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1945生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历史地理学和中国人口史首屈一指的大佬级学者。
葛剑雄在《统一与分裂》中提出:“中国农业区的统一是由汉族完成的,但中国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由牧业民族完成的,牧业民族的三次南下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更大的贡献,第一次南下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期,魏、晋时都未停止,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隋朝完成了消灭南朝的使命。唐的统一实际上也是以此为基础的。第二次南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后期的一些藩镇就是南下的少数民族的首领,五代中的三代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以后从契丹(辽)、女真(金)一直到蒙古(元)灭南宋,建立元帝国。第三次则是满族南下建立清朝,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1】。
在《统一与分裂》,葛剑雄把牧业民族的三次南下称作贡献、使命、伟业。可是在葛剑雄自己主编的《中国人口史》中,我们能够发现所谓牧业民族的南下,实际是外族屠杀汉人。任何全面阅读葛剑雄的人都知道,葛剑雄的逻辑是完全不能自洽的。本文所有材料均来源于葛剑雄自己发表和主编的著作。
一、五胡乱华
在葛剑雄正确的指出,牧业民族的第一次南下可以追溯到东汉。游牧民族的南下,不是与汉族和平共处,而是来屠杀汉人。
东汉初年即公元十一年,匈奴“杀雁门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以至“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甚至出现“人相食”。【2】
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写道:“影响人口增长的“人祸”,主要是匈奴的入侵和破坏。“【3】
据《后汉书》卷87《西羌传》,延续了十余年的“羌乱”至此大体平息,但“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4】
永初元年(107年冬,羌人全面反抗,此后先后攻至赵、魏(今河南北部和河北中南部)汉中(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和河内(今河南北部)等地,汉朝一些行政区全面撤退。【5】
《文姬思汉图》
据谭其骧先生的考证,蔡邕之女琰(文姬)就是在陈留家乡被掳,又被南匈奴左贤王转掠的。【6】
以黄河流域战祸的酷烈程度、规模和时间而言,加上种族对立引发的激烈冲突和残酷屠杀,十六国期间人口下降的幅度应该大于两汉之际。【7】
东汉中后期,西北的“羌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汉朝一些行政机构不得不内迁。巩唐羌攻至三辅。【8】
由于居民大部内迁,又受到匈奴破坏,八郡已成一片废墟。【9】
从秦代开始,匈奴一直在缘边地区掳掠人口;两汉之际又有不少汉人被匈奴掳掠;但由于南匈奴中不时有些反抗行动,还会有一些汉人被掳。【10】
东汉前期,鲜卑的实力还有限,对汉朝尚未构成大的威胁。以后由于有了“控弦数万骑”,钞略边郡又连连得手,“胆意转盛”。延光元年(122年)冬,鲜卑侵入雁门、定襄二郡,一直攻至太原郡,“掠杀百姓”。此后数十年间,鲜卑不断从辽西到酒泉的汉朝边疆掠夺人口。史料中虽无被掠人口的数量记录,但从其掠夺的范围如此之广,次数如此之频繁分析,在鲜卑的汉人最多时可能也在10万以上。东汉末年,黄河流域陷于战乱,军阀割据。鲜卑利用汉朝的混乱,更大量地掠夺人口。【11】
从东汉开始,东北边境的夫余、高句骊不断侵入,杀略汉人。如建武二十五年(49年)高句骊侵入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四郡(相当今河北北部至山西中部)。永初五年(111年)夫余步骑七八千人寇钞乐浪等;“鲜卑、淓貊连年寇钞,驱略小民,动以千数”。在这些侵掠中被掳掠的汉民必定很多。延光元年(122年)高句骊王宫死,其子遂成归还了一些被掠去的“生口”,但送回的只是少数,以至朝廷不得不以成人四十匹、儿童二十匹缣的代价赎回被掠人口。东汉后期,高句骊掳掠人口的行动又频繁起来,在质帝、桓帝之际(约146年),高句骊侵入辽东西安平县(今辽宁丹东市东北),杀了带方县令,甚至将乐浪太守的妻子都掠走了。【12】
