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喊口号,不扰民和不封城,却有效的阻止了疫情的传播。仅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从容不迫的上海和鸡飞狗跳的北方差距至少两个量级,从防疫你就能看到北方的衰败……
文/维舟

1
为了“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绝对安全,那种总动员式的严格管理体制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不过,即便都在说“严防死守”、“绝对保证”、“坚决杜绝”,但就像早有人注意到的,各地的防疫模式、宽紧程度还是有所不同的。
大体而言,北方的防疫举措看来更为严格。近期宣布“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的省市无一例外都在北方:
  • 12月19日,大连新增1例本土确诊,次日大连进入战时状态;
  • 12月23日,沈阳尹老太确诊,全市当天进入战时状态;
  • 12月25日,北京顺义区新增2例,全区进入战时状态;

  • 12月29日,黑龙江黑河出现1例确诊,全市放假、停运,1月2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 1月2日,河北石家庄爆发多例,次日起河北多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最鲜明的对比是两座直辖市:去年11月8-9日,天津确诊2例,全市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而几乎同时,上海浦东祝桥镇营前村爆出新冠病例,但上海却仅仅是将该村列为中风险地区,市内其它区域风险等级不变。上海至今从未宣布过“战时状态”,以至于网上还有人写了一篇《上海无“战时”,只因张文宏》。
营前村出事时,我正在川陕旅途中,虽然离沪已有几天,但因为行程大数据飘红,不仅有些景区不让进,甚至广元、西安的一些宾馆也确定不再接待上海人,“随申码”根本不作数。西安的地铁、机场都是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全面戒备,而当我飞抵虹桥机场时,迎面的告示写着:“
全国各地健康码都认
。”

12月初,北京还没爆出病例,但我所见的情形也比上海严格很多:几乎每个胡同口都有人查健康宝(只认这个,虽然查得不严),进商场、饭店等任何公共场所也都要看。相比之下,上海可算是相当宽松,即便去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也没这样,甚至在营前村确诊之后,除了地铁,也很少有公共场所一定要求你戴口罩。

北京的常态化防控(2020年12月初),每条胡同口都有人,这还不是“战时”的
也正因最近一些地方的“硬核防疫”有反应过度之嫌,1月16日新华社才发文《滥用“战时状态”或制造恐慌》,新华每日电讯也刊发《滥用“战时状态”不利于抗疫大局》,严厉批评这种做法“可能制造不必要的恐慌,也容易麻痹民众心理,淡化人们的‘备战’意识”,认为这样随意滥用是不严肃的,“更是一种懒政”,“上海、北京、成都都没有进入所谓的战时状态,照样控制住了,某些地方口号震天响,但是事情却做不好,还不让人说。
2
确切地说,这并不仅仅是“喊口号”的问题,而在于“严格”这个标准本身就是模糊的
因为,对于“多严才算对”,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尺度,甚至同样是“严格”,其实也有一个模糊的区间。这尤其表现在行政执行中的细节差异:京郊的河北“北三县”住着数十万通勤族,但耐人寻味的一点是,进京检查站,凡是属于河北管理的,对进京河北人,基本都是不放行的;反而是北京管理的检查站,持有符合规定的核酸证明,还可以通过。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不通,只能从行政管理的逻辑来看:“拱卫心态”会主动加码
说到底,这并不是单纯“严格”与否的问题,而是拼专业性。打个比方,你手指伤口感染了,有的医生说消毒、包扎、吃药就好,都不用开刀,但有的人却说你得截肢。截肢的确可以避免扩散,但是不是已经严重到必须截肢,这我们身为普通人未必清楚,因为只有专业知识才能告诉我们那个准确的“度”在哪里
所以,如果没有专业性,那么极可能是“宽严皆误”;而专业性匮乏的情况下,加上宁紧勿松的政治意识作祟和行政惯性,很容易导致的决策便是越激进越好。在这一意义上说,它确实是懒政:反正不用多想办法,也不必考虑是否精准解决问题,直接上最狠的就是
虽然口号上说“不惜一切代价”,但现实是,任何一个地方能投入抗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处处设防的结果是处处防不住,因而“绝对的安全”其实等于“绝对的脆弱”,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北方一些省市措施更严,但却出事更多。
这还并不仅仅是“代价谁来承受”的问题,还意味着决策思路和行政管理上的粗放,以及一种更注重“对上负责”的心态,因为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背后所隐含的逻辑前提是:自己不必为“错杀一千”负责,却得为“放过一个”受罚

