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印成思黄巧 张乔童 郝爽言
        小黑,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因为自己专业的缘故,每次出行或者Gap Year(间隔年,意指在升学或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在西方国家较盛行)都会比较容易得到老师的批准。小黑大二下学期请了三个星期的假去鼓浪屿做了青旅义工,从2012年大三结束到现在接连体验两个间隔年,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并在做义工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
        如今,像小黑这样旅行的人不在少数。
        国际青年旅舍是由德国传至全世界的一种旅店模式,第一座青年旅舍(以下简称“青旅”)1912年在德国一座废弃古堡中成立,“因为‘安全、经济、卫生、隐私、环保’的特点,受到了青年人的广泛欢迎。” 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简称HI)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今天的HI总部设立在英国。如今青旅联盟已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非营利机构,致力于鼓励更多的青年跨出原有生活圈,在旅行中广交朋友。
        在中国,从1999年至今,已有260多家在中国国际青年旅舍广州总部注册的青旅,加上其他国内青旅形式的组织和未在总部注册的独立青旅,青旅已基本覆盖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成为中国青年穷游(即“廉价自助旅游”)的上选。
        “青旅义工”则是出现相对较晚的在青旅中以志愿打工换取食宿的一群人,他们相较正式职工而言只有少量的工作内容,余下的时间则可以自由探索所在的城市。由于店家和旅游者一定程度上达成双赢,“打工换宿”的方式获得了广大青旅和出游青年的青睐。
工作之余的收获
        豆瓣网是青旅招工信息发布的一个主要集中地,也是大多数人了解到这种旅游或生活方式的途径。在豆瓣小组中搜索关键字“青旅+义工”共能得到22个相关小组和8955个相关话题。其中成立于2008年的“青旅打工换宿”小组是人气最旺的,至今已有逾14万成员。
        豆瓣“青旅打工换宿”小组的组长“水妖”在置顶帖《【青旅实习生新手指导】不看完不放进组!》中解释道:“在国内它(打工换宿)更像是一种在青年旅舍短期工作(一般是一个月)来换取食宿,以节省长途旅行费用的方式,并且让囊中羞涩但又心怀旅行梦想的年轻人,融入一地的生活获得更多的体验。”
        依“水妖”看来,青旅义工们参加打工换宿活动的初衷基本上是为减少旅游花费。花少量的时间在店里看守、做杂活等以换来免费的食宿,利用稳定的食宿保障赚得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到访的这座城市,又因为与店内的当地员工和多为背包客的入住旅客有充分接触,这种探索相对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而言更加彻底和真实。而对于店家来说,招募的义工可以在淡季帮忙看店,也能够在旺季协助前台,以应对订房高峰时期人手不够的情况,“经常是来了十几个外国人,电话又响了,然后那边东西又坏了。就是各种情况聚在一起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的”,目前正在北京瓦当国际青年旅舍做带薪前台的明明表示。据记者采访的三家青旅和其他店家在豆瓣网等处贴出的招工信息,义工在数量上一般不会超过正式员工,并不会承担很重的工作任务。
        在豆瓣等网站的招工贴中,店家对工作内容的描述也都十分简单。基本任务就是呆在店里做前台接待或者前台助手,负责入住登记、接打电话、为客人解决问题等,偶尔也会有打扫、整理床铺等内容。但工作内容也并不仅限于此,多数店家在发招工贴的时候都会备注,可能会有一些零碎的活,不过均声明不会很多。
        西驿国际青年旅舍位于兰州,店长武先生被店员们称为“武叔”。由于正处旅游淡季,现在店里有四名正式员工和一名义工。武叔表示,义工的工作主要是在前台帮忙或者做一些网络推广,工作内容比较零碎,偶尔也会临时安排一些工作,工作时间也不固定。武叔说:“什么都得干,当然如果不愿意的话,我们也没办法。都是属于自愿的,但是一般来说孩子们都挺好的。”
        青旅每天的工作时段通常分为三段,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和剩下的“通宵班”,正常情况下义工在前两班中选择一个时段。很多店家还提出“上一休一”“上三休二”等方式,即在店里上几天班,积累几天完全自由的旅游时间,因此一家旅店常常有多个义工分段工作。而在店内工作不忙的时候,没有严格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只需跟老板商量一下即可自行出游或者邀请同店的新朋友结伴出门。当然也不排除在订房高峰期需要连续加班帮忙的情况。所谓的“工作”时间有很大弹性。一位曾在新西兰一家青旅做过义工的豆瓣用户“Ooo”发帖表示,“在新西兰,普遍的情况是换宿者每天付出2小时左右的劳动换取免费的住宿。因为在这一般青旅的床位价格在25纽币到30纽币间(1纽币约合5.15人民币),而国家的法定最低工资是13纽币一小时。也就是两个小时的工作所得几乎刚好抵扣房费。而有时超出的工作时间换宿者是可以拿到工钱的。”
