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时代》周刊所预言的,自媒体迅猛增长,人人皆可发声。)
记者任    倩   许露颖   叶玮琦
文编连佳曼   沈逸舟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的信息传播源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据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如今十年过去,正如《时代》周刊所预言的,自媒体迅猛增长,人人皆可发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播客等方式传递自己的声音,打造属于自己的“媒体”。从2012年8月发布至今,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之势高速发展,从政务、企业、传媒机构等组织到个人订阅号,公众平台百花齐放、风格迥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公众号中,除去学生会、社团,有一些是由大学生独立组织运营,有固定主题和庞大粉丝群的学生自媒体。

(—— 简译:由26名高校学生学生共同运营,涉及新闻、小说翻译作品的分享平台。)
“简译”公众号由北外日语系2015级学生屠科峰带头发起,联合26名北外、北大等国内外高校同龄人,由他们共同组建的英、日、西语等多语种翻译团队运营,目前关注量达700人左右,发布内容主要涉及长短篇小说、诗歌、新闻翻译,音乐推介,以及与留学、旅外经验相关的原创随笔等。“简译”团队内部分为小说、新闻两大部门,各有自己的“翻译排班表”。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有新的推送发出。“现在我们尽量发单图文消息,不然一次发得太多会冲淡阅读量。”屠科峰翻阅着“公众号安全助手”里的群发历史,里面详尽地显示了每篇推送的阅读量与点赞数。
作为公众平台管理员,他总会对这些数字很敏感,每篇文章下面的数字都体现着读者的口味。“有时候一些焦点话题会引起极大的点击量,比如最近那篇《关于A4腰,外媒有话说》。但一些长篇,有兴趣坚持关注的就相对少一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对于网络上简短、娱乐化题材的兴趣和耐心往往大于长篇文章。同为15级日语系的贾兰钧是简译公众号管理者之一,她花费数月与屠科峰合作翻译的20万字长篇小说《天使长》将近完结。她认为:“对于长篇连载小说,虽然阅读量时常不足百人,但死忠粉还是会选择一追到底。”
屠科峰在上个暑假小学同学聚会上萌生了尝试做翻译的想法,后与一位留美的同学一拍即合,合作开辟了公众号这一平台,打算组建团队。起先是在北外本年级招募了10位翻译爱好者,做了一段时间,随着“简译”推送在朋友圈内的转发,影响随之扩大,他收到了来自不同高校的同龄人加入简译的申请。大部分新成员是看到同学的转发后通过“简译”后台提交的加入申请。“对于有热情和能力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我们都非常欢迎。”他谈到简译的发展过程时说。曾经有人向他提议,为了阅读量,增加一些外媒八卦新闻的翻译,而他拒绝了这一提议。“我觉得文学和新闻是简译的主要方向,太过八卦容易走错方向,失去一些原则。”屠科峰说。

(—— 伴随成长的印记:北京22所高校在校生联合创办的信息平台,涵盖线上线下校园活动)
微信公众号“伴随成长的印记”是由中国农业大学12级在校生林曼(化名)带头发起,联合来自首都35所高校的多位在校生创办的校园平台,关注量达5万人,内容涵盖组织出游活动的信息以及一些校园资讯。打开公众号菜单中“高校出游”一栏,你会翻到往期出游活动的回顾——凤凰岭、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等都曾是出游的目的地。一般由平台负责方安排出游地点并联系交通工具,参与者多为看到推送的首都大学生,通过回复公众号后台进行活动报名。现在该平台背后有组织化的团队支撑,分成很多个组,类似社团的结构,总共有一百多人。“有一些旅游公司希望可以和平台合作,但是我们最终选择了和北工大的一个创业在校生进行合作。因为如果和公司合作,利益方面的协调较为麻烦,如果是和个人合作,就会好协商一些。”创始人林曼介绍道。
他认为,学生自行运营自媒体有着极大的优势,因为商家的局限性在于他们看不到学生群体的真正需求,很多面向校园的产品不成功的原因便在于此,而以学生身份运营自媒体,就能更好地把握住学生群体的真正需求。粉丝数的逐渐增长令公众号随之吸引到了更多的广告主的关注:“资金方面会接受赞助,平时会有广告商来找做推广,一个月可能有一条到两条,每条大概一千五左右。”
林曼开通“伴随成长的印记”的初衷是想做校内图书平台。大学期间他很爱看书,也买了很多书,就有闲置。他由于是社团负责人,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就在朋友圈里面开始借书,然后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交新的朋友,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形式。“我曾经想在校内做一个图书平台,让更多的人相互认识。从刚起步的图书平台开始,到了假期,平台发展遇到瓶颈,于是开始想向其他的方向发展,就想到做出游方面的平台。”林曼如是讲述了公众号的定位变化。
除了组织、团体,在朋友圈中也能看到一些个人订阅号,它们的运营者或许就在你我之间。“Glambition”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在校生罗于寒打造的“美食推介”类公众号。从法式甜品到日式料理,从海南鸡饭到澳门细面,她将自己在京城的美食探寻之旅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下来。“不同之处,或者说特色的话,可能就是不介绍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比如你说希尔顿酒店的甜品好吃,人尽皆知。星级酒店的厨师当然是好厨子,原料也是顶级配备。然而我更喜欢去发现一些民间的,小众的,口感高级的店。”在罗于涵看来,“小众与口感” 是 “Glambition”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会说去的所有地方都会发推送,而是我真正感觉有特色并值得推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每天享用五星级的大餐。重要的是,在可接受范围内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提高就餐性价比。这样下来,人的生活状态才能真正提升。”罗于寒解释道。

(—— Glambition:罗于寒独立运营的个人订阅号,主打京城小众特色美食推荐。)
随着博客的日渐没落,个人微博、微信类自媒体的使用更加广泛。它简便随意,大多用于记录个人生活与心情以及转载个人认同或推荐的文字、音乐、图片甚至视频,而人们也愈加倾向阅读短小精悍的文字及图片。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与目标,自发组织并搭建起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传递自己的信息源,内容也受到了广泛转载。
上面谈到的公众号运行都未满一年的光景,而谈到未来的发展,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想法。
“未来我希望简译可以寻找出版社出版实体的书籍,虽然暂时会有难度。”“我觉得简译可以试着做自己的网站。”简译成员屠科峰、贾兰钧如此构想。

“如果有了一定规模,可以考虑互相推广的合作形式,别的形式可以考虑书籍,而不是杂志或者报纸。”这是罗于寒对于“Gambition”的展望。
新媒体平台对他们来说显然不是终点。比起新媒体的单方面发展,他们的未来走向则更趋向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在维持公众号日常基本运营的同时,也有与出版社合作的意愿。然而不论媒介如何变化,运营如何艰难,他们依旧坚守初心——在感兴趣的领域内,传播高品质的内容。//107调查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