及“祭祀坑”性质、文化内涵、断代研究等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几座“祭祀坑”的关系?是同时期还是有年代上的差异?特别是伴随碳14测年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此次考古发掘,我们可以采集系列测年样本,对每座“祭祀坑”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对三星堆文化的年代进行更准确的断定,这也将有助于在未来进一步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全貌。
多学科、开放性考古工作新模式
问:本次考古工作是多学科聚力的成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成效?
  答:本次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
  2020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便组织召开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确保新发现“祭祀坑”及周边遗迹的考古发掘、现场技术保护和多学科合作课题的顺利开展,系统把握三星堆“祭祀区”的形成过程、区域范围和空间格局。
  这是一次科技助力的考古。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配置了现场应急保护与分析检测设备等,为考古信息采集、文物安全防护提供了有效保障。此外,考古工作者还为此次考古发掘搭建了信息平台,对考古工作中的文物数据、影像资料、环境监控数据等进行全面记录和科学管理。
  这也是一次开放合作的考古。在国家文物局协调支持下,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
  这种多学科、多机构的合作,展现了考古项目组织的新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把三星堆遗址建设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问:下一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方向是什么?
  答: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调支持考古研究机构系统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同时将川渝地区文化放在更宽广的视野上,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四川依托三星堆遗址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我们将依托此次考古发掘成果,指导四川省文物局、地方人民政府做好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出土文物保护、展示和研究工作,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此外,为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向人民群众讲好文物故事,我们还会助力当地加强博物馆建设,通过高品质的博物馆展览加深公众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让三星堆文化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3月17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3号“祭祀坑”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文章②
三星堆为什么能够震惊世界?这里的文物为什么这么“骨骼清奇”?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袁晗、刘厦 实习生王艺婷) 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青铜神树......三星堆曾经出土的文物给我们带来了太多震撼。在一、二号坑发现35年后,三星堆考古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三星堆遗址究竟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三星堆如此神秘?神秘的“三星堆”到底是哪三堆?就此我们独家连线了三星堆博物馆宣教主管邹鹏。
三星堆到底是哪“三堆”?
  堆,在四川人的口语中,有人工垒建的意思,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工垒建的三座土台。这三个黄土堆,位于东经104.2度,北纬31度上。它的东北方,有一道形似弯月台地,三个土堆和月亮湾台地隔着马牧河相望。于是,当地人就给这个景观起了“三星伴月”的雅称。邹鹏介绍,三星堆所在的三个土堆呈直线排列,像一条线上的三颗金星,但据推测,这里原本是条状的城墙,很可能是晚期人类活动挖开了两个缺口,形成三个孤堆。
为何“三星堆”神秘?
  据报道,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论出土了多么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都没有发现文字的记载。邹鹏说,所以大家仅仅能够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找到一些零星而且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所以三星堆也就由此显得非常的神秘。
三星堆里面有啥“明星”?
  三星堆是考古界的一股“清流”,出土的文物都是那么的“骨骼清奇”,大胆夸张,视觉冲击力极强。
带有“迷之微笑”的青铜纵目面具
颇具“穿越感”的青铜神树
仿佛“俯瞰众生”的青铜立人像
如同“蒙娜丽莎”般微笑注视着你的商周大金面具
好似如意“金“箍棒的三星堆金杖
你猜我是风火轮还是方向盘?不,我只是青铜太阳形器
我才不是“愤怒的小鸟”里的猪!我是三星堆里的陶猪!
难道是四川火锅的祖先?——商陶三足炊器
从三星堆文物看历史,古蜀国王仅是传说?
  古蜀文明,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边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记载。邹鹏说,其实通过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在认为这几代蜀王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这几个王朝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现在通过研究,认为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可能相当于传说中的第1代蜀王蚕丛一直到第4代蜀王杜宇的历史,大约从距今4800年到距今2600年这样一段历史。所以三星堆的发现使原本只是属于传说的古蜀的历史变成了信史,填补了古蜀历史的这段空白(海报:邓豪俣、杨宽)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