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366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过蝈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谁杀死了那个年轻人?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很无辜
在今年的寒冬里,“蛋壳”和它的名字一样脆弱。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破了壳,却无家可归。
12月3日,广州蛋壳公寓一18楼租客跳楼。这个租客是个年轻人,刚毕业,还没有工作,据说9月刚签订了一年租金贷合同。由于房东也没有收到蛋壳给的房租,于是贴出公告要求租客在一个星期之内搬离房间。凌晨时分,该租客将房屋点燃后从18楼跳下。
第二天,微众银行发布公告:蛋壳租金贷客户退租后,与微众银行签署协议,将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客户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客户在微众银行的贷款,然后微众银行结清该笔贷款。
相信房东,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他没有收到租金,没有租金,他就还不了房贷。在还贷面前,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同情心、同理心。因为就算他等得起,还贷的银行也等不起。
相信当初教唆年轻人使用租金贷的中介,也是“好心”。考虑到这个租客,年纪轻轻,还没工作,用贷款还租可以减轻压力。只是这个中介,早已不是房屋中介,而是金融中介。房屋中介只是抽取佣金,金融中介要的是——利用你的“用”,扩张他的信贷。
相信那些做长租公寓的人的初心,也是为了让“房地产创新”有一个伟大的开始,虽然早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爆雷之声不断。2018年的鼎寓、2019年的乐伽,无一不是“高收低租”的“创新模式”。
他们看不起房租那点微薄的小钱。借助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名义,大做信贷扩张的文章。而鼎寓在爆雷前也一度是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的明星企业,不仅拿了A轮投资,还和杭州某四大银行深度合作。
相信贷款给租客的微众银行,也是为了响应时代流行的“金融创新”。虽然租金贷早在2018年就被勒令监管整治,要求租金贷占比不得超过30%。但在2017年至2019年前9个月,蛋壳公寓使用租金贷的租客占比分别高达91.3%、75.8%、67.9%。远远超出监管的比例。
每一片雪花,都是“无辜”的。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而死?在创新的名义下,我们的社会上有一种“无形的暗器”——杠杆。
杠杆,正在肆意地破坏我们的正常生活。

死于“杠杆”
巴菲特曾说:“令聪明人破产的三个方法是:酒(liquor)、女人(lady)和杠杆(leverage)。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杠杆深恶痛绝。杠杆是一项放大器。在财富上升的时候,可以放大财富。在下跌时,也会加速缩水。
并且,杠杆在下跌期比上升时放得更大。
当年有多兴盛,现在就有多衰败。长租公寓的一地鸡毛和杠杆滥用有极大的关联。
长租公寓里用到的杠杆有两种:一种是租客和中介使用的租金贷;另一种可能是房东使用的各类买房杠杆。
先说说租金贷的杠杆。
租户和蛋壳签订的租金贷是一项小额消费贷款,中介平台利用租赁合同申请贷款。这些年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号召下,消费贷的审批十分宽松,银行也乐意放贷。
但这个贷款实际上是给中介机构的。平台利用租客的个人信用,给自己提供扩张资金。资金被中介占用,风险由租户承担。这算什么金融创新呢?
但表面上看,“租金贷”对大家都有好处:
  • 对租客而言,工作尚不稳定,利用贷款正好可以缓解经济压力;
  • 对房东而言,有平台托管,省时省力,按合同收钱,反正他不管到底是租户的钱,还是银行的钱,哪里来的钱都一样;
  • 对平台而言,赚房租差价太慢、太小、太微利、太辛苦,大城市这些年人口流入迅猛,房租上涨预期大。让这些互联网公司利用信贷扩张,利用金融赚预期的钱。
再说说买房的杠杆。
每一位遇到蛋壳、乐伽这种长租公寓的房东,也是倒霉的。房东没有给租户更多的宽限和余地,很可能因为他自己身上也正背负着高杠杆。这种情况,尤其集中在一些刚买房的炒房客手上。
这些年热点城市楼盘限价,一二手倒挂严重。炒房客闻风而动。有一些炒房者房子短期卖不掉,索性出租,短线变长线。而每一个炒房者身上,也可能正背着房贷以外的高杠杆。
有苏州的炒房客,通过垫资公司利用728万元全款购买深圳前海某小区的小户型。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被垫资公司起诉,刚入手的房产被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查封。在阿里拍卖上被人以660万元底价拍走。
炒房客“打新”除了避开限购、限贷外,还会利用“老房产抵押——中介垫资——付全款——借壳办理经营贷——还垫资——拿到房本还贷款——再拿新房本抵押”等,全套流程运作。完全是用贷套贷,以贷养贷的杠杆游戏!
一旦房子短期卖不出,租金就是这类炒房客资金链的重要收入来源。爆雷时遇到这样的房东,定是不会让步的。
如果说房地产本身就自带杠杆,那么各种信用贷则把杠杆运用到极致。像蛋壳、鼎寓、乐伽这样的公司,实则是互联网公司,他们已经悖离了传统房屋中介服务的本质。
互联网公司擅长烧钱“培育市场”,把一个个市场培育起来,把竞争对手熬死,再开始走向盈利。虽然一旦走向盈利,市值就是巨大的。比如京东、拼多多,都是连年亏损,最终成为巨头的经典案例。
但头部的成功,往往是“幸存者偏差”。大量的中腰部互联网企业在持续的烧钱中死去。不是头部,就难以存活。这就是互联网经济弱肉强食的生态。
但互联网的逻辑并不适用于本身就是微利的房屋租赁行业。因为房屋租赁,赚的是辛苦钱,期间中介提供的是“带看”和“促成”的服务。
如果用长租的模式,又是“高收低租”,又是重新装修,又是增值服务,按我们的国情房租的涨幅根本覆盖不了运营成本。其盈利模式本身就很可疑,最终只能靠一笔笔租金贷,拆东墙补西墙,玩起数字游戏。
而被这些互联网平台玩死的,又何止是租客、房东?还有很多本来在街角巷尾苦苦经营的传统中介、夫妻老婆店。他们在这种所谓的“创新”面前,生存空间也日渐促狭,难以为继。