不仅如此,
决策中缺乏专业性,也隐约可见这样一个涉及公共卫生的专业问题,在当地是被理解为一个政治问题的
。一如我一年前就曾写过的,这样一来,很多人信奉“公共卫生问题太重要,以至于不能仅仅交给公共卫生专家”,专业人员在决策中的话语权就被削弱了——而本来恰恰应该是他们才知道哪里该紧,哪里可松。

只是谈“严控”,把问题视为只有“宽紧”两种选择其实是会误导我们的,因为“严”需要划分两个不同维度:一是范围之广(“360度无死角”),二是执行效率之高。“绝对安全”试图在两个维度上同时提升,但现实中,往往管得太宽,执行效率就差,因为你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现代政治是在往相反方向进化,即精准地缩小、限制权力管治的范围,但提升执行能力,而这意味着走向分权和专业化。
3
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严控”,对流动性毫无疑问是一大打击,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恰是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如果说付出的代价确实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那倒也罢了,但就像“感染手指就截肢”一样,
粗放式的管理所导致的结果,却是在过度反应之下让人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

这虽然只是疫情防控,但却不是偶然的,可以折射出当地政治治理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缺乏一支专业化的传染病防治队伍和公共卫生体系、专业人员的声音在决策中得不到重视、权力的一元化,以及对承受代价的弱者的权利不太重视。可以想见,
这样一个政治生态对经济活动其实是不友好的

北方城市之冬(来源:财新)
《王气黯然》一书在谈到北宋以降陕西的衰落时说,当时为了应对边患,有两种模式:河北的“乡兵”组织体现出国家对基层的直接控制较弱,经济上则是平民地主势大而国家干预能力较低;但在陕西,却是社区自治能力薄弱,国家的控制直达社会最基层,在行政-军事的一元化体制下,能把所有人力、物力都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样的结果,是陕西在榷盐等经济活动上也成为全国实行最严格的地区,官营垄断化程度高,
社区自治功能薄弱,原子化的无数小农一盘散沙,经济、文化上自发的活力逐渐衰弱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由古鉴今,也可见北方各地在防疫中的“严格”也绝非偶然,这体现出一种对社会的直接干预能力。这确实可以一时奏效,但经济、文化却是娇贵之物,偏好那些开放、流动、自治程度高的社会。一如我之前曾论述过的,东北衰落的原因也与此有关:社会生态单一、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官本位严重,在市场化之后都是沉重包袱。
北方近些年的衰落,与这种硬核防疫之举,恐怕正是同根所生。在前些年的“中国十大鬼城”中,虽然入选城市不一,但北方总是毫无例外地占了绝大多数,这正可见主政者可以不必太在意市场规律,大刀阔斧地推进自己的议程。
不管怎样,疫情总会过去,但它会留下什么遗产,才是更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虽然那种“越严越好”的呼声至今得到很多人的赞成,但我担心(但愿是多余的),在后疫情时代,这样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机制,将有可能加速北方的衰落
图文来源:维舟
版权归原作者,如涉版权异议请联系删除
  “11写作、出书,我是该放弃,还是该坚
花朵,是四季的精灵。它们将自己最美的外貌展现给世人。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语,对应着它们不同的曼丽姿态;每朵花都有不同的传说,给予它们一层神秘色彩;每朵花引领着不同的季节,世界也俨然成了花的舞台。你可能听说过“彼岸花开放于黄泉边,牡丹花驾于百花之上。鹤望兰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天堂鸟,世上真正的玫瑰种类很少很少······”但你可见过武汉的四季之花,看过由它们主导的艳丽四季,聆听过它们绽放的声音?我们都说“武汉,每天不一样”,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武汉花朵的“每季不一样”!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百花齐放,漫山遍野,十里红妆。每逢武汉之春天,花朵们更是欣欣向荣。那么,第一位迎来无限希望的花精灵就是樱花了!早在汉唐时期,樱花就已经普遍栽种于私家的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从公园廊庑到民社田间,一临春天,随处可见绚丽绽放的樱花,其壮丽更烘托出我大中国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细看樱花,花色艳丽,五朵花瓣精致可爱,并列着,其间露出了淡粉色的花蕊,从中由白至粉,毫无瑕疵。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由此看来,古人对于樱花的热爱是十分可见的,那么现代呢?身为武汉人,武大樱花之美家喻户晓。春天漫步武大花树下,倘若恰好一阵微风袭来,顺着的不仅仅是一缕幽香的气息,还有那几十朵,几百朵的花瓣儿从天而降,顿时天花乱坠,花开花落花满天!这情景,似一场粉红色的雨,也恰如一场久久不愿意醒来的粉红色的梦······情景盛大,寓意着来年的收获颇丰,寓意着美好的希望!
