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平台的线下推广无所不包,土家酱香饼也是送姜钱包的合作商户之一。 王云祎 摄)
记者王云祎 沈逸舟
文编闫妍

晚上7点整,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小东门对面的水果店准时亮起了灯。白天并不起眼的店面内墙,倏尔明亮起来。不足10平米的墙面上,6张风格迥异的海报挤挤挨挨,为不同的商家做着相似的宣传——推广支持线上交易的在线支付平台。
“淘点点”和“美到生活”的海报字体鲜亮,罗列着“免费外送一次”等各类优惠活动;“送姜钱包”则将二维码图案制作得尤其醒目;而去年9月曾一度在各大高校外联部门十分活跃的“先花花”,却只剩下一张过期的传单仍黏在墙壁的右下角。
一位趿拉着拖鞋的老大爷,盯着满墙五颜六色的海报,显得有些茫然。“还有微信支付。二维码贴在电子秤上面。”老板娘笑着说:“它最近也在做活动,满10元减5元,要试试吗?”
而魏公村只是线上支付普及高校社区的一个缩影。
魏公村:线上支付普遍存在
各个支付平台开始在魏公村地区推广的具体日期无从查证,但据各商铺店主的回忆,支付平台开始主动和商铺接洽合作大致是在2014年9月。“去年一开学就找上门来的,先是‘淘点点’还有‘先花花’。名字这么像,我当时还以为是同一家。”北外小东门外水果店店主刘勇(化名)如是说。
魏公村地区高校林立,仅中央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的在校生就超过2万。这意味着在线支付在此存在巨大市场。“来我们这里消费的,基本上都是学生。这条街上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为大学生预备的。”民大西路后花缘礼品商店店主说,“要不是这样,他们做APP的干嘛来找我们?”
商家与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非常简单,协议文书并非必需。两方达成合作意向后,商铺负责人只需向线上支付平台提供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及证明身份证有效的文件,就能得到登入自家线上客户端的专有验证码,以及供顾客扫描支付的二维码印刷件。两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此达成。
“有的要身份证的复印件,有的要现场拍身份证的照片。”北外地下超市中的精品水果店店主说,“基本上当天来找我们,当天就能确定(合作关系)。我们只要留一些挺基础的信息,再输几个验证码。”
由于目标店铺范围明确、基数大,且建立合作过程简便,在线支付平台在实体商铺迅速普及。民大西路几乎每一家饮食、百货店的门脸上都张贴着各大支付平台的宣传品,甚至连流动的夜市餐饮车也如此。
线上支付平台收效颇丰,有些店员开始主动建议顾客采用在线支付。养生堂药房魏公村店的收银台上,贴着4张打印着不同支付平台二维码的A4纸。店员正在劝说一位打算购买芦荟胶却忘带现金的女生使用微信支付:“没带钱包没关系,只要带了手机就行了。可以线上支付啊。”
店员随即提供了店内WiFi密码,供女生扫描微信支付平台的二维码。2分钟后,女生通过了初次支付的验证,向药店支付了27.2元。“要是没有这些二维码,今天这个姑娘肯定什么也不买就走了。”药店店员收起顾客不要的购物小票说道。
但也有店主表示,和支付平台合作是迫不得已。刘勇就是如此:“我们和这些平台合作,其实自己没拿到一分钱,得到实惠的都是学生。”他说,之所以答应与“淘点点”合作,是因为隔壁店先使用后吸引了客流,“实在没办法了”。
不只是“淘点点”,几乎所有的线上支付平台在前期推广时都会推出“满就减”和“多折退款”等优惠活动。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消费,而且确实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商家销售额。不过,这样的优惠活动通常只能持续数月。
刘勇把被风吹乱的一摞传单理齐,抱怨道:“学生现在比较喜欢用微信支付。我倒不是太喜欢,毕竟微信三天之后才把收到的钱打给我们。我们这个地方,网又不好。”
商家:“落袋为安”与“钉子户”
