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姬·古根海姆,光看到她的姓氏,大约已经很多人对她产生兴趣。
她也的确是个传奇女子,被赞为“艺术界的波西米亚女王”。她创办的现代艺术馆,吸引了包括罗斯福总统夫人在内的一众美国名流。
她有非凡的家世、出挑的美貌与智商、最一流的艺术鉴赏力,还有一等一的勇气、魄力和商业智慧,也有最丰富的情史——有过两段婚姻的她,还号称自己有400多位情人。
她一生爱艺术,爱男人,也爱美,平日最爱就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工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她的故事?
来吧。
Yours 非非马
作者:迷宫猫
2019年夏天,纽约城著名的地标“古根海姆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于是,古根海姆家族,那个曾在商界显赫一时的犹太家族再次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那位传奇女玩家——
佩姬·古根海姆

佩姬曾在她的第一本自传中大胆地自揭:
我有400多位情人,我可能就是个女色情狂。
▲佩姬与艺术家们在交谈
这种坦诚,当然会在古根海姆家族引起轩然大波,毕竟那还是一个女性不得不循规蹈矩的时代。
佩姬,却显然是个我行我素,不受社会陈规管束的先锋女性。
她一生拥有过两次婚姻,据传有四百多位情人;创立过三所先锋艺术馆,以卓越的艺术眼光和艺术收藏著称,她在二战中冒着生命危险收购艺术品,帮助现代艺术家逃难,既有商业智慧、女子中少有的勇敢与胆识,也有对艺术的无私和热忱。
她被誉为“艺术世界的波西米亚女王”。
她曾对自己做如下总结:

当我回顾我的一生,我都是带着巨大的愉悦。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生活。
我总是做我想做的,而从来不会去顾及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女性解放?我就是解放的女性本身,在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就早已是了。   
01
家道变故
父亲殉难泰坦尼克号
佩姬·古根海姆生于1898年的纽约。
5岁的佩姬(没错,古根海姆家的
照片都不是拍的,而是用画的)
在她成长的年代,女性在社会上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相信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观众都不会陌生这样的场景:女主角露丝每天都穿着紧绷的束身内衣,还要面对不情愿的包办婚姻。
露丝母亲对她说:
当然不公平,我们是女人,我们的选择从来都不容易。
但到了影片结尾,一张张露丝的照片排队来告诉观众:露丝后来做了演员,还会驾驶飞机,过着自由独立的生活。  
电影中露丝的人生历程,可谓美国女性在二十世纪里命运变迁的微缩版。
而在现实中,佩姬的父亲本杰明·古根海姆,当年恰好和情人在那艘遇难的泰坦尼克上。
▲佩姬的父亲本杰明·古根海姆
当他与秘书一起殉难时,佩姬才只有十三岁。
佩姬的父亲本杰明是个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所以她母亲曾经认真考虑过离婚。但整个古根海姆家族轮番上阵劝说,这才把事情压下去。
父亲的海难,改变了佩姬的生活。
▲ 本杰明去世当天的《纽约时报》
本杰明给家庭留下了一个惊人的财务黑洞,在巴黎的公司亏损达到约八百万美元。所剩无几的资金统统被套牢在股市里,找不到下家接盘。
佩姬母女四人搬到了更便宜的公寓,也减少了佣人,母亲为此还变卖了收藏多年的艺术品和珠宝首饰。
她们母女虽然并没有因此落入贫困,但此事还是给佩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父亲的离世,家境的变故,反而激发出了佩姬直面人生的勇气与强烈的反叛性。
02
同龄名媛忙社交
她却忙学习、旅行、打工

