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
近年来,美国亚裔教育联盟联合多个亚裔团体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投诉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学生,以各种手段来限制亚裔学生的名额。2018年又以相同的理由发起了向耶鲁、布朗和达特茅斯三所名校联合申诉。周四,美国司法部经过两年的调查得出结论:耶鲁每年拒绝了很多本来符合条件,但却因为申请者种族而被拒绝的申请人,特别是亚裔和白人申请人。
调查结论
司法部发布的公告称:
司法部今天通知耶鲁大学其调查结果,即耶鲁大学在本科招生过程中非法歧视亚裔和白人申请人,该行为违反1964年《民权法案》第六章之规定。该调查系回应亚裔团体指控耶鲁大学违法行为所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的结果。
民权司助理检察长埃里克·德雷班德(Eric Dreiband)表示,“种族歧视从来没有正确的表现形式。非法区分美国人民的种族和族裔群体将助长偏见,怨恨和割裂。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以尊重和体面的方式看待所有人,而不应非法根据其肤色予以歧视。1890年,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解释说,“政府的职责在于全面地为所有人遮风挡雨,看到美国公民人人平等,并确保其公民和个人权利得到平等的保护。”司法部对此深表赞同并将继续为所有美国人的公民权利而奋斗。” 
由于获取数百万美元来自纳税人的资金,耶鲁大学明确同意遵守1964年《民权法》第六章之规定,《民权法》系禁止任何接受联邦资金资助的项目或活动根据种族、肤色或出身进行歧视的一部基础性公民权利法律。
司法部发现,耶鲁大学在本科招生过程中存在基于种族和国籍出身的歧视,而种族更是成为每年数以百计招生决定的核心因素。对绝大多数申请人而言,亚裔和白人的录取概率仅为学术资历相当之非裔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耶鲁大学每年均会根据种族将数十名本应被录取的亚裔和白人申请人拒之门外。 
虽然最高法院裁定,接受联邦资助的院校可以在某些限制条件下将申请人的种族作为众多评估因素之一,不过司法部发现耶鲁大学在使用种族因素时绝非有所限制。耶鲁大学在其招生过程之中的多个环节均使用种族因素,导致种族因素对申请人录取的影响程度成倍增加,而且耶鲁大学还平衡其新生年级的种族配额。
司法部要求耶鲁大学同意在即将到来的2020-2021年本科招生周期中,不再使用种族或出身国籍因素。此外,如果耶鲁大学确实打算于未来招生周期中考虑种族或出身国籍因素,则必须先行向司法部提交一份严格依法制定的计划,包括明确其种族歧视政策的终结日期。
美国司法部公告截图
司法部表示调查发现耶鲁的多样性目标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而且该校在其本科招生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界定、限制、和定义其使用种族因素。
司法部还指出,耶鲁大学必须在两周内回复是否同意司法部的要求,否则司法部将对耶鲁提起诉讼。
耶鲁回应
耶鲁发言人凯伦·皮尔特(Karen Peart)在一份声明中称该校完全否认司法部的结论,表示学校迄今为止非常配合调查并已经向司法部提供大量信息和数据,不过还是无法在8月13日发布调查结论前提供司法部所要求的全部信息。耶鲁发言人表示“对司法部在允许耶鲁提供其要求的所有信息前就做出决定深感失望。”
她补充道,“如果全面接受并公正权衡这些信息,司法部得出结论将会是耶鲁的招生实践绝对符合最高法院数十年以来的判例。”

她说,“在耶鲁,我们全方位考察学生整体表现。如何在成千上万名高素质的申请人之中综合评定哪些人能够获得录取,我们会考虑各方面多种因素,包括学术成就、兴趣爱好、领导经验、个人背景、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高中和社区资源、以及他们可能对耶鲁社区和世界所做的贡献等。“
皮尔特女士表示耶鲁不准备调整其筛选流程,“我们为耶鲁的招生实践深感自豪,我们不会根据这种毫无依据的草率指控更改招生流程。”
去年春天,在超过35,000名申请人中,耶鲁大学仅录取了2,304名新生。联邦数据显示,耶鲁本科生的20%为亚裔、14%为西裔或拉美裔、8%非裔、7%多种族。40%耶鲁新生为白人,另外10%来自海外。

在致耶鲁社区的一封信中,苏必德(Peter Salovey)校长写道,“耶鲁的招生实践有助于我们实现学校使命,即在当下和为了子孙后代而改善世界。在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时刻,当如此众多的关注恰如其分地集中于种族问题,耶鲁大学无法放弃其教育一个以多样化为标志的优秀学生群体的承诺。
面对司法部的压力,耶鲁显然不会轻易就范!