杠杆的幽灵
房子本该是我们的避风港,最终却成为不堪一击的蛋壳。中年人的杠杆涌向房地产——各种名义的小额贷、消费贷正蜂拥进房地产,各种代持、打新层出不穷。
杭州甚至还有某小区,因某套二手房被高卖,业主在小区里拉起横幅——“热烈庆祝晓X府每平方房价破5万元!
中年人对财富的幻觉与妄想完全堆砌在房价之上。难怪高层在短短4个月期间,两次提及房地产“灰犀牛”。
这个犀牛正是杠杆的犀牛。
而年轻人的杠杆则涌向各类花式消费。虎嗅上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届年轻人,正在被债务掏空》,文中写道,刚刚过去的购物季,一个名叫“负债者联盟”的豆瓣小组冲上了热搜。很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负债的经历,这些帖子往往会以这样的标题开始,“负债20万马上还不上了”“19岁欠了两万多,迷茫不知道怎么还了”,以及“26的年纪,表面光鲜亮丽,实则负债60多万”。
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甚至成为了对后浪的鼓励。但越来越多的90后普遍都是负资产。每个月最有钱的时候就是发工资那一刻,下一秒就会被各种信贷扣光还款,回归赤贫。
一边是一贫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边却又是疯狂的信贷,在双十一、双十二各大直播平台里疯狂剁手。
我们传统的提倡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在膨胀的信贷面前,日渐凋零。
吴晓波频道有文章指出,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越做越大,狭义消费贷款(不算房贷)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水涨船高,而且会越来越高(2019年中国是36%,美国是67%)。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贷会被严控,消费贷却前景广阔。
面对空前宽松的信贷,真的是好事吗?美国在信贷泡沫上堆砌起来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多大的经济危机、浪费了多少地球资源,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Adair Turner于2008年出任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他曾协助处置2008年金融危机,于2015年出版《债务与魔鬼》,书中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危机后中国债务/欧盟小国危机均有描述。
书中写道,大多数的银行信贷创造并非经济增长所需,金融自由化造成了金融膨胀化,助推了房地产过度繁荣与金融空转,加剧了财富不平等分配,导致了过量债务及其必然的债务危机和经济萧条。
全球化助推了债务和经济危机的传染速度,债务只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却无法消除。如果不约束私人部门的信贷创造,债务危机也无可避免。
“无辜的雪花”
现代社会,杠杆的幽灵已经无处不在。更可怕的是,它不仅聚集了风险,还在悄无声息地构筑起一个循环系统,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消费——还贷——赚钱——再消费”,形成封闭的循环。人们在这个循环里,自我压榨,自我剥削,被消费绑架,还心甘情愿。
人们冲动消费,理性赚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算。但在这种计算背后,不自知的可能沦为堆积风险的助推分子。
人们常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错了,雪花不是无辜的。因为雪花根本没有看见这个系统,雪花只看到,房价的飞涨、低下的利率,还有直播间里各种五光十色的诱惑,新闻媒体里对各种成功学的吹捧和鼓励。
  • 如果银行对每一笔贷款都谨慎审视
  • 如果投资机构对每一笔投资人的钱都认真负责
  • 如果房产中介是真心在做服务老老实实赚佣金
  • 如果媒体多报道的是弱势群体而不是娱乐至死或者成功学
  • 如果我们没有借小额贷避开政策跟风炒房子 
  • 如果我们没有明知质量差还在买房,反正自己不住只等后面的人接盘
……

或许这样,我们会变得善良柔软一点。在危机爆发时,会多一点同情同理心,共同分担互助。因为让我们变强大的,从来都是来自对世界的爱和善意,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