二十世纪前期,很多女性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正规教育,佩姬也不例外。
1914年,佩姬在家里呆到十六岁,才入读了一家设在曼哈顿的犹太私立女校。
好在佩姬非常热爱阅读,博览群书,毕业后,她还在家中继续自学,她开始修读历史、经济、意大利语课程。而同龄的纽约名媛们,却多数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交聚会和钓金龟婿上。
这时,思想开明的露西尔·科恩受聘成为佩姬的家庭教师。科恩身上涌动着一股创造未来的理想与激情,这股激情感染了佩姬。
她受到科恩的感召,开始为自己计划全新的女性生存路径,好从那个保守沉闷的资产阶级生活圈子里叛逃出来。
佩姬是受上天垂青的。没几年,她和母亲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
在1916年,佩姬的银行家外公也故去了,留给她母亲一部分遗产,她母亲用这笔遗产还清了欠帐。
在1919年夏天,21岁的佩姬,达到了法定继承年龄,拥有了独立的财产。她的叔叔伯伯们处理掉她父亲名下的不动产,佩姬三姐妹每人继承了45万美元。
▲21岁的佩姬(右)
有了钱的佩姬,马上把深藏心底的叛逆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她立刻就和一个亲戚结伴周游美国了。
归来之后,她主动给自己的牙医当助手,做接待员和护士的工作,后来又给开前卫书店的堂哥当书记员。
不论做什么工作,看上去有多琐碎,佩姬仍旧拿出非常认真的姿态应对工作。
她是一个勤奋努力,而且喜欢漂漂亮亮去工作的女人。
她每天都打扮精致,戴着珍珠项链,喷好香水,昂首挺胸地走进书店。
母亲当然不赞同女儿抛头露面去打工的行为,就拿送雨靴当借口,时常去书店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但,佩姬我行我素。
03
想爱就爱
淋漓尽致的情感体验
在佩姬堂哥的书店里打工时,佩姬接触到了许多到访的作家和艺术名流,他们点燃了佩姬对于文艺的迷恋与热情。
1921年,23岁的佩姬启程赴欧,开启了一趟艺术之旅的学习,顺便也收获了爱情。
佩姬还在堂哥的书店打工时,结识了一位英俊而不羁的法国作家劳伦斯·韦尔。
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人人都戴着帽子,劳伦斯却放任自己的金发在风中自由飘荡。
劳伦斯的自由不羁,引来了佩姬的迷恋,两个同样自我、同样不羁的灵魂找到了共鸣。
佩姬到法国之后,通过在书店结识的友人介绍,再度与劳伦斯相逢。在1922年,他们结婚了
遗憾的是,他们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他们的性情高度相似,都很自我为中心,情绪也都很激烈,很快就吵得鸡飞狗跳。劳伦斯甚至曾当街殴打佩姬,还有一次居然把佩姬摁进充满水的浴缸里。
这让佩姬情绪低落,并反思:自己究竟真的需要婚姻吗?
这段相爱相杀的婚姻维持了七年,两人育有一子一女。离婚之后,佩姬获得了女儿的监护权。
▲佩姬和一双儿女
神奇的是,这对糟糕的爱侣在离婚之后,却成功维持了一生的友谊。
多年之后,佩姬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
当丈夫成为‘前夫’之后,他们才会变得可爱许多。
佩姬自述中的第二任“丈夫”,是英国作家约翰·霍尔姆斯,一个颇有才华却不能坚持写作的敏感男人。
他们相识于1928年,尽管从未真正登记结婚,但约翰才是真正重塑了佩姬的男人。
在佩姬眼里,“约翰爱女人,更懂女人”。他为佩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约翰对女人有着高度的共情,也有真挚的体谅,他看出潜藏在佩姬身上的智慧与潜能,所以尽自己所能地启发她。

佩姬也始终把约翰尊为心灵导师,约翰引导她领略普鲁斯特与莎士比亚的文学之美,而且
忠告她“人们从来都得不到他们希冀从一段关系中获得的东西。”
这对爱侣相伴了五年,可惜,约翰却于1934年意外去世,死因是手术中的麻醉剂引发心力衰竭。
在约翰生前,佩姬的所有行为观念都深受约翰的影响。在此后的岁月中,她始终感念约翰给自己带来的精神馈赠。
从那之后,佩姬又与多位艺术名人有过浪漫的恋情。她长长的罗曼史名单上甚至包括塞缪尔·贝克特这样的文学界大咖。
她和他们恋爱、向他们学习,但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捆绑进婚姻中,变成专属某个男人的附属品。
04
二战时危中生机 
别人逃难,她忙着收艺术品
佩姬曾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来形容自己毕生的事业:
我不是收藏家,我就是一座美术馆。
伦敦的古根海姆·热纳画廊是佩姬创建的第一项事业,于1938年正式开业。这一年,佩姬40岁。

