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姜雯
生命的陨落如此快速、如此平静、如此不值一提。
吴孟达离世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既是对达叔的不舍和喜爱,也是又一场对流量的追逐。
达叔不是什么“大明星”,也不“伟大”,更没在影坛得过什么大奖。达叔只是个普通人,他演的也是普通人——而正是这样的普通,才让我们难以释怀。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是吴孟达。
“他好像条狗啊。”
这句《大话西游》至尊宝看着齐天大圣背影说的话,仿佛是对所有人说的——我们都在这世间蝇营狗苟,我们都是如此微不足道。
▲在《天若有情》中,吴孟达饰演饰演的太保,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一出场,后腰就别个鸡毛掸子,仿佛是一条摇尾的癞痢狗
比“微不足道”更渺小的,是永远饰演着配角,做着草根,不抢戏不吵闹,在世间博君一笑后再转身离开的人。
配角当着当着,就永远是配角了;
当着当着,就把配角当成主角来演了;
当着当着,就走完一场人生了。
▲吴孟达
一场人生一场梦,“周星驰的配角吴孟达”走了。
即便我们再不愿意,升起的太阳终究属于生者,而逝者在这金芒之下,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不再被人想起。
80、90年代是香港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主权将在1997年7月1日从英国移交至中国。在主权上确认了完整性,香港在经济上也全面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中最发达、最有生命力的城市。
政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反映在电影里。
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彼时香港最具特色的电影,当属港式武打片、警匪片、喜剧片;
当然,也有一些以许鞍华、关锦鹏导演为标志的“新浪潮”电影,这群新锐导演之中,尤其是王家卫,带来了至今仍无可超越、无可效仿的“王家卫风格”。
香江影坛,百花齐放,但喜剧还是欠一丝火候。
70年代的许氏四杰,80年代的王晶,他们“合家欢”式的喜剧盛行着,却过于商业,在“电影艺术”中显得不那么“入流”。
▲许氏四杰:许冠文(Michael Hui)、许冠武(Stanley Hui)、许冠英(Ricky Hui)、许冠杰(Samuel Hui)
直到 “无厘头”的“周星驰式”喜剧横空出世。
同样是粗鄙的笑闹,但却可以让人仿佛中毒似地,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笑。
如今回望才懂得,那其实是喜剧中的悲剧,那种粗粝的质感,就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瞬间。
没有人会怀疑,周星驰的最佳拍档就是吴孟达,而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才是构成“无厘头”的关键。
1989年,周星驰刚出道,两人因为合作《盖世豪侠》相识。
▲《盖世豪侠》剧照
在《盖世豪侠》中,两人扮演师徒,不同于一般武侠剧中英雄的“正气”,里面充满市井之气,“饮啖茶,食个包”这句剧中人的口头禅,拉近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到亲近。
尔后两人又在《他来自江湖》中饰演父子。
▲《他来自江湖》剧照
吴思远慧眼识珠,看出了这对荧幕CP的可塑性,为他们筹划拍摄电影《赌圣》。
《赌圣》最后以低成本、高票房取得胜利,也让人对“星仔+达叔”这对组合印象深刻。
再后来,周星驰电影的成功,某种程度是香港那个时代的缩影。
香港被英国统治百年,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但另一方面,华人传统仍根深蒂固于这片土地。与此同时,前往香港的内地移民又带去了一波更保守的“文化冲击”。
于是在香港这急速发展的城市内部,产生了各种碰撞、摩擦、对流,而在资本社会,受到最大冲击的往往是中产阶级和寻求“向上阶层流动”的草根一族。
周星驰电影试图要消解的,就是这种普通人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周星驰是单亲家庭,吴孟达是长子,出生在“严父慈母”的家庭——这也是很典型的华人家庭。
于是,他们在饰演父子、师傅或拍档时,扭转了那种自上而下的权威,以一种“无厘头”的方式,平衡了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吴孟达之于周星驰,也是一个缓冲带。
有时候在片场,周星驰与母亲争执起来,吴孟达不是在当下做什么,而是事后把周星驰拉到一边说:“不能这样子,这是妈妈,你有几个妈妈,一个而已,就孝顺嘛,没有妈妈哪有你。”
▲周星驰和吴孟达
其实周星驰和吴孟达都没什么显赫的身世,两人都在演艺圈跑了许久龙套,吴孟达还曾因为年少成名而堕落成一滩烂泥,欠了30万港币债务,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
但吴孟达又爬起来了,这是草根的韧性。
▲在接受《十三邀》的采访时,吴孟达曾反思自己年少成名而又堕落成一滩烂泥的日子
当一个“资深”草根遇上另一个“少年”草根,那里面既有同为“草根”的亲密、也有一种“过尽千帆”的呵护。
周星驰是个天马行空的人,也总有传闻说他脾气不好、薄情冷酷。
但在节目上吴孟达总会为周星驰澄清,帮他缓冲家庭、人际、媒体、工作上的各种关系。
就像他在电影中那样——尽责地做好一个配角。
对于年轻的周星驰,吴孟达既像一个长辈也像一个朋友。
两人为了寻找创作素材,会假装成情侣去一些年轻人常去的地方,偷听别人的对话。左一句,右一句,拼在一起有一种莫名的有趣——这也是周星驰电影“无厘头”最初的雏形。
说是谁陪着谁,好像都不合适,更贴切地说,是一种彼此的成全。
对于香港电影乃至整个华人社会来说,这对黄金搭档也成全了社会内部的转型和过渡。
它在一种荒诞不经中,为观众带来欢笑,和令人安心的抚慰力量。
资本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异化。人们因为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而悸动,又因为“世界的未知”而感到焦虑。
一批又一批人在周星驰电影中缓解了焦虑、平复了悸动,甚至在他的电影中找到了安全感。
▲《流浪地球》剧照
怎么样的安全感?
