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近日,国家卫健委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关于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既然国家卫健委明确表态不弱化编制,那“取消公立医院编制”的说法到底是哪里来的?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
取消公立医院编制是“乌龙新闻”吗?
“基层卫生健康”在网上搜索与“取消公立医院编制”相关新闻时发现,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一条新闻《2020年底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部实现》被广泛引用。
图片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官网
文中确实出现了“2020年底取消事业编制”的字样,但仔细查看全文会发现,被取消事业编制的单位名单中,根本没有公立医院这一项,这是媒体闹乌龙了吗?
事实可能比大家预想的复杂一点。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正式发布,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明确分类,其中承担“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层医疗机构为此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的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城市公立医院为此类)。文件明确:“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编制审批制即我们以往理解的“铁饭碗”,编制对应到具体的人,医疗机构设置、解除编制都要得到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批。而在编制备案制下,医疗机构只需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告编制总数额,至于这些编制最终给谁由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综合来看“取消公立医院事业编制”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公立医院编制依然存在,但是未来仅作为国家对公立医院人员数量、规模进行总体把控的手段,对个人的意义将被弱化。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不会产生变化,有编制的基层医生大可放心抱紧自己的“铁饭碗”。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占编率已成大趋势
从近期的新闻来看,基层医疗机构正将编制作为吸引人才留在基层的主要手段:
湖北省:增编1万
1月25日,湖北省召开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湖北省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设置大量空编,拟招聘1万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才。”此次招聘主要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应届或择业期未落实工作),另设一定比例招聘在岗不在编人员和乡村医生。
江西省:回乡就有编
2月20日,江西省资溪县人民政府网发布县卫健委《关于开展在异地工作资溪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回原籍工作摸底登记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称,资溪籍(有意回本地工作)、在资溪定居非资溪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外地有正式编制的回来直接落实正式编制,在外地无编的回来后逐步解决编制。
广东省:解决人员缺编问题
广州市市政协委员、海珠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刘芳芳认为,现在应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入编率,加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公开招聘力度。
针对基层医生入编率低的现象,2020年广州市政协委员们就此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调研。当时,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级调研员张胜年表示,“市区两级编制、卫健、人社部门上个月专门开会研究人员缺编问题,广州争取在今年年底解决人员缺编问题。”
“基层卫生健康”私以为,大城市公立医院去编也许能激发单位活力,基层去编却容易遇到种种问题。在基层,编制几乎与稳定收入、养老保障等诸多问题等同,有编制就有保障是基层医生认准的道理。一旦去编,也许就撕毁了基层医生这一职业最后的体面。
来源:基层卫生健康

作者:东亭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