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有人担心国际产业链迁出中国,接盘的大热门有越南、印度等国。很多人把这些国家的工人素质、产业链配套拿来和中国比,这等于把中国看成是低发展水平的国家,这个视角本身就是错的。

        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手机正在全世界崛起,三星工厂搬走不是什么大事。真正重要的是,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能达到什么样的位置。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视频链接:
部分评论:
大飞鹏鹏
这里核心不是去工业化,而是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不可能永远只生产服装鞋帽家电等简单产品。以后重点发展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大飞机,高铁,航空发动机,芯片软件,精密仪器,高级机床,核反应堆,机器人,高端医药等等。
粉体球
其实我觉得袁老师想说的是通过国外在中的产业链转出,倒逼我们国内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研发与原创,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例如华为的5G,同时要指出的是产业链的转出并不代表着去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在此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理解与思考。
精彩呈现:中国产业链转移?其实应该关心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一直是一个引起很多讨论的话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后,由于中国制造的停摆,这个话题就更热了。
例如最近的一大外交纠纷,就是德国扣留了瑞士从中国订购的24万只口罩,瑞士向德国抗议。好嘛,德国已经学会大理的招数了吗?!
德国拦截瑞士口罩(日本墓碑断货,新娘没婚纱穿,谁在为断供的“中国制造”买单?| 乌鸦校尉
为什么需要抢口罩呢?因为整个欧洲都没有几家口罩厂。2019年,中国口罩产量占世界的一半。最近,中国口罩的日产量增加到了2019年的五倍以上,大家可以算算比例成多少了。
又如韩国许多汽车厂,因为中国生产的线束断供,不得不停工了。《哈佛商业评论》估计,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会在3月中达到顶峰,欧美数千家工厂会陷入停摆(日本墓碑断货,新娘没婚纱穿,谁在为断供的“中国制造”买单?| 乌鸦校尉)。
线束
因此许多舆论说,国际产业链要出现一个迁出中国的大潮。有人是兴高采烈地这么说,有人是忧心忡忡地这么说。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对此的回答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确实会迁走,中国制造要完蛋了。
第二个层次是反驳第一个层次的,说的是:想迁也迁不走,因为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还是其他国家,都承接不下这么大的体量和这么高的产业集聚水平等等。
这两个层次都很常见,但还可以有更加深入思考的第三个层次。这个层次的观察来自我的朋友、风云学会会员陈经,他写了一篇长文(借疫情“东风”,越南能承接中国部分产业链?想多了 | 陈经),以后大家会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看到。在这里,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主要思考。
以越南为例,很多人在说越南吸引产业转移做得很成功,能够威胁中国。也有很多人说越南工人的素质不如中国,产业链配套不齐全,所以对中国威胁不大。
这两种观点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它们的视角都是把中国看成和越南一样,都是全球公司居高临下考察的低发展水平国家,决定要去哪儿。然后得出结论,中国不如越南,或者越南不如中国。但实际上,这个视角本身就是错的。
对越南来说,这个视角还是合适的,也是越南的主要竞争力所在。但对中国,这就大错特错了。全球公司已经不可能对中国优雅地考察分析,而是在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凶猛竞争。
例如三星把几乎所有的手机产能都逐渐从中国搬到了越南,最后一个惠州工厂在2019年10月关掉了。2018年,三星手机有50%是在越南生产的。这对中国算是威胁吗?不算,因为中国的华米OV等手机正在全世界崛起。所以对于三星关闭惠州工厂,人们并不当个大事,好走不送。
就算把这当作威胁,中国的办法也不是把工人工资降到越南的水平,而是希望华米OV抢下三星的全球份额。也就是说,中国的竞争对手是跨国巨头,而不是越南。
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中国公司跑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厂,打败全球公司。例如2019年三季度的印度手机市场,小米大幅领先三星,OPPO和子品牌Realme合计也大幅超过三星。
2019年三季度的印度手机市场份额(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410819317134337
由此可见,即使外国巨头把生产线从中国全部转到了越南或某个国家,也谈不上中国的失败。真正重要的是,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能达到什么样的位置。
越南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算作中国的竞争对手呢?如果它能像中国这样,发展出本土供应商体系,甚至创立自主品牌,那就相当了不起了。在这方面,一个有趣的参照是泰国。
泰国的人口是6900万,少于越南的9600万。2019年进出口额和越南接近,都超过5000亿美元。泰国的人均进出口额比越南高35%,是中国的两倍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少有人说泰国对中国的产业链构成威胁?
