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博主@金俊音 晒出了几张敦煌文献P.2622《吉凶书仪》上小孩儿写的字。
这份文献其实记载的是当时婚丧嫁娶的典礼仪注,但是背面却被当做了草稿纸,习书练字,还画了一排小动物。你看。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全波是敦煌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的考证显示,这些动物是一名叫做李文义的小朋友给自己的弟弟李文进做启蒙识图教育的时候画的画。
“P.2622《吉凶书仪》背面布满了各成体系的杂写、杂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三幅具有题字的白画动物图像。纵观十三幅白画,绘画技法简单明了,不似专业画师所作,经过考证,我们认为应该是《吉凶书仪》的学习者与李明振同学的赤心乡学郎李文义所作,其目的则是为其弟李文进进行启蒙识图教育。”
除了这些个动物,李文义还拿汉字在每个动物旁边批注了“此是马、羊、蛇、大虫、兔、狗、牛、狼”。
略显稚嫩的笔触让人不禁感叹千年来小孩的天真无邪丝毫未变。热评也是可爱得紧。
人类幼崽,从古至今都是可可爱爱。
我见那正襟危坐的画古今有别,小孩子的涂鸦却能今古共赏。
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一千年啊,依旧不影响后人阅读,这就是汉字文化传承吧。
问答网站Quora上就有人发问:
Can modern Chinese people read and understand ancient Chinese texts? 
现代中国人能读懂古代汉语吗?
网友Pandarow回帖道:
If you are talking about 甲骨文 the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from the Shang Dynasty, I will say only experts know how to decipher them.
如果你说的是商朝时期刻在骨头或者龟壳上的甲骨文,那么只有专家才知道如何解读。
But if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last 2,000 years, say, an ordinary Chinese is given an ancient Chinese text, he or she may not totally understand the whole text but can probably guess most of its meaning.
但是如果我们这里说的是近两千年。比方说给任意一个普通中国人一篇古汉语的文章,他/她可能无法完全弄懂整篇文章,但是可能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
Chinese students learn 文言文(classical/ancient Chinese) beginning in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文言文 is not like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to Chinese students. Though the sentence pattern is different, the meanings of most characters are actually relatively stable despite the long history of evolution.
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说不像是学习一门新语言。虽说句子的结构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意思在历史的演进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类似的提问还有很多,只是问法不同,来感受一下老外的疑惑。
►Would a modern Chinese recognize the symbols from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Could they read medieval or even ancient characters? 
现代中国人能识别古代汉语书写体系的符号吗?他们能够读懂对标中世纪时期或者更早时期的汉字吗?
►How far back can a modern Chinese person understand and read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s?
一个现代中国人能够理解或者读懂多早以前的汉语?
►Ar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still legible for the average Chinese person today?
如今的普通中国人还能够看懂古代汉字吗?

密歇根大学的网友David Fang还从文字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
In Chinese grammatology (文字学), a Chinese character is divided into “ancient styles” (古文字) and “modern styles” (今文字). Here, ancient styles means anything before Lishu (隶书), which covers a range from Oracle Bone Script (甲骨文) to Small Seal Script (小篆). Small Seal Script is still somehow commonly used in modern China, especially in seals; however, anything before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decode.
汉语文字学把汉字分成古文字和今文字。这里的古文字说的是隶书以前的文字,包括从甲骨文到小篆。小篆目前仍在现代中国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印章里。但是在小篆之前的文字可能就很难理解了。
除了中国人能不能读懂古汉语,还有许多人发出“现代中国人能不能无障碍阅读竖向排列的汉字,看不看得懂繁体字”这样的提问。

也难怪,除去对中国的不了解之外,还有一层原因是英语在一千多年里经历了极大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勇先在《英语发展史》里讲得很详细。
公元449年(我国南北朝时期,421年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包含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若干个日耳曼部落入侵不列颠的时候带去的语言就是现代英语的雏形,被学者称为古英语。
目前现代英语中最常用的前100个单词中,有96个来自盎格鲁-萨克逊方言(日耳曼部落方言),诸如the、of、and这类。
而且,在入侵不列颠的时候,这些盎格鲁-萨克逊人拥有的基本上是口头语言,文字欠发达,用的是如尼文字母,也称为北欧秘符。
要现代的英语母语者读明白1500多年前的如尼文字母写成的古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
哪怕到了680年(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古英语口头文学、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贝奥武夫》才刚刚出现,一直到750年前后(李白活跃的时期)《贝奥武夫》才留下了下面这样的文字记录。别说读懂,光是要母语者认识字母也不容易。
这还是在拉丁字母因为基督教在英国传播而取代了如尼文字母之后。来看看你认识这24个古英语字母吗?
张勇先对比了差不多同时期的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6世纪中期,顾野王的《玉篇》已完稿,收录汉字16917个......就词汇量而言,当时的英语是无法与汉语相提并论的。”
汉语,包括汉字,在几千年里经历了万般变化。但是,今人仍能识别它们,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基因恒久不变。
这里是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夜听双语,我是双语君。
晚安,好梦。
福利
inscription [ɪnˈskrɪpʃn] n (石头或金属上)刻写的文字
decipher [dɪˈsaɪfər] v 破译;辨认
legible [ˈledʒəbl] adj 清晰可读的
编辑:左卓
参考来源:《英语发展史》 Quora Wikipedia
China Daily精读计划来了!
每天20分钟,
带你学英语,看世界!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双语君有抖音啦!
抖音搜索: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一起学英语、看新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