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登辉接替蒋经国这段历史,网络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话说蒋经国快咽气了,但还没有指定接班人,国民党大佬们在病床前急得不行,齐声问道——
您百年之后,谁来继承“大统”啊?
蒋经国操着他的宁波口音奄奄一息的说,“你等会儿,你等会儿……”
大佬们附和道:“李登辉啊,好!好!”。
这当然是笑话了。
其实李登辉是蒋经国从上台便开始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在蒋经国任“总统”期间,李登辉简历如下:
台北市长             1978.06~1981.12  
台湾省政府主席   1981.12~1984.05  
中华民国“副总统” 1984.05~1988.01  
其中前两个职位接替的都是李的竞争对手林洋港,最后一个“副总统”的职位则是在击败林洋港后接替的谢东闵。
可以这样认为,从1984年被挑选为“副总统”开始,李登辉“储君”的位置就基本确立了。
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为了表示与老爹冥顽不灵垂垂老矣的执政风格不同,小蒋在岛内政坛刮起来一股“本土精英风”。

他大举提拔台湾本省籍菁英政治人物,号称“吹台青政策”。
关心台湾局势的朋友一般都清楚,岛内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一说,泾渭分明。
老蒋时期,政府部门的要员大都是内战后随国军迁台的,是“外省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外省精英总有老去的一天,所以小蒋迫切希望从“本省人”中挖掘一些人才。
李登辉和林洋港等都是这一时期被小蒋挖掘出来的。
1972年李登辉被小蒋延揽为“政务委员”,主管农业。时年49岁的李也是“政务委员和各部会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林洋港资历比李登辉还要老一点,所以我们看李登辉简历的时候,其台北市长和台湾省主席的位置均是接的林洋港的班。
不过因为林本人的锋芒毕露和强大家族势力,蒋经国最终弃用了他,选择了圆滑世故、看似人畜无害的李登辉。
林洋港八十大寿,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到场祝贺
李登辉这个人很不简单。
作为留美派,他为人恭敬有礼,行事谨慎低调。
没有班底,也不结交元老重臣,很有对岸七十年代华的风范。
相对于被PK掉的林洋港,李城府极深、很善于隐藏自己。
蒋经国的身高据说和他的老同学小平同志相仿,1m5多一点,而李登辉的身高则有1m78。
所以我们看照片,每次李登辉和蒋经国握手时,腰都打一个大弯。 
从后来李登辉的表现看,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自负霸道的人,但在蒋经国的面前却总是露着憨厚的笑脸,毕恭毕敬,椅子只坐1/3.
这就是野心家的典型特征嘛。
1984年2月15日,蒋经国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二届二中全会获推选为总统候选人后,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
在提名书中,蒋经国写到——“少时即痛心邦国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识”。
也不知道是李登辉的演技太好还是经国先生的眼睛太近视,竟然说李登辉这个参拜靖国神社、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败类“富有民族意识”。
真是历史的笑话。
“副总统”的位置让李登辉在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的接班人竞争中占据了极其有利的位置。
因为按照“宪法”,任期未满总统去世,副总统将直接继任总统。
所以在1988~1990年间李登辉“正大位”的过程中,他要收揽的主要是党权和军权。
其中又以国民党主席这把交椅最为重要、抢夺最为激烈。
蒋经国晚年全家福

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逝世后,岛内的政治势力迅速分裂为两派:
A.以继任总统李登辉为首、本省人为主的“主流派”;
A1. 宋楚瑜(国民党副秘书长、1989年5月升任秘书长),外省人倒戈派;
B.以郝伯村(参谋总长)、俞国华(行政院长)、李焕(国民党秘书长、关键摇摆人物)等外省人为主的“非主流派”。
B1. 宋美龄(人在美国,政治象征意义),支持B。
两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以后逐渐白热化,又被称作“二月政争”。
“二月政争”是双方最终摊牌的一次角力,在此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奏”——李登辉代理党魁案。
话说蒋经国逝世后,虽然李登辉依照“宪法”继任总统,但对于是否应由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岛内分歧巨大。
当时掌控党务实权的是国民党秘书长李焕。
蒋经国过世前一天曾单独召见他并长谈两小时,面授机宜。
李焕在两派角逐的早期支持李登辉,他一手主导了授李登辉党主席的国民党中常会。
1988年1月27日,国民党举行中央常务委员会议,预定通过李登辉为代理党主席。
原本李登辉等本省派以为可能会有一番波折,没想到在提案尚未正式摆上桌面前,当时只有列席资格的国民党副秘书长宋楚瑜忽然起身要求通过代理主席案。
宋楚瑜可是1949年赴台的所谓“外省人”,他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挺李”被很多人视为“起义/倒戈”。
最终,代理主席案被顺利的通过了。
尽管日后回忆这段历史很多人会把重点放在宋楚瑜的倒戈上,但实际李焕才是李登辉能顺利代理党主席的关键。
宋的发言不过是临门一脚,顺水推舟。
在整个会议期间,虽然李登辉当选了党主席,但会议的议程完全由李焕掌握,李登辉并没有发挥权力的空间。
蒋经国和年轻的宋楚瑜
由于后来李焕的态度在1989年底又突然转向了非主流派,所以关于他的种种表现至今都是一个谜。
有人猜测当时掌控党务大权的李焕是想把李登辉“架空”,做成一个傀儡,失败后才180度转向。
也有人猜测是因为李登辉许诺了李焕“行政院长”的职位,因为在1989年6月李登辉任命李焕接任俞国华任行政院长。
这风云变幻的几年里李登辉把“行政院长”这个美差玩的很溜。
他先是任命李焕取代俞国华任行政院长,一方面逼退了非主流派的大将俞国华,另一方面变相削除了李焕的党权,防止李焕在党内持续坐大。
后来李登辉又推郝伯村为行政院长,用来削郝的军权。
那么接替李焕任国民党秘书长的是谁呢?