建安年间不断混乱之中,有十多万户被聚居在右北平、辽西辽东的乌桓(丸)掠走。【13】
建武元年(304年),匈奴首领刘渊在离石(今山西离石县)起兵反晋,建国号汉。在刘渊的不断攻击下,并州(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中、北部)属县纷纷陷落,加上连年饥荒,百姓外流不绝。【14】
后赵的大乱造成数百万人的迁移和惨重损失;羌人首领蒲洪等率流民夺取关中,中原战乱愈演愈烈。【15】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凉为前秦所灭,凉州豪右7000余户被迁至关中。此后,苻坚又将被俘获的“江汉之人万余户”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7000余户迁至敦煌。【16】
咸康六年,前燕袭击后赵的冀州北部,将幽、冀二州的3万余户迁回。次年,前燕攻入高句丽的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市),掠回男妇5万余口。由于辽东汉人一直是高句丽的掠夺对象,这5万人中也应有不少汉人。【17】
在与南朝的战争和对峙中,北魏多次将大批来自南朝的俘虏和强制迁入的人口迁往平城及附近地区。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太平真君十二年(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太武帝兵临长江,撒军时从江淮之间掠走大量人口。经过沿途损耗,迁至平城的还有5万多家,被“分置近畿”。另一次大规模移民发生在夺取宋的青冀兖、徐四州和豫州的淮西部分后。至皇兴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魏军攻下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市),战争结束,大批青齐士族特别是曾经对抗过魏军的士人,都全家被迁,其余移民都被当作奴隶,“分赐百官”。此外,太和五年(481年)魏军自淮南退兵时,将南朝齐人3万余口掠回平城。【18】
西魏恭帝元年(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攻破梁元帝的都城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分为奴婢,驱入长安,小弱者皆杀之”。梁的王公、百官及士民被没为奴婢的共10余万,被免的仅20余家。【19】
二、辽金夏元
隋末群雄割据图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隋末的乱象,是汉族重开天地般的伟大壮举。唐高祖、太宗时期曾多次下诏收抚流徙的人户重返家园。武德九年(626年)九月丙戌,太宗初即位,“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贞观三年(629年)十二月,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贞观五年(631年)四月,“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20】。毫无疑问,唐朝的这些举措解放了大量被异族掠夺为奴隶的汉人,让汉人重新站了起来。
吐蕃人
天宝以后,剑南地区虽未受安史乱兵的重创,但缘边诸州却屡受吐蕃的劫掠。代宗大历十四年十月,“吐蕃率南蛮十万众来寇,入茂州,过汶川及灌口;一入扶、文,掠方维、白坝;一人黎、雅,过邛徕,连陷郡邑”。【21】
五代十国图
唐末五代大乱导致全国人口剧减。取代后周的宋,经济发展迅速,汉族安居乐业,人口出现了较大规模增长,可是一直面临着辽、金、蒙的掠夺。
中京道是辽代安置被掳掠来的中原汉人的主要地区。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宋琪使辽归来向宋朝汇报在辽国所见:“自阿保机时至于今日,河朔户口(被辽)掳掠甚多,并在锦帐、平卢,亦迩柳城。辽海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锦帐,一说即锦州(今属辽宁),平卢即平州(治今河北卢龙县),柳城指兴中府(治今辽宁朝阳市),三城之间的区域大多属中京道。宋琪走马观花,传闻来源有限,“编户数十万”亦过于含糊,但中京道有相当多的汉人却是无庸置疑的。宋朝另一使臣苏颂使辽时,也看见这带“耕种甚广,牛羊遍谷,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22】
契丹人