对于使用线上支付平台的商家而言,网络连接不稳定是致命的问题之一。而在现实交易中,商家接单成功与否还与商家客户端的网络配置高低相关。配置较低的设备登陆时常卡顿。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接单不及时,就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一般来说,顾客采用线上支付,只需扫码下单,商家则经客户端提醒,在手机上接单收款。为了保护顾客的利益,如果商家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单,订单会自动取消,钱款也将被打回顾客的账户。而“淘点点”给予商家10分钟的接单时间有时并不足够。
刘勇忍不住倒起了网上接单失误的苦水。因为自己手机的版本太老,他把“淘点点”的商家客户端安装在身为合伙人的弟弟的手机上。“做生意付现金多好!那天我弟弟手机关机了,好多单没接到。过了十分钟人顾客都已经走了。水果给拿走了,钱也退回去了。我们就赔了。”这种情况下,商家很难向支付平台发起申诉。
线上支付平台的另一大问题是平台会拖欠商家的账期。
“小胖飞飞”是一家专注高校市场的线上熟食店,通过私人微信号在线上接受零食预订,顾客当天下单,次日收货。但依赖线上获取订单的“小胖飞飞”对于线上支付并不感冒。
“我们卖熟食,期待的是落袋为安。毕竟做餐饮行业,最重要的是现金流。我今天做好了菜,一定要以一定价格卖出去收到钱,才好继续周转起来,”“小胖飞飞”北外店负责人张春晓说,“要是有一个平台卡在那里,我们是周转不动的。”
另有些商铺对线上支付平台的敌意源于对泄露个人信息的恐慌,有些则已经把拒绝当作习惯。面对商铺的拒绝或反感,平台联络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登门,显示诚意。
虽然表面程序简捷,但负责人要与商家谈成合作并非易事。在民大附近推广“送姜钱包”时,负责人崔翼碰到了不小的挑战:“大部分商家还是挺有互联网思维的,毕竟好处是实在的,合作得比较顺利。可是总是有商家,无论如何都不肯合作。”崔翼说,第一轮推广后,民大区域内有超过20家商铺拒绝接受合作。
“送姜钱包”的“金牌推广员”晏晓磊已惯于面对商家的不信任和不耐烦。提到民大附近的“钉子户”,他苦笑了一下:“要是(第一轮推广)不同意,那就是真不想和线上平台合作了。”接受采访时,他已两次登门拜访民大西路的一家礼品店,均以劝服失败告终。
线上支付平台的本质,都是整合高校附近的商铺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线上支付者的服务体验,总被放在运营的第一位。而商家对于是否使用这样的平台,则有自己的考量。
“送姜钱包”:平台负责人与高校合伙人
北外是“送姜钱包”覆盖的第20所高校。从6月到10月,这个线上支付平台覆盖的校区从2个扩展到了20个,范围从海淀延伸到了朝阳和昌平。
推广负责人崔翼解释说,他们要做的就是一款像“及时雨宋江”一样的APP,故以谐音“送姜”为名。大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申请小额信用支付。“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还款,现金不够或者没带都不是问题。”
在北体和民大区域,从联系商家、确定合作,到各种后期公关,崔翼均要负责。他拿起手机展示了自己的微信聊天界面:“你看,商家要是忘记客户端密码,就得给我们发信息要二维码验证。这家卖炒酸奶的已经是第二次要验证码了。”
崔翼随身携带了四五种“送姜钱包”的推广传单,大的设计类似海报,小的只有一个二维码和企业名称。他说,线下推广选择商家的唯一标准是其与学生的接触频率。“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要是学生们喜欢,哪怕是烤面筋的小摊,我们也是要合作的。”
临近傍晚,北京体育大学家属区附近的步行桥上,开始陆续出现夜市餐饮小贩。崔翼握着宣传单在半空中画了个大圈,表示步行桥上的夜市小贩几乎都是“送姜钱包”的合作商家。
民大地区的另一负责人李浩说,实际使用中较易出现小纠纷,如学生重复点击支付、网络异常导致支付错误等。“难处理的问题我们会派公司的技术人员过来处理。要是问题小到只用换二维码,那就让校园合伙人过去(处理)。”
