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和美貌都会引人注目和赞叹,但那没什么了不起。我会希望孩子明白,任何生而有之的东西,包括智力、相貌,它们是我们自爱的基础,却不是骄傲的资本,因为它们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是不劳而获的。
孩子的天赋也不应是父母吹嘘的谈资,认识孩子的天赋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帮助孩子施展才华。
美国的“天才儿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指出:
天赋是人指在一个/多个领域表现出卓越才能,包括具有独立符号系统(如数学、音乐、语言)或感觉运动技能(如、绘画、舞蹈、运动)的结构化活动领域。
大多数国家对于天才的定义是智商高于130的人。
与同龄人相比,天才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力、创造力及专注力——这只是其中部分特征。在发掘孩子潜力的过程中,老师和其他教育者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
其实我们很容易察觉到自己的孩子聪不聪明,但如何识别孩子的天赋呢?我们先来看看“官方”的天赋定义,再来聊聊,哪怕普通如你如我,如我们大多数孩子,应该如何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帮助孩子释放他们的潜能。
天才儿童的官方特征:
如果你家宝宝表现出如下特质,那么很有可能TA就是拥有特殊天赋的天才儿童哦——
* 非常好奇
* 出色的记忆力
* 注意力持续时间长
* 流畅灵活的思维能力
* 出色的推理能力
* 优秀的解决问题能力
* 学习速度快、练习重复次数少
* 异常丰富的想象力
* 与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人关系良好
* 具有幽默感
* 完美主义者
* 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
* 具有怀疑、批判性精神
* 喜欢学习新事物
* 享受智力活动
* 词汇掌握广泛
* 识字较早
* 阅读快速而广泛
* 喜欢问各种“如果”问题
如何鼓励孩子释放天赋?
天赋是生来的,并且天赋真的存在。我记得曾经看到一个国外的报道,大意是说,一定水平的成就是可以通过努力取得的,但是真正的、在人群中少于1%的天才,是普通人即使百倍的努力,也无法望其项背的。
他们代表着人类的智力或者某些方面的才能的极限水平,他们会让你不得不承认,天才真的存在。
曾经我真的有过担心自己埋没孩子的天分,后来随着孩子长大,我发现,多虑了。只要不过度打压,孩子天生的特质,一定会展现出来。
你几乎无法埋没一个天才。
对于父母来说,养育天才和普通孩子,实际上本质并无不同——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应该被鼓励释放自己的潜能。
要知道,孩子能取得的最大成功,不是做事情做到极致,超过了99%的人,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但在鼓励孩子释放天赋方面,应该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创造力、想象力和乐趣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天才、天分,任何天生的特质,都不是教出来的,但却是可以鼓励释放出来。
发掘和释放孩子的天生潜能,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见解、想法和理想,让孩子感到家人对自己优点的重视和支持。方地夸奖孩子表现得好的地方,鼓励他们施展才华。
另一方面,当孩子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因为你的认识局限而给孩子设限——比如,学这个没前途,那个不加分。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超强的决心和毅力达成自己的目标。
释放孩子潜能的10种方法
AUT
避免用力过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天花板。如果孩子现阶段做不到,要么是教的方法错了,要么是时候不到。
我会觉得就跟人的身高一样,人的智力也是天生的。很多事情想要做到极致,哪怕是百里挑一,努力的影响是有限度的。用力过猛,往往会消耗兴趣。
比如孩子的学习吧,现在妞妞也上学,前阵子还被老师说“跟不上”,我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需要“很”努力吗?现在就要“很”努力了,人生可是长跑噢,那以后可咋办?
赶紧摇摇头,不不,还是不要“太”努力吧。快快乐乐的,“差不多”努力就行了。
弹钢琴,我们也只要求她每天练一会儿,弹喜欢的曲子,先找寻乐趣(以后应该也会考级)。我想,如果要花很多很多努力才能学好一门学科,或者一门特长,如果努力的痛苦超过了快乐,如果学的过程总体不快乐,付出的那些时间和辛苦真的值得吗?
