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潇

图/来自网络
ID/ sukiandsula
这几天有个焦点新闻:世界新首富诞生!
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成为新任世界首富,他的个人资产升至2100亿美元。
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这个消息后,老友回复:“老为他喝彩是为啥?和咱们又没什么关系。”
我捂脸回答:“这次咱多少和首富拉上关系啦,作为特斯拉汽车四年的股民嘛,首富的电梯,总算是乘上了……”
特斯拉三个月间的股票走势
我在2017年买了些特斯拉的股票,又在去年3月疫情爆发股市熔断时买入了些。到了今年1月,特斯拉的股票已经比2017年涨了十倍,比去年3月涨了七倍,甚至就在上周的几天里就涨了8%。马斯克的窜升速度如同乘坐火箭,从世界第二富到世界首富只花了不到三周的时间。
彭博亿万富翁榜单

不过,我这篇文不是来赞美特斯拉或马斯克的,也不是来鼓动大家买股票的,更不是来显摆我的投资眼光的。因为股票这个东西,会涨涨跌跌,谁也不知道此刻是不是价格高点、之后会不会迎来跌落。而且,得瑟遭雷劈……
但是作为四年投资股票的菜鸟,我其实有些感触:这件事对我最大的影响并不是理财,而是让我逐渐形成了一种投资思维,从而影响了育儿观
投资让我成了一个“长期主义者”
记得去年我偶然和老友聊到股票,她报以怀疑的态度,觉得那是蛊惑心智的一个“坑”。
她说小时候自己的妈妈经历了“股疯”,她放学每天回家,都看到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上和报纸上的各种红蓝曲线,整个人套牢在对股票涨和跌的关注中,情绪很受影响,不断地买进卖出……因此股票给她自己的印象就是一件投机的事,成为了生活的重心很不值得。
1994年电影《股疯》
我挺能体会她描述的画面,我小时候,周围的亲人也因炒股而沉迷过。
但我在2017年刚启动时,学习到了一种不同的投资态度。我那时读了一些巴菲特的书,意识到抵抗焦虑的方法是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在于:寻找到好公司、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拥有。
他很少买卖自己的股票,也不会每天关注那些曲线的涨落,他的投资风格是看重一家公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时间的长期表现。他说:“如果你对拥有这只股票十年都感到不自在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要拥有它。”“最佳的持股时长是永远。”
在2008年信贷危机时,巴菲特忠实地持股

举个例子,若有人在1986年买了5000美元的微软股票,现在价值是多少呢?如果34年都没卖的话,现在值1千万美元!
投资上,我的很多理解还很浅薄,不想绝对地去定义,比如巴菲特也有被美股熔断套牢的时候。但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理念”让我感到适用,于是我关注好公司、等待低点买入时机,之后我基本上不怎么关注短期表现,而是让时间在其中发挥力量,把这份投资当作自己几十年后的退休金。
有了长期的视角,我既不特别花精力买卖,也不去为它焦虑。
1994年电影《股疯》
这种“长期主义”,让我对育儿有了很多思考。我恍然悟到:最纯粹的“长期主义投资”,不就是养育孩子么!
我逐渐地更加关注孩子成长的大方向: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吗?是否能够把握快乐幸福?
大方向是要不断被审视和思考的,但在路途中,孩子的表现、成绩、面貌的起起伏伏,都只是成长最自然的状态,都是暂时的,可以不苛求起跑线、不纠结于细节、不看重名次比拼,甚至考入名校也肯定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有了这样的大局观,可以缓解很多焦虑。不患得患失、不轻易放弃。
有人说,股民的本质都是“乐观主义者”,相信在时间的尺度上,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纵观历史,确实如此,审视十年、几十年的长期表现,好公司的股票大趋势都是在上涨的,中间的那些起伏在短期看起来惊心动魄、在时间尺度拉大之后,便不那么重要。
谷歌、苹果、亚马逊、脸书等公司的股票,从长期看来,大趋势是增长的。

