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石谈芯,一起探究芯片本质
微信的推送规则进行了调整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分享”和“
这样就不会错过老石的每一篇推送了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朋友在公众号、b站、油管、知识星球、知乎等平台给我发私信、或者在留言里向我提问。我每个问题和私信都会看,有时间也会逐一给大家回复。不过随着关注老石谈芯的朋友逐渐增加,除了知识星球之外,有时很难每条都回复,首先给大家说声抱歉。
前不久我的b站粉丝突破了5万,也算是达到了一个小的里程碑。于是我就想趁这个机会总结一些大家常问我的问题,并且统一进行回复和解答。
总体来说,我把汇总起来的问题分成了四个大类,分别是:
  1. 求学深造相关的问题
  2. 和自我提升相关的问题
  3. 和芯片工程师职业规划相关的问题
  4. 一些和技术相关的问题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就对每类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我也为此做了一期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视频链接在此。本文会对视频的内容进行一些扩展和延伸,并且说一些在视频里没有展开讨论的内容。
求学深造相关的问题
鉴于我的读者群里有很多在校大学生,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和考研、读博、出国相关。事实上,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也希望能有人帮我回答这些问题。比如有的朋友问,做芯片设计需不需要读博?如果要继续深造的话,应该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考研的话应该报考什么方向?等等。

那么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并不需要一个博士学位才能从事芯片设计这个职业,但是读研可能是有必要的。事实上,这也大致符合芯片行业工程师学历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里说的是平均的情况,实际还要考虑具体从事的岗位。比如以我个人举例,我是读完博士之后才工作的,但我目前做的工作和我的博士课题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我的日常工作和工程实现紧密相关,具体集中在智能网卡、计算机网络,还有数据包处理相关的领域。相比之下,我的博士研究做的是算机数学、近似计算,还有芯片设计方法论相关的内容,更加偏向理论研究,也非常的小众。所以在求职应聘的时候,我研究的东西和发表的文章也很难对求职过程产生帮助。
但是,如果想要从事偏研究的岗位,比如去大公司的研究院、或者去高校和科研院所里从事学术研究,那么读博应该都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归根到底,博士学位和高薪职位往往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这和“博士”本身是什么有关。有一个很有名的文章,它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诠释了“博士”这个概念,以及博士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原文可以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看。它大概说的就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就是一个大球,而博士期间做的研究,就是找到这个球的一个小点,然后努力往外顶出来一小部分。这样的话,你就成功的把人类的知识向外扩展了那么一小点。 
正因如此,大部分像样的博士研究都是小众的、而且极度硬核的。所以即便你是所在领域的专家,但也不代表这个领域的知识能直接转化成工程实践,或者说的俗一点,钱。
那么为什么读研是有必要的呢?再拿前面知识球的例子,在我们能把这个球往外顶出来之前,我们首先得能触及到这个球的表面,也就是要知道现在都有哪些已知的知识,知道的越多,我们就越能知道哪些东西还没有人做。同时我们也要积累往外顶的能量,也就是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这些内容,都是在硕士期间需要完成的。由于在此期间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特别突出的学术贡献,所以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更加广泛,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工作。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回来看前面的问题,比如考研的方向、出国还是在国内等等,这些其实都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更适合自己的答案。如果是我,我会首先花时间想一下今后自己想做什么,或者对那个方向更感兴趣。比如如果之后想去国外发展,那么先出国读研或许是个好的选择。如果以后想在国内工作,那么我就会在国内考研。但还是那句话,这并非是一个普适的方法,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是不是读博就是浪费时间呢?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于我个人来说,读博的确改变了我的人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极大的培养了我的学术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遇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和问题,如何找到切入点,并且去快速的学习和解决。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或者把握事情的发展。如何辩证和客观的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的从众。乍看起来,这些东西好像落入了哲学的范畴。但是博士的英文PhD – 也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其实本来就和哲学密不可分
此外,读博期间会出去开会,写论文,包括和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学者进行交流,这也会极大的提升我们的表达、写作,特别是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在工作的时候也可以锻炼,只是我们一旦工作起来,或许就没有这么多独立且自由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了。
自我提升相关的问题
第二类比较常见的问题都和自我提升有关。比如很多朋友问怎么培养自制力、如何保持高效工作、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如何保持高强度学习,等等。

