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3720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5k+·
· 悟00000空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作者献声配音,欢迎收听】
最近有一部电影很火,评分极高,被认为是“202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头号热门”“最能治愈2020年的一部影片”,这就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出品的《心灵奇旅》(Soul)。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苹果手机之前创造的另一个奇迹。1986年,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电脑动画部,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成为迪士尼公司的一部分。
从199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到去年推出《心灵奇旅》,整整25年,皮克斯推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无一例外。这种少而精的作派很符合乔布斯的理念,他的在天之灵应该会感到欣慰。
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目标、实现目标
《心灵奇旅》为什么评分这么高呢?因为它回答了一个几千年来人类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告诉大家,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目标、实现目标。这个道理,就像电影中的量子场老师所说的那样“那么简单、那么基础”,但是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悟不透,以为人生就是关于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意义。
这里“目标”这个词可以用“梦想”“理想”来代替。一般来讲,目标总是比较宏远高大的,不然似乎就没有资格被称为目标。然而,人的能力不同,赚一个亿对某些人来讲是“小目标”,可是对很多人来讲是这辈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辈子很可能也完不成。
如果人生的意义是完成目标,那么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岂不是就没有意义了?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怎么就没有意义呢?用佛教的说法,修炼无数世才能修得一个人身,难道就没有意义吗?这显然说不通。所以人生的意义不可能是追求目标、完成目标。
而另一个理由是,就算是目标实现了又如何?为了实现目标,全力以赴,承受了长期的、巨大的、强烈的痛苦和煎熬,放弃了其他一切,甚至牺牲了灵魂。等到目标实现的时候,十分兴奋,十分激动,十分满足,十分快乐。
然而,这种兴奋感、满足感、快乐感很快就消退了,随即而来的是莫名的空虚、失落,这种空虚失落感甚至比没有追求这个目标之前更强烈。于是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这个过程,停不下来。
不少“成功人士”都在这个循环中“奋斗”,或者说“挣扎”。总体来讲,这样的人生很不合算,追求目标所遭受的痛苦远远大于实现目标后得到的快乐,人生总效用、总福利为负数。成功人士也感觉到这样的人生不合算,可是他们停不下来,因为这也是一种瘾。
奖励中心与快乐中心
人类对“瘾”的研究在1953年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一年,美国两名科学家James Olds和Peter Milner在研究小白鼠的恐惧脑区时发现了异常。正常的时候,当电极植入这个脑区并进行电击时,小白鼠会产生恐惧的反应。但是他们的小白鼠却不是,它们不停地回到曾经受电击的地方,希望再次被电击。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两个科学家插电极的时候插偏了,不是插在恐惧脑区,而是插到了一个当时还未知的脑区,当时他们称之为“快感中心”。这个脑区很厉害,那些小白鼠不吃不喝地等着受电击,活活把自己饿死了。
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杠杆,按压杠杆时就会受到电击,聪明的小白鼠很快发现了这一点,开始拼命按那个杠杆,每5秒钟电击自己一下,不停地按,直到累死。
美国杜兰大学的Robert Heath在精神病人身上重复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受试者的表现和小白鼠如出一辙。当然,在他们把自己饿死累死前实验者阻止了他们。为此,他们对实验者大发脾气。
虽然直接像实验中的小白鼠那样累死的“成功人士”不是很多,不过,积劳成疾、不能享尽天年的“成功人士”非常之多。他们又比实验中的小白鼠、精神病人聪明多少呢?
