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这东西,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有多重要,应该不用我介绍吧?

就拿我们店里这本周历《祖宗的食谱》来说,里边一共52道古菜,就有4道是豆腐,这周出现的是第一道——王太守八宝豆腐
《随园食单》王太守八宝豆腐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
为了让四篇文章各有不同,我们会写得略有侧重,像历史啊、文化啊、科学性啊、各地做法啊、名人故事啊等等,都会涉及,就这还不一定凑得够四篇儿呢。
今天,我们就先说说豆腐本身吧。
本想炼丹,结果发明豆腐
像豆腐这种十分常见的食品,居然有明确的发明人,这算是件很奇幻的事情了。这个人就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
刘安虽然身居高位,却是个热爱探索的人。如果他能活到现在,那肯定是《博物》的忠实读者,或者是我们的专家老师。
据不一定靠谱的记载,刘安是最早研究热气球的人之一,他是古代化学——炼丹术的重要研究者,古代博物学、哲学著作《淮南子》的出资人和主编,是琴艺高超的文艺青年,还是豆腐的发明者。
搁现在,相当优秀的斜杠青年啊!
据说刘安酷爱豆浆,经常坐在炼丹炉边上喝。一次不小心,豆浆洒在丹药里,恰好就被点成了豆腐。

图片来自:全景网
当然,这种故事我们听得太多了,就像是“中国民间小吃一半是乾隆起的名,剩下一半是慈禧起的”这种。传说而已,哪能真信呢?
刘安发明豆腐的证据,是南北朝时期谢绰所著《宋拾遗录》中的一句“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但从上古到这本书前,再没有豆腐的其他记载以及实物的出土,这不是很奇怪吗?
中科院院士袁翰青先生,日本学者篠田统等专家都对“刘安发明说”提出质疑。但是学界比较认可的其他三种——孔子时代发明说、五代时期说、唐代说也都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

然而,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了两座东汉晚期的墓葬遗址,墓葬中有五幅壁画,和豆腐制作的工艺完全吻合——泡豆,磨浆,过滤,点浆,压实。虽然不能绝对肯定这画的就是做豆腐,但可能性实在很大。
疑似做豆腐壁画
这组壁画内容相当多。
还有描绘烤串的,和今天一模一样,连炉子都一样。
看见人们手里的串儿了吗?
打虎亭壁画的发现,极大地佐证了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记载,起码时代是完全可能的。看在他是个可爱的博物学探索大牛的份上,我们就算在他头上好了!
从豆浆到豆干,紧密更紧密
如果问一个中国人,豆腐是怎么做的?相信不难得到答案——用卤水点的。如果问到理科生或更高学识的人,也许还能说出蛋白质变性的准确提法。
可变性究竟是怎么变性的?为什么变性?什么东西在变性?用不用做手术(误)?说起来还真不太好解释。
豆浆是一种液体胶质,主要成分是豆子里的蛋白质还有水。这个大家都知道。
豆浆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当有盐卤、石膏这种凝固剂加入豆浆中时,凝固剂中的二价离子就会中和表面电荷,使得胶体微粒间的双电层力消失,胶体微粒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固相。
这段话对你来说跟西班牙语是的哈?没关系,我给你翻译一下。
卤水点豆腐
图片来自:微博@李子柒
豆浆就像一个社区,由“积极分子”蛋白质和“不积极的分子”水组成。积极分子互相也不熟,大家就相安无事地过日子,形成松散的液态。
有一天,这个社区来了几位有组织能力的同志,他们看到这些胶质中的有机高分子,有很容易电离的基团。
也就是说,他们是有“团结”意愿的。
通过给它们做思想工作,这些积极分子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彼此间愿意加深了解,牵起手来。于是,他们入了党,成立了一个“支部”,党员都拉起手来,保持适当的距离,形成了一张立体的网。