种族因素
顶尖高校招生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纷争之中的引爆点,牵动着无数家长、学生、教育者还有社会活动者的神经,即使最高法院在不久前(2016年)做出的判例还支持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有限度考虑种族因素,从而实现校园多样化带来的教育收益。
教育平权政策的精神主要为了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为缺乏社会资源的劣势族群提供教育机会; 二是让所有学生在校园更广泛地接触不同人群和观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潜在的社会经济指标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关联性更高,不过种族背景却变成多样化的关键因素。
2016年,最高法院七位大法官以4:3的微弱多数通过“费雪vs德州大学” 案的裁定,如果所有其他扶持策略均无法生效,那么寻求多元化学生构成的大学,可以在招生时考虑种族因素。即便如此,高校只能使用种族作为招生决定的其中一项考虑因素。换句话说,美国大学可以合法地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全面考虑到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地理位置、主修专业、生活经历、以及种族背景等等因素。
“费雪vs德州大学” 案的主角费雪(左)
正是这种“综合评估”的方式,给予美国大学机动余地,因此
很难证明一个选拔性高校的招生政策,是否歧申请学生之中的某个种族群体。
美国平权运动是1960年代伴随非洲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兴起的社会运动,主张在大学招生、企业用工和政府招标等情况下照顾包括少数族裔、女性或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障他们不会在教育及工作方面受到歧视及不公平对待。平权政策允许教育、就业、工程承包和医疗方案考虑少数群体的劣势而给予优待,其中以入学的种族因素考虑最富争议,也引发了“逆向歧视”的指控。
很多亚裔家庭认为自己是“逆向歧视”的头号受害者。他们最喜欢引用的数据是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满分为1600分SAT标考中,亚裔学生必须比白人学生高出140分,比拉丁裔学生高出270分,比非洲裔学生高出450分,才能在入学申请过程获得与后者平起平坐的资格。
哈佛内部分析
但是普林斯顿研究院在2005年发布的另一个研究发现,没有种族平权措施,精英大学的非洲裔学生的录取率很可能会下降近三分之二,从33.7%下降到12.2%,拉丁裔学生的录取率可能会下降 一半,从26.8%下降到12.9%。
这个报告的作者也强调,废除种族平权后造成的录取率降低,会转化成劣势群体学生申请率和入学率的降低,将会对精英高校学生的种族分布结构造成更尖锐的长期影响。
支持和反对种族平权的人士,还经常引用另一个研究的数据,显示消除种族意识的招生政策将会使亚裔学生的入学人数急剧增加。支持平权的人认为这证明了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需要“保护”,而反对平权的人认为这证明了亚裔学生的入学机会目前在平权措施阴影下受到压抑。
这个案例是加州理工学院,自从该校纯粹采用学术成就作为入学审核标准后,亚裔学生的入学率从1992年的25%上升到2013年的43%。亚裔美国人只占加州人口的15%,却占了加州大学的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学校废除平权之后,亚裔学生在美国大学生的比例将远远超过他们在人口的比例。
今年来哈佛学生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
平权还是歧视?
所以对亚裔而言,平权之争的关键问题在于:亚裔是平权政策的受惠者,还是受害者?美国亚裔对此主要有两种看法:
头一种观点认为平权政策限制了亚裔学生的数量,跟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学生比较起来,亚洲学生在入学标准考试必须要高出30%至50%才有同样的入学机会。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权政策曾经提高亚裔的大学入学率,让早期的亚裔人口有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有人会说,‘即使在早期的移民潮中,亚裔的学习成绩本来就好。’实际上,根据美国亚裔奖学金基金会在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50%的亚裔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这显示了亚裔是‘模范少数族群’的刻板印象并不真切。这个报告显示了亚裔也是平权政策的受惠者。”
亚裔内部利害冲突不但反映了代际的区别,也因为这个群体中的多样性。在亚太裔的群体里,声音很多,但不协调,反映了这个群体的大量原籍国(49个起源国)、语言文化、及教育、经济背景的差异。
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美国有1732.1万名亚裔 (包括有亚洲血统的多种族美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6%,其中华人居冠(367万人),其次是菲律宾人(341万人)、印度人(318万人)、越南人(173万人)、韩国人(170万人)和日本人(130万人)。根据人口普查局的统计,亚洲裔美国人的总人口从2000年到2010年增长了46%,是美国增长最多的主要种族群体。
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华人(不包括台湾)有476万,占全美人口1.2%。因此在传统的政治运作中,自然必须靠着与亚裔抱团才能形成势力。中国新移民的热潮,正好赶上美国亚裔企图摆脱传统不吭声的“模范少数”的刻板印象,但是随着这些社区团体整合资源,他们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尖锐。亚裔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有不同的成绩,在选拔性入学申请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力。