实验者发现的这个脑区就是产生瘾的地方。可以想象,如果一种物质或者行为,能够像电极那样刺激这个脑区,那么人就会对这种物质或者行为上瘾。
不过,后来的研究发现,当人感受到快乐的时候,活跃的不是这个脑区,而是另外一个脑区。相反,这个所谓的“快感中心”在人感受到快乐时倒变得安静了。
那么这个所谓的“快感中心”是什么呢?现在的神经科学家称其为“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也叫多巴胺系统。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让人行动,以期获得快乐。也就是说,多巴胺并不让人产生快乐,而是产生对快乐的期待,进而产生动力,拼命行动。采集野果,外出打猎,诱获伴侣。
多巴胺就是要确保你不会因为不愿意觅食觅友而断了基因的繁殖。人的设计寿命是35岁左右,任何一个物种的寿命是到它的下一代可以独立生存。老鼠、狮子、人,都是一样。下一代的下一代可以独立生存,这个个体就完成了基因繁衍的载体的功能,TA挂掉不影响基因一代一代的传承。
可见,多巴胺的目的是不让你太早地饿死,而不是让你长命百岁、让你获得快乐。
现代神经科学有不少证据指向抑郁症可能的生理原因,那就是奖励中心受损,多巴胺分泌不足,对一切失去兴趣,不愿行动。研究表明,如果摘除小白鼠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它们吃到糖果时会笑,但是它们不会为了这个奖励而努力行动,它们喜欢吃糖,但在吃到糖之前不会想要糖。
总之“奖励中心”只会让你上瘾,不会让你快乐。那么让人快乐的真正的“快乐中心”在哪里呢?就在小白鼠吃到糖果的时候大脑亮起来的那个脑区。
也就是这部电影22号灵魂吃披萨时它的大脑亮起来的部分,如果你给它戴上感应头盔的话,你就可以看得到。

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前生世界(The Great Before)是生之来处,是培训准备投胎到地球的灵魂的地方。里面有个编号为22号的预备役灵魂,是个钉子户,一直拒绝投胎。它在灵魂学院里待了几千年,该修的课都修了,人格都设置好了,只需找到能够激励自己的火花(spark)就可以获得前往地球投胎的通行证。可是它就是找不到这个火花,或者说它不愿找这个火花。
几千年来,灵魂学院给它找了无数导师,历届导师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甘地、亚伯拉罕·林肯、哥白尼、穆罕默德·阿里、荣格,还有特蕾莎修女,甚至还有法国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但是这些在地球上十分有名的人都没能劝导22号灵魂找到人生目标,前往地球。它还是不愿意投胎为人,它情愿“死着”,也不要“活着”。它好比就是被摘除了“奖励中心”的小白鼠,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这和电影的主角乔伊正好相反,酷爱爵士乐的乔伊人到中年,是一个普通中学的音乐兼职钢琴教师。他有一个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爵士乐队的钢琴手。当他得知有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乐队演出时,他兴奋得脚下生风,却不幸在奔回家换衣服的途中掉进下水道,当场灵魂出窍。心灵奇旅,由此开始。
怀着对梦想的执念,乔伊从前往死之彼岸的来世世界(The Great Beyond)的路上逃脱,来到预备灵魂的前生世界(The Great Before)。乔伊混入这里,随手拿了一张名片,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学家成了顽固灵魂22号的导师。
这师徒两人代表着两个极端,一个不想死,一个不想活;一个有着强烈的目标,要去那个爵士乐队表演,一个毫无目标,找了几千年也没有找到目标,没有找到投胎为人的理由。
后来师徒两人一不小心掉落地球,慌乱中22号灵魂注入了乔伊的身体,乔伊的灵魂注入了一只躺在乔伊身上的猫的身体。这个阴差阳错的结果使得坚决不愿投胎为人的22号灵魂不得不开始体验人生。
当它吃到第一口披萨时,神奇的时刻来临了,它感受到了几千年在前生世界灵魂学院里从没感受到过的愉悦快乐。那一刻,它坐在台阶上,一边吃着披萨,一边看着街道对面一个父亲搀着女儿的手欢乐地走过,它抬起头仰望,碧蓝的天空,阳光像万缕金丝穿过茂密的金黄色树叶,树叶在和风中婆娑起舞……相当于我们《声律启蒙》中“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的意境吧。

这时一阵清风拂过,一片树叶从树上掉落,在空中优雅地翻转翻转,迎面向它飘来,它忍不住托起手掌,接住了这片树叶……
这一瞬间,一切都变了,22号灵魂不愿意离开地球了,它要当人,活着,吃披萨,沐浴阳光,看树叶飘落。乔伊十分焦急,指责22号这些念想根本算不得是投胎为人的火花,算不得是人生目标,只是普通平常的生活而已(just regular living)。
可是乔伊不知道,这普通平常的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是快乐、幸福的来源。色、声、香、味、触是激活大脑“快乐中心”的密码。和身体的连接是感知快乐的基础。
所以肉身非常重要,灵与肉的结合非常重要。22号灵魂在灵魂学院的万物殿堂里找了几千年也没找到快乐的感觉,因为万物殿堂里的披萨是没有味道的,或者说因为22号灵魂没有肉身,所以体验不到披萨的味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虚拟”,这个趋势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问题,而是最基础的问题:人将失去快乐、幸福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导演彼得·道格特(Pete Docter)在接受采访、讲到这段的创作灵感时说:“我记得有一天我骑自行车路过一棵树莓树,停下来摘了一颗吃,它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树莓……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几乎毫无意义的时刻。然而,我们生命的任何一个超然时刻,都可能定义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们生命的意义实际上就是由这些我们认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决定的,这些时刻并不是真的毫无意义,而是我们迷失了心性,看不到它们的意义。就像乔伊一样。当然,电影中,乔伊后来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追求目标、达成目标不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正取决于那些他本来以为毫无意义的时刻。
