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楼夷
There are three doors in my magic tree house. Open the first one you get into a world of possible, everything is possible. Open the second door, you get into a world of impossible, everything is impossible. And there is a third door. Open it you get into a world without either possible or impossible.
看完英文经典儿童系列小说《Magic Tree House》(神奇树屋)后,女儿朵拉写下这样一段话,开启了自己心中的神奇树屋。
朵拉今年6岁半。去年的这个时候,她刚刚学会几个英文单词。可是现在,她对英文写作的兴趣大增,已经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了。
通常来说,听、说、读、写这四个阶段在语言学习中是循序渐进的。但是从我辅导朵拉学习英文写作的经历来看,如果能够找到契合小朋友兴趣的主题以及轻松自然的方式,完全可以提早开始尝试写作训练。
第一步:鼓励孩子表达 

去年年初,朵拉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小学的Kindergarten 班级上了4个月。当时她只认得几个单词,但几乎所有的作业都与写作相关。
2月份的情人节,老师让孩子送贺卡给朋友,并写一句话。
春天到了,老师介绍瓢虫,让孩子写一句话,说说自己是哪种瓢虫。
家长会通知书的每个字都是虚线打印的,让小朋友描下来,带给父母。
各种作业都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意识到,语言是用来表达的,自己不仅能读能听,也能写。当然,这充其量只是造句,远远称不上写作。朵拉的第一篇作文,反而是回国后开写的。
回国后,为了让朵拉保持对英语的兴趣,我们报了一个在线英语班。该机构恰好举办写作比赛,老师鼓励朵拉参加比赛,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100字就够了。
“100字也太多了吧。”我当时想。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朵拉很快完成了平生第一篇正式的作文,足足有360多个字。原因在于,她写的主题是她的最爱——冰淇淋。朵拉每天都在想着怎样让妈妈给她买各种各样的冰淇淋,等于天天在打腹稿。通过作文来表达对于冰淇淋的热爱,自然水到渠成。
这件事启发了我:既然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何妨让她试着先写写看?不必追求多长多完美,只要开启他们用文字表达的路程就好。
第二步:从口述到电脑写作
但我还有一个疑问:以前朵拉造句挺花时间的,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为什么这次写作文反而那么轻松呢?
我发现,因为这次她是用电脑写的。写作被视为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除了小朋友认知能力不成熟,还有识字不多和肌肉发育不完全的缘故。写字容易写错,而且写起来特别累,当然不愿意写了。
但是在电脑上写,只要按键盘就行。为了让朵拉更省力,我干脆让她口述,我打字。她可以坐着讲,或者站起来,甚至边走边讲。有时候她还会走过来看我打字,说:“这个字打错了,你赶紧去查查字典。”
是不是很有霸道总裁和小秘书的既视感?写作文既轻松,又占据主导地位,还能立即让自己脑中的幻想变成文字。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啊!
每天晚上,朵拉都在书房的电脑桌前并排摆上两张椅子,还放上椅垫,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我们和她一起写作文。孩子有积极性我当然高兴,但这样太花时间,后来我便要求她自己写。
“但是很多字我不认识啊,我也不懂语法。”朵拉委屈地说。
于是我买了一本儿童英文字典。以后她要问任何单词,我都一句话:“查字典。”
然后,我把我的电脑给她,告诉她,有一个神奇的工具,不仅能够告诉她单词怎么写,还能帮她检查错误。如果字打错了,下面就会有红线。如果语法错了,下面就会出现蓝线。
它的名字叫Microsoft Word。
第三步:让同辈或者老师来鼓励孩子

大赛是朵拉英文写作的开始。但是激励她写作的,并不是奖项,也不是爸妈,而是老师的鼓励。


在线英语课上,老师把朵拉的参赛作文放到屏幕上,邀请朵拉的同学和她一起共同朗读这篇文章。朵拉极为开心,上课结束后还站在客厅的桌子上又唱又跳了一个小时。
现在,朵拉的每篇作文都会和老师分享,然后收获各种鼓励。比如她最近写了有关海豚的小故事,老师就送她一个带有海豚头像的小贴纸,上面写着:Good Job!