据李浩介绍,在校园进行推广要靠内外两个途径。从外推广需要多办展台和分享会,从内推广要多发展校园合伙人和兼职推广人。他口中的校园合伙人,实则是校园推广团队的领队。“(合伙人)总是要带一个小团队的,我们会给他们每月800元左右的底薪,不过这是有责底薪。”
这些活跃的高校在校生,常在校内发传单、贴海报,或在图书馆拦人扫码、到寝室上门推销,为包括“送姜钱包”在内的各线上支付平台作推广。“根据我接触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北外的市场是比较难开发的。”李浩笑言。
“第一点,北外的宿舍外人很难进去。”由于严格的门禁,校外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拿着传单和海报进入到宿舍。“第二个问题就是北外的学习氛围相对浓郁。让他们做校园合伙人这样接地气的事情,他们可能并不那么乐意。”李浩坦言,在北外招募校园合伙人一直都不太顺利。
在崔翼口中,“送姜钱包”的前景远不止于一款线上支付平台。如果运营顺利,它将为使用者提供一定额度的无息信用支付;当使用者积累到一定数量,“送姜钱包”还会推出商家信用评级制度,供顾客参考;如果商家服务态度不好或与宣传存在差异,顾客可以在平台上申诉,索取已付钱款。
而这一切功能的拓展,都建立在有更多使用者的基础上。
商家缴税:线上支付难以监督
民大西路上使用线上支付平台的,基本上都是小微型店铺。“我们这里是不开发票的。”如果在这些店铺消费后试图获取消费凭证,往往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但是可以开收据。”有的店家补充说明道。
常年拒开发票,加上使用线上支付平台完成交易,这些店家是否会根据交易记录缴税似乎存疑。
实际上,这些小微店铺的营业流水在线上交易平台的后台留下了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然而,这对于监督小微型商家纳税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首先,如果商家偷税漏税,支付平台不承担连带责任。根据2014年9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帮扶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小微型店铺店主所需缴纳的,往往是个人所得税。而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则意味着企业主和其他个人必须诚实地申报收入所得。
个人申报收入时的诚实程度,从常理和法理上来理解,都确实和支付平台无关。因此,支付平台对于商家对个人收入的申报,并不负任何监管责任。
“我们申报多少收入,是我们自己的事。支付宝从来没管过。” 蓝岚班服定制店的一位客服这样说,“天猫倒是好像约谈过一些有偷税嫌疑的商家,但天猫是商城啊。支付软件的手可不会伸得那么长。”
其次,线上支付平台的刷单现象,使得交易记录中显现出的销售额,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可信。
“有的店,在APP上是要刷单的。”北外后街水果店店主刘勇说:“他们找专人来自己店里下单,其实根本就没有实际交易,是自己在买自己的货。(这么做)就是为了增加成交量,让客人在搜索商品的时候自己的东西排位靠前。”
由于销售额可能掺有水分,线上支付平台更难对商家违税行为形成约束。
线上支付平台的出现,正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李浩曾畅想不必携带现金出门的未来。“通过送姜的平台,你只要带手机就能支付,避免了直接带大量现金或者很零散的现金这样的现象。”

不过,在商家和消费者完全接受互联网思维之前,在系统漏洞得到有效修补之前,无现金社会还将继续停留在概念上。//107调查
各位读者,晚上好,如果你想看《107调查》第43期报纸的PDF电子版,请再微信平台上回复你的电子邮箱,我们将尽快为你发送。另外,我们在图书/当绿/拾光书店/外研书店各留下了一小部分报纸,如果你感兴趣就快去拿一份吧,感谢你的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