不积极的水看成立支部也不错,就团结在党员周围,一个党员带几名群众——这就形成了“团结”的固体——蛋白质聚集产生凝胶,锁住水分
但是群众太多,党员太少的话,就会有点团结不过来——组织不牢固,一碰就碎。怎么办?
那就让它变成一碗美味的豆腐脑
图片来自:全景网

当人们让一部分不大积极的群众脱离这个支部——把多余的水从豆腐中挤出去后组织就更紧密了,党群关系也更牢固了,真正的豆腐就出现了。
把豆腐中多余的水分挤出去
要是再紧密些,还可以成豆干。
所以,一个优秀的“支部”必须有优秀的组织委员——凝固剂;先进的党员、积极分子——蛋白质;还要有数量合适的优秀群众——水。缺一不可。
卤水豆腐
豆腐必须有,八宝很随意
看,通过最近的学习,我的觉悟多高~
豆腐的历史和化学部分介绍完了,咱们再来说说这周的古菜——“王太守八宝豆腐”。这菜名很奇怪,一个豆腐菜而已,要搞这么复杂嘛?
当然!这道菜号称天下第一豆腐,而且是皇帝御赐,闹着玩呢!
《康熙王朝》中,皇帝吃豆腐脑的桥段
清朝有一个人叫宋荦(luò),做过江苏巡抚。他在《西陂类稿》中写了一个小故事:当年康熙南巡,对他说:“朕有日用豆腐一品,味异寻常,因宋巡抚是有年纪的人,可令御厨传授与巡抚厨子,为后半世享用。”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当过刑部尚书的徐乾学(徐健庵)。
后来,徐健庵将这个菜谱传给门生王楼村,王楼村的晚辈王孟亭做到扬州太守的职位,又是袁枚的好朋友。袁枚就把这道菜记载在自己的《随园食单》里,叫它“王太守八宝豆腐”。这道菜传承有序,记载详细,可信度非常高。
图片来自:《味道》
至于其中的“八宝”,说实话形式大于内容。中国人喜欢凑数,四啊,五啊,八啊,三十六啊,一百零八啊……
说着好听,图个吉利。

就“八宝”一说,就有很多很多种,佛教、道教都有自己传说的八宝。八宝酱菜、八宝酱鸭、同仁堂的八宝散八宝丹,不计其数。
“王太守八宝豆腐”里的八宝是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再加上豆腐和鸡汤,凑了个八
八宝配料

图片来自:《味道》
其实八宝是哪八样,也无甚所谓
,反正豆腐清淡吸味,只要是口感软脆、味道不错的食材一起做出来,就不会太难吃的。

如果您家没有这几样“宝”,换成其他肉馅、笋、木耳、海参、虾仁、贝类……全都可以。
只不过原方中的松子仁、火腿香气比较独特,做出菜来颇有些出尘味道,换成俗物未免文艺值有所降低。
原料:
豆腐200克,香菇50克,口蘑50克,松子仁20克,瓜子仁20克,火腿20克,鸡胸肉50克,雏鸡半只,葱20克,姜10克,黄酒10ml,盐10克
步骤:
1.雏鸡斩大块,冷水浸泡30分钟备用
2.锅中放鸡块、葱、姜、黄酒、加入2000ml水
3.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中火
4.当汤汁剩约300ml左右时,加少许盐,关火备用
5.香菇、口蘑、松子仁、瓜子仁、火腿、鸡胸全部切碎后混合,备用
6.豆腐切碎静置,下锅前倒去渗出来的水分
7.将鸡汤烧开,豆腐及所有配料一同下锅,搅拌均匀
8.把汤汁再次烧开,关火盛出即可
往期古菜菜谱
号内搜索
《博物》微信公众号开通“号内搜索”服务啦!
只要进入“博物”公众号首页,点击左下方菜单栏中的“精彩内容”,再选择第一项“号内搜索”,即可进入搜索页面。输入你想要查看的关键词,所有相关往期内容都能看到哦。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编辑 | 高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