        对于许多热衷于在青旅“打工换宿”的义工们来说,“交到的朋友”和“发生的故事”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小黑说,“青旅换宿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又可以到处玩儿,也很开心。在大二那次,最开始一直(认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但后来经历慢慢多了也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最大的收获是结交了各种朋友,很多到现在一直都有联系,有什么事儿互相帮忙。”
        除了获得免费住宿以外,小黑在做义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收获。第一个间隔年期间,他在兰州做了一个月的义工,除了认识同为背包客的现任女友外,他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了)一个朋友,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摄影的,因为我本身也对摄影有兴趣,聊得也很投机,一直到现在两个人还保持着通信联系,互相写信。还认识了一个搞雕塑的人,结交以后也成了朋友。走的时候对方送了我一个酒壶,我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也是因为受他的影响,我也学了一些印度纹身。”
“义工”的定位
        小黑评价自己的适应能力很强,就算换宿中有什么与之前想象不相符的地方也能调整心态。“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青旅已经是很好的了,相比于沙漠或者草原里搭帐篷然后早上起来外面一层冰来说,住在青旅有床睡,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此外,小黑也在闲暇时间通过摊卖自己做的明信片、唱歌、给别人画纹身(曼海蒂,一种印度的临时纹身,通常由纹身师用染料画在皮肤上)等方式换取食宿费。“后来走的时候老板觉得我干得很不错,挺靠谱儿的,给了我一个红包,后来打开发现里面有1500块钱。其实当时自己花的总共都不到1500。”然而,并不是所有义工都能够如愿以偿,青旅“打工换宿”这一形式也因“青旅义工是否算义工”受到质疑。
        中国的青年旅舍联盟虽然也是通过国际认可的,但是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所以在中国即使是青旅联盟中的青旅店家也并没有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店家自负盈亏,跟国际上作为非营利组织运营的旅舍联盟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义工”一词的定义。
        “义工”,在内地又被称为“志愿者”。新华字典对其的定义为“自愿参加的无报酬的公益性工作或从事义工的人”。而在中国,青旅作为营利的商家对“义工”一词的使用存在很大争议。在中国国际青年旅舍总部官网(YHAChina)的附属论坛——蓝三角论坛上,一位叫“方丈”的版主发帖表示:“义工是服务大众不取报酬的,我们没资格招聘义工的,我们是青旅,是要营利的。自从我明确了义工的概念之后,再也不敢说什么招义工了”,并在接下来与其他用户的对话中,用“实习生”代替“义工”。
        人们对“义工”称呼的质疑在于,店家和换宿者的动机都不是利他,而主要是为了自己方便和获益。义工的目的是廉价地旅游,“(义工们)在青年旅舍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吧,就是旅行方面的信息,认识更多的朋友。”兰州的西驿国际青年旅舍店长武叔说,“(而店家)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这是一个微利的行业。”
        此外,网络上更多质疑店家将“义工”作为廉价劳动力,认为义工和传统意义上的前台和杂工在工作内容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却只是享有免费食宿而没有资金补助。更有网友在豆瓣发帖表示“简直就是侮辱义工这个群体”“义工的概念我感觉到了国内意义已经被扭曲了”。
        义工“金龟子”所在的瓦当国际青年旅舍要求义工每天呆在店里八小时,和带薪前台坐班人员时间相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家给你硬性规定每天工作时间(的店)。所以我当时知道这个的时候会有一点点不理解,所以就觉得有时候,老板会真的把义工当做廉价劳动力。”
        除了时间上的规定,“义工”在其他方面也可能被直接当做正式员工使用,特别是处于旅游旺季的时候。“义工”的组成群体基本上和青旅旅客一样,多为在读学生和休假或者体验间隔年的青年,旅游旺季也是“义工”大量涌现的高峰期,期间暴露的问题也最多。豆瓣上许多有相关经历的网友表示,店内事务繁杂时,老板当初承诺的休息日可能无法兑现,义工身兼的工作可能远超过了志愿者的范畴,包括做室内设计和网络推广,甚至出现被要求半夜给客人接机的情况。