夏天应当充满激情,不是吗?当,看着“千朵万朵压枝低”的丛丛粉红色的花儿,令人沉醉于其中,十分甜蜜。倘若你坐在樱然了。但也不能让那一股脑的热血,一股脑的火气冲昏了头脑啊!长辈们在我们抱怨夏天炎热酷暑时,总跟我们强调“心静自然凉”,而心静为何?心静为无所求,无所求则无所想,无所想即为淡泊,淡泊即为——朴素。故夏天的引领精灵就是荷花了,这一位“水宫仙子”早在《爱莲说》中被冠以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尽管它的花期有三个月之长,但你可见过它与牡丹比妖艳,见过它慢慢装扮自己,来与其他花儿争奇斗艳?所以,它有着“清白,高尚而谦虚”的花语也是不足为奇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的真实写照。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又丝毫不沾淤泥的污浊之气,不愧为“花之君子者也”啊!而它的全身上下皆可入药,泻火清新,称其朴素实在不以为过。所以,荷花精灵以其“静”的特点,成为了引领夏日之一的花卉。
谈到夏天,我们是不是也十分喜欢在凉爽的夜晚,吃着可口的冰西瓜,倚靠在母亲身边求她讲故事?有一朵花儿,它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它就是彼岸花儿。因为其只有等叶子全部凋零时方可开出鲜艳的花朵的特点而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相传彼岸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铺满通向地狱的路,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虽然彼岸花的故事略有恐怖,但是它的花朵可是真心的美啊!它花茎上的红色瓣儿着生在花茎顶端,花瓣倒披针形。它的花蕊十分的长,又因为卷卷的花瓣,所以远远看着,似一件血红色的裙礼服,而又因为常常三四多花聚在一起,看着就像一把小伞再多了几份艳丽的装饰。
引领夏天的一位是朴素高尚的荷花,一个是寓意着不同传说的彼岸花。它们俩相辅相成,构成了整个夏天的清凉和神秘······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金秋到来瓜果飘香,桂香十里。若到了秋天,那么引导它的花精灵绝对是桂花了!在桂花的花期,它的香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叶子下那一簇簇,一团团的金色的小花,细致得惹人喜爱。细看,四五片小花瓣十分小巧,轻轻一嗅,似乎也没什么花朵的香,最多最多吸入一缕桂香。但是,当它们聚集起来,那个香可就不能用“小,弱”来形容了!那香是如此的浓郁,满满地浸过了树梢,四溢开来。这种香味极其特殊,不如玫瑰浓烈,也有异于茉莉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纵目四望只觉耳目一新。一朵一朵的花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共同散发着自己的那一丝丝,一缕缕芳香,终究汇成了这浓郁四溢之香。我们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众花散香飘四海”也是如此了!被桂花精灵引导的秋天,香远四溢,与丰收的味道混合着,这才是武汉的秋,武汉的飘香之秋······
“坚强高雅,高忠”是一位精灵的花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关于它的描写。它是梅花,也是武汉市的市花。它与迎春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踏雪寻春何处是?“雪中四友”璨然开啊!而且梅花还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可见梅花在花卉中品质高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飘雪的夜晚,它咬着牙,绽放出如血一般殷红的花朵,盛放出了火焰般的生命。它是如此坚韧,高雅。它深知“开花儿开累了,也别放弃,有晴日就会有严寒,学会在冰冷的心里,期待灿烂花期”于是,这一念头就化作了点点红花,点缀于它的枝头,这些骨朵儿连着一颗温暖的怦怦的心,这一颗心融化了白皑皑的雪,融化了孤寂的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冷,越苦,它越锲而不舍,越坚强!