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会老去,今天来聊聊养老这件事。
起因是,在 @蓝字计划 那看到了一个真实故事。
事情发生在去年年初,昆明西南方向,有一座即将拆迁的破败老楼。
70多岁的张爱华就住在这栋老楼里,和堆积如山的上百个外卖饭盒一起生活。
新冠肺炎肆虐,无法出门。她听力几乎丧失,又摔伤了股骨,一跤跌成了失能老人。
一开始,小儿子每隔两天就会过来。给她洗澡,顺带着做好两天吃的饭菜,放在冰箱里。
后来疫情没法出门,小儿子去的次数减少,每次做好饭菜就堆在冰箱里,交代张爱华省着点吃,多匀几顿。
渐渐,小儿子不去了。
一个星期后,饭菜吃光了,小儿子还没来。
张爱华饿得不行,就用开水把老茶叶泡开,嚼着果腹,吃到犯恶心。
也就是那时候,张爱华收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外卖。

是小儿子给她点的。第一次吃到外卖,饿了几天的她特别满足。
图片来源网络
外卖成了张爱华的救命稻草,只是这根稻草,也开始逐渐下沉。
两个儿子轮周给老母亲点外卖。
一开始是每天两份,两个月后变成一次送三四天的份量,因为儿子们发现这样可以节省配送费
一面是不断闯进来的外卖盒,一面是已经坏掉的冰箱,气温回升时,张爱华的家里已经成了腐烂发臭的垃圾堆。
吃了一年这样的外卖后,张爱华几经崩溃。
她感冒发烧,想让小儿子过来,然而同在昆明的小儿子用外卖给她买布洛芬;她长褥疮,又是外卖送来了一只消炎药膏。
吃到了外卖的甜头,哪怕疫情已经缓解,两个儿子几乎没再踏进母亲的家门。
张爱华说:
“他们就是想我死,早点死了,这个房子拆迁他们就能拿到钱了。”
而在儿子们口中,“生活困难”“难以抽开身去照顾老人”“还有自己家要养”,是他们不去看望母亲的借口。
在更多经济窘迫的家庭里,外卖成了远程赡养最方便的手段:
照片来自网络,非实景图

积极的一面,是确认老人还活着。
消极的一面,无异于是让他们吃着外卖等死。
02
如果家境尚可,是不是就不会陷入这样的死局?
作家戈舟,六年前曾去采访了一对拿着高退休工资的知识分子,李老夫妇。
李老那年七十,老伴六十八。
两个人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都在北京定居,算得上是李老口中的“功德圆满”。
李老夫妇的老年生活,一开始过得还挺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安度晚年,二老经常出门旅游。
直到李老心脏病发。
得亏邻居帮忙叫来了救护车,捡回一命。然而,当晚被留在家里的老伴也急晕倒了,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一夜,又是邻居敲门发现无人应,才喊来了120。
两个人都进了医院,李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敲响了警钟。
图源网络
他们不是没想过和孩子生活。
儿子们各自在北京的房子都有一百五十平左右,除了一家三口,也足够老两口去住。可谁也没主动开口,他们光是照顾自己的小家就已经每天忙到脚不着地。
唯一说出的话,是劝父母去请保姆。
但支付了金钱,并不意味着能换来同等价值的服务。
加上殴打辱骂老年人的保姆新闻频发,在请过一次不合格的保姆,体验过“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门称霸王”的经历后,这个办法被李老夫妇彻底舍弃。
人之暮年,两位老人真切体会到了“相依为命”四个字的悲凉。
张爱华和李老夫妇的状况,绝不是个别家庭的困境。
如今这个时代,年轻人被996逼成了过劳过虑拼命挣扎的社畜,中年人踩着双亲的肩膀自己还扛着生活的重量,老辈燃尽了烛光也求不得安享晚年的梦想。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却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每个人都在被生活围剿,孝顺不再关乎个人的品格,而是早已成为一种奢侈品。
那当我们迎来老去的那一天,会是怎样的场景?