向司法部投诉耶鲁的亚裔教育联盟认为,亚裔是大学入学中受到基于种族的平权行动影响最大的种族群体,因为它不公平,造成种族紧张局势。这种平权政策对家境好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有利,却牺牲了贫穷或劣势经济条件下的亚裔或白人。亚裔美国人一般支持种族中立的平权政策作为在大学入学的辅助参考,以帮助实现多元校园,但是必须是以客观评价申请人的社会经济情况为依据,其执行不会显着损害美国的‘量才录用’,和有效改善弱势社区的教育成果。”
但是,亚美教育联盟所声称的“亚裔美国人”立场真的代表大部分亚太裔的看法吗?事实上美国亚裔群体里也有另一个声浪支持种族平权主义,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曾经或现在可以受惠种族平权的群体,另一类是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社区运动人士和高校教育者。
在2016年“费雪vs德州大学” 案庭审期间,美国亚裔推进正义联盟、美国亚裔法律辩护与教育基金会、和美国亚太律师协会,以“法庭之友”的身份分别提交了三份法庭简报,敦促最高法院支持德州大学的平权政策。
这些简报代表了160多个亚太组织对于高等教育平权政策的立场,涵盖亚太裔社区背景的巨大差异,包括阿拉伯、菲律宾、日本、中国、韩国、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民组织。此外,简报还代表了53名高校教授和官员对平权的支持。
美国亚裔推进正义联盟的司法诉讼主任当时说:“为了服务于社区最脆弱的成员,我们组织的范围包括从大型的泛亚全国性组织和专业协会,也有学生和基层组织。明确显示亚太裔绝大多数支持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不会被利用来作为剥夺其他种族群体权利的幌子。”
这些亚裔组织提交的法庭简报指出,在不考虑种族因素的情况下,美国大学无法对申请人进行全面评估。历经一个世纪的歧视和排斥之后,种族意识的平权方案打开了亚太裔学生的高等教育大门,并继续使许多面临重大教育障碍的亚太裔学生受益匪浅。
对于支持种族平权的亚太组织而言,团结这个族群必须正视美国亚太裔群体中的教育程度差距很大。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苗族(在中国称苗族,越南称为赫蒙族,多数因战争原因来美避难——编注)、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裔美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在美国亚太裔中最低,与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人相似。只有61%的苗族后裔拥有高中文凭,只有12%的老挝后裔毕业于大学。

此外,在种族平权方面,亚裔还存在代际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在备受瞩目的哈佛歧视亚裔案中,很多年纪稍大的亚裔认为哈佛以族裔做为申请标准,刻意贬低亚裔的个性特质,从根本上否定亚裔美德以及追求美国梦、向上攀升的努力。
支持平权和多元化招生的亚裔学生
相反,年轻亚裔已经朝向美国精英的道路上迈进。他们对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深有感触,
坚决维护多元化、崇尚包容性、并支持精英名校维持多元化的招生政策
。他们不愿被不公平地当作废除“平权措施”的棋子。

关键问题
几乎所有赞成和反对种族平权的声音,都同意大学校园多元化本身是件好事,而美国最高法院早就认定学生多样性在教育中不容否认的价值,但是对于多样性的定义,以及大学如何追求这种多样性却是富有争议。
研究显示,美国各名校对亚裔学生的名额限制确实存在。无论是美国的主要媒体还是华人社区都有这样的共识,即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的针对犹太裔学生歧视性的名额限制,今天在亚裔身上重现了。
一所大学成为名校可以有很多的原因,但在名校中有两项特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一项是名校都有着雄厚的资金。其保证了名校可以招徕最优秀的学者来校任教,保证了名校在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中领先的地位,同时也保证了名校有条件招收最优秀的学生,即使他们无法缴纳昂贵的学费。
另一项就是名校的毕业生中不断地涌现出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杰出人士
这些人士在社会中给名校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使人们意识到名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超群的实力。这使得名校成为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才和学生所向往的圣地。因此,有了上述这两项特质,名校就可以“可持续性地”享受着名校的地位。
首先,名校需要有雄厚的资金,那么这些资金的来源自然是名校极为重视和关注的。
以哈佛为例,该校赠资金(Endowment Funds)每一年的投资回报达到学费收入(2015年约2.5亿美元)的5-10倍,有时甚至高达20倍。相比之下,学费的收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目前,哈佛拥有捐赠基金超过30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如果投资回报达到5%,那么哈佛就有15亿美元的资金可用,远远超出了每年的学费收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哈佛决定减免当年所有新生的学费,或是增加新生学费的一倍所导致资金上的变化,完全不影响整个学校的运作。
既然捐赠基金在名校中具有如此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再进一步看一下捐赠基金的资金来源。根据《高等教育纪事报》公布的数据,在1967年至2015年间,常青藤大学加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所收到的5千万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over $10 billion)。