《契丹国志》卷5载:辽穆宗应历二年(952年)十月。“辽瀛、莫、幽州大水,流民入塞者数十万口,本国亦不之禁。周诏所在赈给存处之,中国民被掠得归者什五六。” 自应历二年至统和二十二年,又经过半个世纪的中原汉人北迁。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琪向朝廷汇报辽朝的情况“自阿保机时至于今日,河朔户口(被辽)掳掠甚多,并在锦帐、平卢,亦迩柳城。辽海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23】按此推测,有至少百万汉人被契丹掠夺

河北的北部,大致相当于今河北满城、容城、霸州、天津市区的线,为宋辽两国分界线。北宋前期辽军几度长驱直入,攻到黄河北岸使河北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沦为战场,在战争中被杀掳的人口不在少数。如雍熙四年(987年),辽军“长驱深人深(治今河北深州市南)、祁(治今安国市)陷易州(治今易县),杀官吏卤土民。所过郡邑攻不能下者则俘取村墅子女,纵火大掠辇金帛而去。魏(治今大名县东北)博(治今山东聊城市)之北,咸被其祸”。被辽军掳掠去的人口,除中途逃脱者均被迫定居在辽国。【24】
西夏人
西夏导致区内人口减少和经济损失。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西夏军万余骑攻人本区焚烧数百里间,扫荡俱尽即是证明。【30】
在金军攻宋以来的短短的几年间,战火几乎烧遍了秦岭一准河以北的整个中原地区,给北方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战争灾难。天会五年金军灭宋在此前后“纵兵四掠,东及沂、密,西至曹濮、兖、郓南至陈蔡、汝颍,北至河朔,皆被其害,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淮泗之间亦荡然矣。上述诸州的所在范围,大致相当于金代后来的河北东河北西、山东东、山东西、大名府、南京诸路。这里没有提到河东南、河东北、京兆府、凤翔等路,但事实上这些地区因战乱及灾荒也好不了多少。金军人陕西不久,“陕西大旱,饥死者十七八'',便是一例。【24】
残酷的战争和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华北人口数量的剧减。时人庄绰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建炎元年(金天会四年)秋,余自穰下(今河南南阳市)由许昌以趋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几千里无复鸡犬。”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南末收复河南和关中宋将郑刚中向朝廷汇报说:“今古三京户口才四十万,比平时不能十之一”。战乱最为酷烈地区的河南关中等地区人口剧减的惨景于此可见一斑。《金史·食货志》说金“初入中夏,兵威所加,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揣揣”,这一论述虽然比较含蓄,仍多少反映了金初人口数量下降的状况。如果将世宗大定初的户口估计为500万,并将天会九年(1131年)开始的缓慢恢复以5‰的年平均增长率计(详下),位于人口谷底的天会八年应有户约430余万,如乘上大定二十七年的户均人口(平均每户6。58,见本卷表5-5),约有2830万人。金境在北宋末和辽末约有732万户,因此在宋金之际约减少300余万户,占北宋末和辽末人口合计数的十分之四上下。【25】
金军在占领河南数年后撤回黄河以北,撤退时强迫河南人民随之北迁燕云和今东北地区。《金史》卷3《太宗纪》载:天会六年“迁洛阳、襄阳、颖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之民于河北”。上述诸州的绝大部分都位于河南河南人民被迫迁移的规模可想而知。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被迫迁移的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但其数量颇多却是毋庸置疑的。据载,仅开封一地“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26】
金人