以我个人经验和观察,一个人花60分努力,可能得到60分成绩,花90分的努力,可能得到90分,而Ta花120分的努力,可能也就95分....过度努力的性价比太低了。
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事情,“差不多”努力就行了,能学到啥样就啥样,没啥特别好挣扎的。投入过多精力“补短”,不如把多的力气放在强化长处上,对孩子来说,不仅有动力,也更有效率。
不对所有事用力过猛,才有可能有集中力气投入到真正感兴趣的地方。让孩子靠自己内在的驱动,在那里“很努力”。只有在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才值得投入百分百的努力。
AUT
和孩子一起阅读
即使孩子已经会自己读书,父母也要经常为孩子朗读,读出声来。
很多父母都过早地放手,尤其是在孩子上学、识字后,便不再和他们一同读书了。但实际上,即便孩子已经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也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并且读出声来。因为有研究发现,在13岁前,儿童的听力水平发展要高于阅读水平。也就是说比起他自己看书,他能更好地理解从你口中听到的词汇和概念。
另外,读出声来,也调动了更多一种感官,无论是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更有帮助。
AUT
帮助孩子发现兴趣
激发和支持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学习除了数学、语文和科学等传统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如艺术、自然、音乐和体育。
语文、数理化、历史等学习是孩子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生存技能,那些升学考试中不重要的,更可能成为孩子未来突出的竞争力。兴趣爱好,也是孩子与自己独处,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的方式。
AUT
参观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其实是特别好的早教场所,可以为孩子们生动地展现很多科技成果,还提供丰富的动手体验:比如四川省科技馆可以体验在月球上行走,还有模拟太空舱,还有人体探秘,孩子可以爬到大型的口腔模具里,观察口腔构造,了解舌头上的味觉分区等。
很多科技馆里都会为孩子提供各种创作素材:鸡蛋箱、纸板箱、毛毡方块、纸巾卷等,为孩子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土壤。
之前在perth办了科技馆的年卡,周末就经常带孩子去玩,在那里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去其他城市旅行的时候,也不妨考虑去科技馆玩一玩~了解前沿科技,发现它们的趣味,可以很直接地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AUT
认真对待和孩子的对话
鼓励他们讲故事
有天赋的孩子通常言语能力较为发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话爱搭不理,孩子会感到很失落。所以,多花些时间与孩子完成对话、给出完整的答案,这样才能告诉孩子我们很尊重他们的观点。
从读书,去博物馆,旅行,去户外玩耍,玩想象力游戏……鼓励孩子的语言发展,鼓励孩子发展想象力。然后进一步带动他们发挥创意,比如编排故事,舞台剧,导演家庭视频,写小说……
对于“非天才”的芸芸众生,帮助孩子发展表达能力甚至更加重要,言语间便能打动别人,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往往能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事。
AUT
理解时代在发展
作为父母,有时我们会幻想孩子朝着规划的路线成长,选择与我们小时候一样的兴趣和理想。但孩子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复制品。今天的世界与我们成长的世界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
寻找和激发孩子的天赋要尊重客观世界的发展。如今,科学技术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即使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电子产品也不必急于责备,不如借此激发孩子更深层次的兴趣,充分利用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编程,参加各种儿童编程课程。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拥抱孩子的兴趣变化。尽管有时我们可能也会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好像只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玩耍才是童年一样,他们只是拥有和我们不一样的童年罢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激发孩子们找到新的兴趣爱好。与其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不能自拔,不如站在如今孩子的角度思考,拥抱时代的变化。
在发现孩子才华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可以退后一步,让孩子带领我们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提出的想法秉持开放的态度,帮助孩子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从而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这样孩子也会更快乐。即使孩子的天赋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要鼓励TA发展自己的个性。
AUT
避免过度安排孩子的时间
我们这一代父母,往往比我们的父辈受过更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特别上心。大家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给孩子安排太多各种各样的我们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希望孩子的生活“更有教育意义”,更好地利用时间。