关于这些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可以去做,一个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另外一个是构建一个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体系。
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或者路标。但是只有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体系。因为提升自己并不是为了取得某个单一的成就,而是一个精益求精,日趋进步的循环过程
再拿我个人举例,我写公众号或者做视频,并不是以取得多少粉丝数为目标。我享受的是分享有价值内容的这个过程,当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比如我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做视频的技术等等都有了很大提高。那么现在有这么多朋友关注我,就是这个过程带来的阶段性结果。所以享受这个过程特别的重要。关于更多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分享是程序员的必备素质》。 
此外,我们不该把自制力和痛苦修行划上等号。为了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应该首先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然后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你想高效学习和工作,那么你就该尝试着创建专门的环境,并且训练自己把学习和这个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可以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学习,这样久而久之,一旦进入那个环境,就自然会想到学习。同样的,假设我们经常在客厅玩游戏,那么在客厅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高。这里其实涉及到很多习惯培养的内容,之后我会慢慢和大家分享。
另外,我会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远离手机。如果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那就是我们很难把手机和某一个具体事情联系起来,因为它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它既能查单词,也能玩游戏。所以一旦拿起手机,就很可能会不自觉的刷起来。所以我个人建议,为了提升效率,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应该远离手机。
职业规划和发展路线
有很多学生朋友、或者是初入职场的朋友们会常问这类的问题,比如芯片类行业的成长路线、职业规划和发展等等。

关于成长路线和方向的问题,我最大的建议,就是多去找实习,一定是专业实习,不是去做兼职挣钱的那种。如果让我重新来一次大学生涯,我首先就会先去做这件事。
当年我在读博的时候遇到一些很厉害的人,他们对目标非常明确,专业能力、沟通、表达等等都很出色。我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实习经验,基本上每个暑假都会去,甚至有的人从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就去实习了。
比如我的一个经常出去一起喝酒师兄,他现在在悉尼大学任教,他就去各种地方实习过,有的是像arm这样的科技公司,有的是花旗这样的投行。总之就是实习经历非常丰富多彩。
实习有非常多的好处。第一就是提升专业水平,第二就是开阔视野,这个对我们的发展路线非常重要——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起码会想清楚自己不想做什么
比如我那个师兄,银行的实习经历让他觉得在银行很无聊,于是后来就回来搞学术了。在第一个问题里说过,要努力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多去体验,多试错,这样才能不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而实习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试错方法。
其他问题
最后一类问题是一些比较发散的问题,有些是和技术相关的、有些无关。比如有同学问,时序分析怎么入门。这个在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友情推荐一下西南交大邸志雄老师关于STA的免费网课。此外关于FPGA学习相关的其他内容,也欢迎看一下之前的两篇文章
《入行十年,我总结了FPGA的学习路线》
《想去一线大厂做FPGA开发,这些是你应该学的知识》

还有朋友看过视频之后问:您现在设计方面的工作全部都在Linux下完成了吗,有些EDA软件在Linux下有些在Windows下,系统切换有点头疼。这个也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了,企业里开发环境基本都是Linux下完成,我基本不在windows或者苹果系统下跑仿真或者编译,都是通过VPN+SSH或者VNC的方式,连接到单位的Linux工作站或者云端的计算集群,FPGA板卡也插在服务器里远程调用。这也是业界的常见工作方式。
还有一些朋友问和头发保养相关的问题,这个我就爱莫能助了,只能说,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
结语
以上就是对大家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回复,再次感谢大家的提问和留言,我也特别喜欢和大家这样的互动,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也欢迎给我私信或留言,我会定期以这样的形式回复大家。或者加入知识星球“老石谈芯-进阶版”,我会第一时间答复星球里的问题。

最后再次恭祝大家2021一切顺利,元气满满,也请一直关注老石谈芯,让我们在新的一年继续学习成长。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职单位无关。)
更多芯片技术解读和资料分享,并与老石一对一交流,欢迎加入知识星球:“老石谈芯-进阶版”,一个关乎技术与观点的互动社区。
往期精选
想去一线大厂做FPGA开发?这些是你该学的知识
分享是程序员的必备素质
入行10年后,我总结了这份FPGA学习路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