天会八年,金军进攻陕州(今三门峡市以西)“城破,陕民无噍类”,即是一个例证。大批人口外迁是导致人口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金军在占领河南数年后撤回黄河以北,撤退时强迫河南人民随之北迁燕云和今东北地区。《金史》卷3《太宗纪》载:天会六年“迁洛阳、襄阳、颖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之民于河北”。上述诸州的绝大部分都位于河南河南人民被迫迁移的规模可想而知。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被迫迁移的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但其数量颇多却是毋庸置疑的。据载,仅开封一地“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27】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金军占领洪州时,曾实行屠城,“杀城中老小七万余人”还有很多人迁到比较安全的南部山区避难。因此,杨万里说“豫章(即洪州)自建炎兵余,民多死、徙”。【28】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血洗临安,自州门开始杀人,四面放火,约持续七天,仅在清波门竹园山一带即杀死万人,全城的人口损失可想而知。由于两宋之际的严重破坏,南渡之初钱塘多榛莽废墟”。【29】
靖康之耻
靖康之乱造成了海量的人口损失。北宋宜和七年(1125年),金军开始大举攻宋。建炎三年(1129年)进人秦岭一淮河以南作战,不久又渡过长江,追击南迁的末高宗和隆祐太后。战乱给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江淮和汉水上游地区因居南北交界地带,为南宋境内战争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区域,人口损失最为酷烈。这一区域的淮南东、淮南西两路“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还。荆溺北和京西南两路自鄂渚至襄阳七望。经乱禽以鳶长途莽莽,杳无居民”。秦岭以南的利州路也不例外。“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市)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梁(治今汉中市)洋(治今洋县)“两州之民,往往逃绝”;各区域的景象均十分凄惨。长江以南的两浙江西江东湖南四路及湖北路的南部,汬受了六七年的战乱,人口也有一定的损失。例如江西一路“谓如洪州分宁、奉新等县,人户所存才有十之三四其余县分号为多处,不过十之六七。通一路计之,多寡相补,才及承平之半”;南“连年兵火人烟稀,巴野荆榛气萧瑟”,一些地方“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两浙北部“兵火之后,民间荒废田土甚多”,“沿江两岸沙田圩田顷亩不可胜计,例多荒闲”。严州(治今浙江建德市东)徽州(治今安徽歙县)、赣州(今属江西)三州,在崇宁元年至绍兴前期的户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5‰、-2。6‰和-18‰,表明上述关于人口锐减的描述尽管有夸张,仍反映出两之际人口数量下降较多的事实。【31】
按照一般的估计,靖康之乱导致仅南方人口就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
元军攻宋
元军在占领南宋各地时,往往强迫百姓沦为他们的家奴。时人曾指出:“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仅被阿里海牙俘获并没为家奴的人户便达3800。【32】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南宋仍有240万户左右,几乎是元至元二十七年户数的12倍。毫无疑问长期进行的宋蒙战争是导致元代四川户口锐减的主要原因。【33】
宋元之际双方曾在饶州展开争夺战,因“绕州被兵”损失惨重。【34】
文天祥
蒙古军队在攻入中原的初期以掳掠、烧杀为主要目的,往往采取残酷的屠杀和掳掠人口的做法,所过之处,人口锐减,城镇丘墟,人称“北风所向,无不摧灭者。《元史》卷202《丘处机传》载当时蒙古军攻金:“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可以说,各地的人民不是被屠杀,就是被掳掠北去。那些被掳掠的人民,除少数人被有同情心的蒙古部将放回,往往于途中因蒙古军虐杀和饥饿等原因死于非命,或被强制送到蒙古草原当奴隶。根据蒙古军队的规定“凡敌人拒命,天石一发,则杀无赦。这项野蛮的规定使蒙古军的大屠杀合法化,无数的中原人民因之死于非命。《元朝名臣事略》卷6《万户严武惠公》载严武通过个人的影响,制止了蒙古军在彰德、濮州、曹州、定陶、楚丘、上党、灵璧等地的屠城行为。据此可见,屠城是各地蒙古军经常性的行为,惨遭屠杀的人民当不计其数。