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31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3月22日,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揭幕战上国家队0:6不敌威尔士。3月24日,《足球报》记者赵博在新浪微博上透露了一则消息:在中国杯比赛中,国足球员的手臂上都贴着胶布,目的是要把纹身遮挡住,因为相关领导认为纹身不是正能量的体现。
 3月24日,中国足球队运动员手臂缠着胶带入场。
《体坛周报》记者肖良志报道,中国足协接下来的一大工作就是整治球员纹身问题。中国足协高层明确表示:“国家提倡民族文化自信,倡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国家队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健康的足球文化,做提供健康文化的表率。”随后,新华社也发文称:当纹身比球技吸睛,中国足球就只能停滞不前,这也意味着整顿纹身将切实进入足协的工作日程。
对于这条禁令,大多数网友表示不解,认为这纯属本末倒置。禁纹身可以遮住球员的张狂个性,却遮不住中国足球的现状。3月22日的比赛中国足以0:6遭威尔士血洗,观众有目共睹。球迷在感到难过失望的同时,也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赛场上,专业水平才是硬道理。
此外,足协整改的理由和对象也都难以让人信服。
“纹身比球技吸睛,中国足球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只叫停纹身,而不加紧改进训练,活化球队竞技状态,国足的水平也未必会有多大的提升。一位足球爱好者质疑:大家关注足球,难道是只看纹身不看球吗?这种关注点和中国足球的发展有关系吗?球员的质量、球技、球风,哪一样不比纹身重要?
纹身说到底只是附属价值,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中国的足球人口,把自身实力做好才是众望所归。
从权利角度看,人们可以不喜欢纹身,但应当尊重球员纹身的权利。一见到纹身就想到街头混混,就等同于负能量,就要整治。长期被禁锢在这样思维僵化的怪圈中,再蓬勃的健康文化也终将枯竭。
同时,足协还称纹身容易感染引发炎症,不利于球员身体健康。但如果足协真心为球员身体素质着想,那么赛季期间禁烟禁酒或许更为实际。说到底,纹身只是一种审美选择,其并未触犯他人利益,也未产生煽动、挑衅及传播负能量的作用。足协管理层的当务之急应是调整队伍竞技状态与水平,此时转移重点将矛头指向运动员的纹身,非但没有起到挽回国足形象的作用,反而暴露了管理层无端焦虑的急相。
这种远未触及传播不良文化的底线的亚文化在一场输球后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的现象,并非偶然。
国足这一次选择从纹身着手,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以它为代表的亚文化的舆论分流能力。由于亚文化群体较小,定义模糊,属性自身带有争议性,故每次被提及都会形成激烈交锋的舆论场。近年来,公众对纹身等亚文化的接受能力提高,对个体的自由持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但足协依旧将排挤、打压亚文化当作分流舆论、树立社会公信力的一种手段。球队主场0:6惨败,球迷指责声一片。公关危机出现时,管理层不能马上推行足以让舆论反向的改革,只好先向弱势的亚文化施压:在国足输球两天后便采取了纹身禁令。
图为3月25日新浪体育微博截图,国足0:6不敌威尔士的报道下评论多次提及纹身。
截至目前,新浪体育在3月22日报道中国0:6不敌威尔士的微博获得两万转发,两万评论;而3月24日宣布足协禁纹身的一条微博就有3196条转发,5974条评论,禁纹身话题的热度接近输球话题热度的四分之一,分流作用明显。如此看来,亚文化已然成了管理层直面尖锐问题根源的缓冲剂。
舆论四散,争执落幕。无论禁令是否严格执行,球迷的注意力已经从本质问题上移开了。同时一个事实逐渐被人们遗忘:抑制亚文化并不能推动主流健康文化的发展。不成熟的人才选拔政策与青训体系、难普及的幼儿启蒙、不合理的举国体制与产业结构等真正的症结未能解决。
然而,以纹身为代表的亚文化担当替罪羊不仅在足球界出现。
2018年1月4日,共青团中央等多家媒体先后表态,嘻哈歌手PG ONE的歌曲《圣诞夜》内容低俗,侮辱女性,已触犯国家法律。1月19日,广电总局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坚持“四个绝对不用”标准,这其中就囊括了纹身艺人。禁令颁布以后,一众有纹身的嘻哈歌手从通告上被除名。部分歌手在禁令颁布前已经参与的节目录制,也在节目播出时,被马赛克、字幕遮挡,有的镜头则被完全剪辑。
图为嘻哈歌手VAVA参加综艺节目截图,镜头几乎完全被字幕遮挡。
2018年3月30日,杭州草莓音乐节负责人向参与活动的艺人发出禁止音乐人露纹身的最新指示,“该穿长袖穿长袖,至于无法遮挡的位置,辛苦各位经纪人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辛苦大家。”
图为网友模拟的杭州草莓音乐节表演现场。
法不强人所难,不溯及既往,不类推。个别艺人的作品违规违法,将相关歌曲立刻下架,加大音像制品的出版审查力度以杜绝类似现象实属合理合法之举。但歌词审查制度的具体标准尚未公开透明却禁令先行,一举将所有纹身艺人推出大众视野和商业市场,未免显得欲盖弥彰。驱逐令热度散去后,现状也不尽人意:网络上的口水战与粉丝的保卫战此起彼伏,但真正高质量的作品仍是凤毛麟角,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的轮廓也依旧模糊不清。
以纹身为代表的亚文化在夹缝中苟延残喘,真正的不良风气却在幕后安然无恙。从足球界、影视业到音乐市场,各种亚文化不断探索社会与文化边界,开拓了可供人们自由辩论的灰色地带。这些领域却逐渐“被成为”危机公关的挡箭牌、减压板、缓冲带。
用本可以推进主流文化的时间和精力整治和限制亚文化,并放任真正的不良文化植根地底,野蛮生长,说到底是对主流文化缺失自信的体现。各行业想要落到实处,还应对症下药,从本质抓起。最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亚文化永远是失败危机公关的替罪羊。如何在面对危机公关时保护亚文化这块脆弱的“一次性跳板”,这不仅是文体界的难题,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反思的问题。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主笔|何晓晴
文编|朱鹏 仇双 何穆函
美编|马雨禾
(田玉心、同方元、马雨禾对本文亦有贡献)
往期精选
近期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