其实这样做未必有长远的收益,发现兴趣的过程应该是由孩子主导的。些许留白、放空、自由玩耍,反而可能激发出他们真正的兴趣呢。让他们去体验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找平静,学会自己找乐子以及发挥想象力。
虽然看到别人家孩子学着学那,有时候难免会有些慌,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为孩子庇护出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天地,避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不要强迫孩子同时参加多种活动,而是要找到孩子真正热衷的事情。
如果孩子参加某项活动,无论是弹钢琴还是游泳,不必让孩子争当第一,尽自己的力,按照自己的兴趣推动去学,我们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就好啦。
鼓励孩子享受过程,人生会更容易幸福。
AUT
犯错误也没关系
报名兴趣班以后,如果孩子没能迅速掌握那些技能,会很容易感到灰心丧气。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学好任何事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跟前面说的,我不希望孩子过度努力不矛盾哦)。要成为像模像样的小小艺术家,需要经过几百个小时的课程训练和数十年的练习。
与其执着于每天的“过度”投入,不如帮助孩子确立长期目标,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会从错误和经验中汲取教训。失败也是无法避免的,是成长路上必需的。犯错是成长的机会。
前几天,我微博上转了心理学教授贺凌峰谈论自己孩子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59分,他是这样回应孩子的:
我一看59分,小学四年级考试就考59分,我小学考试从来没有考过90分以下的。
我问她:你们班考的最好的多少分儿啊?考100分。
我就跟我女儿说,我说你知道吗,你们班考100分的那个同学就没有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他什么都没诊断出来,他就白参加了。你知道吧,你这个收获就大了。你考一次试查出41分问题啦,你只要把这41分改过来,你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获益者啊。
很多事,换个角度去看,它就能带来积极的力量,推动我们进步。
实践铸就完美,但完美却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只有通过不断练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才会有所提高,但有时进步并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孩子们会通过纠正错误一点点进步,但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进步不够大而感到沮丧。
鼓励孩子不断前进、通过强化练习提高技能,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预期,时刻铭记孩子正在努力实现长期进步的目标,而非“完美”的目标。
AUT
鼓励勇气,赞美努力
鼓起勇气去尝试,才能不断扩充自己的边界,让自己拥有更多可能性,拥有更自由的人生。但是孩子胆小谨慎,就是说什么都不愿意试怎么办?
很多人误会了“鼓励”,认为鼓励就是不断地劝说孩子去尝试,不断地夸奖孩子做得很好,你可以的。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两个朋友的评论,我觉得她们关于如何鼓励敏感谨慎的孩子,说得特别好:
“对于敏感的孩子,最好的鼓励就是什么都不说,等他自己去探索,有进展的时候给一点合适的肯定。”
孩子可能需要先观察500次。——所以想要鼓励孩子去试,不是言语上撺掇孩子去试,反而应该是静静陪着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如何做,如何回避受伤……等待。
“亦步亦趋地跟着,推着她拓展边界。”
回想妞妞小时候,她是怎么一步步变得自信的呢?不是我们对他说,没关系的,你可以。而是,不要给她设限,说“不可以”,“危险”,同时亦步亦趋地陪在身边保护她。每一次在游乐园玩,我都和她一起钻进那些隧道里,和她一起走索道桥,滑滑梯,是这样,一点点让她安心,发现自己“原来我可以”。
为什么一些孩子会在我们鼓励的时候,仍然不愿意尝试呢?很多时候除了我们鼓励的方式不对,还有可能是过度的夸奖。比如这个妈妈提到的,小朋友总是不愿意去尝试,总是说,我不会。
我记得妞妞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后来我反省我们的教育方式。我发现我家奶奶就是会不断地夸奖孩子,夸孩子聪明,好棒,甚至在孩子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做好的时候,还是一个劲地夸奖,说孩子很棒。夸奖本身没有问题,孩子是可以夸,应该夸的。但是我么也要注意避免过多地夸结果,而忽略过程。
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真正该做的是保持镇定,给予信任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学习空间。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不小心犯了错,爸爸妈妈也会一如既往地接受他并帮助他继续进步。即使孩子的进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也要及时称赞孩子的坚持和努力。
一个人的天赋只有经过磨练才能转化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时常赞扬孩子的努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称赞孩子的天赋。就像人的外表一样,我们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天赋,因此这并不是值得称赞的东西。需要称赞的是孩子的努力和辛勤,培养孩子信心和耐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形成更积极的性格。
退后一步,静待花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擅长的能力,就是时候悄悄退到一旁、默默支持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练习和进步。我们学会倾听,帮助孩子保持坚定和积极的心态就好啦~
我们需要提供的只有安全的、有营养的土壤。让每一朵花按照自己的节奏盛开吧~
- END - 
相关推荐
选对绘本,艺术启蒙多早都不算早
孩子画画时我该说些什么?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