“自由”的交易
        目前国内的青旅换宿信息主要在豆瓣网,蓝三角论坛和间隔年旅行网上,达成交易的方式是:有意愿的义工通过看店家招工贴的形容决定自己的偏好,然后根据店家留下来的联系电话,邮件或者QQ账号等进行私下联系,口头商定具体实施日期和工作内容,其他要求等。然而真正到了目的地,情况可能并不像当初协商的那样。
        “青旅打工换宿”小组组长开了一个置顶帖,专门根据留言反馈整理出不推荐前去做义工的青旅名单,但这一流程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或者签署任何协议。中国国际青年旅舍总部官网上对员工培训有一系列要求,但义工的尴尬定位和高流动性使得协商过程大大简化。
         一方面,店家会因为没有协议规范而将义工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提供的食宿质量也无法保障。一般而言,义工和正式工同住在员工宿舍,但宿舍具体标准在不同的青旅也许有所差别。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曹一格曾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一家客栈做过义工,她表示,11月在云南做义工时已经很冷了,刚开始住的房间屋顶塑料棚漏风,自己想了各种办法解决还买了睡袋,“但后来因为客栈也有空位,老板就让义工们住到标间了,情况改善了很多。”
        另一方面,义工的责任心也是没有绝对保证的。年轻人抱着对“文艺范”和“小清新”的幻想过来做义工,到了发现现实与幻想不相符就突然走掉,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在被问及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义工将如何处理时,兰州的武叔说:“那就跟他说呗,他总不会连我给他安排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不干,那这样我只有让他走了。”
        在接受采访的3家青旅店家和7名义工中,武叔是唯一表示赞成店家与义工签署协议的店家。“可以作为一个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道德上的一个约束。”但是武叔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青年旅舍还未签过类似的协议。而其余义工和店家都表示“没有必要协议”或“倾向于人治”。曾在北京瓦当青旅做义工的Sarah说:“因为其实你们之间没有牵涉到任何利益关系,没有钱的往来,只是我提供你吃住,你在这里帮忙,在你上班之余的时间我不会打扰你,只要你不违法就行了。一般(店家在)接收的时候都会建议你,如果做不到一个月就不建议你来了。一般这种人很少,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问题。”
        目前豆瓣贴出的招义工的北京青旅一共有17家。甜园国际青年旅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的青旅的优势在于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殊的政治地位,这些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会对青年旅舍的经营有好处,但是“帝都”的环境问题有时会让人望而生畏。许多义工在选择打工地点时会将北京的PM2.5污染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另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对旅客的管理也相对严格,“住宿登记这一类信息你如果不及时上传或者不及时通报的话,警察这方面可能会过来,可能就要罚钱或者怎么样的,都是这种硬性的处罚。但是在杭州那边,可能跟警察稍微熟悉一点,请他喝喝茶或者聊聊天,下回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这边是北京嘛,大北京。”金龟子如是说。
        在北京做青旅的定位也异于普通旅游城市,多利用现有四合院和胡同发挥特色,与其他旅店区别开来。“我觉得这个(坐落于四合院中的北京瓦当青旅)比那个(其他旅店)更像生活,它不是小情调,它是生活。其实这两年中国变化很多,但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昏黄的路灯,小巷,回家的路,自行车,你走过去能闻到人家做饭的味道。”瓦当青旅的义工Sarah这样说道。她目前就住在瓦当,虽然已经不是义工或者前台了,但相比于在外租房,她宁愿生活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和朋友们在一起。
        金龟子与店内另一名义工阿菇和Sarah一样,都算是北漂一族,因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或考试等原因,便选择了在青旅做义工换取食宿。Sarah表示,青旅与其他旅馆不同,在这里有更多与人接触的机会,旅客也大多开放外向,不仅能使人开阔眼界,也是“像家一样的存在”。//107调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