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穿衣服最让人头疼:穿少了,冷;穿多了,室内有暖气,热啊。上衣外套能脱,秋裤保暖裤总不能脱掉吧。
噢,差点忘了,南方的朋友就没有这种烦恼。
我们平时都说“衣食住行”,穿还排在吃前面呢,毕竟穿衣服是祖先从洪荒岁月迈进文明社会的象征。
古代人穿衣服就比较特别了,什么皇上穿裙子啦,穿开裆裤骑马啦……
皇上,您也穿裙子啊
今天我们常把衣服通称为“衣裳”,其实在古代,“衣”和“裳”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上身穿的,后者是下身穿的,读作cháng。
《诗经·齐风》中有诗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说的就是天还没亮,急忙起床,把上下装都穿反了。放在现在,这事小朋友也做得出来。
受到了无情嘲笑
来看看古代的“衣”字是怎么写的:

小篆“衣”
汉代俗体字“衣”
下半部分看起来就像两个人字,《说文解字》中就被误导,解释为“象覆二人之形”。但是,被子可以盖着两个人,一件衣服盖着两个人有点难。
看“衣”字的甲骨文就能明白了,这并不是指两个人字,而是上衣领口交叠的样子。
甲骨文“衣”
汉字偏旁部首中,“衣”、“衤”和“巾”通常都跟衣服或制衣布料有关。“裳”字原本与“常”相通,都可表示下身服装。《说文》解释:“下帬也。”“帬”就是“裙”,读音也是qún,早期指围身的下装,男女都能穿。
明神宗定陵出土过一件绣六章黄素罗裳,就是皇帝所穿着的下裳。
图为复制品
屈原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便是要以荷叶为上衣,荷花为下裳,穿一身哪吒风格的潮服。

不过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哪吒是上穿荷花,下穿荷叶。
中国早期服装均为上衣下裳分离的制式,到春秋战国,才出现了上下连成一体的衣服,称为“深衣”,一直流行到魏晋。
曲裾深衣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将衣襟接长,穿着时缠裹身体,再以系带固定。
图为西汉曲裾深衣女陶俑
“初”和“卒”都和做衣服有关
用刀裁布是制衣的开始。“初”字的甲骨文和小篆,是“衣”和“刀”两个字拼在一起,意思是开始裁布做衣服,所以“初”字引申为“开端”。
甲骨文“初”
小篆“初”
汉字“卒”既没有跟衣服相关的偏旁部首,含义看来也跟衣服毫无联系,其实追本溯源,却正是从衣服而来。

在甲骨文时期,“卒”这样写:
这很好认,就是在“衣”的写法上加了一些交叉的笔画,就是缝衣线嘛。缝好了线,衣服就制作完成了,所以“卒”可以表示终结。
战国时又将“缝衣线”改成指示符号(圆点或横画),变成了这样:
后来隶定为“卒”。《说文》将“卒”字解释为有特殊标记的衣服,并加以引申,说穿这类衣服的往往是下级差役,所以有了“走卒”这个词。
古代的裤子,露屁股
古人将内衣称为“亵(xiè)”,金文是在衣字上方加了表示读音的“埶”字。
金文“亵”
汉代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中,写到美女引诱他,“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解开外衣,露出私密的内衣,自然是亲昵而不庄重的,所以
“亵”又有轻佻之义

亵衣有时也指家居所穿便服
,彻底贴身的则叫“衷”,强调“穿在衣服内部”,又可引申为内心的意思,所以有“诉衷肠”一说。

小篆“衷”
早期人们下半身穿裳,里头都是“真空”的。直到先秦时代,才出现了原始的裤子,称为“胫衣”。
重点来了,“胫衣”只有两条裤管,包裹着小腿,类似今天的腿套。此时文字显得非常无力,直接看图!
先秦时期的胫衣
绘图:李骄
光是包着小腿也不像样啊,后来发展到能包裹整条腿了,正面看跟今天的裤子差不多,但是转过身来就厉害了:
屁股露在外面!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战国开裆裤
绘图:李骄
如果要穿胫衣,外面还要罩上裳,防止走光。平时这么穿还可以,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赵国准备建立一支精骑兵,这就需要骑马了。
想象一下,如果穿着开裆裤骑马,这酸爽……
后来,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从北方少数民族引进了合裆裤。
后来这股潮流从军中流入民间,现代意义上的裤子这才进入华夏民族的衣橱。

衣襟开口向左or向右?
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称为“襟”,位置正对着胸口,所以有“胸襟”一词。
金文“襟”
小篆“襟”
衣襟的开口方向也有讲究,古代中原服饰,衣襟往往向右开口,称为“右衽”。
有人说这是因为汉人以右为尊,其实不是。因为古代有时尊左,有时尊右,不同朝代并不一致,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场合也有差异。

我猜测,右衽可能是因为惯用右手的人更多,这样解系衣带更为方便。而且,过去的衣服没有纽扣,多用系带固定。
北方游牧民族,则是喜欢衣襟向左开口。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被狄夷统治,不得不遵从他们的习俗。游牧民族多为左衽,其实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人一般从马的左侧上马,如果上衣右衽,很容易被马鞍绊住,左衽则可避免。
北朝时期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相互碰撞,留下的陶俑有左衽也有右衽。
有钱也不能随便穿丝绸
衣服在古代是有等级的,“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穿个衣服还得讲究资格地位,否则就是越礼的行为。
寻常百姓只穿得起麻制的粗布衣服,称为“布衣”,贵族穿的却是绫罗绸缎,锦绣丛中长大的孩子就被叫做“纨绔子弟”。“绔”是“裤”字的早期写法,丝绢做裤子,老百姓当然穿不起。
但就算穿得起,也未必能随便穿。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富商沈一石就是为政府供应丝绸的,但当他自己穿丝绸时,却遭到海瑞的严厉呵斥,因为明代法律明文规定,商人不许穿纻罗绸缎。古代商人即使有钱,社会地位也一向很低,在明代尤其受打压。
图片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衣料的颜色也有高下之分,尊贵的是象征五行的青、赤、黄、白、黑这五种“正色”,由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间色”则相对卑贱。帝王衣袍自然用最尊贵的颜色,但也并不都是黄色。
秦代尚黑,因而秦始皇要穿黑色;汉文帝之后,帝王服饰流行红与黑搭配。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大秦赋》里,秦始皇就穿着一身黑
黄色龙袍是从隋文帝时期才开始流行。根据《新唐书》记载,到了唐高祖时代,才禁止官员百姓穿着明黄色,将这种颜色变成了帝王专属。
这么一看,还是现代好啊,丝绸随便穿,衣服也是五颜六色的,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而且,我们以前设计过一个T恤“纠结的裤子”,还把开裆裤穿身上了。
你以为我们要卖衣服吗?还真不是,这T恤已经卖断货了。
撰文 | 宰予
微信编辑 | 谢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8年1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