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2021年1月28日印外长苏杰生出席印度涉华学术会议,并围绕中印关系做主旨演讲。在中印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刚刚结束、印媒谣传锡金段边境又生冲突的背景下,苏杰生的这一发言传达出重大信号意义。一方面,苏杰生将中印之间近年来的种种龃龉全部归咎中方,而将印方描绘为无辜的白莲花,不仅险恶,还极具误导性。另一方面,苏杰生为引导双边关系,也试图创新提出“三个相互”和“八项原则”。从历史经验看,印方不反思自身问题,而总想把棍子打到中国身上,因此不管苏杰生的“三八提法”显得多恳切,都不可能得到印方完全遵守。南亚研究小组特翻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本文共计:3082字 | 阅读预计:10分钟
演讲者:S. Jaishankar(苏杰生)
编译:陈安澜
审校:杜文睿
-本期编辑:杜文睿-
导言
      2021年1月28日印外长苏杰生出席印度涉华学术会议,并围绕中印关系做主旨演讲。在中印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刚刚结束、印媒谣传锡金段边境又生冲突的背景下,苏杰生的这一发言传达出重大信号意义。一方面,苏杰生将中印之间近年来的种种龃龉全部归咎中方,而将印方描绘为无辜的白莲花,不仅险恶,还极具误导性。另一方面,苏杰生为引导双边关系,也试图创新提出“三个相互”和“八项原则”。从历史经验看,印方不反思自身问题,而总想把棍子打到中国身上,因此不管苏杰生的“三八提法”显得多恳切,都不可能得到印方完全遵守。南亚研究小组特翻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今天,我很荣幸参加第十三届全印中国研究会议(the13th All India Conference of China Studies)开幕式。首先,请允许我对大会合办单位——中国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和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中国研究中心(IIT Madras China Studies Centre)表示感谢。我也要特别感谢我亲爱的朋友和同事——阿肖克·康特大使(Amb. Ashok Kantha)。我与他在外交部共事多年,他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幕后推动者。在此,我预祝之后几天的会议讨论硕果累累。
在未来三天的时间内,你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中国研究,包括中国国内发展,印中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以及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会议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术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以政策为导向,也可能两者兼有。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国。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突出地位不言而喻,近几十年来其突出地位仍在不断上升。中国是印度的邻国,因此对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当然,印中两国具有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体量和历史上。但无论从文化、政治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印中在许多方面都构成一对非常有趣的对比研究。两者都处于在文明型社会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尽管速度和强度不同,两者都在当代同步崛起——这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独有现象。简言之,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你们去研究、反思和评估。
从政策角度看,印度在中国问题上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这相当有利。事实上,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们在外交部建立了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但我也必须承认,还有比战略要求更广泛的需求。随着印度和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双方不可避免的和彼此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在贸易、金融、旅游业和文化交流中这一需求已十分明显,而且智库和学术界也如此认为。如果两国对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促进各领域交流。但是,尽管政策本身可能受益于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储备,但中国研究界同样有必要对政策有良好的把握。毕竟,清晰的认识机遇和挑战,不仅会提升我们的洞察力,还会帮助我们形成更准确的预期。
在座各位都熟悉印中两国关系的现代史,但也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两国关系演变的细微之处。我认为,大家都多少能体会中印关系的曲折,及其面临的艰难险阻。1962年发生冲突后,我们直到1976年才重新互派大使。1954年后尼赫鲁首次访华后,第二次总理访华就已经是在三十多年后的1988年了。事实上,重建印中关系可谓艰苦卓绝。仔细想想,这其实矛盾到令人唏嘘,因为印度其实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但是,边界冲突及此后数十年的破裂关系都深深的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希望中印关系能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修复。考虑到中国在这一时期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关系远比印度与西方世界密切,我们这一动作的背后也有战略性考量。然而,在过去三十年中,印中在许多领域的互动和交流稳步增长: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是重要投资来源,甚至是技术来源,参与了很多印度基建项目,也是印度重要的旅游和教育目的地。至于边界地区,在进行谈判时,中印两国为了管控边境纠纷,也达成了一套复杂但实际可行的谅解和协定。
