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为什么父母不从小就向孩子还原社会的残酷?
  我倒觉得,很多父母给孩子描述的社会,是比真实的社会残酷得多的。
  我有过好几次那样的经历,十几岁的男孩女孩找我聊天,聊得非常开心,觉得整个世界都阳光明媚起来,回到家后开心地对父母说“我认识一个很好的网友……”一般话还没说完父母就开始焦虑:“网上的都是坏人,人家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喜欢你一个孩子、对你那么有耐心,肯定是搞传销的……所以你需要立即与这样可怕的人断绝来往!”结果有一个姑娘确实在哭着向我说抱歉之后拉黑了我。
  设想有两位年轻人A与B,A的父母给孩子从小灌输“你不值得被喜欢”、“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世界上只有家人对你好,出了家门谁会喜欢你”、“就算有人喜欢你,那也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等观念。由于这对父母没有能力理解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把所有问题都简单地归因“社会本身的残酷”,而不是这是可以被理性所理解的,结果A长大后由于在人际关系中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容易对别人产生敌意,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由于从小习得了“社会本身的残酷”这种观念,长大后也偏爱用阴谋论解释问题,没有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中不顺利的真正原因,结果一生过得很痛苦。然后他的父母说:看,社会的确是残酷的!
  B的父母则对孩子说,你是值得被喜欢的,外面虽然有危险,但也有更多善意的、喜欢你的人。当父母之间发生分歧时,他们不是采用吼叫和争吵的方式解决,而是双方讲证据,认真交流。当B遭遇挫折时,这对父母会和他分析原因,鼓励他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首先责备他或迁怒于他。结果,B由于积累了正反馈,在和人交往时更加自信、从容。
  当然,这里举的两个父母的例子都是理论设想,实际情况比这个假设要复杂很多,人的成长也不是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但是,这里哪一个父母所描述的社会更接近真实情况呢?
  暂时不谈教育,对“残酷”或“真相”本身的反思也非常重要。
  其实,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能下最终的断言,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提出对社会的见解是没有意义的,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认识社会。重点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中,反观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反观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当我们断言“社会的本质是残酷”时,我们首先应当反问自己:
   残酷是什么意思?我们凭什么下这样的判断?
  说到“社会的残酷”,我们想到的不外乎是由于各种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生命的脆弱,以及人与人之间由于私心和算计导致的道德的沦丧和虚伪,可能更偏向于后者。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目睹了一些黑幕,知道了某些上不得台面的真相之后,也特别容易发出“社会真残酷”的感叹。但之所以说“残酷”,背后还是存在一个参照物,那就是自己内心中曾经那个美好的单纯的社会。如果个体一开始就不认为人是表里如一,没有私心,不会伪装的善良的动物,那么就不会在某一天发现恶的事实后对人们的算计和私心感到惊讶。换句话说,个体之所以说“残酷”,还是因为之前总觉得社会“不残酷”,至少是不应该“残酷”,而现在突然发现这种应然缺乏现实的依据,才生发出一种无力感。这种感觉通常发生在刚刚颠覆了原先世界观的时候,因此在这个时候,人就很容易倒向另一个极端,由原先那种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都是无私的,和我相通的”的单纯状态,滑向了“凡是我不了解的人,都是潜在地要害我的,因为人性本自私”的另一个极端状态,然而,这种状态依然不是真理,因为“自私”不过意味着从他自己的利益出发,不等于一定要伤害他人,甚至还可能成为人们合作的真正基础。人们之所以认为这是“残酷的”,是因为对自私的恐惧,害怕自己成为自私的人,不愿意摆脱“每个人都是无私的、无保留的”那种心理状态。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因为父母太忙无暇照管的原因我打小不得不经常求助陌生人,在陌生人社交中积累了大量正反馈之后越发能感受到“没有真正的坏人”。记得一次与陌生网友约线下见面,对方说:“你就不怕我是坏人?”我回复说:“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坏不过是骗钱骗色而已,我不会因为成为这样的事件的受害者就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人,所以这个我不怕;最坏的情况是碰到杀人狂魔,但即使像汉尼拔那样的人也有所杀有所不杀,我想,我会让人感觉我是比较有趣的人,所以最坏的情况不过是你把我囚禁起来,供我吃住还经常找我聊天,我想,虽然不如自然生活状态下那般舒适,但也不那么可怕;不管怎么说,发生那样的意外的概率是极低的,大家都知道出门有被天降异物砸死的可能,但大家都想要出门呀,因为大概率会发生美好的事情。”
  人的悲欢本质上不相通,这句话说来没错,但这句话同时又暗示了人们对于“互相理解”的渴望,这种渴望又是相通的,因为如果人与人从根本上就不相通,人们也不觉得应该相通,那么这句话也就没有丝毫的必要存在,既然说这句话的人试图以此来标榜自己的明见,那就说明所有人内心中都是渴望相通的。因此“善解人意”在几乎任何文化下都是积极意象,说明人的共同需求带来了人类审美的共性。换句话说,如果个体发自内心相信“这天下没有坏人”,在见到他人做出不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时,不加批判而是追问其背后的心路历程,那么,这个人在他人眼中就是“大善”之人,就是值得被信任、被保护的人,结果对于这个人来说,世界就会事实上成为充满爱的美好人间。

欢迎关注公众号:死理性派。
“死理性派”是一种信仰,致力于从荒诞中寻找理性,从虚无中看到实在,从枷锁中发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