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第一篇推送,写下今年贺岁档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你好,李焕英》,喜剧演员贾玲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一共看了两部贺岁档影片,除了《李焕英》,还有《唐人街探案3》,不得不说,《李焕英》能有如此刷爆朋友圈的口碑,《唐探3》起到了不小的“反面烘托”作用。
看过样板戏的朋友们都懂,正面典型会在反面典型的烘托下,显得尤为高大。
看“李焕英”,笑和哭都是意料中事儿,毕竟,我也是个情感与情绪都很丰富的观众。情绪掀起的小浪花慢慢平复、冷静后,理性归位,我会说:这是一部优点很明显、bug也很明显的电影。
我很赞同近60万豆瓣网友给出的综合评分:8.1分。
先说优点。
作为一部喜剧片,它无疑是很优秀的。笑点和包袱的设计,都很到位;最关键是,有智商含量,整体不低级也不低俗。
在喜剧效果设计上,它在《唐探3》的烘托下,显得品相尤其好。
原谅我歪个楼,顺便说几句《唐探》系列。
看到不少评论说《唐3》没撑住期待,口碑崩了,尤其喜剧部分显得低级。我同意后两句,但有点不解的是,难道这不是从《唐1》就一路延续的浮夸三俗喜剧风吗?
“唐探”的口碑崩塌,真是从3才开始的?
我这两天补课,陆续看完了唐1、唐2、唐3。个人觉得,唐1的确品质最高,如果能把前面拉拉杂杂的40分钟压缩在15分钟内,更好。因为,我个人觉得它真正好看起来,是从刘昊然最强大脑发力开始的,而不是靠王宝强等人一路的体力耍宝。
我对王宝强本人毫无意见,但我的确欣赏不了他在“唐探”系列中的喜剧表演风格。
因为,我受不了一个演员通过极力地丑化与粗鄙化自己来逗笑——这和自嘲不是一回事儿——王宝强在“唐探”系列中的搞笑方式,会让我很同情他,而不是被逗乐。
我也不欣赏一部喜剧片,主要是通过夸张丑化角色的造型与言行、以一种缺乏智商含量和粗鄙化的方式,来实现“搞笑”效果。
我也非常怀疑,通过嘲笑他人的丑陋和粗鄙来获得快感的观众,真像导演与制片人们想象得那么多吗?而这样的审美趣味,又是否值得被如此放大与鼓励?
所以,我对唐探1的好评,都是打给侦破悬疑部分的。
可惜,到了“唐探2”,喜剧部分依然不能加分,而侦破悬疑部分却在丢分,豆瓣6.6分可以如实反映其水准。所以,唐探系列不是从3才崩的。
只不过,我们没想到的是,唐3居然更差。
悬疑部分,虽不至于一无是处,却不再亮眼;最关键的,“段子”更低俗了。在私下牌桌饭桌上讲讲的荤段子,如今被公然拿到荧幕上对着全国观众不分男女老幼地讲,当真合宜吗?这当然是主创的表达自由,但观众也有自由不买账。
所以我其实不太能理解,唐探以往的“品牌效应”和如此高的“观众期待”,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回到《李焕英》,有了《唐探3》这样的渣对手反衬,《李焕英》的喜剧部分,简直太有含量、太优秀。
还没看的朋友,直接推荐电影院走一个。因为这样的喜剧,无法通过语言再现。我可以保证,比今年春晚的小品好看太多。
下面说说电影的不足,Bug我放到最后讲。
很多观众都用“很好哭”来形容这部电影,对于那些想要获得强烈情绪刺激和抒泻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优点,但是,“很好哭”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部电影里,极其充沛的情感,或者更准确地说,充分的情绪调动,它可以成全观众情绪的爆发与肆意流淌,但电影也就通常与深刻无关了。
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写文章,当你选择了走煽情和挑动情感这条路时,你动用的所有“技术手段”和“技巧”,都是为煽动情感和情绪而设置。而要充分唤起情绪,势必就得压制理性思考。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不可能理智与情感在同一个时刻达到峰值,它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作品推动思考,要求复杂性;推动情感,却要求简单性。也所以,凑效的情绪触发机制,往往都非常简单直接粗暴。情绪的阀门,总是比思考的阀门更容易打开。
虽然我丝毫不怀疑贾玲对母亲的真挚怀念,但《李焕英》想煽情的目的和“催情”技巧的使用,都确实太明显了,而且下料很猛。
当然,这也恰恰说明,贾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技能很过硬的喜剧创作人。
打个比方,拍电影就像开餐馆,生意好不好,主要看两点:
1,你是否了解顾客?换句话,你知道顾客到你这来,到底是来吃哪口的。这是老板的活儿。
2,你的掌勺大厨是否有好手艺?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这位大厨得既了解各种食材、调料的性能和功效,还能创意组合,调配出优秀的菜品。是技术、是手艺没错,但做到极致,就不止是技术和手艺。
无疑,贾玲既是个好老板,也是个好大厨。
如果把导演比作大厨,把电影类型比作菜系,贾玲就像是个手艺过硬,厨艺精湛的川菜大厨。对于爱爽辣口的食客而言,她做的菜足够麻、辣、鲜,菜式上也还有创新。
不过,她虽然是个好大厨,却还不是master级的。
在喜剧创作上,贾玲有好技术、也有好天赋。她非常懂得,如何精准触发人的情绪悲喜,但也正因为技巧太熟稔,使用起来就容易收不住,哪怕是,有真情打底。
失控的技术使用,多少也与主观选择有关。如果一个厨子太想让食客爽到,自然就会在配料使用上“轻重有别”。
结果,一个本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家庭伦理片,滑向了情感的过于泛滥。
对于只求爽的食客,极致爽的效果当然是好,但对于不止求当下爽快,还想有点后劲儿,咂摸出更丰富层次的食客而言,这就是不足。
其实,拍电影、写文章,节制才可能抵达最高级的审美。麻辣鲜料下手太狠,食客爽是爽到了,吃得眼泪鼻涕一大把,但舌头也基本品不出其它更丰富的味道了。