从那一刻开始,
她的人生就与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
那个时代的女性普遍没有事业理想,佩姬开画廊的初衷原为打发闲暇。

在经营了一年多之后,佩姬才发现,表面上备受欢迎的画廊,其实一直在亏损。她决心改变经营策略,开办现代艺术馆,替代原有的画廊。

1939年8月,佩姬为了筹建这个现代艺术馆,动身去巴黎搜集作品。不曾想没几天,二战爆发了。
▲佩姬·古根海姆与里德爵士共同筹划新的美术馆
面对危局,佩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战争的发展对法国越发不利,德国纳粹把法国的现代艺术家们视为“堕落”群体,大批的艺术家都把自己的作品降价出售,快速套现出避难的资金。事实上,他们和自己的作品都岌岌可危。
此时,佩姬身上犹太人的商业天赋起了作用。她不但没有赶紧逃离,反而趁此机会收购艺术品。
因为不忍心看着珍贵的现代艺术品被纳粹销毁,她给自己定下“日购一件”的标准,最终用四万美元买下了125件作品,这既是成功的商业采购,也是高尚的人道主义援助。
▲布兰库西的《空中之鸟》,创作于
1941年,法国沦陷前夕被佩姬抢救出来
在巴黎沦陷的前三天,佩姬才踏上逃难之旅,几经周折才在1941年7月返回美国。
即使在这样严峻的时刻,她还不忘受人之托,协助艺术家布勒东一家和先锋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一同逃往美国。
在佩姬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记者和她有这样一番对话:
“你很可能会进集中营的?”
“是的,没错,我很清楚。”
“你害怕过被德国人抓住吗?”
“没有。我天生胆子大。”
05
谁说出名要趁早?
四十岁起步,大器晚成
许多人信奉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而佩姬的收藏事业却是从四十岁才开始起步的。
最初,她对艺术的了解仅限于印象派之前的历史。有十五年交情的老朋友杜尚从头开始给佩姬做启蒙,然后把她引荐给前卫艺术家们。
▲ 佩姬和她的艺术家们
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即使在艺术圈内部,也不见得都能接纳先锋艺术,后来
“理念战争”
反复出现,但是佩姬却拥抱、推崇先锋艺术,并且大力支持。

这体现了她超前的艺术鉴赏力。
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她对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的支持。
亨利·摩尔如今被誉为最著名的现代雕塑家之一,艺术成就与罗丹并驾齐驱,然而当年,他也曾颇惹争议,被传统的艺评家批判。
当年,佩姬决定用亨利·摩尔的作品代表英格兰参加一个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级雕塑展,可英国海关却拒绝这些雕塑以参加艺术展的名义入境,因为英国泰特美术馆的馆长曼森跑出来认为这些雕塑不是艺术品,还坚决反对举办展览。
▲亨利·摩尔的《侧卧像》,创作于1938年
当时的英国政府,出于“在国际竞争中保护本国石匠”的动机,出台了一些奇怪的法律。被判定为非艺术品的雕塑,只能按铜块、石块、木块等名义报关,还被迫支付高额关税。
而当时的泰特美术馆属于国立美术馆,又负责收藏国际间的现代艺术品。时任馆长的曼森自然被海关当成学术权威,来判定这些雕塑是不是艺术品。可惜曼森不欣赏这些作品,反对举办展览。
佩姬却不肯就此放手。
她邀请了一众艺术批评家联名签署抗议信,此案被提到下议院裁决,最终佩姬一方胜利,曼森则丢了饭碗。
▲亨利·摩尔在自己的工作室
再说另一个例子。
当德国纳粹逼近巴黎时,佩姬曾向卢浮宫求救,希望卢浮宫能帮助保存她抢救下来的现代艺术品。然而,对方却认为现代艺术没有保存价值,拒绝提供帮助。
▲米罗的《荷兰内政部》创作于
1928年,藏于佩姬·古根海姆博物馆.
结果,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只得暂存在一个外省友人家的庄园谷仓里。如果不是佩姬设法委托巴黎的公司,把这些艺术品运往美国的话,世界艺术史上将会损失许多瑰宝。