残酷的屠杀,强制性的人口外迁,以及相伴随的饥饿瘟疫,必然要导致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仅宣宗贞祐元年冬至次年春天蒙古军在北方的军事行动,便使得“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此后再经二十余年的战乱,“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河东、关中一带也好不了多少。位于河东东南部的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市)在泰和七年有户59416,金亡之次年(1235年)只剩973户,各县均只有一二百户,最少的沁水县只剩30户;而关中地区在“焚斩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 。【35】
蒙古军队进人四川后,大肆屠杀平民,仅成都城中的尸骸便达140万具,城外尚不计在内。元代土大夫虞集回顾南宋后期四川战事:“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大之处,导致人口死亡的原因也不尽是屠杀饥饿和随战乱而来的瘟疫也会导致人口大量死亡,但蒙古军大量屠杀四川人民则毋庸置疑。此外,蒙古军队还掳掠四川人到北方充当奴隶,据说关中的“岐、雍民家皆有蜀俘“。【36】
总的来说,宋代汉人人口有1.4亿左右,自蒙古攻入中原,金、西夏和南末人口锐减到元朝统一南北以后十余年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全国人口降至约7500万
三、满清入关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驱逐了蒙古殖民者,再一次建立了汉族统一政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不过7100余万人,经二百余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明代人口峰值阶段的崇祯三年(1630年)接近2亿。
扬州十日。清军用大炮轰击扬州城墙,次日城破,清兵涌入。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市,清兵欲杀一儆百,下令屠城屠杀持续了十天以上。王秀楚依据亲身经历撰成《扬州十日记》,书中称:城中四周火起,近者十余处,远者不计其数。赤光相映如雷电,辟卜声轰耳不绝。又隐隐闻击楚声,哀顾断续,惨不可状。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蹶,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注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碧水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38】
值得注意的,有嘉定、苏州、昆山、江阴、嘉兴和宁国的泾县等地反清与屠城。南京亡后,吴淞总兵吴志葵自海入江,结水寨于泖湖;黄蜚也拥千艘战船自无锡至,与松江、嘉定两地守城军民,互为联络。吴志葵与黄蜚军在攻苏州城时被清兵所伏,兵败。清军下昆山、宜兴、常熟、崇明,围嘉定,侯峒曾坚守,吴志葵驰援兵败。七月四日,清军破嘉定城,三次下令屠城。“兵丁遂得肆其杀戮,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苇丛棘,必用枪乱搅,知无人然后已。”“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亦不下数千人。三日后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篱处。”“城内外死者二万余人”,农村人口遭杀戮者更是不计其数。【39】
清兵南下之际,江阴百姓推举前朝典史阄应元入城,主守城事。江阴人民在阎的领导下,坚守孤城长达两个多月,城破被屠关于江阴县城的人口数量,有阎应元的绝命诗为据,只是这一绝命诗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许重熙《江阴城守后纪》云:“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以此诗为“时为之语曰”云云。韩菼《江阴城守纪》则说此诗为阎氏在城破后亲笔所提,后一联云:“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清军于八月二十一日破城,屠城至八月二十三日午后才“出榜安民”,城内外死亡者17.2万以上,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40】