这是因为,中国对泰国是赶超的关系。1991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泰国的1/5,然后一路超过了泰国,产业层级也早就超过了。在中国和泰国的交往中,双方是什么层级都一目了然,大家不会认为泰国对中国有威胁。而越南一直在中国后面,似乎发展得不错,制造业进步很快,所以有想象空间。
但实际上,泰国的制造业层级和产业链水平是比越南高的,否则人均GDP怎么会是越南的两倍半?泰国和越南的发展水平差异,并不在香米和粳米的那几十亿美元出口,而是在汽车这样的复杂商品。
2018年,泰国汽车产量增长9.0%,达到217万辆。国内销售同比增长19.2%,达到104万辆。出口114万辆,与上年持平。泰国万人汽车销量150辆,和中国的200辆相差不多。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也超过了100万辆,论数量和泰国差不多,但论比例就远不如泰国了。泰国一半以上的汽车出口,而中国汽车绝大部分是内销。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泰国的角度看,是因为中国生产的合资品牌汽车不能出口,只能内销。中国出口的汽车,都是自主品牌。如果中国允许合资车出口,会挤垮一堆国家的市场,说不定泰国出口的品牌车也转到中国生产了。但你会觉得这是好事吗?
实际上,这就反映出了两国在雄心壮志层面的区别。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外面营销,现在还不如全球品牌,但上限是不封顶的。而如果安心做外国品牌的生产基地,上限就是泰国这样了。
在九十年代早期,有个说法:泰国没法和中国比廉价的人力,但是可以发展科研教育,通过“知识经济”维持对中国的优势。
现在回头来看,这种说法纯属搞笑。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比廉价人力还是有希望的,但发展科研教育、知识经济所需的决心和努力就非同一般,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可行性。这是发展中国家与先进国家最根本的区别。
例如,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即研发投入强度,中国现在是2.1%,介于英国的1.7%和美国的2.7%之间。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研发投入强度高于1%的只有3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一般是百分之零点几甚至百分之零点零几。
一些主要的科技国家在2016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中国的研发支出在世界上算多还是少?| 袁岚峰
我在2019年做过一期节目,讲中国的研发投入在世界上算多还是少(中国的研发支出在世界上算多还是少?| 袁岚峰),欢迎大家去回顾。
泰国的汽车业,可以算是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里做得最好的产业样板。泰国的汽车业比越南的手机业要强得多,连零部件都是在泰国生产的,大量出口全球。但是说到底,还是依靠日本的能力输出。
六十年代,丰田和三菱就在泰国开展业务了。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简单组装不同,泰国汽车业进一步推进到了零部件产业。通过对进口汽车征收80%的关税,零部件也加关税,泰国政府有力地扶持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在泰国有1500家零部件供应商,几乎不需要进口。2017年泰国汽车零配件出口总值高达198亿美元,增长15.5%。
泰国连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拉进来了。再往上,就发展不动,到顶了。泰国汽车供应商高管基本都是日本人,本土供应商实力很弱。泰国709家汽车OEM配套企业中,80%实质是日资所有。一类直接就是日资企业,一类是合资由日方提供技术,一类是本土企业,但由日方按合同提供技术支持与授权。
印度、越南都在像泰国汽车业这样,通过关税,尽量将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拉进来。这在发展中国家里算是相当不错的大招,我的朋友、风云学会会员毛克疾写过文章介绍印度的这些招数(印度“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新版“进口替代”政策?| 毛克疾)。但是再往上,就发展不动了。
2018年7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和韩国总统文在寅现身印度北方邦诺伊达,为三星集团新建成的手机制造厂剪彩(印度“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新版“进口替代”政策?| 毛克疾
原因很简单,跨国公司是不可能放手的,不会把真正的绝活手把手教给你。到当地组装生产?没问题。零部件企业也来当地生产?没问题。教会本地企业做零件、生产整车、发展本土品牌,抢占自己品牌的市场份额?对不起,不教了。
跨国公司对当地劳动力的要求,始终是“干活”,在产线上怎么操作。看似简单的操作,是无数研发努力的结果。对劳动力没有从底层原理出发的研发需求,也不鼓励这种行为。
现代工业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就算泰国、印度、越南有聪明人看懂了一个技术,脱离整个产业链也没有意义。所以,本土供应商自己开一套研发体系没用,只会白费钱,做不出东西。最多就是做一些低价值非关键的简单配套,技术层级不高,更重要的是,研发复杂度上不去。
只有中国从一开始就说,欢迎来建厂,但我的目标是学技术。学不到技术就要痛骂,总结失败教训。跨国公司并不是为了让中国学技术来的,而是因为中国市场大、生产成本低、配套成熟才来的。但是做着做着就发现,中国这样努力学技术的,其实外资进来开厂更方便,因为配套好办事快。互相都带着一些不满在合作,关系比较复杂。