到底是好公司塑造了乐观的股民,还是乐观的股民成全了好公司呢?作用力一定是相互的。
在育儿中也是如此,不做“股疯父母”而做“长期主义父母”,相信孩子会有一个长远的未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种信任,孩子能感知到。坚定的支持和信任,会让孩子更容易跨越成长路上的挫折,更有信心朝着大方向前进。
投资让我关注世界趋势,
想象孩子生存的未来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好公司”。到底什么是好公司?那一定是顺应世界未来发展的公司。
为了寻找“好公司”,我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关注世界发展的趋势,这多少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我逐渐习惯于越过时间,看一样事物在未来可能呈现的价值,这种思考习惯形成了一种投资思维,以未来的视角看待一切。
我和老R都是资深的科幻小说迷,因此我们很关注世界科技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经常聊得不亦乐乎。
电影《Ready Player One》人们生活在虚拟世界
比如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基因工程、虚拟现实、数码穿戴、材料革命、新能源、人工智能、太空探索,这些都是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内有质的飞跃的科技领域。
比如这次疫情让疫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mRNA疫苗,它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潜在方法。mRNA就像计算机程序,可以对其进行编程让它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它代表了医学的未来。
比如电动汽车,当年很多传统汽车巨头公司都认为它不可能成大气候,但现在特斯拉已经是市值第一的汽车企业。新能源和环保是一个必定的趋势。当无人驾驶技术有了突破以后,电动汽车还会有更大的市场。
再比如柔性显示,柔宇科技创造的1毫米厚度显示屏,可以卷起来放在笔芯里。
层出不穷的创新,让我们对人类的智慧充满信心,乐观主义者更富有激情。
疫情期间,我和老R也会切磋哪些企业可能顺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比如3月份我们买入了视频会议公司、流媒体播放平台、计算机图形技术公司的股票,因为判断疫情会推动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活动移到网络上,即使疫情结束,人们在家工作的几率也会比疫情前高很多。
关注世界发展趋势,会对育儿的决策有影响。我总在试图判断,哪些行业会在未来更有立足之地,未来的社会需要孩子拥有哪些能力。
因为关注好公司,我也会关注到企业文化。比如网飞的企业文化是“人才密度”:公司给予员工最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宽敞的办公室和美味的免费午餐,而是让员工被许多有才华的人包围,高密度人才相互碰撞和学习,能够爆发出成千上万倍的能量和业绩。人才指的是极具创造力、学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
很多“好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显示出:创新与合作的能力是重中之重。有了这样的思路,我在育儿时,便不再特别纠结于孩子当下与同龄人的竞争表现、学术成绩,而是越发重视保护和塑造孩子的创造力、自主学习力和社交情商。在未来世界,这三种能力突出的孩子,即使不是来自名校,也一定能在社会中找到不错的位置。
投资让我看懂低谷中的价值,
挫折也是机遇
投资股票的这四年,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低谷也意味着机遇。
比如去年3月疫情到来,全球股市恐慌性下滑,股民玩命抛售,哀鸿遍野一片。
疫情对全球冲击极大,但低谷中往往隐藏着改变和机遇。比如我关注了很久的一些好公司,在疫情初期一瞬间价格跌落得远低于价值,是极好的买入机会。
纵观历史,人类的反弹和修复能力是极强大的,大灾之后,熬过痛苦期,往往会有崭新的面貌和飞跃。果然,在疫情后半年,许多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这也是我在人生经历中获得的感悟:不用惧怕低谷,它会带来独特的价值。我曾经在谷底时,以为人生从此无法再往前。但是到了多年后回顾,才发现正是那段日子给了自己极大养料,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他人有了更多同理心、对幸福更懂得把握。
在育儿中,这样的价值观也让我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我不断地引导孩子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挫折。
我告诉孩子,挫折是改变的信号,它会给我们经验、收获和养料;不用惧怕挫折,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在孩子遇到困难、表现不佳、闹情绪的时候,我鼓励孩子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能从中得到什么。错误、失误、困难中,都有学习和蜕变的珍贵机会。
拥有谷底反弹的能力,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另外,虽然我买的一些股票是海外的,但我其实最想投资的还是中国公司,只是人在海外,操作比较困难。如果大家对投资感兴趣,建议多读一些理财的书籍,同时多多关注国内的好公司。
这些年,中国公司在国际舞台的表现有目共睹,而且未来的科技主场一定会在中国!我在这篇文里聊过:在美国技术封锁的当下,和孩子聊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和主场的中国科技
今天的文章不是投资指南,我不是在耸动大家都去买股票哈。我想说,投资的经历启示给我做一个“长期主义父母”、而不是“股疯父母”。把“长期”、“趋势”、“未来”作为育儿的关键词,用大局观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在这路上被焦虑吞噬。
安潇 2021年1月
前文推送:
正在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容易走失,请别忘了“星标”我的公号,这样就能再次遇见你了!
游戏式早教、项目式学习,艺术、音乐与学术同行,分享英国教育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公众号@安潇
用投资思维育儿,
点“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