易学实记赣州屠城事曰:“十月初四夜,清兵袭陷赣城,赣士民巷战,清兵屠之。”萧一山描述清兵入城后的屠城情况,“屠戮数十万,士女被俘者数万。焚室庐殆尽”。然依本书第四卷的论述赣州城中的常住居民仅数万人,城外避难迁入的人口似乎不可能达到“数十万”人。康熙《赣州府志》卷34称:“赣当明季户籍十万八千,丙戌十月城破,存者三千户。”【41】
顺治七年正月初六日清兵进抵广州郊外,围城。清军一方面扫清外围,一方面铸造大炮,另一方面等待援兵。清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十一月一日开始攻城。城破,清兵大肆屠杀。司徒琳引外国传教士的观察: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兵士开始破坏,抢走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哭声震天;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最后,在冬月的六日,总督及清军统帅下令,即日起不得再从事如此惨酷的杀戮。我得到确切的消息,在(八十)十八天之内,被鞑靼人残忍地屠杀的,在八万(千)人以上。【42】
顺治六年正月二十日,清军援兵入湘,迅速包围湘潭县城,何腾蛟被俘。时人汪辉称清军“以余贼未靖,遂下令屠城。以二十六日开刀,二十九日方止……是时城中居民无脱者,尸骸堆积如山,臭不可近。瘟疫大行,四乡传染,甚至门瘟绝。药肆中大黄、羌活、黄岑俱卖尽,乌梅二三分一两,葱姜药引二三分一剂。噫,此何等时也,屠戮之骸不及埋,而疫疠之尸又遍积于河干矣”,顾诚所引也是汪辉进城所见:“近前则足软,欲退又不能。魂飞魄散,心胆俱寒矣。时血迹尚鲜,腥臭逼人,立身无地,有食亦不能下咽。但见尸骨纵横,惨不可言……市上人民不止二三十,城中不满百人,受伤未死者数十人。”【43】
清兵在陕西围剿义师。如清军攻蒲城,城中居民固守数日,城破,“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一个县城中的居民及四乡逃难入城者为万余人,这大概是山西、陕西县城人口的规模,据此计算,山西一省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县城进行过抵抗,死于屠城的人口当不会少于40万人。【44】
顺治八年,清兵进攻舟山,舟山“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日,城破”。此指城中居民,不包括乡村人口。郑成功部收复舟山,清守军降。顺治十三年,清兵反攻,“北师复取舟山,英义伯阮骏、总制陈雪之并赴海死。北人以舟山不可守,迫其民过海,溺死者无算,遂空其地”。清兵第一次破舟山后,不知是否屠城。第二次克舟山后,因惧怕海上作战,故放弃之,并将舟山岛上的百姓全部内迁。名为内迁,却驱海溺死。实际上,这也可看作一次大屠杀。【45】
清兵入城后,下令除投降的官兵家属外,其余“官吏兵民尽行诛之”。这一命令执行得相当彻底,如大同和大同左卫两座城里的监狱有重犯5名,由于“城破尽屠,无凭究拟”。以后,清军大举进攻,九月,陕西清车攻克运城,明义军官兵1万余人战死,“尸满街衢”。清军破汾州后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十月,清军用红衣大炮攻破太谷县,虽未言及是否屠城,但从抵抗必屠这一原则出发,太谷县似乎难以幸免。类似的城池可能还有沁州、潞安(今长治市)泽州(今晋城)等。如顺治七年十二月的一份报告说:“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雍正《朔州志》卷8称:“城破,悉遭屠戮。”如乾隆《汾州府志》卷26《李节妇传》说:“已丑,城屠,被虏,至濠次,扑马下击石碎首死。”清代中期行“文字狱”,地方志的作者对于记载清初屠城事有所顾忌,正式的记载难见于志书。汾州府城被屠一事从李节妇的遭遇中透露出来,使我们相信顺治六年山西大批城市的抵抗,可能导致大批屠城事件。【46】
商榷

通过分析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游牧民族三次南下,就是游牧民族的对汉族的三次大规模屠杀,每次屠杀的规模都至少在一千万以上。在葛剑雄的《统一和分裂》中,我们却看不到多少血腥气。只看到葛剑雄将少数民族的三次南下称作“贡献、使命、伟业“。
那我们就要问了:这些异族送来了什么“贡献,使命,伟业”呢?谁受益于这些“贡献,使命,伟业”呢?少民在汉人的土地上建立他们的政权,杀戮奴役手下的汉人,造成无法计算的伤亡,远超一切汉人内部战争和政权更替带来的损失,代价就是建立了几个加倍奴役汉人的政权,这就是“贡献,使命,伟业”么!汉人从少民那里学到了什么制度,技术或者思想文化,以至于需要被少民每次屠杀上千万人口才能学会么!
