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
                                 ——《魔戒》

各位周末晚安。

昨天,《现实版樊胜美案:真的有父母会PUA自己的孩子!》这篇稿子发出去之后,有位朋友给了我一份超大额打赏,并附言,想听我讲讲文末那幅油画背后的故事。
金主爸爸的要求,最不能抗拒,何况这幅画背后的有些知识点,确实挺有意思的。
于是我今天就做个新尝试,写篇专门的文章说说这个故事。也希望朋友们日后多点题,让我们一起分享思维的乐趣。

因为未争得这位朋友的同意,就不公布她的昵称了,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打赏。本文为您而做。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农神食其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由鲁本斯所画,它的背后至少以后三个十分有趣的知识点,我想为您解读。
1
首先,是画这幅画的这位鲁本斯,就挺奇葩。
战争锤炼英雄,沉思孕育哲人,而苦逼则诞生艺术家——历史上留名的大多数一流艺术家往往身世悲剧,但这位鲁本斯是个例外。
人生赢家鲁本斯同志
这个人是17世纪的法兰德斯(今荷兰)最出色的画家,有人甚至评价他说“法兰德斯只诞生了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诞生过一个莎士比亚。”
但令人意外地是鲁本斯一辈子过着吃喝不愁的王子般的生活,17世纪的法兰德斯因为正好处于欧洲最繁荣的商贸带上,原本就十分富足,外加鲁本斯还出身富户,就更加无拘无束。所以这个人一辈子几乎不知愁为何物。
唯一的不顺,也许是49岁时其结发妻不幸离世。
但到了53岁时,鲁本斯就走出了丧偶阴影,又另娶了年仅16岁、明艳动人的少女海伦·福尔曼为妻。此事在法兰德斯一度传为笑谈(17世纪版那啥),但“老当益壮”的鲁本斯很快让海伦怀孕、并产子。其身体之好,足以让所有男性嫉妒。
老当益壮的鲁本斯和他的小娇妻海伦以及他们的儿子。
幸运程度远超其他艺术家的人生,决定这位天才画家的画作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鲁本斯的画作往往会大胆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突出的就是一个不差钱(巴洛克)的感觉。
在化学工业拯救西洋美术之前,彩色油画是一门烧钱的工程,描绘紫红色需要用美洲运来的胭脂虫,描绘圣母蓝则需要从中东运来的青金石。
这些原料价格之昂贵,往往会限制画家在画布上铺陈自己的想象力,即便买家愿意出高价请那些大画家尽情作画,但鲁本斯以前的大多画家还是会在工作中不自觉的对成本进行计算,色彩运用是十分节制的。
比如米卡郎基罗的《埋葬》,由于买不起群青、无法描绘右下角的圣母而烂尾。
但这个问题在富有的鲁本斯那里是不存在的,在他的大量画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色彩的喷涌与张扬,他的这种富贵的作画风气,影响了后来整个巴洛克画派的风格,欧洲绘画艺术最奢靡,最烧钱的时代,就是鲁本斯一手开启的。
鲁本斯:爷自己就有钱,啥颜料不敢用!(想象一下王思聪要是大画家会怎么干。)
其次,富有也让鲁本斯的绘画带有了一种鲜明的“肉感”特征。
在鲁本斯的大多数画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人物都是体态丰满、皮肤白皙而细腻的。为了强调这种丰满,鲁本斯甚至不吝于描绘人物身上的赘肉。
正如中国的盛唐曾经以胖为美一样。在17世纪,赘肉之于欧洲人本身也是一种富有的标志,美国人类学者西敏司在《甜与权力》一书中指出:这一时期,从新大陆源源而来的蔗糖,首次让欧洲整体出现了“卡路里盈余”的情况。
简而言之,欧洲的中产阶级因为蔗糖和甜食,终于不再瘦骨嶙峋,而变得的富态了起来。而鲁本斯的画作,忠实的刻画下了那个时代欧洲上流社会理想中的体型:白皙、富态、最好有点小赘肉。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奇葩审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鲁本斯的画作往往都是洋溢着乐观情绪的。
比如他的这幅《农神食子》,很多人看了虽然觉得很可怕,但鲁本斯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很柔化的处理了:

这幅作品并不血腥,只有孩童胸前的一点鲜血和他的表情透露出了故事的主题,画面中孩子的四肢完整,而萨图恩的表情被掩盖在他的面孔之下,他的四肢仍然充满了力量,紧紧地握着他的象征镰刀。
不妨做个对比,同样的神话故事主题,100多年后的西班牙画家戈雅,因为其生活远比鲁本斯苦逼,是这么画的:
高能预警
这绝对是很多学过画的孩子的童年阴影。
怎么样,相比之下,鲁本斯的画是不是已经算开了美颜滤镜了?
当然,能画的这么恐怖的戈雅也是个身世奇葩的画家,我们有机会再说他。
2
再说说第二个知识点。

你没有注意到鲁本斯画作顶端的三颗星?

