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论文代写的学术造假案例屡见不鲜,一些人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或是评级晋升,花钱找他人代写论文,并以此为自身谋取利益。而另一些人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组成了代写团队。代写俨然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都无处不在,充斥在大家的微信群、朋友圈中。
然而,3月16日,检察日报报道的一则消息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自2016年以来,一个犯罪团伙以文化公司合法外衣为掩护,打着“代写医学论文,代发核心期刊”的名号,专门针对全国各地有评级晋升需求的医务人员实施诈骗,已核实被害人17名,诈骗金额30余万元。11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到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然而,在犯罪嫌疑人中,2人为小学文化、6人为初中文化,仅3人具有高中文化。
视频来源:动新闻
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手段诈骗钱财的呢?据检察日报披露,该犯罪团伙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国各地医院需要评定职称、晋级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他们一般从医院的保安入手,以1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到全国各地医院的通讯录,一本通讯录多则五六百个号码,少则一两百个,信息泄露多达3万余条。犯罪团伙中的业务员根据这些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用拨号软件打电话联系医护人员,询问其是否有发文需求,声称可以代写论文,并帮助协调相关医学期刊进行发表。如果对方有意,则会加微信详谈,并根据医护人员推荐的专业期刊,以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价格分五个等级向被害人收取50%的定金。
接到订单后,他们会在网上雇佣“枪手”代写论文,并根据客户修改意见完善。为了减少客户对他们的怀疑,他们还会制作山寨期刊邮寄给客户,或是发给客户山寨维普网的文章发布链接,让客户尽快结清尾款。
对于很多客户来说,即使是在事后发现自己被骗,但由于找人代写论文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行为,就选择了忍气吞声,没有报警。
犯罪团伙现已落网,但其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却依然存在。

首先,那些受到代写团队蛊惑,接受了花钱代写论文的人,本就触犯了法律,且在道德层面也有一定的瑕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医护人员,应该对学术造假有所了解,但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被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其次,代写之所以如此“猖獗”,也是因为曾经有不少人靠着代写蒙混过关,或是顺利毕业,或是在期刊发表文章,评优评奖。这就说明,我们在论文的审查和答辩方面还需要加强,不能给造假者可趁之机。
另外,在现代社会,学术造假之风日益盛行,论文、学历证书均可作伪。在抨击这种现象的同时,也许它产生的根源,壮大的契机更值得我们深思。
不过,针对学术造假行为,各学校、单位一直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3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草案》中提出,学位申请人在学位授予单位学习期间以及学位申请、同行评阅、答辩过程中存在学术不端、作伪造假等行为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可以作出不授予其学位的决定。此外,已获得学位者,被查明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严重剽窃、伪造、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收回或者宣布学位证书无效。
留学君说
学术造假行为在国内和国外都是不合法的,且对自身和他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们来说,若被发现论文抄袭,轻则取消成绩,重写论文,重则被学校退学。因此,请大家珍惜读书机会,远离学术造假,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学术造假相关阅读:
来源:教育部官网、检察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动新闻,图片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