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318 篇文章
题图:
来自《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

昨天,好几个朋友给我截图并@我,才知道原来是《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了。在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而这两个名字2019年也曾位列三甲。
很多朋友说一诺你一不留神你引领了新时代女孩芳名之潮流啊;你父母真是有远见,四十多年过去了,名字在今天竟然成了爆款……
那就踩一回热点,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讲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我是1977年出生,12岁那年我父母离婚。到了我16岁,我妈再婚。那时候我准备上高中了,商量好跟我妈姓李,既然要改,就打算把名字一起改了。
我妈说,想改啥你随便。于是初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经常躺在床上想名字。
后来就想到了“一诺”。因为有“一诺千金”这个词,千金就是女儿的意思嘛,很适合女孩子,并且又是遵守诺言的意思,“李一诺”平仄声叫起来也比较顺口……总之,这个名字就是怎么想怎么好。于是就跟我妈说,我决定以后改名李一诺,我妈也说行。所以,高中以后的朋友,就都知道我叫李一诺。
那是1993年,这似乎是个有点怪的名字,这些年都没什么重名。到近几年,才发现慢慢有很多人给孩子起这个名字。
现在想来,在16岁的时候给自己起名字是个挺酷的事情,而且也特想感谢我妈,给我这么大的自主权。
一诺这个名字呢,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外国人实在不好发音。毕业后我在美国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名字他们总是念不好,但我也一直坚持没有再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只能让他们费费劲用拼音拼了。
其实在名字这件事情上,我妈妈和小姨的名字也很有格调。我妈是1951年出生的,我小姨是1960年生,妈妈叫“莲娜”小姨叫“丽娜”,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名字绝对是很超前的。
我姥爷是山东沂水人,从各种角度看,都挺土的——挺土的年代,挺土的地方。但姥爷就在那个年代给孩子们起了这样的名字。
现在我妈70岁了,我小姨也60多岁了,都成了老太太啊,但还可以被叫“莲娜”“丽娜”这么洋气的名字,想来也是不是挺幸福的?
35岁的妈妈在慕尼黑
30多岁的小姨
相比之下,我反倒觉得我们给自己的孩子起的名字,很平实。
给安迪、鲁迪和一迪起名字的时候,就希望名字不要特别繁琐,不要有一些拼读上的困难。
安迪出生,我和华章都特别喜欢《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所以大儿子也叫了安迪,觉得这两个中文字的含义也好。鲁迪呢,就更简单,鲁就是山东,有意义,也挺好;一迪,就觉得跟妈妈有一个字是一样的,简单也好听。
大概是两年以前吧,鲁迪问我:“马中赤兔,人中吕布”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就是马里边最好的马,人里边最好的人。然后他们三个就说:那我们家就是“妈中李一诺,孩中安鲁一”!
当时那一刻,简直是自信心爆棚。
其实,名字这件事情,在不同的年代标准都是不太一样的,相同的是都寄托了父母美好的期许。但,最终名字就是我们对外的一个符号。
虽然名字受之父母,但家长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如果每个人能给自己起个名字,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像谁能想到1993年, 十六岁的自己在床上琢磨出来的名字,能几十年后成了热门呢。 
你呢?如果有机会改名字,你想叫什么?

写在后面:
其实这就是个笑谈,相对于名字的数据,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名字背后的出生人口数据。新生儿数据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梁建章最近发表文章,指出最新人口数据预示全国出生人口塌陷。(https://finance.sina.cn/zl/2021-02-01/zl-ikftpnny3185186.d.html?from=wap)
儿童和女性的问题,才是是社会的基底问题。为什么适龄父母不愿意生育?讲到根本,愿意生育,是源于对未来有期许如果一想未来,都是成本,焦虑和问题,那“鼓励生育”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
所以,真正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不是多少孩子取了什么样的名字,而是我们最终如何建设一个儿童友好和女性友好的社会。
-  END  -
推荐阅读
李一诺:儿童友好,女性友好,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诺:生于1977 (二)
李一诺:生于1977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