一个半路出家的女收藏家,其艺术观念和艺术鉴别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主持展馆多年的老学究们。
06
又爱错了
挥挥手就让他走
当年,和佩姬一同逃往美国的旅客中,有一位著名的
德国先锋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
。1942年,恩斯特成为佩姬的第二任正式的丈夫。

▲ 佩姬跟恩斯特在画廊里
这段婚姻的开始动机其实颇为可疑。恩斯特本来有家室,还有个美丽的情人——女画家卡灵顿,那时他已经和卡灵顿同居。但在二战的动荡岁月中,他先后进了两次监狱,一度与情人失联。

他第一次入狱是因为自己的德国身份,恩斯特被法国政府监禁。法国沦陷之后,他又公开反德,结果被德国人扔进了集中营。
那时的佩姬迷恋上了恩斯特,她为了爱情积极帮助他逃亡。恩斯特在佩姬的安排下,经葡萄牙转道赴美,他在里斯本找到了失踪的情人卡灵顿,却没有和她复合。  
三角关系撕扯了两个月,卡灵顿决定退让,改嫁给一个墨西哥人后动身赴美。
恩斯特和佩姬返回纽约。
恩斯特刚到美国,就被美国警察带走了,因为他的德国身份太敏感,多亏佩姬的帮助才被释放。
婚后,佩姬敏锐地察觉到,恩斯特不是很爱她。
▲ 佩姬陪同恩斯特与移民官交涉
后来的诸多事实证明,恩斯特更多是把佩姬当成了自己立足美国的经济靠山。
在1943年,恩斯特出轨了一位不知名的女艺术家,佩姬察觉之后,果断地结束了这场婚姻。
此后,她只谈情,不再结婚。
在佩姬这里,爱情与欲望都是她人生路上的燃料。那种以婚姻的名义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家庭中,忘掉自我只为某一个男人、孩子而转,那不是佩姬想要的生活。

07
她不是艺术家
艺术家该感谢她
1942年10月30日,佩姬在纽约建立了非营利性质的现代美术馆,馆名叫“本世纪的艺术”,该馆吸引来大量的社会名流,甚至包括罗斯福夫人。

1949年,佩姬买下了威尼斯大运河边的维尼尔公馆做为新居,并且把自己的珍藏也都搬了进去。
之前一年,她携自己的收藏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把全新的现代艺术理念引入了威尼斯。
1951年,她索性把公馆的收藏开放给公众。威尼斯人称她为“最后的公爵夫人”。
1969年,所罗门·古根海姆也向佩姬发出邀请,想在纽约展览她的收藏。
佩姬与所罗门的关系原先有些拧巴,所罗门虽说是正宗的“古根海姆艺术馆”的创始人,然而在现代艺术爱好者的心中,他的名头却没有佩姬响亮。
▲ 所罗门·古根海姆夫妇
这次,佩姬表示同意,但也提出:必须展出威尼斯收藏的全部作品,不得做任何增补或调整。
结果,展览获得空前成功。
那些保守的资产阶级男士,曾经只认为佩姬的收藏不过是一种贵妇的虚荣;现在,他们低头承认了佩姬作为艺术藏家的先锋理念和成就。
1976年,古根海姆基金会接手了佩姬的藏品,但威尼斯的藏品仍旧留在原地,那里成为了古根海姆博物馆集团的威尼斯分馆。
1979年,81岁的佩姬在威尼斯逝世,她的骨灰埋在公馆的后花园里,旁边是十几只爱犬的墓地相伴。
活过、爱过、冒险过、感受过、帮助过、创造过,佩姬·古根海姆的一生,难以用一个确切的词语来定性。

无论年龄、性别、环境等任何客观上的阻碍,都无法阻止佩姬对现代艺术的热爱和随心而行的脚步。

有时候,最束缚女性的不是外在困难,而是自我捆绑的内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在看”鼓励,并分享出去呀!谢谢阅读!

本文作者迷宫猫:
非非马FM公号签约作者,现居天津,以散文出道的书评人。
非非马推荐导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