一颗红彤彤的心,也跳的十分快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而既然到了冬天,春节肯定是得谈谈得了。春节讲究团圆圆满,而另一位引导冬的精灵的花语恰好就是:“万事如意、吉祥、美好、纯洁、高尚”“思念,表示团圆”。它就是“纳西塞斯”——水仙花。它与花中之魁梅花,君子之花荷花,花中之王牡丹、凌霜绽妍菊花、王者之香兰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花中娇客茶花、十里飘香桂花,被称作是中国的十大名花。水仙花朵秀丽,花香扑鼻,清秀典雅。花瓣多为6片,也有8片的,似椭圆形,花瓣末处呈黄色。花葶自叶丛中抽出,高于叶面;一般开花的多为4-5片叶的叶丛;花期一两个月。因为其寓意十分美好,常常与春节期间摆放于家中。它的花剑挺立,花朵素雅,多于碧绿的叶中忽隐忽现。这一位“凌波仙子”代表的是团圆和吉祥啊!
由一身傲骨的梅与代表吉祥如意的水仙带领着冬天,冬天便充满了温馨与挺拔的坚韧···
每朵花儿引领着不同的季节,虽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语,但它们都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虽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传说,但它们凝聚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四季有花,花开四季,武汉的每一个四季之花,都在为武汉代言。春樱,夏荷、彼岸;秋桂,冬梅、水仙。武汉的四季有它们,四季便是花的季节。四季花开,开花四季,在这个硕大的花世界。你已经见识到武汉的四季之花了吗?
持?”在经历小说出版无门,抱着厚厚的书稿在成都街头失声哭泣后,余蕾回到仁寿家中,擦干眼泪,再次将书稿寄往了萌芽出版社。对于自己的小说,“挣钱与否并不重要,能否出版也不111重要,重要的是我会坚持,因为这些文111111111字将酿就我青春的泡沫,哪怕尘封得泛黄时,只要我想起,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这便足够。”余蕾说。 
  初三学生一年写下10万字小说 
  白色的卡通T恤,七分裤,运动鞋,一身稚气的打扮。“青春是一种美好的记忆,我喜欢把自己的感情、成长融入小说中,小说里的人物是我情感发泄的载体。”捧着自己的小说《青春匆匆醉红颜》,余蕾显得有些腼腆。 
  余蕾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仅有年近八旬的奶奶和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因此,照顾家庭的重担便几乎全部压在了余蕾的肩上。“余蕾很文静,放假了也不到哪去耍,连电视都不看,就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写东西。”余蕾的奶奶说。 
  据余蕾初中的班主任老师黄胜介绍,余蕾是个很刻苦的学生,学习历来都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处于前茅,尤其是语文成绩,作文写得很不错。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尤其是各类文学著作,平时还。。。,写小说会上瘾,一旦开始,就无法停笔。”余蕾说,她是从去年暑假开始构思小说的,构思用了一周时间。这之后,她将自己平时的休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今年7月20日,余蕾10余万字的小说终于完稿。“写这部小说,把我平时阅读的积累都拿出来了,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知识面还是有所不足,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高额费用,出版小说梦断蓉城 
  小说,记录了余蕾情感懵懂的历程。一年时间,3本厚厚的书稿写成,余蕾已经忘记,她到底用掉多少支笔、有多少个夜晚挑灯疾书。因此,在写下最后一个字合上书稿时,余蕾也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在升入高中之前,将自己创作的小说出版。然而,经过多方打听后,余蕾发现在家乡小镇寻求出版自己小说的渠道,犹如一个遥远的梦。 
  7月底,余蕾抱着自己的书稿独自来到了成都,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遗憾的是,她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虽然通过媒体找到出版社,出版社告诉他,自费出书要支付高达数十万元的出版费。显然,这对仅靠父母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的余蕾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几十万元!我听到这个数字后几乎昏了。”走出出版社的余蕾,除了哭泣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途径宣泄内心的伤感,“写作、出书,我是该坚持还是放弃?” 
