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家 Fran Lebowitz 为灵感,我们拍摄了一组时装片。这位「直言不讳者」珍贵的幽默感、洞察力与批判性,在基本款中性夹克这一载体下,收获了恰如其分的当代呈现。
基本上,区分好坏就是我的职业,批评也是我的职业。我认为年轻一代中没有像我这样的人,因为那一代人无法容忍成为我这样。」
美国犹太女作家 Fran Lebowitz 如是说。她两手时而交叉,时而上下挥动,眼神锐利,又仿佛有些轻佻。在她对面 (没有出现在画面中)的,是这部 Netflix 七集记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 的导演,Martin Scorsese。自上线后,该作的各种片段迅速在互联网扩散,而这些片段中,不乏类似上文的尖锐观点。基于对 Netflix 的失望和对社交网站用户分享欲的不解,我差点错过了它。幸运的是,这部纪录片 (如果可以被称作纪录片的话) 逃离了 Netflix「兑水蒸米饭」的制作魔咒,Lebowitz 凭一己之力,用连珠炮式的观点撑起了 350 分钟的节目,其间夹杂着她曾在 Spike Lee、Alec Baldwin 等人的脱口秀上的对谈,以及更重要的 —— 也是 Lebowitz 通过不断强调的 —— 旧时代纽约的吉光片羽。
Prada 耳钉
Dsquared2 西装
Prada 黑色连衣裙
Givenchy 网眼背心
Emporio Armani 白色连衣裙
Oude Waag 西装
Marni 裤子
Celine by Hedi Slimane 袜子
Moncler 拖鞋
Givenchy 腰带、手环
Lebowitz 的「毒舌」看似剑指如今这个时代,一个被数据、机器和浮夸统治的时代,而纽约这座她站稳了脚跟的城市,则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奴隶。以她的视角看来,时代的枷锁拷住了每个个体: 他们为毕加索作品的落锤而欢呼,却忽视了作品本身; 沉浸于手机屏幕,却忘了旁人的存在; 热衷于寻找远方风景,却对自我的空间置若罔闻。尤其,这一代失去了批评的能力。
Chanel 耳环、外套、长背心、长裤、项链包(用作腰链包)、金属包项链
纪录片每一章节的副标题都展露着她的「野心」—— 户政部门 (Hall of Records)、文化事务 (Cultual Affairs),审计部门 (Board of Estimate)Hall、Affair、Board 这些仿若出自美国公共电视网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或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National Public Radio)
新闻片段的名词,构建了 Lebowitz 心中的乌托邦。「我没有权利,但我有很多意见。」她如是说。在片中,她信步于皇后区艺术博物馆 (Queens Museum of Art) 内由城市规划师 Robert Moses 为 1964 年世博会建造的纽约市沙盘,哈德孙河如街头积水般淌过她的脚下,还有林立的、不及膝的摩天大楼 —— 她俯视这座城市的每条街巷,阳光和阴影尽收眼底。
Acne Studios 衬衫、西装、袜子及鞋
Givenchy 外套、裤子
Fendi
但《假装我们在城市》赋予了她批评的权利。她的言语和情感在数以亿计的屏幕上传播。
当然,这部作品不是她唯一的发声口。纽约时报评论人 Ginia Bellafante 称她为「Professional Wit」—— 生产针对曼哈顿生活的厌世玩笑仿佛就是她的本职工作 (她本人也对此表示认可)。无论是她和 Scorsese 合作的另一部影片《公众演讲》 (Public Speaking,2010),抑或数十年 前同样调侃都会生活的随笔集《Metropolitan Life》和《Social Studies》 (暂无中文译名),这种嘲讽的底色从未改变。
Prada 耳钉
Alice+Olivia 上衣
Celine by Hedi Simane 背心
Marni 西装
Haizhen Wang 领带
Didu 半裙、长裤
Louis Vuitton 骑行裤
Sportmax 短靴
袜子为造型师私物
也就是说,你也可以把 Lebowitz 视作一位单口喜剧演员,对这个时代的失望如同 Whitney Cummings 口中的「男女差异」或是 Hasan Minhaj 调侃的美国印度裔生活一样,是她表演的佐料。或许「社会批判性」的广谱维度为《假装我们在城市》戴了高帽,每个前来想要获得一丁半点现代生活启示的观众,无一例外地被一地鸡毛呛得咧嘴。
这种对生活细节枝枝蔓蔓的敲打不禁让我想起法国哲学家 Henri Lefebvre 的《日常生活批判》 (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 —— 当然,这位马克思主义者指涉的「日常生活」远比 Lebowitz 叙述的深沉。Lefebvre 想要依靠他的城市规划背景,叙述工业和资本如何异化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 人与人的区别本就在于「日常性」的区分,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风格化让我们的生活无限趋同,即追逐所谓的「流行」。