明眼人可以看出来,什么“少民的贡献,使命,伟业”呀,一言以蔽之,就是“少民杀汉人”,就是对汉人的种族灭绝
毫无疑问的,根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给我们提供的资料:
所谓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南下,就是羌人、鲜卑人、匈奴、乌桓、高句丽、羯族、氐族等民族对汉人的种族灭绝
所谓游牧民族的第二次南下,就是女真人、契丹人、蒙古人对汉人的种族灭绝
所谓游牧民族的第三次南下,就是满人对汉人的种族灭绝
游牧民族的这三次南下,都是异族对汉人进行屠城、人口掠夺、强制迁移、抢汉为奴、杀男奸女,是彻底的种族灭绝暴行。
葛剑雄教授是中国人口史首屈一指的专家,对于汉人被异族大屠杀导致的人口损失,全世界没有人比葛剑雄教授更清楚。可是,葛剑雄却把这种屠杀称为“贡献、使命、伟业“。
我想请问:希特勒在欧洲屠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等民族,这是不是欧洲统一的“贡献、使命、伟业“?昭和日本在亚洲屠杀汉族人,这是不是大东亚共荣的“贡献、使命、伟业“?有匪徒跑到葛剑雄让葛剑雄剃发易服,强奸妻女,抢劫财产,这是不是家庭统一的“贡献、使命、伟业“?
当然,葛先生的徒子徒孙会热衷于复读诸如“纳粹屠杀是现代性之恶”之类的陈词滥调,嘲笑民族主义者不讲“时代局限性”。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现在,只有在现代社会种族屠杀才是恶,所以该被谴责,历史上秦国难道不是坑杀了赵国战俘么?汉人在古代既然自相残杀,那么没资格指责少民屠杀汉人。
那好,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历史上白起这种刽子手在汉人社会和儒家眼中是个什么形象?屠杀徐州的曹操在汉人传统社会眼中又是个什么形象?会有人说他们的屠杀是“贡献,使命,伟业”么?
既然不谈道德,那么我们就谈利益。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在美洲大肆屠杀印第安人,或许不止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整个西方都因此受益。可印第安人是不是要赞美这种“输出文明”的“贡献,使命,伟业”?葛剑雄作为一个汉人,有什么资格去赞美屠杀自己祖宗的少民的“贡献,使命,伟业”?
葛剑雄
葛剑雄作为研究中国人口史的专家,可是他写作历史地理学的笔下却没有汉人被种族灭绝的惨象,只有“贡献、使命、伟业“这些黑白颠倒的词汇。
我们可以发现,葛剑雄有两张面孔:中国人口史的葛剑雄统计汉族被外族屠杀的人口;历史地理学的葛剑雄称这些屠杀为“贡献、使命、伟业“
任何有理性的人都能发现,葛剑雄的两张面孔是不能自洽的。索尔仁尼琴曾指出,杀害几百万人,你需要一个意识形态。是的,为种族屠杀辩护需要一种意识形态,而为对自己民族的屠杀——一种对自己民族绝无好处的行为进行辩护更需要一种意识形态,知道真相的葛剑雄选择不去叙述真相,而是创造一种为种族灭绝辩护的话术,来为少民屠杀汉人辩护。
葛剑雄曾说:“知识分子要有揭示历史真相的勇气和底气”。葛剑雄还经常对学生说: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
“知识分子要有揭示历史真相的勇气和底气”!
希望葛剑雄能够践行自己的格言!
参考文献:
【1】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2】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
【3】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15
【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18
【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31
【6】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49
【7】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73
【8】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26
【9】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30
【1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31
【1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31
【12】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34
【13】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61
【1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65
【1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67
【16】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70
【17】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71
【18】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77
【19】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579
【2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41
【2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271
【22】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191
【23】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71
【2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434
【2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427
【26】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73
【27】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74
【28】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401
【29】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593
【3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576
【3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82
【32】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257
【33】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10
【3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27
【3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356
【36】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548
【37】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19
【38】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20
【39】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21
【4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24
【4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29
【42】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32
【43】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35
【4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22
【4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36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