没错,正是大家熟悉的宋楚瑜。
宋楚瑜出任国民党秘书长后如鱼得水,成为李登辉麾下一员悍将,逐步削弱了李焕在党内巨大的影响力。
1989年年底,到了提名1990年“政府总统”的时机了。
外界一般认为李登辉会搭档李焕,选择立下大功的后者作为副手。
然而事实却是李登辉抛弃李焕,选择了毫无班底的李元簇
眼看形势不妙,李焕开始向党内“非主流派”靠拢。
他希望非主流派能运作另外提出正副总统人选,向李登辉的主流派对抗。
李登辉和李元簇
提名大会定在1990年2月11日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临中全会)举行。
2月9日,“非主流派”李焕、林洋港、蒋纬国、郝柏村“四巨头”会商,决定在会上以“秘密投票”的形式推举林蒋搭配,对李登辉发难。
按照之前的惯例,中全会上只是走个提名流程,大家起立鼓掌通过即可。
这次“非主流派”想动一动真格,与“主流派”掰一掰手腕。
秘密会议结束后,李焕说道:“我们是自己人,这是绝对机密,明天的提名要改变”。
不过,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机密”。
2月10日,李登辉阵营接获国民党副秘书长郑心雄传来的消息,表示他到行政院时看到郝柏村刚离开(行政院长为李焕)。
郑心雄先是向李元簇报告,继而李元簇紧急向李登辉转述。
尽管只是看到郝伯村出现在行政院,但机警狡猾的李登辉已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2月10日这天,双方彻夜串连动员,甚至动用情报机构介入监听。
与此同时,李登辉通过秘书苏志诚向媒体放风“非主流派”的计划,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
李登辉这边的干将主要是三人——宋楚瑜、宋心濂和苏志诚。
后来“两宋一苏”的三人组合凭借此战一举成名。
郝伯村和儿子郝龙斌。郝伯村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之后参加抗日战争,曾随孙立人率领的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
2月11日临中全会当天,在李登辉李元簇二人的提名建议公布后,李焕随即举手表示反对全体举手鼓掌,提议采取票选方式决定提名人选。
随后,林洋港亦发言要求主席休会,应现在去印选票。
二人的发言被视为与李登辉的公开决裂。
会议主席谢东闵并未宣布休会,而是要求大家迅速表决提名方式——“起立鼓掌”(正式通过李登辉李元簇的提名)或“无记名投票”(让李登辉李元簇与非主流派人选PK)。
最终,在国民党180名中央委员中,支持票选的(倒李派)获得70票、而赞成起立的(挺李派)有99票。
大会主席遂宣布以起立鼓掌的形式通过由李登辉、李元簇代表国民党参选的提案。
“非主流派”的翻案功败垂成。
说几个大家熟悉的人物在此次投票中的立场——
连战:赞成起立(挺李派)
宋楚瑜:赞成起立(挺李派)
吴敦义:赞成起立(挺李派)
萧万长:赞成起立(挺李派)
马英九:支持票选(倒李派)
在这次表决中,除了双方的铁杆阵营外,部分中间派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其实是出于对“不可预料严重后果”的害怕,才选择了维持旧例的。
如果时间不是在刚刚开化的1990年,而是在2000年,结果或许会有不同。
不管怎样,二月政争以“非主流派”的失败和出走告终。
双方的下一次pk是在199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也是岛内首次“民选总统”。
“非主流派”成立了新党与李登辉抗衡。
他们集结起来提名林洋港陈履安参加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后皆败于李登辉。
之后该派的政治人物便逐渐淡出台湾政坛。
李登辉与连战,二人是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正副搭档
1988~1990年间的激烈政争,对日后的台湾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也不曾想到,蒋介石家族外省人势力在蒋经国逝世仅两年后便一蹶不振。
自此之后,本土力量开始主导台湾政治,内战后迁台的那一代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