Prada 耳钉、披风
Valentino 衬衫
Haizhen Wang 领带
Alaïa Editions 马甲
Dior 腰带
Louis Vuitton 骑行裤
Sportmax 短靴
袜子为造型师私物
Lefebvre 的一切理论最终将反哺到阶级斗争,而 Lebowitz 毫无此意,但他们对现代生活脆弱性的批判立场却不谋而合。70 岁的 Lebowitz 在影片中身着 Anderson & Sheppard 定制西装,对当代装置艺术家 Alexander Calder 制作的袖扣侃侃而谈。她仿佛厌倦资本,但又不厌倦资本的造物。对一个纽约人而言,日常生活的矛盾无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鸿沟 —— 这太崇高了 —— 她只是单纯讽刺着当代社会引以为傲的便利、进步和大众对「审美」无意义的渴求。
8on8 帽子
Louis Vuitton 耳环、条纹短袖、衬衫、针织马甲、西装马甲、骑行裤及拖鞋
Didu 连体衣
Groundzero 胸衣
Ami Alexandre Mattiussi 格纹毛衣(用作腰部装饰)
Celine by Hedi Slimane 白袜子
Givenchy 手环
包、黑袜子为造型师私物
她对当下嗤之以鼻,在她的嘴里满是那个 Rudy Giuliani (1994 年至 2001 年在任的前纽约市市长) 时期还未全城戒烟的纽约,一个没有把人「送给」电子屏幕的纽约。她心中的城市荣光存在于第 57 街的奥斯本公寓 (Osborne Apartment)、私人剧院 The Players 和等等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空间之中。
如若她对这个时代这么刻薄,为何她会在此刻引起巨大反响? 事实上,除了这 300 余分钟的视频,倘若你还有兴阅读一下几十年前她写下的两本著作,便会发现她的愤怒从未因时代背景而改变:「糟糕」的城市图景依然存在,而与常人的对抗也并未缓解。而在书写这一更为私人的语境下,Lebowitz 的坚硬外壳裂开了一条缝,她在《Social Studies》中说:「每个人都在谈论人,但没有人为他们做任何事情。」
Sankuanz 帽子
Didu 连体衣
JW Anderson 衬衫
MM6 Maison Margiela 牛仔衬衫、牛仔裤
Dsquared2 西装
Sportmax 条纹衬衫(用作腰部装饰片)、条纹半裙(用作要不装饰片)及短靴
Givenchy 腰带
愤世嫉俗 (Cynical) 作为犬儒主义 (Cynicism) 的显像,在这个过于强调联通的现代社会着实格格不入。犬儒学派的代表 Diogenēs 一生与桶为伴,甚至怒斥亚历山大大帝遮挡了属于他的阳光。但他同样追求自我的信仰,只不过忽视了外界发出的「噪音」。而如今,随着社交距离的消解,他人界定了我们生活的标尺,而在这种评价体系之下,「个人」也就失去了其原有色彩,变成利润与观点的媒介。
这也是为何「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品质在当今互联网日渐衰微 —— 当你发出观点时,你也被视为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像 Lebowitz 那般幸运,可以得到观众的宠幸 (文化和语境的距离让她避免了在聚光灯下被审视)。而在这片土地上,更多公众人物对两性、消费、审美、个人发展等不同议题的调侃却终将遭遇反噬: 杨笠在脱口秀中对男性形象的讽刺引起轩然大波,而持有异见的众人也迫不及待地将「厌男」标签烙在她身上。当然还有更多例子,也同样经历被曲解和异化,观点在网络的场域中显得廉价却致命。
Alice+Olivia 上衣
JW Anderson 大衣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骑行裤
观点与自我的混淆,更加体现了 Lebowitz 和更多公众人物所发出的这类「无差别」讽刺在如今的可贵。所谓的愤世嫉俗不立于某个特定的时代、阶级或社群,而是立于当下筑建的「潮流」的另一边,努力将人从这种趋同中剥离,寻找属于自我的节奏。小说家 George Eliot 曾论断,没有什么私人生活不是被更广阔的公共生活所决定的。有了这些来自外界的「审视」,我们也许能在公共生活之中寻找一些自己的空间。
Didu 文胸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马甲、骑行裤
Celine by Hedi Slimane 外套
Valentino 短裤
Sportmax 短靴
网袜、黑袜为造型师私物
离浪潮远一点。你不必像 Lebowitz 本人一样为了绕开时代广场的人流多走一大段冤枉路。但至少站得高一点,或许就能看到更长的地平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