  小说内容令老师既惊又喜 
  “我喜欢写作,从小我就喜欢看席慕容和柴静的小说,想靠写作挣钱是我最初的想法,在经历过这些事后,我明白了许多,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与记者对话时,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余蕾话语中多了一份沉重。 
  一对男女从初三到高三,相互爱慕,在大学经历过诸多困难和挫折后,终于得到双方父母的肯定,岂料这个时候,女主角患上不治之症,男主角是坚守不离不弃还是转身离开?说起自己的这部小说,余蕾坦言和萌芽的风格比较相近,基调都比较忧伤,几许淡淡的华丽。和萌芽上面许多作者比起来,余蕾告诉我们,自己的小说还比较稚嫩,无论在语言或者思想上都不够沉练,何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思想,种种因素加起来注定不能和别人的小说一模一样。 
  “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校园,关于工作、关于社会,都有一些涉猎。”和许多年少轻狂的少年作家比起来,余蕾言语中没有丝毫的自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注定我只能写到一些表象。” 
  对于自己学生的作品,黄胜老师说,“我真的是既惊又喜!惊的是,在初三那么紧张的时候,余蕾能利用空余时间写出10万字的小说。喜的是,她的作品并不是堆砌之作,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深度的,是和她平时各方面的积累分不开的,比如说那句‘有时候远离才是永恒的接近’,就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调整心态,坚持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在被媒体关注之前,北斗镇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个14岁的女孩子这样编织着自己的这个五彩斑斓的梦,“我只对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提起过我在写小说。”说到这里,余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经历成都街头失声痛哭之后,余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一时间,赞扬和批评之声络绎不绝,“许多人都说我了不起,这么年纪轻轻就能写小说,但也有很多人看不起我,这么小点的女娃子,能写出什么样子的小说!”余蕾和许多女孩子一样,被赞扬了高兴,被质疑了失落。 
  “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摆正心态,毕竟我现在自身知识面还差得远,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综合能力也十分有限。”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番话,让余蕾觉得,写出小说了不应该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现在,高中录取通知书已经顺利到了余蕾手中,余蕾告诉我们,即便是小说不能出版,她也不会因此而分心,调整好状态升入高中学习,好好珍惜平日里学习的时间,抓住机会多练练笔。 
  “我还是会继续自己的写作之路。”余蕾告诉我们。“当你全力追逐天边的夕阳的时候,你也会因此而可能错过脚下美丽的风景,说不定,脚下的风景比天边的夕阳更加美丽。对我而言,写作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坚持远远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她看过的书,很多大学生都不一定看得懂。”年仅12岁在读小学六年级的黄引已经将《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都看了一遍,最近在看由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所著并震惊文坛的一部小说——《微物之神》。她喜欢阅读欧美史诗类文学著作,会对国内一线作家韩寒、郭敬明、六六等作品风格“评头论足”。下半年,她的个人校园成长小说《春末夏至》将要出版,小说主人公以她自己为原型,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少女淡淡的忧伤。
  在宁海实验小学,像黄引这样热爱文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形成风格各异的校园小说。今年下半年,由他们自己编著的14册10万字长篇校园成长小说将要集体亮相。
  六年级女生要出10万字小说
  在宁海实验小学教学楼一楼通道的墙面上有一块专门展示学生作品的园地,有长篇小说、日记专辑、作文教材、个人诗集……
  “这些出版物,要么是学生自己所著,要么就是集结了学生作品。”宁海实验小学童声文学社指导老师胡文杰告诉记者,有一定文字功底,热爱写作学生都可以加入童声文学社,没有其他门槛限制,“这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潜能,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思想去感受生活。”