03
主持人梁继璋曾对儿子说: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
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以前觉得凉薄,现在读来实属明智。
与其到老了再去央求孩子养活自己,不如从一开始就坦然而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会孤独地老去。


在新潮养老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老年人都开创了不少新潮的养老方式。
你可以不和子女住一起,也不用去住养老院,而是和一群相识或相投的同龄人一起一边养老一边享受生活,不仅能过得丰富多彩,快乐自在,还能尽量不给子女们带来麻烦。
1
开房车旅游
在海外,夫妻俩一起开车露营车、大房车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最时尚的养老方式。

在国内,也有不少老人加入开房车旅游的队伍。
他们有的是租车,有的是把小面包车改装成“房车”。不管是哪种车,都阻挡不了他们旅游的快乐。
一边旅行一边露营,将以前想去的地方全部去个遍。
去看那个高大巍峨的雪山,去看那灵动秀美的湖泊,去体验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去看看曾经上山下乡的地方……
一路上,车就是家。
累了躺在柔软的床上看看电视,欣赏外面的碧海蓝天,饿了给自己做一顿简便可口的晚餐,还可以来一个淋浴冲去一整天的疲劳,颇有乐趣。
2

旅居养老
如果觉得开车旅游费用高,不安全?
那就试试旅居养老吧!
和老伴、好友们挑一座风景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停下来,不用赶时间,看看风景、尝尝美食,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还能结交到许多的好朋友!
当代空巢留守老人与日聚增,多年甚至十几年两个老人对影向坐,面面相觑。
如果许多老人结伴一起坐车、一块住宿、一同爬山、同桌吃饭,那一定是一翻笑语连连、其乐融融的景象。
3

抱团养老
孩子们在外地求学或者忙于工作,偌大的房子只剩下孤零零的两个老人寂寞相依,不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们,开启抱团同居生活吧。
早晨一起锻炼、吃饭;上午一起看书、聊天;中午一起吃饭、看电视;下午一起打麻将、喝茶;晚上一起吃饭,夜里各回各家睡觉……
老了,能跟有共同记忆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时间,不做任何事情,本身就很快乐,很有意义。
4
回归田园生活
退休后,避开拥挤,远离喧嚣,从城市搬到农村,呼吸新鲜的空气,种一块地、养一只狗、住一座屋,这里池塘清澈、花香满院……
这也是一种新潮的养老模式——回归田园生活。
我们可以房前种花,屋后种菜,可以养鸡鸭鹅猫狗,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
什么都是新鲜的,换一种生活方式,享受劳作的乐趣,老年生活也就变得多姿多彩了。
谁说老了就要在家好好呆着,逃离城市,回归田园,改装房子,那些年轻人热衷的玩意,我们也可以统统玩个遍。
5

返聘去工作
对于热爱工作的人而言,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虽然到了退休的岁数,但头脑依然清晰,双手灵活,返聘去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人老了,并不是没有价值,只要你愿意,仍然可以活跃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城市慢生活
如果不能去旅游,不能去乡下,在城市里过一种慢生活,也能有滋有味,精彩无限。

以前总是忙着工作,没有时间陪家人老伴。
如今刚好有时间,可以和老伴去公园散步,去菜市场挑菜,去商场逛街。变着花样给家人做一日三餐,研究营养食谱。
在家上上网,看看剧,在微信上和老同学、老朋友聊天侃大山,学习一些养生知识,自己的身体自己管理。
7

培养一种爱好
大部分朋友可能经济条件不是那么优越,还需要帮儿女照顾孙子。这也没关系,既然不能做一个有钱的老人,那就做一个有趣的老人吧!
研究表明:培养一种兴趣爱好,能促进大脑运转,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提升幸福感。
和老友相约喝茶下棋,看书作诗,修身养性;和闺蜜约着一起去学习舞蹈、瑜伽,既能锻炼身体,还能丰富生活。
人各有各的爱好,只要是自己喜欢,且无伤大雅,不如就好好去研究发展,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日子越过越有味,人也越活跃年轻。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帮老人增寿7.5年。所以朋友们,我们就要这样过,为自己好好活一把,活得更精彩,更有味!
人要活得快乐,长寿才有意义。

04
白岩松有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
他说,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这“准备”,第一个是钱,第二个是观念。
财务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观念豁达,是余生幸福与否的指向标。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有尊严且体面地度过余下的人生,一定建立在金钱之上。
老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阶段。
但优雅地老去,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
现实依旧骨感。在该拼搏的年纪别停下脚步,在该奋斗的时候别选择安逸。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也许没法活成最终期待的样子,但至少可以通过努力,去无限接近设下的目标。毕竟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就得付出对等的汗水。
人到中年,我们都被生活大卸八块。
好歹在被困境击倒的时候,你还有就地躺下看一眼星空的觉悟。
忍不住幻想自己的晚年。大概是在尽全力照顾好双亲后,剩点老本过一段云游四方的日子,然后和老伴一起,走进早就有朋友入住的养老院。
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无法带走,一切无形的牵挂自在人心。
不给孩子添堵,也不给自己招嫌。

大家都在看
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