这一时期印中关系发展的基础是确保和平安宁不受干扰,且双方遵守和尊重实控线。双方还明确同意不在共同边界集结军队。不仅如此,中印后续在处理边界争端问题上也达成了触及具体细节的谅解。我认为在这些问题上,没有人比阿肖克•康特大使更有发言权。在过去的几年里,在边境地区实控线问题上,中印两国显然未能就达成共识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我们加快修建边境基础设施,但中方显然做得比我们更多、更快。自2014年以来,印度尽力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采取了增加预算和改善边境道路等措施。尽管如此,中国的边境基础设施仍远远领先,正如我们去年看到的那样,这已造成了严重后果。
尽管印中在边界问题上仍存各种分歧,但重要的基本事实是——边界地区保持了基本和平安宁。事实上,2020年前最近一次士兵罹难要上溯到1975年。这就是为什么去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如此深刻的扰乱了两国关系。因为中国不仅无视尽量减少兵力部署的承诺,还展示出他们不惜破坏和平与安宁。在座的各位都是关注中国的专家,我已不必提醒你们冲突对我国的公众和政治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从中方收到哪怕一个站得住脚的说法,以解释其在边境地区驻军问题上的立场变化。我们的部队作出了适当的反应,在极具挑战的情况下守住了阵地,这是另一回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中国的这种姿态释放出了什么信号,是如何演变到现在这一步的,以及可能对两国关系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甚至在2020年之前,印中蜿蜒曲折的关系就已折射出竞合共存的状态。尽管印中贸易快速增长,但双边贸易的“单向性”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电力和电信等领域,中国企业获得进军印度市场的机会。赴华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赴华印度游客也在增加。在国际舞台上,印中围绕一些发展和经济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作为多边集团的共同成员也是一个交汇点。然而,在利益和愿望方面,双方也存在明显分歧。你们可能记得中国在另纸签证上的做法,也还记得中方拒绝与我们的军事指挥部门交涉。中国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反对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在贸易方面,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言行不一。中国阻止印度将马苏德·阿扎尔列入联合国恐怖分子名单的提议。当然,中巴经济走廊也侵犯了印度主权。甚至在边境地区双方也时有冲突。随着这些事件不断累积,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两国2017年在阿斯塔纳达成协议。同时,两国还致力于强化双边关系中的稳定因素。随后两国首脑举行的非正式峰会基本上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事实上也肯定了这一共识。但2020年发生的事件非但没有缓解分歧,反而让印中的关系承受了异常的压力。
鉴于事态的严重性,研究中国的人自然会关心印中的关系将走向何方。现在,我也不能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事实是,无论是我们当前的关切,还是在更遥远的未来,发展中印关系的基础都只能是“相互性(mutuality)”。事实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这三个相互关系是决定因素。鉴于边境现状,任何置中印矛盾于不理、希望正常状态不受干扰的期望根本不切实际。目前双方正在通过各种机制,讨论边界地区的脱离接触的问题。但是,如果印中关系要稳定和发展,制定政策时就必须考虑过去30年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适应变化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稳定双边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寻求有利于两国利益的八项原则:第一,必须在书面和精神层面全面遵守已达成的协议。第二,在处理边境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守和尊重实控线;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都完全不可接受。第三,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发展其他领域合作关系的基础。如果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受到干扰,那么其他关系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干扰。这与边界谈判的进展问题要一分为二。第四,虽然两国都主张多极世界,但应该认识到,多极亚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每个国家显然都有自己的利益、关切和优先事项;但对它们的敏感性不能是单方面的,归根结底,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惠的。第六,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每个国家都有自身不可忽视的愿景和追求。第七,分歧必定会存在,但合理管控分歧对双边关系至关重要。第八,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必须始终着眼长远。
人们常说,印度和中国如何展开合作将决定亚洲世纪的未来,我们同样要认识到印中合作中面临的困难同样会影响亚洲未来的发展。现在,印中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两国作出的选择将不仅对双方,也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尊重“三个相互”,遵守“八项原则”,必定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感谢各位的倾听,很高兴能在今天发表讲话。衷心祝愿会议取得丰富成果。
本文编译自印度外交部官方网站1月28日刊载演讲全文
原标题为Keynote Address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the 13th All India Conference of China Studies
演讲者:苏杰生
编译:陈安澜
本期编辑:杜文睿
背景简介文章2021年1月2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南亚研究通讯 (【重磅】苏杰生最新发言:中印关系搞不好不怪印度,都怪中国……),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杨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