中国是如何在科技树上爬升的?这说来就话长了,各种经验教训非常多。现在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是一个科技先进的国家。但回顾起来,这件事非常难,要有非常多的人一起努力,也要国家整体规划。失败的路径不计其数,成功的路径屈指可数。
自主开发和技术依赖模式的不同组织形态(引进外资和合资永远无法代替自主创新 | 路风
靠别人不行,光愿意干活不行,只做简单劳动也不行,必须要有复杂的研发规划和长期不赚钱的持续投入才有可能行(引进外资和合资永远无法代替自主创新 | 路风)。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放弃研发才是理性的选择,因为不研发也能过得不错,研发等于往水里扔钱。
如果一个国家能把学技术这件事做好,走上研发道路,在经济体系中创造足够的研发复杂度,那么这个国家肯定不会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必然会成为发达国家。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等,都是通过这样的道路成功的,中国也正在成功的路上。
各个主要经济体在1981-2016年的研发支出(中国的研发支出在世界上算多还是少?| 袁岚峰
这个要求实在太高,在中国之外,几乎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走上研发道路。越南算是上进的,学到了出人出厂房搞制造业。但可以断定,越南不可能走上研发的发展路线。印度还有点想象空间,毕竟人多,人才的绝对数量不少,研发说不定能搞成,但成功的机会并不乐观。
 既然研发走不通,那这些国家该怎么发展呢?其实很简单,等着技术成果扩散就可以。
像中国这样的先进国家会强调技术自主,好像自己不掌握某个技术天就要塌下来了。但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成就是技术扩散带来的。
例如,屠呦呦的青蒿素在许多国家拯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这些国家并不需要自己研发出青蒿素。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在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
又如,越南从1992年开始从中国进口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近年来,越南每年从中国进口杂交水稻生产用种1.2至1.6万吨,占引进稻种的3/4。杂交水稻相比常规稻种,单产能增加40%。这就是双赢的合作。
袁隆平
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欢迎越南或者东盟经济发展起来。东盟各国发展好了,其他国家赚钱的机会更多。所以,东亚各国愿意对东盟各国进行工业能力输出,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产业链转移,总的基调是大力合作。而且东盟各国没有搞复杂研发的能力,对先进国家没有威胁,合作起来比较放心。
总体而言,越南已经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未来前景是光明的。但是不应该将越南幻想成挑战中国制造的角色,不应该将两国对立起来。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账号“科技袁人”。中国输出工业技术与科技成果,帮助各个发展中国家进步,在过去已经卓有成效,未来也将继续创造辉煌,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典范。
扩展阅读:
与中国相比,越南经济发展的上限与下限 | 陈经
中国的研发支出在世界上算多还是少?| 袁岚峰
印度“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新版“进口替代”政策?| 毛克疾
引进外资和合资永远无法代替自主创新 | 路风
日本墓碑断货,新娘没婚纱穿,谁在为断供的“中国制造”买单?| 乌鸦校尉
中国防疫形势大逆转,真正的考验转到国外 | 科技袁人Lite中国与全球防疫形势的大逆转
钟南山说新冠病毒不一定起源于中国,该怎么理解?| 科技袁人Lite新冠疫情病毒起源说
美国总试图卡中国脖子,这回却在发动机上让步了?| 科技袁人Lite第106期
6年没发像样的论文,但我们需要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 科技袁人Lite第105期
与新冠病毒交战一个月后,我们为世界感到担心 | 科技袁人Lite新冠疫情全球威胁篇
抗击疫情,中医究竟能帮到我们多少?| 科技袁人Lite新冠疫情特别节目
红十字会要反省的,不是给了莆田系几个口罩 | 科技袁人Lite疫情与治理能力升级特别篇
重启中国制造,是时候拼尽全力了 | 科技袁人Lite中国制造保卫战特别篇
全力防治疫情,但别忘了中国的经济也要抢救! | 科技袁人Lite疫情与经济特别篇
如果疫情无法遏制,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 科技袁人Lite肺炎疫情特别篇
2020年2月2日,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可能迎来转折点 | 科技袁人Lite全国疫情转折点特别篇
究竟什么时候确认“人传人”,应该有人说清楚 | 科技袁人Lite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篇
肺炎疫情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影响多大?| 科技袁人Lite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篇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本文是【科技袁人Lite】视频节目“产业链转移对中国是威胁吗的介绍,视频发布于2020年3月13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5702051)。
责任编辑杨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