导演安排乔伊最终达成了目标,及时从22号灵魂那儿换回了身体,参加了那个著名乐队的演出。演出十分成功,演奏时他进入了心流忘我状态,十分陶醉,他的即兴钢琴演奏赢得了满堂喝彩,也赢得了乐队老板、兼萨克斯风演奏者多萝西亚的赞许和雇佣。
演出结束后,兴奋的乔伊站在街边,在和多萝西亚道别前,激动地问:“接下来会怎么样?”多萝西亚回答说:“接下来我们每天晚上到这里来表演。”看到乔伊难掩失望的神态,多萝西亚对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条小鱼想要寻找大海,它向一条老鱼询问大海在哪里。老鱼说,你就在大海里啊。小鱼说,我只是在水里啊,可是大海在哪里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佛家偈语故事。你在苦苦寻找的东西就是你天天拥有的东西。乔伊苦苦追求人生的意义,认为吃披萨、看落叶、沐浴阳光不是人生的意义,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地活着,最后他终于明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地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
他回到家,坐在钢琴前,掏出口袋里的五样东西,那是22号灵魂放在里面的。它吃的第一块披萨剩下的一段面饼圈,半个面包(另一半面包它放在地铁站卖艺艺人的纸盒里了),一个棒棒糖(它去理发,和理发师聊天,走的时候讨的),一个线圈(它去乔伊母亲那儿补裤子,和乔伊母亲倾心交流,走的时候拿的),还有那片树叶。
乔伊凝望着这五样东西,回想这五样东西的由来,终于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回忆起以前被自己认为毫无意义、却实际上正是他的生命意义的生活片段,即兴弹奏起钢琴,泪水渐渐满溢。不少观众应该在这一段流下了热泪。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
这五样东西,代表着五个方面,披萨、树叶代表的是与身体的连接、五官的感受;棒棒糖代表友情;线圈代表亲情;半个面包代表对其他人的关爱。

成功学、幸福学害死人
某种意义上讲,乔伊是上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成功学、幸福学的受害者。成功学误导了人们对于幸福、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其实成功不等于幸福。成功是达成目标、实现愿望、满足欲求,幸福则不是。如果你把幸福也定义为目标的达成、一种状态,那么实现这个目标达到这种状态后怎么办呢?
大车子、大房子、儿子进了哈佛、公司上市了,然后呢?更大的车子、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儿子、更多的上市公司吗?很多人就会这样不断追求一种又一种目标状态,将宝贵的生命浪费在这种恶性循环中。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状态对人的幸福感的影响是短暂的,截肢的人回归到截肢前的幸福感程度所需的时间是一个月,得彩票中大奖的人回归到之前的幸福感程度的时间也是一个月。估计换了大房子后的幸福感的提高最多持续一个月,换了漂亮老婆之后的幸福感的提高或许持续更长时间。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是感知快乐的能力;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福,而是麻木。任何试图借助外部条件的实现来获得内在快乐的想法都是很荒谬的,是缘木求鱼。很多成功的人并不幸福,很多幸福的人并不成功。
当然,如果同样是不幸福,成功似乎比不成功好一些。然而,很多人不是因为成功而幸福,而是因为幸福而成功。
22号灵魂从一出场就明确表态:我不愿意去地球“投胎”,我宁愿就作为一个灵魂永远这么“死着”,也不愿作为人“活着”。它为什么会这样?
电影在结尾处揭开了答案,乔伊跟着22号灵魂进入了它的潜意识,发现里面有很多个黑色的阴影,象征着早年的养育者,他们嘴里一遍遍地责备着“都是你的错”“你是个失败者”“你永远也做不好”“你就是个平庸的人”“你简直一无是处”……
这些指责和贬低摧毁了22号的人格,也逐渐被它内化成为对自己的谴责,即便离开了自己成长的环境,内心也不能得到安宁。所以它对投胎做人不再感兴趣。
可见儿童教育是多么重要,了解儿童心理,正确养育儿童是多么重要。乔伊混入前生世界灵魂学院,随便拿了一张灵魂名片,正是一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灵魂名片。导演这样安排,显然也有这个用意。
要保护人对做人的兴趣,此生不要厌生弃世,来世更不要变成22号灵魂那样,死活不愿意投胎。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人不受所谓成功学、幸福学的毒害,把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看成是人生的意义,徒耗生命。就像乔伊一样,他对做人有着强烈的兴趣,想尽办法回到地球,实现了演出的目标,然后茫然不知所措。还好他幡然醒悟,及时返转,没有迷失灵魂。
这部电影既感人又发人深思,它启发你和自己的童年和解,和平凡的自己和解,和野心勃勃的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不要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而是要修炼到饥来则食,困来即眠。
珍惜人生,体验生命,活在当下,次第花开。
  • 作者介绍:曾在复旦学习、任教9年;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职20年。微信个人公众号:悟00000空。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