这三颗星其实不是三颗,而只是一颗,它代表的是土星,而土星在欧洲,就是萨图恩的代表。
你可能会问鲁本斯这富二代怎么敢这么瞎画呢?错,他在这么画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运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1613年,伽利略在用他自制的望远镜再次观察土星后,写下了这样一段笔记:“行星土星不是一颗星,而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三颗星,彼此的位置从不改变。”
伽利略这样写,是因为当时他使用的望远镜放大倍数不够高,而土星是有星环环绕的,所以在他的观察中,土星的腰部就出现了两团凸起的“赘肉”(又是赘肉)。
伽利略:土星,你该减肥了。
行星为什么会长“赘肉”?在欧洲当时的科学界成了一个谜团。
但伽利略在思考之后,觉得让星球长上“赘肉”实在太不科学,于是他就猜想,土星也许是紧密排列的三连星吧。
这个猜想,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论断。鲁本斯其时正在西班牙任大使,在上流舞会上听到这个最新科研成果之后,赶紧将其画在了作品当中。
所以这幅名画其实在提醒我们,人类的认知永远是阶段性的,即便是“天空哥伦布”伽利略,其实也犯了非常多的错误。只不过后来我们将其选择性遗忘了而已。
3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那个问题:农神食子,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希腊-罗马神话当中,众神都有着不同的希腊名与罗马名。而农神萨图恩在希腊神话当中的名字是克洛诺斯。
根据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神谱》当中的记叙。围绕这个神展开的故事非常让今人亮瞎眼。
相传太初之初世界一片混沌,而在这混沌当中,地母盖娅最先诞生,盖亚从自己指尖生出了天父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就是第一代神王。
而乌拉诺斯一出生,就趴在自己的母亲身上与盖亚交媾了起来。
时间一长,盖亚孕育了很多孩子,但乌拉诺斯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挑战他的权威,于是每当有孩子出生,就会强行将他们塞回盖亚的子宫(也既地府)当中。
这苦逼的十二泰坦神,现在在罗马给游客们守喷泉……
于是这些泰坦神就在地府中哀嚎、挣扎了起来,让盖亚非常痛苦。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兼丈夫乌拉诺斯暴行的盖亚决心反抗。她用黑曜石造了一把镰刀,交给最小的第十二个孩子克洛诺斯。
克洛诺斯手持这把镰刀,在乌拉诺斯再次与地母盖娅交媾时,趁其不备割下了父亲的丁丁。
多说一句,这个镰刀也是死神镰刀的由来。
天父在剧痛中的飞升,最终成为了天空,从此鸿蒙开辟。鲜血洒在地母盖娅的身上,让她诞育了复仇三女神,而丁丁则落到了海里,诞生了爱神阿芙洛狄特(维纳斯)。
嗯,也就是这个画,它的之前一幕画风不忍直视。
这就是西洋版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怎么样,比咱那个版本亮瞎眼多了吧。
但乌拉诺斯公公在飞升之前,给“坑爹”的儿子克洛诺斯施加了一个诅咒,诅咒他最终也将被自己的孩子所打败。
克洛诺斯背负着这个恐惧,登基成为第二代神王,但恐惧很快压垮了他,让他用更凶残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每有一个孩子降生,就会被他吃掉。
直到同样是他第十二个儿子降生,相似的剧本再次上演,克罗诺斯被自己的儿子所击败。
而这个儿子,就是第三代天神宙斯。
在整个古希腊神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弑父故事一再上演。除了克洛诺斯杀乌拉诺斯、宙斯又杀克洛诺斯的这出“连环坑爹”,还有雅典娜劈开宙斯的头颅降生,以及更为著名的俄狄浦斯弑父娶母。
在希腊神话当中,无论神祗还是凡人的家庭关系,似乎都远不如我们东方这般温情。
但这种剧情安排当中,其实隐藏着极深的意思。
根据恩格斯等思想家的解读,这些神话暗喻了希腊的公民社会是在一次次打碎父权之后建立的。
由于希腊的海洋商业文明特性,很多城邦的最初殖民者都来自各地,他们脱离原先的父权宗法部族,因此在新城邦中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彼此平等的社会关系。
基于这种认知,说西方文明是一个“弑父文明”,似乎也并不为过。至少可以说,西方文明是不把家庭伦理推高到无上的高度的。
与西方刚好相反,传统中国构建社会的逻辑起点,不仅不是打碎原始父权宗法体系,反而是立足于农业生产、不断对其进行强化。最终,仿照父权形成了东方式的君权。所以中国的君权对父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愿意不断的强调、强化它——同时也就强化了自身。
于是“孝道”成为了传统中国社会不可挑战的绝对真理。神话圣贤故事当中,父亲瞽叟即便多次要有意谋害身为儿子的舜,舜也依然要“夔夔唯谨,如子道”。与希腊那些阉割、驱逐父亲的神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化是否有优劣之分,这事儿争不清。但它无疑有其适用的场景,现代城市文明本质上脱胎于西方,习惯了农业宗法社会的中式家庭伦理,当遭遇这种文明时,难免会产生很强烈的排异反应。
昨天我们谈到的“现实版樊胜美案”,也许只是这种排异反应的一个缩影。
全文完
PS:
本文是为答谢读者的试作品,不知效果会如何。也不知我的回答能否令那位提问的朋友满意,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今天的音乐,是霍斯特的《行星组曲》,本来想用《土星·老年使者》,更应景些,但实在不适合周末的气氛,就改用《木星·欢乐使者》吧。
另为了方便与金主爸爸们留言互动,以后开通了新的打赏方式,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4000字,感谢读完,周末写作不易,喜欢请三连,晚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