接受自己是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千百种活法,永远不向命运妥协。
人一旦活得“通透”,也就自然安心了。
就像吴孟达最后一次出演周星驰的电影,在《少林足球》里饰演的教练“黄金右脚”那样,那么低贱,低贱到被人踩在脚底下还要陪着笑脸。
他不清高、也不沉沦,但他一个低头的沮丧和抬头的笑脸,是一个小人物最大的坚强——先忍过这一秒,只要生存下去,也许就能实现梦想。
▲在《少林足球》中,吴孟达饰演一个被歹人废了“黄金右脚”的足球
就像那句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梦想不会轻飘飘地到来,它身披铁链和枷锁,人们就算披荆斩棘、血肉模糊,也不一定能实现它。
《少林足球》里的吴孟达就是那个永远不会实现梦想的人,他的腿早就断了,但他能协助别人实现梦想,这也是梦想的一种延生、外化。
▲《少林足球》剧照
甘心成为配角,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这就是小人物,是草根,是吴孟达,也是我们每个人。
站得远一点去观看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没有人是主角,我们都那么普通,但平凡就是我们的人生啊。
好好活。
吴孟达走了,他留下了至少两代人的回忆。
这些人也会老去,记忆会淡忘,哪怕媒体打下多么悲伤的标题,隔天就会有新话题代替,隔天就有人走进电影院观看新的喜剧,隔天就有人带着新的热点登台。
除非是至亲至爱之人,谁会为谁真的悲伤。
但“周星驰和吴孟达再也无法同台”,“一个顶级绿叶的去世”,这个事件本身倒是叫人十分悲伤。
没多久之前,吴孟达在《王牌对王牌》中,才说过:“我还没死,他还没退休,就一定有机会的。”
▲《王牌对王牌》
但那么快,他就走了。
这真无厘头。
假如这是周星驰电影,还真会让人笑着哭到眼泪掉下来。
在电影中,周星驰和吴孟达有这么一段对话。
“那我先走了。”
“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
“好了,就这样决定了。”
▲在《破坏之王》中,拳击师傅达叔(吴孟达 饰)与打工仔阿银(周星驰 饰)在路上告别,约定“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周星驰在得知吴孟达离世后,他说:“我还无法接受。”
两个人成全了彼此的人,又在无形中慢慢走远,走到好像“老死不往来”。然而,当其中一个人真正离开时,另一个才惊觉,那种真正“失去”的滋味。
肉体凡胎,我们都是如此普通。
没有吴孟达的“周星驰电影”,似乎总是少了点什么,虽然票房都不错,但越来越多人觉得自己“不再欠星爷电影票了”。
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快还完了,欠吴孟达的却从未被在乎,更来不及谈偿还。
▲吴孟达
吴孟达还在世时,我们最期待的周星驰电影,就是两人的再次合作,而如今斯人已乘黄鹤去,“周星驰电影”的时代是不是也就落幕了?
又何止是“周星驰电影”呢,整个80、90年代都已经落幕了,香港电影的盛景也早已不在。
“港片”之所以成为“港片”,正是因为它是“具有香港味道的”、具有“香港精神的”,它足够“在地化”。然而,当世界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亚洲四小龙”地位不再,“香港”这个倍具时代意义的城市也便慢慢星光不再。
失去星光的“港片”,开始在电影市场摇摆,既不再扎根于“当地”,又无法在新自由主义中杀出别具一格的景象。
▲吴孟达和周星驰
那么“港片”的风华也就自动瓦解了,它再也无法成为整个华人文化世界的中心。
也许,“港片”的重生需要重新“在地化”,重新发现社会内核的价值,才能在“此一时彼一时”的江湖中“英雄归来。”
吴孟达走了,一个普通人却带走了一个江湖神话。
但也不必过度悲伤,我们相见于江湖,相忘于江湖。
无论现在和此刻,我们都是吴孟达,我们都是那个平凡无奇、又努力向上游动的普通人。
作者 | 姜雯
编辑 | 季洁
排版 | 翁杰
往期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
不值得影评
电影鉴梦师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