同伴的关注也同样重要。朵拉最近在写三个住在树屋里的女巫。这三个女巫就是朵拉和她的两个好朋友。每次写完,我都会发给她好朋友的妈妈。第二天,好朋友会和她讨论,为三个女巫的探险出谋划策。


这些都是朵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第四步:让孩子先自己摸索

但我很快发现,朵拉的作文只要超过100字,都是支离破碎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更可怕的是,她虽然吵闹着要写作文,但一坐下来,就词穷了。然后就问我们:“我应该写什么呀?”
其实思维导图或者写作模板之类的写作指南很容易搞到,而且的确能帮忙解决写作中的难点。但我决定让孩子自己先摸索。
如果不尝试山穷水尽的痛苦,就很难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惊喜。写作和探索任何新领域都一样,自己摸索后恍然大悟的体会,比直接拿到公式和答案要深刻得多。


所以,我任其自由发挥、自行摸索了一段时间。在朵拉充分感受到不知道从何写起的痛苦后,我才提出要帮忙辅导。


第五步:提问法帮助孩子整理思路

我不关注通常大家重视的语法、词汇、句型,而是关注能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把事情说清楚,对孩子并不容易。因为小朋友的特点就是思维跳跃。而我的解决办法是提问。
在写文章之前,我的问题围绕着文章的整体架构——让朵拉在写作文的开头之前,就想好结尾。以朵拉最爱写的探索故事为例,实际上就是描述一群人(或者一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四部分——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执行以及结果。


“我去某个地方玩算不算问题呢?”朵拉问。


“不算。问题就是某件你必须去做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或者做了就可以收获巨大的成果。”


“那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有三种。第一种是成功解决问题,这是喜剧。第二种是没有解决问题,这是悲剧。第三种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但有了新的发现,这是连续剧。”


于是就有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者成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谁来解决?如果是一群人,哪个人负责解决哪部分问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第三种结果,那么新的发现是什么?
抽象固然是种能力,但写作文还是要从具体而微的地方写起,想象力是附着在具体事物之上的。以她要写的Magic Tree House 为例,写完门,朵拉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朵拉爸说,从厨房写起吧。他提问:
“What’s in the kitchen?”
朵拉回答:“A refrigerator.”
“What’s inside?“
“It’s empty.”
“What’s magical about this refrigerator?”
“Whatever food I have in my mind, it appears in the refrigerator instantly!”
就这样,围绕Magic一词,朵拉写完了厨房写客厅,写完了客厅写卧室,并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紧紧把握住文章的灵魂。
到了写文章的时候,我的提问则围绕表述是否符合逻辑展开,即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一个段落内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合理。


比如朵拉在某篇文章里写道:


“She found the treasure map on the floor of her room. ”


可是文章之前并没有谈到要找藏宝图啊,怎么能说“found the treasure map”呢?我指出后,她就改成“saw a treasure map”。
为了让朵拉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我还会就六个W(When,Where,Who,What,Why 和How)来提问。我要求朵拉写的每个段落,至少要包含三个W,这样内容就丰富了。
写作实际上是对思想的总结,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孩子理顺思路。但我只提问,不给建议。如何修改也都由她自己决定。


最后:提供更多的阅读和生活体验

此前所说的都属于技巧,但文字真正的磨刀石是生活。以朵拉为例,她写的作文都是她生活和阅读的映射。
比如她最近热衷于写的火车旅行,和我们前段日子周末高铁行以及看《Geronimo Stilton》有关。她写女巫探险,也是在读了《Magic Tree House》之后。在看了Blue Planet之后,她又开始写海豚的故事。
虽然这里只谈英文写作,但我相信中文写作也是一样。父母们也许没有时间和专业知识来辅导孩子写作文,但可以支持孩子大量的阅读,或者提供丰富的生活,让他们迸发出对生活的期望和激情,从而写出最好的文章。
【此文首发于FT中文网,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