其中,白人捐款比例为63%,犹太裔为29%,而亚裔的比例则为6.8%。
如果剔除海外印度公司(Tata Group)及香港企业家的捐款(有些人甚至没在美国上过学),则美国亚裔只有雅虎的杨致远(Jerry yang)一人捐款($75 million)。这样在美亚裔真正的捐款比例则降到0.7%。
另外,捐款的总人次为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犹太裔占33%,在美的亚裔则只占近1.3%。由此可见,无论是捐款额还是捐款人数,亚裔对事关美国名校生存的捐赠基金的贡献可以是忽略不记的,这和亚裔学生占学生总数20%的比例是不相称的。
由于绝大多数的捐款都是校友对母校的捐赠,如果按现状发展下去,任何由于增加亚裔学生而导致白人和犹太裔学生比例的下降,都只能造成未来名校捐赠基金来源的萎缩,以至其名校的地位将因此而动摇。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再来看杰出校友为名校所带来的巨大声誉方面的贡献
我们常说,亚裔在学术领域贡献是比较突出的。如果查看一下美国科学院数理化三个学科的院士情况,亚裔院士所占的比例仅占5%。从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诺奖获奖者共有889人。其中,在美华裔只有7人获奖,占总人数的0.79%;而犹太裔共有114人获奖(其中包括爱因斯坦),是华人的16倍之多。
除了爱因斯坦,相比于学者,社会杰出人士对母校声誉的贡献则是更加深远和广泛的。
比如,哈佛和耶鲁都贡献出不少总统和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其他重要的政界人士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犹太裔政治家就有哈佛毕业的原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耶鲁毕业的曾竟选副总统的参议员利伯曼(Joe Lieberman)、哈佛毕业的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uck Schumer), 等等。
其他著名人士包括哈佛毕业的著名演员波特曼(Natalie Portman)、达蒙(Matt Damon), 耶鲁毕业的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佛朗科(James Franco)、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杰伦哈尔(Jake Gyllenhaal)。还有来自哈佛的微软的盖兹、Facebook的扎克伯格(Zuckerberg)、以及高盛证券总裁布兰梵恩(Lloyd Blankfein),及一大批活跃在华尔街的犹太裔投资家们。
总之,白人及犹太裔的校友在捐款回馈母校的同时,也为母校带来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和声誉
而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则缺少影响广泛的杰出人士。骆家辉,赵小兰,以及担任过能源部长的诺奖得主朱棣文虽都曾位居高位,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还无法和上述人士相提并论。而毕业于布朗大学的杨安泽亮相总统初选舞台令人鼓舞,不过遗憾的是没有走得更远。
文体界有广泛知名度的就是曾掀起“林旋风”的林书豪。林书豪让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NBA球员,而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真正渴望的校友。即使如此,总体来看华裔校友对各名校在声誉上的贡献和白人及犹太裔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
按照以上分析,任何压缩白人和犹太裔学生在校比例的后果就是造成未来捐赠基金来源的萎缩及校友在社会上声誉的下降,这都是对其“核心利益”的侵犯。
结语
当亚裔团体指控哈佛歧视亚裔学生,控制亚裔名额,我们强调的是教育上的公平性,强调的是亚裔必须比白人在SAT上要高出140分的不合理性,强调的是亚裔人权应该受到保护,我们想到是要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与此同时,校方也要尽其所能地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因为在亚裔学生身上名校的录取和产出实在是不成比例。所以亚裔团体的抗争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亚裔群体必须涌现出很多杰出人士,从资金和声誉上回馈母校,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歧视,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参考资料:
https://www.justice.gov/opa/pr/justice-department-finds-yale-illegally-discriminates-against-asians-and-whites-undergraduate
https://www.wsj.com/articles/justice-department-finds-yale-discriminated-based-on-race-in-undergraduate-admissions-11597351675
https://edition.cnn.com/2020/08/13/politics/justice-department-yale-discrimination/index.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justice-department-accuses-yale-of-illegal-bias-against-white-asian-american-applicants-in-admissions/2020/08/13/d99a7376-dda5-11ea-8051-d5f887d73381_story.html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016?full=y
相关阅读:

作者:海哥。文经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