  六年级一班的黄引,曾经也患有“作文头疼症”,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在加入童声文学社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其他社友的影响下,她的写作灵感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喜欢看的书不但多而且杂,甚至超过一些大学生的所看书目。
  “《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达芬奇密码》都已经看过了,现在在看《微物之神》和《乔布斯传》。”黄引说,自己偏好欧美史诗类文学著作,韩寒的作品也比较喜欢。
  谈及文风,黄引认为自己带有青春而又忧伤,这一点从她正在创作的10万字长篇校园成长小说《春末夏至》可以看出。主人公就是以她自己为原型,故事梗概是:一个叫江南的女孩,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自闭——直至她离开那个靠窗的位子,与自己不太了解的男生万言柯同桌,她的价值观开始改变……
  “学生们都是以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写作对象,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从而对生活进行记录、整理、描述。”胡文杰告诉记者,除了黄引外,还有应怡璐、胡华等13名学生,他们的作品都将会在下半年集体出版。
  学生作品总量超百本
  出版14册长篇小说对宁海实验小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该校自1997年起开始“童声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本真的记录为基础,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以镜像等形式还原和深化情感体验,以多点训练为途径,优化语言表达系统,升格学生的作文能力。
  从2006年始,该校又将儿童文学引入课堂,与作文教学结合,并引领同学们尝试着校园小说的创作。同年,该校学生叶跃凡的长篇小说《你的笑容真美》正式出版,向全国发行。目前,全校已出版长篇小说15本,短篇合集7本,再加上各种日记集、作文教学、个人诗集等,总量超过百本。
  “校园小说的介入,给了学生一个思绪纵横驰骋,恣意飞扬的空间,为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盎然生机,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可以在虚构的小说中得到满足,在小说中,可以由自己来决定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往往写着写着,小作者就把自己写进去了,这也正是学生喜欢创作小说的原因。”胡文杰说,“儿童文学,让学生的声音更纯净,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文学味,让学生的心灵更丰盈和充实。”
  多位小作家受“冰心作文奖”垂青
  小学生写长篇小说,是噱头,还是实力?这从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则可管中窥豹。
  “读到这些书,内心突然有想哭的冲动,一般来说不感动我的文字,我是不会向出版社推荐的。”一位资深图书编辑曾如是评价。
  作为童声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同时也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协会员的胡文杰更是赞叹连连:孩子们的文字水准丝毫不输一些成年作家,好的几部作品我还会反复研读。
  2006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学奖项,也是我国目前惟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冰心作文奖”评选中,该校共有9位同学获奖,占到全国得奖总名额的近十分之一。其他各类省市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的作品大多是由出版社主动找上门要求出版,还多次入选全国书博会好书候选榜单。”胡文杰得意地说,“各类作品出版总量已达几百万册,其中仅小说《小脚印校园成长故事》系列丛书销量超过50万,还有不少出版商邀请我们的‘小作家’去北京、上海的中小学签名售书。”
  然而最令人高兴的是,一人创作,引发全班参与。写作的风气如星星之火般迅速点燃了全校学生的创作热情。许多同学还搞不清什么是小说,只是把它当作日记来写了,当故事来编了。写作不再是“绩优生”的特权,而是成了众多学生抒发心意的途径。“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来自孩子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全校发动创作,这在全国都少见。”胡文杰乐呵呵地说道。(薛丛川 王家法)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深度阅读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天涯连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