拍喜剧,逗笑是基本功,但最高级的喜剧其实往往是悲剧。很多人会误以为悲剧就是让观众掉眼泪,其实这是两件事儿。让观众掉很多眼泪的戏,更准确地说法叫苦情戏。
喜剧里当然有做得非常高级和意涵极丰富的,真正让观众深沉地悲喜交集,比如卓别林。那是真大师级chef。
虽然我很喜欢贾玲,也认为《李焕英》配得起豆瓣8.1的高分,更希望这片子票房还能再好,但我还是得诚实说说它的bug。
友情提醒,这部分内容有剧透,介意的同学可以关页退出:)
《李焕英》有几处很明显的逻辑断裂:
1,最明显的一个bug是,分明是母女俩一起被大卡车撞飞,纵然贾小玲要比母亲年轻很多、皮实很多,但不至于镜头一转,竟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唯母亲一人被撞伤到弥留之际。这不科学。
2,虽然片头是从贾小玲的单方视角讲述自己眼中的母亲,虽然人的记忆多少都有偏差,但母亲平时是否开朗、爱笑,是否爱攀比,是否介意女儿能给自己“长脸”,作为女儿的整体感受度,其实并不会有太大偏差。
但在这部电影里,贾小玲对母亲的回忆基调却是完全分裂的。
片头是,她从来不能让母亲高兴过哪怕一回,母亲会直接埋怨她“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长回脸啊”;但在结尾“很好哭”的回忆中,母亲形象却完全变样,母亲十分爱笑,而且从来不介意她犯的任何错、丢的任何脸,但求女儿健康快乐。
这样的分裂,恐怕并不能用“这都是贾小玲的单方视角”来圆。
毕竟,在开头的非回忆戏份里,我们的确看到李焕英有很强的攀比心,哪怕那是被王琴所激发的。她也的确希望自己的女儿更有出息,能挣更多钱。一个有攀比心的母亲,才会说出“长脸”这样的话,才会因为女儿的成绩不好而一直“不高兴”,这之间的逻辑是通的。
一个有很强攀比心的母亲,不太可能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淡泊,只期望自己女儿健康快乐的母亲。前者是一个被世俗标准所裹挟的母亲;后者却是全然有独立主张的母亲。
所以,“我的女儿只要能健康快乐就好”,可以出现在穿越戏的部分,但不该出现在贾小玲回忆的部分。
出现在穿越戏部分,它可以解释为这是一个回到过去的母亲,对自己过往言行的反思与自新,这不止从逻辑上说得通,也更真实、更有戏,它是母女之间完成的一次真诚对话与和解;
可一旦同时出现在回忆的部分,这意味着,李焕英其实一直都是这样的,只不过贾小玲过去并不真正了解母亲或所谓“母亲对自己的爱”——如前分析,这也就造成了角色形象的前后断裂,片头和片尾呈现的分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母亲,而后一种,在现实中其实极为稀缺。举目四眺,大千世界里真正能做到超然于世俗标准的人,就你我所亲历亲见,又能有几人?
3,第三处逻辑断裂,和第二处有相关性。
影片试图从李焕英和贾小玲这对母女的故事,传递这样的价值观和教育观:人并不必追求世俗成功,尤其是总攀比着要比别人(包括别人家的孩子)更成功,平凡一点没什么,健康快乐最重要。
但我们看见了,无论是戏里开着敞篷跑车的贾小玲,还是戏外已经出名的喜剧演员贾玲,其实都“有出息”了,成功了,也所谓给母亲长脸了。
最终,影片一边说着平凡人健康快乐就好,一边还是滑向了小人物逆风翻盘的成功者叙事。
但这种银幕上的逻辑分裂,互文的其实是银幕下的分裂。
因为现实就是,感动是片刻的,所谓顿悟也注定片刻,具有瞬间性,难以持久。大部分人,依然会在左右摇摆、来回纠结中曲折前行,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渴望,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比如我虽然和贾玲没有半毛钱关系,都会希望她更成功,希望《李焕英》的票房更好。因为,她代表了万千普通人的向往,即便出身平凡,长相所谓不出众,但依然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有出息”,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这,难道有错吗?
所以,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矛盾现实。

一边生产着/喝着纾解欲望的鸡汤,一边制造着/读着成功学的励志书籍。而读者,很可能也是同一批人。甚至包括你我。
想起李宗盛在《凡人歌》里所唱: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也所以,影片这最后一处的逻辑断裂,其实倒也不能苛责贾玲。它来自于时代的断裂,现实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还有人的复杂根性与欲望。其实,如果《李焕英》可以呈现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就会再往前走一步。但这复杂性被牺牲掉了。
关于这部电影,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我依然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片的,如果你还没看过。现代人都过得不容易,能如此大笑大哭一番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哭哭有利于健康。
谢谢阅读。祝大家牛年大吉!
非非马
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攻读电影研究硕士,后为著名文化国企英国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现事写作和中英文化交流。
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7。
  • 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非非马F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