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中美之间走向对抗,逐渐形成了以两大强国为核心的对抗性国家集团,这就使得中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不仅仅是双边利益的交互,在谈判中更将涉及更广泛盟国的利益,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新情势。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讲述了现代外交的二个问题:
1、西方外交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链接:《文明的排他性:西方反华的意识形态源头
2、美国追求绝对安全和中国面临绝对不安全的极端不稳定,链接《新时代中美的悖论: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面临绝对不安全
今天我们谈一下第三点,盟国集团在外交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可能被我们国人所忽略,所以必须着重提及。
自现代外交以来,但凡两个大国之间走向对抗,必然会出现大国间的对抗性国家集团。
譬如一战之前的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分别将欧洲大国分裂成英法俄集团和德奥集团;二战前夕,三个与西方强国矛盾越来越大的大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在共同利益上日趋一致,并形成了反对西方的轴心国集团;冷战期间,基于对苏联在欧洲扩张的恐惧,英美法等强国逐渐形成反对苏联的同盟,也就是今天的北约。

当对抗越来越清晰,当敌人越来越明确,大国之间的分裂与站队是历史的趋势,这是自三十年战争以来所有现代外交的必然结果。而今天的情势就是如此,中美之间矛盾的升级和对抗的形成,使得两个大国开始不断强化盟友以增加自己的胜势。

在这种情况下,盟友不仅仅成为大国外交、军事斗争的重要资源和仰仗,也成为大国推动外交政策时不得不顾忌的所在,这种臂助与制约是双向的。
2020年1月20日,在拜登上台的时刻,在论及此人对华外交政策的特点时,我曾谈到两个因素可能促成中美新对抗的形成:

1、是中美在南海、HK问题上不可停歇的不断冲突和持续斗争,这是我们过去中美双边恶化时常见情势;
2、是美国重要盟友的制约,这些盟友通过游说,迫使美国以更强硬的政策巩固其在盟国中的可信度,
这是我们未来中美集体性对抗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源于2020年1月21日文章,链接:消极强硬:拜登初期对华政策的实质
之所以得出第二点的论断,不仅仅是因为基于猜测,而是历次大国对抗性集团交涉中必然出现的结果。
这里面最典型的经验乃是:
1、1939年8月英法与俄国谈判过程中受到其盟国波兰的严重掣肘,或者说波兰始终坚持其不可动摇的反俄原则,屡次拒绝协议草案,使得英法与俄国的谈判终告失败,可见在生死攸关的重大外交问题上,盟国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
2、1941年11月,在日本帝国与美国两个最强大的海洋强权谈判之最后关头,乃是美国的盟友最终破坏了可能出现的日美和解。

据当时的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回忆,1941年11月20日,他与来栖特使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最后之言”的乙案,日本在其中做了尽可能的让步,以求得美国的和解。美国国务卿赫尔在阅览日本的提议后,认为此议可以考虑,于是试图与日本达成和解性质的临时协议。
然而,在达成协议之前,美国将草案抄送给英国的丘吉尔、中国的蒋介石、荷兰印尼当局和澳大利亚等(即著名的ABCD反日包围网),以寻求这些盟友支持。结果,此议遭到蒋介石的坚决反对,蒋介石命令其驻美大使胡适和特使宋子文连番劝说罗斯福,称“若日美达成协议,中国必将崩溃,使得协议在中国方面遇到强力抵制;荷兰人反应也非常消极,甚至愤怒;澳大利亚人同样坚决反对,称协议是牺牲澳大利亚利益;至于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写给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理的电报中写道“我们固然希望和平,但蒋介石怎么办,中国已经濒临崩溃,如果他们完蛋了,这个协议又有什么价值?”
在关键盟友的集体反对下,美国政府无奈拒绝日本的最后提议,这让原本信心十足的野村大使极为震惊,因为按照他对美国政府的深刻理解,他以为美国会接受和解的尝试,但事实上,这不能怪罪野村,真正使得美国无法接受协议的,不是美国政府,而是他遏制日本帝国必须依赖的盟友,在盟友的信任团结与对敌的暂时和解之间,美国无法牺牲前者——最终,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发布了极其强硬的赫尔备忘录——这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
赫尔备忘录,这份文件使得日本帝国走向了与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中国、荷兰、澳大利亚的全面战争,乃是美国在其盟国的压力下的结果

今天的中美交涉,
与2018年、2019年之间的贸易谈判已经完全不同。
双方的谈判,从谈判的内容来看,当前双方的谈判关键点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从谈判的性质来看,当前双方的谈判是两大集团的交涉而非两国的交涉。因此,谈判的进程必然取决于双方关注的安全问题要点,而且这些极易受到双方盟友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交涉的流程颇为类似于1939年-1941年日美谈判,当时的日美谈判也是分为两个阶段:
1、1939年7月-1940年1月,日美双方的谈判焦点是贸易问题,集中在日美商约的恢复上,但米内光政上台后,日美贸易谈判结束了;
2、到了1941年7月,随着日美双方安全问题日趋紧张,双方开启了围绕着安全问题的第二轮谈判,当安全谈判彻底失败后,双方就走向完全摊牌了。
当然,今天中美之间的紧迫性远没有当年日美那样激切,但无论是当年美国编织的ABCD反日包围网,还是今天美国构建的QUAD反华包围网,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借鉴都值得我们思索,尤其是双方围绕着台海军事冲突风险越来越浮出水面的现在。
总而言之,在这场极其复杂的斗争中,中美需要找到互信的界线,不能被危险的民粹主义蛊惑
1941年11月26日,美国向日本发出著名外交文献的赫尔备忘录,这是双方决裂的直接导火索。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点击二维码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